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2014年全国部分重点大中城市不同等级助产机构产科医生工作负荷情况,为制定妇幼健康相关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深圳市、武汉市和成都市作为重点监测地区,收集辖区所有助产机构内2014年各季度有关数据,对产科医生助产服务效率、产科医生年人均担负门诊量、产科医生年人均担负住院床日数指标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等级助产机构产科医生的工作负荷情况。结果共监测330家助产机构,公立三级助产机构产科医生助产服务效率和产科医生年人均担负门诊量和产科医生年人均担负住院床日数均最高,30.30%的公立三级助产机构拥有44.84%的产科医生和实际占有53.31%的产科床位日,承担了51.56%产科门诊量和52.25%分娩量。公立二级次之,公立一级及未评和民营相对较低。结论我国大中城市不同等级助产机构中产科医生工作负荷差异较大,公立三级助产机构的产科医生工作负荷最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3-2016年武汉市产科床位与人力资源配置和利用以及变化情况,为迎接生育高峰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2016年武汉市全部助产机构产科服务总量和基本情况数据,计算相关指标分析武汉市产科床位和人力资源配置及利用的变化。结果 2013-2016年全市活产数逐年增长,其中公立三级明显增长,公立一级及未评逐年递减。全市每千活产床位数逐年递减,公立二级、一级及未评和民营每千活产床位数均高于公立三级。全市产科床位使用率维持在70.0%~73.0%之间,其中公立三级最高维持在90.0%左右。相比2014年,2016年全市每千活产医生数减少,产科医生年人均门诊量和助产服务效率增加,年人均担负床位数减少,其中公立三级3项指标均高于公立二级、一级及未评和民营。结论调整生育政策对武汉市公立三级和一级及未评的助产机构影响大,其中公立三级床位利用相对紧张,产科医生相对不足,而公立一级及未评存在产科床位和人力闲置,并逐步停止助产服务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育政策调整对北京市朝阳区助产服务的影响,为同类机构及各级助产机构开展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市朝阳区2013-2017年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资源配置和利用情况为研究对象,探讨随着政策的调整朝阳区公立、民营机构产科医疗资源配置变化情况及分娩现状,分析变动规律、总结产生原因。结果民营机构在朝阳区助产医疗资源中占有一定比例,2013-217年全区产科卫生技术人员和床位数均有上升。随着政策变化,群众的生育需求得到释放,出现较为明显的波动,朝阳区助产医疗机构的床位使用率亦出现相近变化。其中"二孩"比例在最近几年呈现上升趋势,民营医疗机构中"二孩"产妇比例高于公立机构,公立机构中高危产妇比例高于民营机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随着2014年及2016年两次生育政策的调整,为缓解生育需求与产科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朝阳区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区民营与公立助产机构均发挥,重要作用,民营机构是助产服务资源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不同性质助产机构产妇的围产保健获取情况,分析在孕产妇系统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明确围产保健工作重点。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4年4~6月在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机构、三级综合公立医院、一级综合公立医院和民营助产机构各一间住院分娩产妇共1406例,回顾性分析其围产保健获取情况。结果高危妊娠三级转诊得到较好落实,一级医院(27.61%)和民营医院(7.46%)高危壬辰比例明显低于妇幼保健机构(61.07%)和三级医院(53.65%)。妇幼保健机构分娩产妇围产保健获取情况整体优于其他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以流动人口为主,占72.03%,产妇围产保健获取比例较低。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宣教和流动人口管理,提高群众孕产期保健意识,针对不同性质助产机构产妇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孕产妇的生殖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昆明市产科服务现状,为政府出台应对生育高峰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统一调查问卷形式,对昆明市所有助产机构的服务数量、产科专业人员情况进行调查,采用Excel 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8-2014年期间,昆明市助产机构年度分娩量呈上升趋势,分娩量构成比最大的前3位分别是县区级、省市级和民营助产机构;全市2014年共有助产机构125家,产科床位3 299张,床位利用率以省市级医疗机构最高,民营医院及乡级医疗机构较低;全市共有产科医生952名,各类机构间产科医生助产服务效率平均101.18,其中省市级医疗机构最高(191.76),乡级医疗机构最低(40.35);全市从事产科服务的护理人员(含助产士)共1 597名,医生和护理人员比例为1:1.68,各类机构间产科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效率平均60.32,其中省市级医疗机构最高(85.70),部队医疗机构最低(32.08);全市产科人员中正高级职称占2.47%,副高级职称占6.67%,中级职称占25.54%,初级及以下职称占65.32%。结论 2008-2014年期间,分娩数量增加迅速,生育需求不断增长;产科服务能力有限,不同类别机构发展不平衡,资源不足与闲置共存;将通过调整布局、优化资源、服务类别分类管理、稳定人才队伍、强化培训、产科服务及管理流程优化再造等措施,缓解需求与资源矛盾。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解长沙市助产机构产科服务能力,为政府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产科医疗保健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11—12月采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设计《长沙市助产机构产科服务能力情况调查表》,收集2019年长沙市助产机构产科服务能力数据,2016—2019年机构活产数从湖南省妇幼卫生信息直报管理系统中获取。 结果 2019年长沙市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共74家,以公立医院为主(33.78%),其次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1.08%)和民营医院(22.97%)。全市共有产科床位2 790张,其中床位利用率最高的是妇幼保健机构(58.94),较低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65)和其他医疗机构(包括部队医院和职工医院)(4.24)。