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CHADS2评分为参照依据,分析CHA2DS2-VASc评分对非房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根据CHA2DS2-VASc和CHADS2两种不同评分体系进行评分,预测近期预后。结果: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在年龄、肌酐、尿酸、BNP、INR、LA、颈动脉斑块、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差异显著,P<0.05;CHA2DS2-VASc评分在低、中、高危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CHA2DS2评分组,P<0.05;CHADS2评分预测非房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731,可信区间为0.631~0.834,CHA2DS2-VASc评分的曲线下面积为0.742,可信区间为0.643~0.847。结论:针对非房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CHA2DS2-VASc评分对评定近期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加,致缺血性卒中风险也增加。本研究拟通过前瞻性随访≥75岁高CHA2DS2-VASc评分患者,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入选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高CHA2DS2-VASc评分老年(≥75岁)患者196例,分为AF组和非AF组,其中AF组90例,非AF组106例。随访1年,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全因死亡患者31例(15.8%),AF组比非AF组全因死亡、脑卒中、心力衰竭发生率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既往心力衰竭为≥75岁高CHA2DS2-VASc评分患者随访1年死亡、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3)女性、高血压病为≥75岁高CHA2DS2-VASc评分患者随访1年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显示≥75岁高CHA2DS2-VASc评分患者预后差,合并AF患者预后更差。性别、年龄是评估该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心力衰竭作为独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HADS2和CHA2DS2-VASc两种不同卒中风险评分系统指导下房颤抗凝策略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CHADS2评分组(A组)和CHA2DS2-VASc评分组(B组),每组各50例。两组分别采用CHADS2和CHA2DS2-VASc房颤卒中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决定抗凝治疗方案,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目标值按指南标准定为2.0~3.0。对所有HAS-BLED出血评分大于或等于3分者采用低强度抗凝,INR目标值2.0~2.5。所有患者临床观察期为1年,当出现终点事件时为观察终点,比较采用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系统指导下的房颤抗凝策略其出现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组出现终点事件2例,终点事件发生率为4.0%;B组脱落3例,出现终点事件8例,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ADS2评分指导非瓣膜病房颤抗凝治疗较CHA2DS2-VASc评分其终点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HA2DS2-VASc评分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房颤并接受PCI术治疗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评估CHA2DS2-VASc评分和GRACE风险评分。术后随访12个月,主要结局指标为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次要结局指标为全因死亡率。依照是否发生MACE和是否死亡分别将患者分组,并比较各亚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CHA2DS2-VASc评分和GRACE风险评分对结局指标的预测价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等,评估CHA2DS2-VASc评分和GRACE风险评分对结局指标的预测效能。结果 21例(11.7%)患者发生MACE(MACE组),159例患者未发生MACE(非MACE组); MACE组患者年龄、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CHA2DS2-VASc评分和GRACE风险评分均高于非MACE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5.6%)患者死亡(死亡组), 170例患者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AF)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凝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65例老年AF患者,根据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情况进行分组。比较AF伴发缺血性脑卒中与AF未伴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主要包括HAS-BLED评分、CHA2DS2-VASc评分、平均年龄、合并疾病情况。对老年AF伴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抗凝治疗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165例患者中,98例伴发缺血性脑卒中,67例未伴发缺血性脑卒中。老年AF伴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AS-BLED评分、CHA2DS2-VASc评分、平均年龄以及合并冠心病、周围动脉病、心力衰竭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老年AF未伴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 0. 05)。98例老年AF伴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采取抗凝治疗,其中56例口服达吡加群,42例口服利伐沙班。经过抗凝治疗的患者AF发作频率明显降低,经颅脑CT检查脑部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在抗凝治疗期间,仅4例发生轻微胃肠不适,均可自行缓解。结论对老年AF患者而言,高龄、合并冠心病、周围动脉病及心力衰竭等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老年AF患者有较高的出血及血栓风险。对于此类患者需要采取合理的抗凝药物进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或自发性显影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入选非瓣 膜性房颤患者130例,进行CHA2DS2-VASc评分,并记录性别、年龄、伴发疾病、化验指标、超声心动图结果等基线资 料。根据食管超声结果分为左心房血栓或自发性显影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Logistic多因素 分析确定左心房血栓或自发性显影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性曲线(ROC)判断CHA2DS2-VASc评 分、左心房内径(LAD)、左心耳排空速率及左心耳充盈速率对左心房血栓或自发性显影的预测价值。