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DNA甲基化水平及动态变化与老年失眠障碍关联的巢式病例。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7月老年患者1500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患者睡眠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评估结果分为失眠障碍组和睡眠良好组。查阅两组病例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家庭经济、饮酒、超重/肥胖、冠心病史及胃溃疡病史等并完成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方法测定两组生物钟基因CLOCK、PER、CRY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并与老年障碍完成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患者1500例中失眠障碍患者424例,发生率为28.27%。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老年失眠障碍发生率与饮酒、超重/肥胖、年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障碍组生物钟基因CLOCK mRNA水平高于睡眠良好组(P<0.05);失眠障碍组生物钟基因PER、CRY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低于睡眠良好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老年失眠障碍发生率与生物钟CLOCK呈正相关性(P<0.05);与PER、CRY基因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失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且与生物钟基因DNA甲基化及动态变化存在相关性,加强其表达水平测定能预测老年失眠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后并发睡眠障碍的情况及可能发生机制。方法选择62例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人,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头颅CT或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提示的急性脑梗死的发生部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量化评分,通过分析急性脑梗死后并发睡眠障碍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6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中,睡眠障碍41例,发生率为66.13%,睡眠障碍组平均年龄、女性百分比与无睡眠障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受累供血动脉系统及是否为优势半球受累无明显的相关性。睡眠障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火热证、阴虚阳亢证及气虚证的证候均值睡眠障碍组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睡眠障碍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机制较为复杂,评价病人的睡眠状况有助于评估脑卒中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北京市城乡老年人体重指数(BMI)与各代谢指标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2000年起对一个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人群1827例老年人进行身高、体重、血压测量和多项血液代谢指标的检查,同时进行人口学因素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调查。结果女性BMI、超重及肥胖显著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BMI、超重及肥胖的比例显著下降;患代谢综合征的女性高于男性。随着BMI的增加,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TG逐渐增高,而平均年龄逐渐降低;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中的高血压、空腹血糖异常、糖尿病、高TG血症增加,高TC血症及高LDL-C血症也显著增加;冠心病患病率增高。结论随着BMI的增加,老年人多种代谢异常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老年住院患者脂肪肝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819例≥60岁的老年住院患者均行腹部超声检查,个人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族病史、现病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等)、饮酒史和人体学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体重指数(BMI)及生活行为危险因素包括膳食结构、体力活动及锻炼情况、睡眠状况。腹部超声诊断为脂肪肝者纳入脂肪肝组,余纳入非脂肪肝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个人资料、人体学指标及生活行为危险因素等。结果检出脂肪肝351例,总检出率42.85%,其中男229例(65.24%),女122例(34.76%),60~69岁有209例(59.54%),70~79岁有119例(33.90%),≥80岁23例(6.56%)。脂肪肝与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糖尿病存在相关性(P<0.05),长期饮酒史比较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脂肪肝组中BMI超标占全部脂肪肝患者的48.08%;脂肪肝组腰臀比(WHR)超标有216例(61.54%)均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肉食为主和偶尔进食早餐或者不进食早餐在两组比较脂肪肝组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睡眠障碍在脂肪肝组睡眠差的患者明显多于非脂肪肝组(P<0.05),非脂肪肝组的患者每周运动次数和运动时间均多于脂肪肝组(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脂肪肝检出率为42.85%,男女比例为1.47∶1;60~70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大多数脂肪肝患者分别或者同时罹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糖尿病。BMI和WHR均和脂肪肝发生相关,但WHR似乎更优于BMI。饮食结构肉食为主、偶尔吃(<3 d/w)早餐、睡眠状况或睡眠障碍和运动少会促进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指标(BMI、WC、WHR)与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对上海宝山区大场社区366名6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及进行肥胖指标测量,同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CA-B)进行认知评估。肥胖相关指标主要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和腰臀比(WHR)。结果年龄、教育、BMI及WHR是社区老年人认知的影响因素。大专及以上教育水平(OR=0.177,95%CI0.039~0.809)和高BMI(OR=0.886,95%CI0.807~0.972)是保护因素,年龄(OR=1.087,95%CI1.302~1.145)和WHR(~*10)(OR=2.255,95%CI1.330~3.823)是危险因素。