全市共有产科医师966人,其中服务效率最高的是妇幼保健机构(192.06),较低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7.27)和其他医疗机构(包括部队医院和职工医院)(8.31)。全市共有助产士739人,其中服务效率最高的是妇幼保健机构(233.74),较低的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4.69)和其他医疗机构(包括部队医院和职工医院)(8.31)。 结论 各类助产机构、各区域间产科床位利用情况不均衡,助产人员配置待进一步优化;建议通过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科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区域性信息化建设、保证危重孕产妇救治床位等措施,在缓解医疗资源供求矛盾的同时,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全国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服务开展及医务人员工作负担情况,掌握妇幼保健机构人员配置状况对其服务开展的影响,为政府决策部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及制定卫生人力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根据《各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业务部门设置指南》的要求设计调查问卷,在全国抽取了432所妇幼保健机构开展调查.调查妇幼保健机构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服务开展情况、未开展的原因以及人员配置.结果 省级、市级、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岗职工总数分别超过原核定编制数的66.3%、45.1%和28.2%.省级妇幼保健机构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和妇女保健未开展服务项目的比例均超过25%,其中43.6%是由于人员数量不足,13.4%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服务未开展的比例为45.7%,其中35.2%的原因是由于人员数量不足造成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服务中未开展服务项目的比例均高于省、市两级机构,人员不足和技术水平受限分别占38.4%和29.2%.三级妇幼保健机构群体保健未开展项目的比例为11% ~ 13%;三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名医生日均门诊量分别为28.5人次、18.9人次和13.6人次,每医生日均负担住院床日分别为3.2、2.9、1.7床日.结论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均存在明显的人员编制不足、人员数量和能力不足的情况,工作负担高于综合性医院,影响了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的开展和服务的提供,建议增加妇幼保健机构的人员配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变目前人力严重不足的现状,提高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太原市妇幼保健机构运营状况,为机构自身建设和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方法依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机构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对太原市11个妇幼保健机构运营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1太原市妇幼保健机构基本情况:市级和县级均为独立机构,地市级妇幼机构为差额/全额拨款单位,区级和县级妇幼机构则以全额拨款的方式为主。开展住院服务的机构占27.27%,不开展住院服务的占72.73%;2人力资源情况:与卫生部颁布的《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试行)》中规定的编制下限比较,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缺编112人,区级缺编17人,县级缺编60.50人。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为地市级76.74%、区级77.03%、县级78.35%;3资产情况:地市级的固定资产和专业设备固定资产都远远高于区级和县级,但如果按人均固定资产计算则是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最高,其次为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区级最低;4运营情况:市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年门诊量253 261人次,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县级的年门诊量5 520人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 1太原市妇幼保健机构以独立形式和全额拨款为主;2太原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都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的现象;3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购建房屋面积严重不足,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4市级妇幼保健机构业务开展有特色,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门诊服务则待提高,应积极探索妇幼保健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合肥市公立与民营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为完善合肥市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调查表和现场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对合肥市所有具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的公立与民营机构的服务资质、人员、设备、服务质量等方面展开分析、比较。
