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是否破裂与斑块内在特性密切相关.斑块脂质核心增大、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帽变薄及血管钙化极易导致斑块破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可发生表型转化,转化为巨噬细胞样细胞、泡沫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样细胞等多种类型,进而影响斑块稳定性.本文主要介绍VSMC表型转化及其与AS斑块稳定性之间的联系,为稳...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AS)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炎性反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是AS、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的重要病理基础。藁本内酯是一种主要从中药川芎、当归等伞形科植物中提取的代谢成分和主要活性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可通过调控原癌基因c-Myc和黏着斑激酶(FAK)信号通路等途径而抑制VSMCs迁移,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藁本内酯对AS患者VSMCs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REG)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S患者血管中CREG表达的变化。用高脂饲料喂养兔子的方法模拟AS的自热进程,观察血管的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及CREG、SMα-actin和SM MHC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AS患者的血管中,CREG的表达明显下调。在动物模型中,以高脂饲料喂养兔1个月时,血管内皮出现不光滑、内膜增厚,中膜VSMCs出现表型转化,收缩蛋白SMα-actin和SM MHC的表达开始下降,细胞出现增生,此时CREG的表达也开始下调。以高脂饲料喂养兔2个月时,可见内皮有中断、破损现象,内膜增厚明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阳性的细胞明显增多,CREG的表达进一步下调,VSMCs中的收缩蛋白也进一步下降。结论: 在AS进程中,血管中膜的VSMCs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细胞增生活跃、分化减弱,CREG随着AS的发展,在VSMCs中的表达逐步下降,提示CREG作为维持VSMCs分化的蛋白与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奥美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其稳定AS斑块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高脂饮食建立AS大鼠模型,将1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模型组饲喂含1%胆固醇、5%猪油的高脂饲料;奥美沙坦组饲喂含1%胆固醇、5%猪油高脂饲料加奥关沙坦10mg/(kg·d),连续用药3个月.免疫组化法检测AS斑块中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及粥样斑块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奥美沙坦组与模型组相比MMP-9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平滑肌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巨噬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奥美沙坦可通过下调MMP-9的水平,增加斑块中平滑肌细胞数量,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数量来稳定AS斑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玉米苞叶煎剂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大耳白家兔,利用高脂饲料复制家兔动A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玉米苞叶煎剂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9 w后确认两组动物造模成功,其中一组给予玉米苞叶煎剂治疗,28 m l/kg.d-1(玉米苞叶1.4 g/m l),实验17 w后,处死家兔,观察主动脉内膜的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SMCs凋亡率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p53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VSMCs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53和Bcl-2蛋白表达均增强(P<0.05),肉眼观察,主动脉内膜出现典型的AS斑块,动脉管腔极度狭窄。玉米苞叶煎剂组VSMCs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p53和Bcl-2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主动脉斑块面积较模型组明显减小,动脉管腔狭窄减轻。结论玉米苞叶通过影响p53和Bcl-2蛋白表达而影响AS家兔VSMCs凋亡;同时缩小AS斑块面积,具有显著治疗家兔AS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在不同的外界因素影响下,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muscle cell.VSMCs)具有不同的细胞表型,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正常血管中膜中的VSMCs是一种高分化的细胞.主要起维持血管形态以及收缩血管的作用,具有低增殖、低迁移、低蛋白分泌的特征;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等血管病变时,VSMCs可以去分化成为未分化的细胞,细胞收缩性能下降,表现出高增殖、高迁移、高蛋白分泌等特征~([1])。以往把VSMCs细胞表型单纯的分为"收缩型"和"分泌型"~([2]),现在大量研究已证实,VSMCs可从已经分化的"收缩"表型向"分泌"表型方向去分化。在不同的外界因素作用下,VSMCs去分化的程度不同,可表现出各  相似文献   

