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塞患者90例随机分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局部亚低温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治疗,均治疗30 d。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C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C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NSE、S-100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清NSE、S-100蛋白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5.61%)显著低于观察组(92.68%,χ~2=4.479,P=0.034)。两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83%)显著高于观察组(7.32%;χ~2=5.513,P=0.019)。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内科》2020,(2)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递质水平、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CI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以及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患者临床效果确切,治疗安全性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ACI)是一种发病迅速,且致残和致死率较高的临床病症。其主要是局部脑组织受到突然发生的血液循环障碍影响,进而形成脑组织缺血和缺氧现象。ACI往往具有发病急促的特殊性和时效性,如得不到及时有效抢救即危及生命,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提高抢救水平和缩短抢救  相似文献   

5.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闭塞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闭塞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资料,观察年龄、性别、心房颤动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既往脑卒中史、吸烟史、糖尿病病史、血糖、收缩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等指标与再闭塞的关系。结果再闭塞组与无再闭塞组年龄、性别、心房颤动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既往脑卒中史、吸烟史无显著差异(P>0. 05);糖尿病病史、血糖、收缩压、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血糖、收缩压、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与再闭塞显著相关。结论糖尿病病史、血糖、收缩压、NIHSS评分、起病-溶栓时间是再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纳入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表法作为分组依据,以40例为一组,对照组行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行阿替普酶+依达拉奉治疗。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双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流速(Vm)、峰流速水平(Vp)。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Vp、V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阿替普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起到脑血流动力学改善作用,缓解神经损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h与34.5h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特征。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其中从发病症状出现至给药时间<3h患者22例(A组),发病至给药时间在34.5h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特征。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3例,其中从发病症状出现至给药时间<3h患者22例(A组),发病至给药时间在34.5h患者28例(B组),均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同期发病至住院<4.5h未溶栓而常规治疗患者23例(对照组)。观察溶栓和常规治疗后24h,7、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后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6.3±5.7)分和(5.9±4.6)分vs(9.8±5.1)分,(5.5±5.6)分和(4.9±4.3)分vs(9.1±5.1)分,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和B组治疗后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7%、82.1%vs 30.4%,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分别<3h与34.5h患者28例(B组),均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同期发病至住院<4.5h未溶栓而常规治疗患者23例(对照组)。观察溶栓和常规治疗后24h,7、14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A组和B组治疗后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6.3±5.7)分和(5.9±4.6)分vs(9.8±5.1)分,(5.5±5.6)分和(4.9±4.3)分vs(9.1±5.1)分,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和B组治疗后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7%、82.1%vs 30.4%,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分别<3h与34.5h的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患者经密切观察后表明,采用尿激酶治疗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2.5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5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确切,值得被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收治的发病4.5h内缺血性脑卒中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132例,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37例,60~79岁组63例,≥80岁组32例。溶栓后24h复查头颅CT,如无出血给予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溶栓后2、24h,7、14d疗效,统计平均有效时间,绘制生存曲线,比较3组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3组年龄、心房颤动、缺血性心脏病、吸烟、饮酒、NIHSS15分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所有患者平均有效时间为7.207d(95%CI:6.169~8.245)。60岁组平均有效时间为5.303d(95%CI:3.428~7.179),60~79岁组平均有效时间为7.635d(95%CI:6.135~9.134),≥80岁组平均有效时间为8.467d(95%CI:6.331~10.603)。3组有效性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6,P=0.001)。结论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均有效,并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对于18~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时间窗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安全和有效[1].但是,对年龄≥80岁患者溶栓并发出血风险增高和预后差,几个标志性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溶栓大规模临床试验均排除或仅纳入很少的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预后与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Hcy)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20例,根据溶栓后3个月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91例(mRS评分>2分)和预后良好组129例(mRS评分≤2分)。比较2组血清尿酸、Hcy及LDL-C水平,分析其与患者溶栓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相关性、对溶栓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溶栓前比较,2组溶栓后1、3 d血清尿酸、Hcy、LDL-C水平及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且溶栓后3 d血清尿酸、Hcy水平及NIHSS评分明显低于溶栓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溶栓后1、3 d血清尿酸、Hcy、LDL-C水平及NIHS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溶栓后1、3 d血清尿酸、Hcy、LDL-C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P&l...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则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阻塞冠脉再通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阻塞冠脉再通率,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疗法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含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静脉溶栓治疗,n=60)和对照组(非静脉溶栓治疗,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变化、NSE和S-100β蛋白含量、残障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3~28 d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治疗后7~28 d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1 h两组MCA收缩期峰值流速(Vp)、舒张末期流速(Vd)和平均流速(Vm)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3~28 d两组NSE及S-100β蛋白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治疗后14~28 d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组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以明显增加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速度,降低NSE及S-100β蛋白含量,有效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一步降低患者残障水平,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阿替普酶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和尿激酶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各5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阿替普酶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尿激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的疗效显著,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较高,并发症的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系统评价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损伤、日常生活能力、血流变、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疏血通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0月。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偏倚风险评价,运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8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疏血通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可明显提高脑梗死病人临床总有效率[OR=3.60,95%CI(2.12,6.10),P<0.000 01],降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MD=-2.24,95%CI(-2.92,-1.55),P<0.000 01],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D=10.28,95%CI(9.94,10.62),P<0.000 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影像学早期征象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发病4.5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1例,分为溶栓患者18例及对照组13例,发病24h后复查头颅CT脑梗死面积均>1/3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溶栓患者根据治疗前头颅CT观察的>1/3 MCA供血区早期脑组织缺血影像学改变分为显影组6例与未显影组12例;对照组治疗前头颅CT均观察到>1/3 MCA供血区早期脑组织缺血影像学改变。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结果显影组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影组、未显影组与对照组并发颅内出血和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1/3MCA供血区早期脑组织缺血影像学改变的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不增加颅内出血及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溶栓时间窗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将发病<3 h溶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发病3-6 h溶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7 d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 d,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9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6 h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有较好效果,但在发病后的3 h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更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预后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阿替普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瑞替普酶(r=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合适剂量.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r-PAⅠ组(40例)、r-PAⅡ组(40例)和t-PA组(40例),r-PAⅠ组给予瑞替普酶5U+5U静脉溶栓治疗方案,r-PAⅡ组给予瑞替普酶10U+10U静脉溶栓治疗方案;t-PA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后2 h内心电图ST回落≥50%率及ST段完全回落率.结果 r-PAⅡ组ΣSTI回落≥50%的比率及完全回落的比率明显高于t-PA组、r-PAⅠ组(P<0.05);r-PAⅡ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达峰时间与r-PAⅠ组、T-PA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APTT值差异不明显(P>0.05);r-PAⅡ组胸痛症状缓解率及再通率较r-PAⅠ组、T-PA组显著改善(P<0.05);r-PAⅡ组出血并发症明显低于r-PAⅠ组和t-PA组.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用r-PA静脉溶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r-PA剂量以10 U+10 U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