结果 LAD、左 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持续性房颤、既往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体质量 指数(BMI)、CHA2DS2-VASc评分、左心耳排空速率、左心耳充盈速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 素回归显示,LAD>40.0mm(P <0.01)、左心耳排空速率<54.15cm/s(P <0.01)、BMI≥25(P <0.01)与非瓣膜 性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或自发性显影独立相关。LAD 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845(95%CI=0.776~0.913,P < 0.01);左心耳排空速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95%CI =0.781~0.921,P <0.01)。结论 左心房内径> 40.0mm、左心耳排空速率<54.15cm/s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或自发性显影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与非瓣膜性房颤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91例,按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左房血栓组和左房无血栓组,比较组间血浆BNP水平、CHA2DS2-VASc评分、临床及心脏结构参数的差异。结果 11例(5.7%)患者检出左心房血栓,左房血栓组平均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左房无血栓组(396.7±282.2vs236.9±179.9,P=0.019)。BNP预测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95%CI:0.58~0.84,P=0.019)。多元回归分析示BNP水平不是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2,95%CI:0.999~1.005,P=0.119)。左房内径(OR=1.342,95%CI:1.131~1.593,P=0.001)和既往脑卒中或者短暂性脑缺血病史(OR=4.439,95%CI:1.001~19.68,P=0.05)是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房血栓形成患者血浆BNP水平增高,但BNP尚不是左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查房颤患者抗凝情况,分析华法林在房颤患者中使用与否的原因,为提高华法林治疗率找准切入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制作调查问卷表,收集2013-02-2014-08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南充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急诊科房颤病例535例,并采用SPSS 13.0处理数据。结果:华法林治疗率11.2%,医生告知率20.4%,告知后华法林治疗率提高到55.0%,P0.01;在不使用华法林的患者中,不知道该用华法林的占89.5%,而担心出血风险等其他原因仅占10.5%,P0.01。Logistic回归提示,年龄、教育程度和CHA2DS2-VASc评分是影响华法林使用的因素,P0.01,OR(95%CI)分别为0.924(0.887,0.963)、3.926(2.047,7.528)、3.985(2.819,5.634)。结论:华法林在房颤患者中的治疗率相当低下,主要原因在于医生没有告知患者该用华法林;年龄偏年轻、受教育程度好和CHA2DS2-VASc评分高的患者更可能使用华法林。加强宣教,提高医生房颤抗凝意识和相关知识,方能提高华法林治疗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0年欧洲心房颤动(房颤)指南颁布以来,临床实践中非瓣膜病房颤住院抗栓治疗的现状,评估华法令应用非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该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据住院记录收集一般资料、疾病特点、临床并发症及抗栓治疗,并按CHA2DS2-VASc积分评估抗栓治疗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 535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7.15±10.52)岁,女性68.04%。其中5.23%的患者接受华法令抗凝治疗,而71.40%的患者接受抗血小板药物。CHA2DS2-VASc≥1分的患者,118(22.26%)例未应用任何抗栓药物。2011年,2012年及2013年3个年度比较,华法令的依从性缓慢提高。年龄≥65岁患者464例,接受华法令的26例(5.6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χ2=4.21,P=0.04)、中风史(χ2=4.77,P=0.03)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χ2=4.38,P=0.04)是华法令抗栓治疗非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发现仅中风史(OR=4.67,P=0.04)是华法令非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实践中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法令抗凝治疗依从性与指南要求差距甚远,而抗血小板治疗广为临床接受。年龄、中风史等出血危险因素是华法令非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指南推荐对于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中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决策相对灵活性,分析评估目前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中危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探讨针对这一人群的抗凝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危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92例,依据患者意愿给予服用华法林、阿司匹林和不服药,将其分为华法林规范服药组、华法林不规范服药组、阿司匹林组和不服药组。观察与对比各组治疗后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后终点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缺血性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结果:192例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心房颤动患者中,服用华法林的例数少于服用阿司匹林与不服药的例数(P0.05);华法林规范服药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和华法林不规范服药组(P0.05);华法林规范服药组和阿司匹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华法林不规范服药组和不服药组(P0.05)。结论:CHA2DS2-VASc评分法为1分的心房颤动患者虽然为中危人群,规范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是必要的。结合我国国情服用阿司匹林是必要的和值得推荐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房内径(LAD)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关系。