结论WHR是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而言,控制腰臀比(WHR)比控制身体质量指数(BMI)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85例,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为睡眠障碍组116例和非睡眠障碍组16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卒中部位(左半球、右半球)、并发症(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285例患者中出现睡眠障碍116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0.7%,包括出血性脑卒中51例和缺血性脑卒中65例。出血性脑卒中并睡眠障碍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者29例,入睡困难者13例,睡眠维持困难及早醒者6例,打鼾、多梦、睡眠倒错者3例;缺血性脑卒中并睡眠障碍患者表现为不同形式失眠者46例,睡眠过多者15例,其他类型睡眠障碍者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卒中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组患者NIHSS评分及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15分〔OR=2.15,95%CI(1.65,5.85)〕、冠心病〔OR=1.55,95%CI(1.01,3.06)〕、肺部感染〔OR=1.86,95%CI(1.21,3.48)〕、尿路感染〔OR=1.53,95%CI(1.03,2.77)〕是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以睡眠过多为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以失眠为主;NIHSS评分15分、冠心病、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是急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背景绝经后女性冠心病发病率及病死率较绝经前女性明显升高,且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不典型症状易与冠心病症状相混淆,因此明确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5月因"胸闷、气促、潮热"而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及沧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112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于沧州市人民医院及沧州市妇幼保健院体检正常的围绝经期女性17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腹型肥胖发生情况、进入围绝经期年龄〕、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受试者年龄、BMI、饮酒史、TG、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腹型肥胖发生率、进入围绝经期年龄、TC、LDL-C、MPV、PDW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OR=1.536,95%CI(1.077,2.136)〕、早发冠心病家族史〔OR=3.815,95%CI(1.495,9.736)〕、腹型肥胖〔OR=1.081,95%CI(1.013,1.153)〕、TC〔OR=1.229,95%CI(1.052,1.435)〕、LDL-C〔OR=1.027,95%CI(1.004,1.050)〕、MPV〔OR=2.787,95%CI(1.876,4.141)〕、PDW〔OR=4.323,95%CI(2.186,8.551)〕是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腹型肥胖、TC、LDL-C、MPV、PDW是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卒中高危人群的睡眠质量并探讨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3月对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及王顶堤社区的卒中高危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将研究对象分为睡眠良好组和睡眠障碍组,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根据高危人群既往有无卒中史分为有卒中史组和无卒中史组,比较2组睡眠质量,并分析睡眠障碍与卒中转归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565例卒中高危人群,睡眠障碍者178例(31.5%).睡眠障碍组年龄显著大于睡眠良好组[(66.70±8.97)岁对(62.87±9.46)岁;t=-4.540,P<0.001],女性(68.0%对49.1%;x2=16.190,P< 0.001)、高血压(69.7%对57.9%;x2=7.154,P=0.005)、缺血性心脏病(48.9对35.4%;x2=9.253,P=0.002)、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史(30.9%对18.9%;x2=10.080,P=0.001)、颈动脉斑块(71.9%对53.7%;x2=16.688,P<0.001)构成比显著高于睡眠良好组.多变量logistic分析表明,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后,既往卒中或TIA史[优势比(odds ratio,OR)1.71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05~2.653;P=0.016]、颈动脉斑块(OR1.583,95% CI 1.003~2.498;P =0.048)是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有卒中史者PSQI总分显著高于无卒中史者[(7.25±4.71)分对(6.13±4.20)分;t=-2.578,P=0.010];既往有卒中史者入睡时间评分[(1.24±1.06)分对(0.95±1.02)分;t=-2.868,P=0.004]和睡眠障碍评分[(1.23±0.63)分对(1.07±0.61)分;t=-2.622,P=0.009]显著高于无卒中史者.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有卒中史者分为转归良好组(0~2分)和转归不良组(>2分),分别包括105例(82.0%)和23例(18.0%).转归不良组睡眠障碍患者比例(78.3%对35.2%;x2=14.251,P<0.001)和PSQi评分[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6(3 ~8)分对12(8~18)分;Z=-4.392,P<0.001]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结论 卒中高危人群睡眠障碍发生率高,既往卒中或TIA史、颈动脉斑块是卒中高危人群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睡眠障碍与卒中转归不良相关.因此,应积极关注卒中高危人群的睡眠质量,控制导致其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对于既往有卒中史者,将有助于降低卒中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448例老年人体脂分布特征及其与糖代谢障碍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人体重指数 (BMI)和腰臀围比值 (WHR)的分布特征 ,分析肥胖与糖代谢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 6 0~ 85岁接受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的老年人 44 8例 ,按不同年龄层和不同BMI分组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总体BMI均值 (2 5 6 2± 3 11)kg m2 ,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高 ,WHR为 0 92± 0 0 6 ;(2 )老年人糖代谢障碍组BMI和WHR分别为 2 7 11和 0 94,与糖耐量正常组 (NGT)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0 0 0 1) ;(3)当BMI≥2 5和WHR >0 93时 ,糖尿病、糖耐量减退患病率为 32 4%和 37 6 %。结论 上海地区海军离退休老年人超重者占5 6 % ,BMI和WHR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糖耐量减退发病重要因素之一 ,老年人适宜BMI为2 2~ 2 4和WHR 0 89  相似文献   

10.