7.
在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中,炎症与凝血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容忽视.血小板与其他凝血蛋白通过调节氧化反应、炎症反应、免疫反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转移和增殖、白细胞的黏附、血管增生、内皮细胞的连续性、巨噬细胞的浸润等过程,对AS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该文就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中的各个相关因子对AS的调节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E1A激活基因阻遏子(CREG)在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中的表达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 Apo E(-/-)小鼠6周龄断奶后给予高脂喂养。8周后取主动脉血管,采用HE染色观察血管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CREG、SMα-actin和巨噬细胞标志物Mac-3的表达变化。取高脂喂养的1~8周小鼠血管,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S血管中CREG及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Apo E(-/-)小鼠高脂喂养8周,主动脉血管AS斑块明显形成,斑块内有胆固醇结晶,斑块凸凹不平,管腔明显狭窄。免疫荧光显示AS血管中,CREG表达明显下降,同时SMα-actin表达也下降,而Mac-3表达增高。Apo E(-/-)小鼠高脂喂养2~8周,取动脉血管行蛋白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高脂喂养2周时,CREG在动脉血管中的表达不是降低,而是明显升高,高脂喂养第4周,CREG表达急剧下降,而后又逐渐上升,但不能升至正常水平。同时NF-κB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逐渐升高。结论 在AS进程中,血管中膜的VSMCs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细胞增生活跃、分化减弱,CREG作为维持VSMCs分化的蛋白,在血管中的表达与AS进展密切相关,同时伴随着炎症因子表达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9.
李蓉  蔡辉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649-2652
血管内皮细胞(ECs)是紧贴血管壁的单层细胞,在血管稳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易受到炎性细胞和循环因子损害,诱导ECs活化和损伤。动脉粥样硬化(AS)与ECs之间关系密切,ECs损伤是AS形成的早期始动环节,并有实验发现在粥样斑块中ECs、平滑肌细胞和免疫细胞凋亡现象增加,覆盖于血管病变处的ECs促凋亡蛋白如Fas和Bax表达升高,抗凋亡因子  相似文献   

10.
细胞的相互作用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基质金属蛋白酶 - 1(MMP- 1)分泌的影响。  方法 :将人类单核细胞与 VSMCs联合及隔离培养 ,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 MMP- 1水平 ,并用荧光标记胶原蛋白消化法测定 MMP- 1的活性。  结果 :单核细胞与 VSMCs联合培养可明显增加 MMP- 1的水平和活性 ,当两种细胞之比为 1.0时达高峰 ;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及细胞因子可介导 MMP- 1的产生。  结论 :单核细胞与 VSMCs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促使 MMP- 1的产生及活性增加 ,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大量研究显示[1]炎症介质CD40-CD40L广泛存在于与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的各种细胞,如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关键细胞成分上,而在正常动脉组织中没有表达.CD40-CD40L系统在AS各个阶段中均起重要作用,几乎贯穿了AS斑块发生、发展和破裂的全过程,被认为是这一炎症进程的关键环节.研究表明,CD40L与CD40相互作用不仅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而且在细胞免疫中也发挥重要作用[1].CD40-CD40L信号通路可参与AS斑块内主要细胞成分如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症反应的调节[2].目前认为,CD40-CD40L可能是AS发病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12.
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与粥样斑块的发生及其稳定性以及再狭窄的发生密切相关。许多实验表明 ,亲脂性他丁类药物可以抑制包括VSMCs在内的许多细胞的增殖 ,促进细胞凋亡。但是 ,有关亲水性他丁类药物对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报道颇不一致。本研究观察亲水性他丁类药物普伐他丁对VSMCs迁移、增殖、凋亡及p2 7kip1 表达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 设备与试剂 :垂直式凝胶电泳仪 (Bio Rad) ;垂直式电转移槽 (Bio Rad) ;流式细胞计数仪 (FACScaliburBecton Dick inson) ;Boyden趋化小室 (NeuroProbe) ;多聚碳酸盐滤膜 (直径13mm ,孔径 5 …  相似文献   

13.
核因子-κB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 (AS)及其并发症是人群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AS被认为是一种动脉慢性炎症的病理过程。核因子 κB(NF κB)在其中起主要作用。1 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AS是一个以炎症反应和纤维细胞增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过程。在AS的血管组织中发现大量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聚集 ,这些细胞释放白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 ,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泡沫细胞形成 ,导致AS斑块的形成。炎症在斑块破裂中起重要作用。大约 50 %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是因斑块不稳定破裂 ,继发血栓形成所致。研究发现 ,ACS病人血中巨噬细胞和T淋巴…  相似文献   