方法将325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缺血性脑卒中史分为房颤伴脑卒中组(n=127)和房颤不伴脑卒中组(n=198),比较2组血糖、肌酐清除率、血脂、合并疾病、LAD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LAD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LAD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房颤伴脑卒中组的平均年龄、女性患者比率、合并心力衰竭及高血压患者比率、房颤血栓危险度(CHA_2DS_2-VASc)评分、LAD、肌酐(Cr)、尿酸(UA)均高于房颤不伴脑卒中组,阵发性房颤患者比率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水平低于房颤不伴脑卒中组(P 0.05或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D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呈正相关(P 0.01)。ROC分析表明,LAD对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 0.01),LAD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结论 LAD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呈正相关,LAD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可以更好预测非瓣膜性房颤缺血性脑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区域内单中心房颤人群流行病特点及抗凝现状。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间就诊于石河子市人民医院的房颤患者702例,随访半年(出院1、3和6个月),分析人群流行病学特点、栓塞/出血风险评估(CHA2DS2-VASc/HAS-BLED评分)分布特征、随访6个月时新发事件(急性冠脉事件、急性心力衰竭、新发脑血管病、出血事件、血栓事件、再次住院、死亡)的发生率,以及影响抗凝治疗的主要因素。结果 1)702例房颤患者平均年龄(73.96±11.27)岁,男352例、女350例,常见伴随疾病有高血压(38.89%)、冠心病(50.57%)、心力衰竭(49.19%)、心脏瓣膜病(1.42%)、糖尿病(56.27%),主要以阵发性房颤(40.02%)和永久性房颤(31.19%)为主,房颤人群总体抗凝率为64.10%;CHA2DS2-VASc评分≥2分人群中,未口服抗凝药物患者224例(占总房颤人群31.91%),口服抗凝药物患者425例(占总房颤人群60.54)。702例患者中使用华法林抗凝患者112例(15.60%)、新型抗凝药物(NOAC,包括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和艾多沙班)338例(48.15%),本地区房颤人群服用抗凝药物种类以NOAC为主。2)对口服华法林抗凝人群随访半年,发现自行停用华法林抗凝药物的患者13例(10.66%),在出院1、3个月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最高(59.82%、73.21%),出院6个月时INR达标率下降至58.93%。3)随访半年中,记录到新发脑血管疾病4例,其中未抗凝组3例、抗凝组1例;栓塞事件2组均为1例;再住院分别为17例、13例;死亡分别为3例、2例。结论 本地区房颤好发于老年人,抗凝率总体良好,多数患者以口服NOAC为主;出院6个月时患者华法林INR达标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栓治疗在低危、中危非瓣膜性房颤(NVAF)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28例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HA2DS2-VASc评分将其分为低危组(62例,CHA2DS2-VASc评分为0分)和中危组(66例,CHA2DS2-VASc评分为1分)。将低危组62例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A组,30例)和阿司匹林组(B组,32例)。将中危组66例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C组,32例)和华法林组(D组,34例)。评价四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和B组、C组和D组患者发病原因构成无明显差异(P0.05)。A组、B组、C组、D组患者心功能均以NYHA I级为主,四组在心功能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A组、B组、C组、D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出血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和B组患者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栓栓塞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C组和D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C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高于D组(χ2=4.3453,P=0.0371),C组血栓栓塞发生率高于D组(χ2=5.5479,P=0.0185)。结论阿司匹林对预防低危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无明显影响。华法林可减少中危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且并未明显增加患者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脓毒症新发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人民医院2018-01—2019-10期间收治的脓毒症患者315例。根据是否出现新发心律失常将患者分为新发心律失常组和非新发心律失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新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15例脓毒症患者中91例出现新发心律失常(28.89%)。新发心律失常组与非新发心律失常组患者间性别、既往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肾脏疾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两组患者间年龄(P=0.00)、器官功能障碍中的呼吸衰竭(P=0.00)、心力衰竭(P=0.02)、代谢紊乱(P=0.00)、急性肾损伤(P=0.03)、凝血功能障碍(P=0.03)及高敏肌钙蛋白(hs-cTnT)(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脏功能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机械通气(P=0.00)、儿茶酚胺药物使用(P=0.00)、肾脏替代治疗(CRRT)(P=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0,95%CI:0.98~1.03)、hs-cTnT(OR=1.32,95%CI:1.18~1.47)呼吸衰竭(OR=1.53,95%CI:0.79~2.98)、心力衰竭(OR=1.27,95%CI:0.54~2.97)、代谢紊乱(OR=2.24,95%CI:1.14~4.38)、急性肾损伤(OR=1.11,95%CI:0.51~2.42)、凝血功能障碍(OR=1.61,95%CI:0.76~3.41)机械通气(OR=2.81,95%CI:0.16~48.27)、儿茶酚胺药物使用(OR=1.87,95%CI:1.01~3.47)是脓毒症新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脓毒症新发心律失常发病率较高,年龄、hs-cTnT、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代谢紊乱、急性肾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机械通气、儿茶酚胺药物使用是脓毒症新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机械通气、儿茶酚胺药物使用、代谢紊乱是脓毒症新发心律失常的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王慕秋  高敏 《医学临床研究》2016,(12):2309-2312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在老年房颤患者栓塞中的风险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单纯房颤39例(阴性组),房颤合并血管病变或栓塞48例(阳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MPV值,并分析其在老年房颤患者栓塞中的风险评估价值.