住院老年冠心病人失眠状况调查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失眠是指入睡障碍和睡眠维持障碍[1],老年冠心病住院病人的失眠状况直接影响病情,目前较多的还是采用催眠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睡眠状况,但由此也带来了由于治疗药物及药物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本文总结10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失眠状况及对应护理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7月至2006年1月期间的住院老年冠心病人340例,男228例,女112例;年龄62~94岁,平均(82±6)岁。1·2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调查问卷参照有关文献自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失眠分型诊断,影响睡眠的主要因素,由患者自己填写。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南京市华侨路社区老年肌少症流行病学情况,并分析肌少症患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南京市华侨路社区≥60岁老年人进行4 m步速、成套简短肌肉功能测定(SPPB)及双能X线吸收仪(DEXA)检测,并进行成人体力活动问卷调查,对检测结果及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京市华侨路社区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为10.8%,其中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9.5%、11.7%;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手术史、每4周(28 d)内平均每天有氧运动时间超过15 min的天数及BMI与老年肌少症患病密切相关;其中每4周有氧运动总时间、BMI、体质量与肌少症患病率呈线性相关(P<0.05)。结论校正基础疾病及营养状况等因素后,南京市华侨路社区老年人肌少症患病受年龄、手术史、每4周内平均每天有氧运动时间超过15 min的天数、BMI等因素影响,这些指标可作为肌少症筛查的参考指标;每4周有氧运动总时间和BMI可作为减少老年人肌少症发病的干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质量及分析影响PD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PD睡眠量表(PDSS)、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以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对49例PD患者和49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对照者的睡眠状况及临床特点进行评估。结果 PD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5.31%(32/49),PD患者的睡眠障碍主要变现为失眠。夜间多尿在导致失眠的原因中最为常见,其发生率为40.82%(20/49例)。患者PDSS评分与患者性别、年龄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病程以及多巴胺剂量有关(均P<0.05)。(NSD)组(UPDRS)Ⅱ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ADL)量表评分低于SD组(P<0.05)。结论 PD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睡眠障碍,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夜间多尿以及睡眠行为障碍。PD患者睡眠障碍,主要与患者病情病程长短、严重程度以及多巴胺药物剂量有关,而与年龄以及性别无关。SD可以影响PD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2年预后不良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青海地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43例,随访2年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09例与预后不良组34例。调查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入院时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房颤动、梗死部位、梗死体积、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入院1h内溶栓治疗。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中随访2年,预后不良患者34例,发生率为23.78%。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文化程度、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梗死部位及入院1 h内溶栓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心房颤动、梗死体积和GC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24、8.895、10.839、13.537、11.664,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心房颤动、梗死体积和GCS评分为影响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危险因素(OR=1.684、3.013、2.547、2.091、3.897,P 0.05)。结论青海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2年预后不良受多因素影响,其中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心房颤动、梗死体积和GCS评分为其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睡眠状况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分析睡眠状况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 招募北京市、天津市、海南省3个地区472例60~80岁老年人。通过面对面访谈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现场进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评估运动功能;运动功能正常组106例(22.5%), 异常组366例(77.5%)。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埃普沃斯思睡量表(ESS)评估研究对象的睡眠情况。对受试者运动功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年龄、饮酒史、体质指数、既往疾病史、ESS评分、日间思睡及PSQI中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是TUG值的影响因素。PSQI量表中睡眠时间、习惯性睡眠效率和ESS评分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增龄(OR=1.125, 95%CI:1.083~1.168, P<0.01)、有饮酒史(OR=0.482, 95%CI:0.384~0.605, P<0.01)、体质指数超标(OR=1.663, 95%CI:1.340~2.063, P...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冠心病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分为冠心病并发OSAHS患者90例(OSAHS组),冠心病不并发OSAHS患者30例(非OSAHS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一般情况调查,身高、体质量指数(BMI)、颈围的测量,睡眠呼吸监测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测定。结果:OSAHS组患者与非OSAHS组比较,BMI、颈围显著增加(P0.01);有吸烟史和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比例显著增加(P0.05);BaPWV显著增快(P0.01)。结论:肥胖、吸烟、高血压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均为冠心病并发OSAHS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187例住院患者 ,分为CHD组 93例及对照组 94例 ,测定Hcy水平与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年龄、性别、脑梗死史、心肌梗死史、血脂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已行冠状动脉造影者按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中任 1支血管狭窄≥ 5 0 %者诊为单支病变组 ,2支以上为多支病变组。