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我国消防官兵基于自评量表SCL-90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其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制定相关检索策略,检索中国学术文献(CNKI)、中文生物医学期刊(CBM)、万方、维普(VIP)、PubMed等数据库,根据相关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20项,共计4 169例样本,消防官兵躯体化、偏执、精神病性等3个因子与中国成人常模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西部地区消防官兵在各因子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部地区消防官兵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7个因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消防官兵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西部地区消防官兵心理健康水平与一般人群尚有差距。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留守儿童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分析近10年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方法 通过系统搜索2005-2015年期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MB)及PubMed等数据库发表的留守儿童及心理健康的相关文献,采用STATA 12.0软件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MHT各维度标准化均数差(SMD)进行Meta分析。结果 根据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本文最终纳入文献17篇,累计样本总量为15 635。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MHT各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因子处于较高水平,SMD分别为0.380(95%CI:0.178~0.581)和0.311(95%CI:0.164~0.459)。结论 近10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仍不理想,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方面表现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及心理健康水平,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631名西南某高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成组t检验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理韧性在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中国心理韧性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安徽省某理工院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350人和无留守经历大学生297人的儿童期虐待水平、心理韧性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  结果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受虐待水平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Z=-2.696,P=0.007)且心理韧性水平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Z=-3.267,P=0.001);心理韧性与儿童期虐待、心理健康水平得分均呈负相关(r=-0.279,P < 0.001,r=-0.247,P < 0.001),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水平得分呈正相关(r=0.280,P < 0.001);儿童期虐待对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直接效应为0.247,通过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9.02%。  结论  心理韧性在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对有留守的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大学生进行以提高心理韧性水平为主要目的干预活动,进而提高他们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探讨童年期流动、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领悟社会支持和核心自我评价的现状和相互关系,为改善童年期流动、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524名留守经历(留守组),223名流动经历(流动组),182名既有留守又有流动经历(留守+流动组),1 161名普通大学生(普通组)的心理健康、核心自我评价和领悟社会支持.结果 有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核心自我评价和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与普通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核心自我评价、家庭支持得分均低于普通组和流动组(P值均<0.05);留守+流动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核心自我评价、领悟社会支持得分均低于普通组和流动组(P值均<0.05).4个群体中心理健康、核心自我评价、领悟社会支持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P值均<0.01).在4个群体中,核心自我评价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间均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童年期流动经历对大学生心理状况无负面影响,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状况有持续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综合评价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了解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及在留守儿童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等,并结合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1994~2009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的文献。文献研究类型为现况研究,测量工具为SCL-90。使用RevMan4.2软件,选择强迫、抑郁、焦虑等9个维度进行Meta分析。用加权均数差(WMD)作为效应指标,对纳入研究进行一致性检验后,采取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共检索39篇文献,纳入8篇文献。Meta分析显示除"强迫"之外,其他8个维度WMD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抽样方法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发现,整群抽样除了"敌对"和"偏执",其他7个维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抽样除了"强迫",其他8个维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可靠。结论农村留守儿童较之非留守儿童存在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比分析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1979-2012年。按照纳入标准[公开发表的文献、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测查、设立合理的非留守组作为对照、有完整的样本统计量]进行选择文献和提取资料。对纳入的12篇文献进行Mata分析,用RevMan 4.2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各研究结果合并的加权均数差和95%的可信区间。 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MHT量表中八个维度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过敏倾向和自责倾向,除最后二者外,其他六个维度的得分留守组均高于非留守组(P=0.000 1~0.03)。 结论 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展开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为未来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CL-90量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市三所高校16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SAS9.1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所高校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占19.44%,66.7%的人认为留守经历使得性格发生正向改变,只有22.8%的人认为周围的人对自己较关心,有一半的人承认自己和周围的师生及朋友关系一般,而这些人恰巧是自己平时的倾诉对象;35.58%的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存在某种心理障碍,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前三位的为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敌对因子;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与非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10个因子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10个因子在不同类型院校、性别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是否独生子女这个因素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因子不同生源地之间存在差异,来自农村的学生心理健康得分整体高于城市的学生;多因素分析显示,人际关系因子、敌对因子、强迫因子、师生关系四个变量是影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调查的留守人群心理问题阳性率较高,提示留守经历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性别、学校类型、生源地10个因子间也对其有一定的影响,提示未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重视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这部分人群,挖掘留守背景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提高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赖运成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590-1595