14.
马丹丹  傅羽  尹新华 《心脏杂志》2015,27(2):221-223
动脉粥样硬化(AS)是慢性炎性及代谢性疾病,脂质沉积和炎性细胞浸润至血管内皮下是形成AS的主要原因,但是炎性细胞浸润的机制尚未阐明。许多国内外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对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等炎性细胞的迁移、活化在AS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新近研究证实,趋化因子可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以及炎症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合成,促进斑块不稳定的关键环节。本文就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疾病是全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来源于中动脉层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核心机制之一。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VSMCs经历了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产生不同的表型促进VSMCs的增殖[1]。VSMCs动态调节表型后增殖的能力促使其在控制血压、血液分布以及维持血管结构完整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生理和病理性血管重塑。VSMCs增殖的调控过程极为复杂,包含多种调控分子和信号途径的共同作用,因此详细了解VSMCs的特征及其增殖过程对研究用于血管治疗的新药物至关重要。本文就VSMCs增殖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及当前药物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的介导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机理中从白细胞聚集到最后的易损动脉硬化斑块的破裂,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早期AS的产生与单核细胞黏附到血管内皮细胞和黏附的范围有关。单核细胞分化和泡沫细胞形成,并逐步形成脂质条纹,均与炎症有关。炎症细胞的增多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导致动脉粥样损伤的更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炎症的过程与AS的每一个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AS小鼠模型,RT-PCR检测AS小鼠斑块组织和正常小鼠主动脉血管组织中AGT的表达水平。以人巨噬细胞RAW264.7和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VSMC)为研究对象,转染siRNA AGT、siRNA control,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转染后的AGT水平。MTT检测细胞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后细胞中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S小鼠斑块组织中AGT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小鼠主动脉组织(P<0.01)。siRNA AGT可以有效抑制巨噬细胞RAW264.7和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VSMC中AGT的转录表达。转染siRNA AGT后的巨噬细胞RAW264.7存活率与siRNA control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转染siRNA AGT后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VSMC存活率与siRNA control组差异显著(P<0.01),抑制AGT的表达可以抑制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转染siRNA AGT后的巨噬细胞RAW264.7凋亡率显著高于siRNA control组(P<0.01);转染siRNA AGT后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VSMC凋亡率显著高于siRNA control组(P<0.01)。转染siRNA AGT后的巨噬细胞RAW264.7和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VSMC中Caspase-3、Bax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siRNA control组,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siRNA control组(均P<0.01)。结论AGT在鼠AS斑块组织中过表达,抑制AGT可以抑制AS相关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作用机制与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有关。  相似文献   

18.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普遍存在于人体组织细胞内的细胞死亡的形式之一,是不同于坏死的正常生理性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它参与体内细胞数量的调节,并清除体内无功能的细胞、对机体有害的细胞、突变的细胞以及受到损伤后不能存活的细胞。平滑肌细胞(SMC)是构成血管壁的重要成分,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形成AS,动脉粥样斑块病变是AS发生、发展的重要过程,但后期较严重的AS斑块中由于发生了细胞凋亡,而使纤维帽中的细胞大大减少,使斑块更易破裂。凋亡的发生需要外部信号和内部相关基因共同调控,外部信号通过第二信使进行传递。已经有研究…  相似文献   

19.
郑旭  张梦诃  邓姣  董海龙 《心脏杂志》2018,30(2):212-217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血管慢性炎症性病变,其中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单核细胞的黏附和迁移、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泡沫细胞的形成和血小板的活化是AS形成的关键环节,最终结果是形成大、中动脉内膜下的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管腔狭窄,远端组织器官供血不足甚至栓塞。低密度脂蛋白(LDL) 氧化形成的氧化型LDL(ox-LDL)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在与AS发生、发展相关的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泡沫细胞)上已经发现和鉴定了多种oxLDL受体,其中瘦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X)-1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上,是ox-LDL的主要受体[1],在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着重阐述近年来LOX-1影响AS发生发展相关效应与机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正>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1]数据表明我国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AS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阐明,血管内皮细胞(VECs)、单核细胞、平滑肌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其中。VECs的损伤与AS发生发展的关系密切,被认为是其始动环节及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凋亡是VECs损伤的重要形式,有效抑制VECs凋亡,可延缓AS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