  结果  合肥市共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13家,其中公立机构7家,民营机构6家。公立机构中具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有2家,民营机构全都具备服务资质。民营机构技术服务量占比连续3年超过90%,远高于公立机构。合肥市共有职业卫生技术人员284人,各类职业卫生仪器设备548台(件),其中公立机构专业人员总数、每家机构人员平均数,以及设备总数、每家机构设备数均少于民营机构。公立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专业结构、职称优于民营机构,公立机构人员年龄更大、工龄更长,而民营机构具备个人资质的人员占比更多,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公立机构职业卫生检测能力为69.16%,低于民营机构的163.52%。公立机构服务质量总体符合率高于民营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合肥市公立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规模小,技术人员匮乏;民营机构职业卫生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应强化政府意识,加强公立机构建设,提升民营机构的服务质量,以全面提高该市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全面两孩政策下助产机构应对高危妊娠的现状,为政府出台应对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年2月至5月,调查2014—2016年陕西省延安市所有各级助产机构(共28家)从事妇产科服务的临床人员情况、分娩量、高危孕妇门诊量,各助产机构二胎门诊、遗传咨询门诊、高危孕妇门诊、孕前优生健康门诊开设情况及孕期化验检查、产前筛查和诊断的开展情况。结果全面两孩政策开放后,2016年延安市各级助产机构年分娩量、高危孕妇门诊量明显增加,同比2015年份分别增长10. 3、23. 0个百分点,高危孕妇门诊量增长更为显著,以一级、三级机构为主。延安市助产机构产科专科人员学历以大专学历为主,占49. 1%,有一半以上为初级及以下职称,占60. 0%。各级助产机构中仅有4家开设二胎门诊,5家开设遗传门诊,23家助产机构开设有高危孕妇门诊,21家助产机构可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各级(一、二、三级)助产机构孕期化验检查能力量化结果依次为5. 8分、5. 7分、7. 5分(10分制),其中部分一、二级机构不能进行一般化验检查项目(如糖尿病筛查化验)且产前筛查项目能力较弱,全市各助产机构均不具备产前诊断能力。结论陕西省延安市孕前及孕期服务能力不能满足逐渐增加的高危孕妇需求量,三级机构需加强二胎门诊、遗传咨询门诊的开设和产前诊断项目的开展,二级及一级助产机构除了加强各类门诊的开设外,更要完善孕期一般化验检查项目和产前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4年全国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用房面积现况及分布情况,为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监测直报系统,收集2014年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用房情况.结果 全国有购建业务用房的2 463所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中,平均人均业务用房面积为42.2 m2.按照《妇幼保健院、所建设标准(试行)》中的业务用房人均面积标准,未达到标准的共计1 163所(47.2%),开展住院服务的机构,平均人均面积及达标比例低于未开展住院服务的机构.独立机构平均人均面积低于非独立机构,中部地区平均人均面积及达标比例低于东部及西部地区,全国30个省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人均面积不达标情况.结论 根据目前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用房建设落后状况,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增加投入,促进机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农村地区不同类别助产机构产科服务提供情况及服务能力,对县妇幼保健院助产服务现状和优势进行分析。方法:在全国随机抽取44个地市全部助产服务机构2010年产科服务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重点对农村地区(县和县级市)中不同类型助产机构进行分析。结果:农村助产服务机构中县妇幼保健院占6.5%,县妇幼保健院产科床位数占辖区产科总床位数的18.1%,分娩数量占辖区分娩量的42.9%,平均每个县妇幼保健院年分娩为1 259人,高于县级综合性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县妇幼保健院中能提供综合产科和综合新生儿科服务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5.3%、61.9%,高于县级综合性医院83.1%、59.4%,并明显高于其他医疗机构32.4%、19.3%。结论:县妇幼保健院是农村地区助产服务的主要力量之一,与其他助产机构相比,县妇幼保健院在助产服务提供数量和能力方面都具有一定优势。应进一步加强对妇幼保健机构的规范化建设,以保证其职能的履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秦巴山连片区有床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现状及效率,为秦巴山片区有床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合理规划和服务效率的提升提供政策依据。方法通过贫困地区卫生计生基线调查平台,收集秦巴山区贫困县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相关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对妇幼保健机构运行效率进行分析。结果秦巴山片区有床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危房面积占比为3.28%,每万人口助产人员数为0.16人,资产负债率为55.10%。49所有床型妇幼保健机构的平均综合效率为0.838,平均技术效率为0.898,平均规模效率为0.937。规模报酬递增的机构占比为34.69%,规模报酬递减的机构占比为36.73%,规模报酬不变的机构占比为28.57%。结论建议建立橄榄型的、稳定的妇幼保健人员队伍;改革和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补偿机制;有机结合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机制;建立良好的、富有贫困地区特色的妇幼保健机构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上海市不同级别公立妇幼保健机构医疗服务能力现状,为明确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和推进上海市分级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网络数据填报方法收集全市9家妇幼保健机构2016年度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服务能力现状。结果上海市不同级别公立妇幼保健机构在医疗服务能力上差别较大。结论二三级机构之间医疗服务能力的较大差距严重阻碍了我国分级诊疗的进行,提高基层妇幼保健医疗服务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温州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情况, 为有关部门开展职业卫生监管提供政策参考。
方法 制作调查问卷, 采用普查法, 对所有在温州开展业务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人员结构、业务范围、检测能力及其2014-2016年在温州的工作业绩进行调查。