留守经历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留守时间、性别、生源地、人格、情绪调节能力、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家庭教养方式、负性生活事件等。为优化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重视农村生源留守经历大学生、留守经历男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留守经历大学生安全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提升, 优化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人格、情绪调节能力和应对方式, 为留守经历大学生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调查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情感状态,了解该群体的情感智商水平,并探讨留守经历对大学生情感智商的影响。方法采用谢华真制定的健商问卷,对河北工程大学8 06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留守经历大学生3 664人,无留守经历大学生4 400人),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留守经历大学生组情感状态维度健商指数为0~2分和3~5分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留守经历大学生组健商指数为6~8分的人数比例虽然也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留守经历大学生组健商指数为9~10分的人数比例明显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留守经历大学生情感状态维度健商指数低分值人数明显多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建议对该群体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从而提高该群体的情感智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情况,为学校开展大学生性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Pub Med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文献追溯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6年11月29日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情况的相关文献,应用Stata 12.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6篇文献(中文文献61篇和英文文献5篇),累计研究对象476 262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5.1%(9 5%CI=13.9%~16.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男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21.1%,高于女大学生的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167.307,P0.001);东部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6.4%,均高于中部地区大学生的14.8%和西部地区大学生的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年级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9.5%、12.8%、18.2%和23.9%,年级越高的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越高(χ趋势2=271.355,P0.001);研究时间在2005—2009年大学生的性行为发生率为14.6%,低于研究时间在2010—2015年的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9.486,P0.001)。Begg秩相关结果显示本次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Z=0.26,P=0.799)。结论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大学生性行为的流行病学特征来制定干预措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性观念,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安全性行为,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国吸烟者的戒烟意愿,为制定有效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设定文献的纳入与排除标准,整理公开发表的吸烟者戒烟意愿文献。运用Stata 1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计纳入1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31.8%(95%CI:29.7%~42. 4%)的吸烟者愿意戒烟。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男性吸烟者、家庭与单位无吸烟限制以及无戒烟经历的吸烟者戒烟意愿较为消极,是今后控烟工作的重点关注人群。结论我国吸烟者戒烟意愿较低。应针对重点人群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提升吸烟者的戒烟意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该学校“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留守经历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影响“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该校500名大学生,调查工具采用SCL-90量表,运用SPSS17.0、SAS8.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该校“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情感与社会支持度较低;“留守经历大学生”SCL-90得分高于全国大学生平均水平,“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与“其他”3个因子最高),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有正向和负向两个方面;躯体化、焦虑、偏执、精神病性与“其他”这5个因子得分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均小于0.05),不同生源地间没有差异,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个别因子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留守经历是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该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决策提供依据,为未来的“留守儿童”培养与教育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国癌症幸存者恐惧疾病进展(FoP)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PubMed数据库、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 Web of Science数据库、 Embase数据库、PsycINFO数据库和CINAHL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1年8月3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癌症幸存者FoP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应用Stata MP16.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2篇文献(中文文献19篇、英文文献3篇),累计研究对象6 46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癌症幸存者FoP发生率为51.0%(95%CI=42.0%~61.0%);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华南、华中和华东区域癌症幸存者FoP发生率分别为56.0%、54.0%和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3,P <0.05);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血液肿瘤和呼吸道肿瘤癌症幸存者FoP发生率分别为4...  相似文献   

15.