任 1支血管狭窄 <5 0 %者诊为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冠心病的多个易患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Hcy水平 :(1)CH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2 )有心肌梗死史者高于无心肌梗死史者 ;(3)与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史、年龄、性别、血脂各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4 )多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 ,单支病变组略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 ;(5 )logistic回归分析示Hcy水平、吸烟、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Hcy水平升高与CHD密切相关 ,有心肌梗死史者Hcy水平增高明显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 ,血浆Hcy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社会隔离与睡眠质量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2021年10~12月采用分层抽样法,从蚌埠市辖区内抽取520例老年人进行调查,分别使用Lubben社会网络量表简表(Lubben Social Network Scale, LSNS-6)、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蒙特利尔基础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Basic, MoCA-B)评估老年人的社会隔离、睡眠质量、认知功能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三者之间的关联。结果 506例老年人中,存在社会隔离166例(32.8%)、睡眠障碍138例(27.3%)、认知功能障碍116例(22.9%)。调整年龄、文化程度、居住状况、婚姻状况、合并慢性病情况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隔离(OR=3.637,95%CI:2.174~6.205)、睡眠障碍(OR=3.308,95%CI:1.970~5.556)是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二者相加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同时存在社会隔离和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为不存在社会隔离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1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31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双侧梗死占比较高(47.56%),其次为左侧梗死(35.50%);梗死部位中,基底节区占比最高(43.85%),其次为多发病灶(28.54%);431例脑梗死患者合并抑郁障碍136例(31.55%)纳入合并抑郁组,未合并抑郁障碍295例,纳入未合并抑郁组。两组居住环境、文化程度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抑郁组女性、年龄(75岁)、无医疗保险、睡眠质量较差、神经功能重度受损、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双侧梗死、基底节区梗死、脑梗死次数(2次)、主要照顾者(子女)占比均显著高于未合并抑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年龄(75岁)、无医疗保险、睡眠质量较差、神经功能重度受损、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梗死位置(双侧)、梗死部位(基底节区)、脑梗死次数(2次)、主要照顾者(子女)为导致老年脑梗死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1)。结论临床可通过尽早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治疗,降低其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从而降低发生抑郁的概率,促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沙市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法,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在从长沙市抽取6 00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调查工具包括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和一般资料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长沙市社区老年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分为(6.98±3.81)分,睡眠质量差的老年人有2 537例(46.38%),31.44%的老年人存在日间功能障碍,30.86%的老年人存在主观睡眠质量问题,老年人最大的睡眠障碍为"夜间去厕所",年龄、有无同住人员、饮茶、体育锻炼、超重或肥胖、心脏病和性别是睡眠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长沙市社区老年人的睡眠状况不容乐观,应在社区老年人群中开展睡眠保健知识的宣传,指导老年人养成好的睡眠习惯,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于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高血压受试者242例,年龄36~72岁,由同一研究小组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依据匹茨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对受试者睡眠状况进行评估分组,PSQI≤7分为睡眠良好组(n=155),PSQI>7分为睡眠障碍组(n=87),分析两组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并评价血压波动状况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睡眠障碍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冠心病比例高于睡眠良好组(P<0.05或P<0.01)。睡眠障碍组异常血压节律比例高于睡眠良好组(72.4%vs.52.3%,χ^2=9.395,P=0.002)。睡眠障碍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收缩压平台、夜间收缩压平台、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水平[(15.0±8.8)vs.(11.1±9.2)mmHg/h]高于睡眠良好组(P均<0.01),而夜间舒张压下降速度慢于睡眠良好组(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24 hSBP、白天收缩压平台、夜间收缩压平台和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与PSQI评分密切相关(r=0.481,0.370,0.390,0.208,P均<0.05)。睡眠障碍冠心病的患病率要高于睡眠良好组(57.5%vs.31.6%,P<0.001),在校正相关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6.023,95%CI:3.108~11.672,P<0.001)、睡眠障碍(OR=2.970,95%CI:1.618~5.452,P<0.001)、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OR=1.048,95%CI:1.015~1.083,P=0.004)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睡眠障碍会升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加剧清晨血压波动及减慢夜间血压下降速度,睡眠障碍和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加快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