结果 在温州开展业务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共有17家, 包括本地机构3家(占17.7%), 外地机构14家(占82.3%); 民营机构15家(占88.2%), 公立机构2家(占11.8%); 甲级机构4家(占23.5%), 乙级机构13家(占76.5%), 无丙级机构; 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结构呈梭形, 年龄、职称结构呈金字塔型; 外地机构的业务范围、重点检测项目整体实现了全覆盖;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业绩逐年增长, 3年累计完成检测、评价8 898家次, 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需求远低于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需要。
结论 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管, 在保障企业获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同时保证其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目前上海市产科人力资源及其服务情况,以便对各接产机构的产科服务能力与潜力做出客观评价,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缓解产科医疗服务供需矛盾的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所有助产服务医疗保健机构服务数量、从事产科服务的专业人员情况进行调查。结果:①全市共有产科医生1166人,各机构之间产科医生"助产服务效率"指标悬殊极大(平均55.68,最高265.58,最低6.57),提示产科医生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与严重浪费并存;②产科医生的职称分布与医院等级密切相关:一、二级医院缺乏产科主任医师,三级综合性医院产科主任最多(11.86%),三级专科医院产科高级职称比例最高(41%),中级职称者比例相对最低(24.1%);③产科医生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74.22%,大专学历占22%,中专学历占3.78%。三级医院研究生学历达40%,本科及以上学历高达98%;④全市从事产科服务的护理人员共1342人(其中助产士501人),医生和护士人员比例为1∶1.15,各助产机构之间产科护理人员"助产服务效率"指标悬殊很大(平均48.38,最高227.64,最低9.48)。结论:①调整全市助产机构的数量与布局;②增设外来孕产妇分娩点;③加强产科队伍建设尤其是对三级专科医院的人力配备;④加强三级综合性医院的特色建设以便与专科医院优势互补;⑤提升产科危重急救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临床服务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动态监测辖区妇幼保健机构的资源与运营情况,评估区县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现状及发展潜力.方法 应用<全国妇幼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平台进行网络直报,并导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北京市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平均年门急诊总数为16.13万人次,妇产科门诊占门诊总人次的42.68%.平均每家住院服务机构实有床位93.5张,产科床位占39.37%.病床使用率平均为86.76%,其中城区为70.26%,近郊为91.51%,远郊为84.84%.近3年门急诊总人次和占用总床日数均呈增长趋势,近郊和远郊环比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城区.结论 妇幼保健机构的临床服务能力近年逐渐提高,但不同地区间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极不平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重庆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产科资源及其服务状况,为制定缓解产科供需矛盾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描述性分析2015年重庆市各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与产科床位及分娩情况的关系。结果全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岗职工6 149人,医师占29.65%,医护比为1∶1.26;产科医师410人,占全部医师的22.49%;助产士187人,占注册护士的8.17%。产科医师助产服务效率为161.13,助产士助产服务效率为353.27;每千活产拥有产科床位数为19.75张,每千活产拥有助产士2.83人。结论重庆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产科医师及助产士配备不足且比例失衡,产科工作量超负荷,需进一步合理规划产科资源配备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全面了解西安市产科资源供给服务和安全质量情况,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现行产科监测内容进行改进。方法以2016年度全市各助产机构上报的产科质量监测报表为资料来源,分析全市产科资源情况、服务效率、孕产妇围生儿死亡情况、分娩方式、分娩过程中产妇新生儿并发症、合并症等内容,计算相关的比率、死亡率、构成比等。结果全市每千分娩量拥有产科床位18.41张。产科医生平均服务效率为114.67、助产士为177.62,其中三级助产机构最高,一级助产机构最低。分娩方式以阴道分娩为主,但平均剖宫产率仍较高,为42.88%。结论全市助产机构产科资源相对充足,但存在优质资源缺乏的结构性短缺。剖宫产率较高的问题值得重视,降低剖宫产率要在常规加强培训、加强宣教的基础上突出两"重点"一"结合"。对产科监测内容的改进,应增加首次剖宫产、剖宫产主要指征分类、风险矫正剖宫产率、高危孕产妇监测等内容,并将监测与报告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四川省民族地区医疗保健机构产科服务能力情况,发现问题和探讨对策。方法:在全省60个民族县中按经济发展水平高、中、低选取9个少数民族县开展问卷调查,共调查31个县/乡级医疗保健机构及197名医护人员,内容涉及机构等级、产科病床编制、分娩量及助产机构医务人员情况,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产科医生大专及以上学历占70.87%、中高级职称达39.81%;产科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占44.67%、初级及以上职称比例为79.33%,医护比1∶1.46;医院、卫生院年均助产611例和52例;医院、卫生院每位产科医生年均助产127例和31例。结论:产科队伍素质整体偏低,产科医生工作量不饱和,产科服务能力不足,可及性差。应通过加强产科后备队伍建设、待产点建设、提供主动服务,加强对口支援,提高县乡级医疗保健机构技术水平,将农村孕产妇孕期检查、交通费、产后访视等相关费用列入新农合报销或补助等措施,有利于提高民族地区产科服务可及性和产科服务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