周洋  王澜  方晓风  曲桂玉 《职业与健康》2023,(19):2705-2709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大学生睡眠障碍的患病率及分布特征。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从2016年1月—2022年5月关于中国大学生睡眠障碍患病状况的相关研究,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的文献质量,采用Stata 15.0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58篇文献,总样本量为94 829例,我国大学生睡眠障碍总患病率为22.8%(95%CI:19.8%~25.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专业、年级、吸烟情况、饮酒情况、调查年份及地区的大学生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我国大学生睡眠障碍患病率较高,应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及心理健康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与心理健康影响.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随机抽取江西省3所一般本科院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432人,并以非留守大学生461人为对照进行调查.结果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明显心理症状检出率为26.6%,非留守经历大学生检出率为23.2%;他们的人际敏感度、精神质得分高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P<0.05),内外向得分则更低(P<0.0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中,女生的人际敏感度、抑郁和恐怖因子及内外向得分高于男生(P<0.01);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得分有相关性,神经质和内外向维度对SCL-90总分的共同解释率为18.8%.结论 关注有留守经历中内向和情绪不稳定的大学生,帮助他们完善自身人格,可有效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探讨留守经历大学新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早期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福州某高校1 579名大学新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以及自编大学新生留守基本情况问卷测试.结果 留守新生中阳性检出率(SCL-90总分大于160分)为19%.留守经历新生心理健康得分高于无留守经历新生,在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27,-3.149,-2.045,-2.608,P值均<0.05).留守经历新生群体内部在性别、生源地、留守开始年龄、对家庭喜欢程度等变量上部分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SSRS总积分、GSES总分等各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良好(χ2/v=6.22,RMSEA=1.214,其他拟合指数NFI,IFI,TLI,CFI值均>0.90).结论 留守经历新生的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有预测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高度重视留守经历新生,从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支持两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8.
承德高校有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留守经历对农村留守儿童成年以后的成人依恋类型和风格与留守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维护其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对河北省承德市2所高校的有留守经历者1062名,无留守经历者103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留守组和非留守组在成人依恋类型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85,P=0.000),前者更多表现为不安全依恋类型,以惧怕型(比例为71.7%)为主。留守组和非留守组在依恋风格上,安全型(t=-15.704,P=0.000)、惧怕型(t=2.118,P=0.034)、冷漠型(t=2.439,P=0.015)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有留守经历农村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的有父母回来后在家停留的时间、与外出打工的父母联系频次、和抚养人聊天以及开始留守年龄。结论留守经历对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发展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探讨大学生留守经历及睡眠质量与抑郁的关系,为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1-12月对齐齐哈尔市2所大学的908名在校大学生抑郁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留守经历和睡眠质量对抑郁的影响.结果 齐齐哈尔市大学生抑郁检出率为30.62%,不同性别大学生抑郁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26.3%,女32.3%,x2=3.15,P>0.05),乡村户籍地的大学生抑郁检出率(34.9%)高于城市户籍(25.9%),非独生子女检出率(35.03%)高于独生子女(25.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61,8.98,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留守方式、留守时年龄、留守时居住类型、留守期间与父母的联系频率及睡眠质量是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抑郁的影响因素(OR=0.28~6.00,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的抑郁与留守经历、睡眠质量有关.高校应关心留守经历大学生及其睡眠质量,以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董泽松  祁慧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8):1179-1181
研究民族地区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坚韧人格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为改善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某高校1446名大一学生,采用大学生坚韧人格评定量表和生活目的测试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民族地区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坚韧人格总分及韧性、控制维度和生命意义感总分均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21,3.855,5.424,3.651,P值均<0.01).民族地区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坚韧人格总分及各维度与生命意义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1,0.365,0.254,0.321,0.268,P值均<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坚韧人格的韧性、挑战维度和性别因素是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重要影响因素(P值均<0.01).结论 坚韧人格对民族地区高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有重要影响,可通过完善坚韧人格达到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