[结果]阳性组CHA2DS2-VASc评分为(3.77±1.28)分,明显高于阴性组(2.38±1.18)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05,P=0.000);阳性组去除血管病变(1分)和中风/TIA/血栓史(2分)两项得分因素后,CHA2DS2-VASc评分为(2.98±1.25)分,明显高于阴性组(2.38±1.18)分,其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t=2.263,P=0.026).阳性组MPV平均值为(11.58±1.24) fL,明显高于阴性组(10.39±1.07)f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4,P=0.000).ROC曲线下面积达0.773,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根据曲线的坐标显示当分界值MPV选择定为11.1/11.2 fL时,可获得最大约登指数0.466,此时灵敏度为64.6%,特异度为82.1%.[结论]MPV是一种评估老年房颤患者栓塞风险的有效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收治37例房颤患者,根据CHA2DS2-VASc系统评价卒中风险,并建议高危患者接受抗凝治疗。37例患者中,评分≥2分者26例,部分患者不愿接受抗凝建议,原因包括抽血不便和出血等不良反应。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与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指标与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评价心房颤动血栓栓塞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集的300例心房颤动的患者,按照CHADS2与CHA2DS2-VASc评分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各指标与心房颤动血栓栓塞风险计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CHADS2评分系统评分,低、中、高危组患者分别为73例、72例与155例。与CHADS2评分存在一定相关性的超声指标主要有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房内径、肺动脉内径、右室内径、主动脉内经以及LVEF。通过CHA2DS2-VASc评分,低、中、高危组患者分别为32例、66例与202例。与CHA2DS2-VASc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的超声指标主要有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房内径、肺动脉内经、主动脉瓣瓣口流速以及LVEF。结论随着CHADS2与CHA2DS2-VASc评分分数的提高,超声心动图指标主要表现为左房扩大、左室肥厚、肺动脉内经增大以及LVEF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房颤与左心耳口部直径及卒中风险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寻找有效证据,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112例房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阵发性房颤79例(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或长程持续性房颤33例(持续性房颤组),均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耳口部最大直径,分析不同类型房颤与左心耳口部直径及房颤卒中风险评分(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持续性房颤组左心耳口部直径大于阵发性房颤组,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均低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与左心耳口部直径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之间无相关性(均 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或长程持续性房颤与左心耳口部直径、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左房应变功能,探讨其在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因非瓣膜性房颤在大连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181例,按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40例)和非脑卒中组(141例);比较两组临床、左房应变功能等参数,应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左房整体纵向应变(LA GLS)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脑卒中组患者年龄、心率、CHA2DS2-VASC评分、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左房内径(LAD)、左房容积(LAV)及左房容积指数(LAVI)均高于非脑卒中组(P<0.05),其左房射血分数(LAEF)、LA GLS均低于非脑卒中组(P<0.05)。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LAEF、LA GLS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相关(P<0.05),LAD、LA GLS是其独立影响因素(P<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CHADS2评分和CHA2DS2VASc评分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的优劣性。方法选择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320例,分别计算CHADS2评分(总分0~6分)和CHA2DS2VASc评分(总分0~9分).并根据评分分为低(0分)、中(1分)、高危(≥2分)三组,比较两种评分在相同危险组间的差异。结果320例入选患者t260q6(81.30%)未采取抗凝/抗血小板聚凝措施,45例(14.10%)平素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预防卒中,15例(4.70%)平素服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预防卒中。CHADS2评分组低危患者28例(8.80%),中危患者95例(29.71%),高危患者197例(6160%);CHA2DS2VASc评分组低危患者6例(1.90%),中危患者24例(7.50%),高危患者290例(9060%),x^2检验提示两种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00)。一致性检验示两种方法一致性差(Kappa=0208)。结论CHA2DS2VASc评分预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风险优于CHADS2评分,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