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WWOX抑癌基因和Nrf2转录因子在原发性胆囊癌(PG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WWOX和Nrf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胆囊癌标本54例、胆囊腺瘤标本20例、慢性胆囊炎标本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WWOX蛋白和Nrf2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WWOX蛋白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1% (26/54)、75.0% (15/20)和85.0%(1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WOX蛋白阳性表达与病理学分级(P<0.01)、Nevin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P<0.01)有关.(2)Nrf2蛋白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 (36/54)、20.0% (4/20)及5.0%(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rf2蛋白阳性表达水平与病理学分级(P<0.05)、Nevin分期(P<0.01)、淋巴结 转移(P<0.01)有关.(3)WWOX阳性表达与Nrf2阳性表达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是否伴有结石无显著关系(P>0.05).(4) WWOX阳性表达与Nrf2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420,p<0.01).[结论]WWOX和Nrf2表达可能是反映胆囊癌发生、进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WWOX和Nrf2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呈明显的相关性,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和p5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yclin E和p5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慢性胆囊炎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Cyclin E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比胆囊炎组高,在中-低分化胆囊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比高分化胆囊癌组织中高,在晚期胆囊癌(Nevin III~V期)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比早期(NevinⅠ,Ⅱ期)胆囊癌组织中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7.76、5.11、6.13,P均<0.05)。 Cyclin E的表达与胆囊癌有无转移无明显相关性(χ2=0.04,P>0.05)。 p53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比胆囊炎组高,在中-低分化胆囊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比高分化胆囊癌组织中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3.46、12.77,P均<0.05)。 p53的表达与胆囊癌Nevin分期及有无转移无明显相关性(χ2分别=0.09、0.18,P均>0.05)。Cyclin E表达阳性的胆囊癌患者1年生存率比表达阴性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3,P<0.05)。p53的表达与胆囊癌患者1年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χ2=0.11,P>0.05)。结论结合分析Cyclin E和p53在胆囊组织中的表达,有助于对胆囊癌进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mad-7和TGF-β1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胆囊癌和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Smad-7和TGF-β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表达与胆囊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mad-7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7.3%(33/49),显著高于慢性胆囊炎的15.0%(3/20)(P<0.05); 胆囊癌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38.8%(19/49),低于慢性胆囊炎的80.0%(16/20)(P<0.05).Smad-7的表达与胆囊癌Nevin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P<0.05), TGFβ1蛋白的表达则随胆囊癌Nevin分期进展、组织学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逐渐下降(P<0.05), Smad-7和TGF-β1蛋白表达之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Smad-7蛋白高表达和TGF-β1蛋白表达下降可能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癌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胆囊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我院自1992年至今因胆囊息肉或胆囊癌手术的患者,总结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论:(1)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在临床上鉴别困难;(2)胆囊腺瘤性息肉癌变不是胆囊癌发病的主要因素;(3)B超是诊断胆囊息肉的可靠手段;(4)胆囊腺瘤性息肉和胆囊癌者存在血型分布特征,提示基因在发病中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nm23基因在原发性胆囊癌(PGB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2月至2021年5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PGBC患者124例,计为PGBC组;同时选取60例胆囊腺瘤性息肉患者进行对比,计为胆囊腺瘤性息肉组。检测各组NDPK/nm23基因表达情况以及基因表达意义。结果 PGBC组织中的NDPK/nm23基因表达阳性率为31.45%,低于胆囊腺瘤性组织(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性别、年龄、临床症状(黄疸、胆绞痛)以及血清胆红素增高情况患者的NDPK/nm23基因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存在PGBC家族病史、由于胆囊息肉样变导致PGBC、存在右上腹痛患者的NDPK/nm23基因表达阳性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情发展相关指标分析显示,Nevin分期越高或分化程度越低,患者NDPK/nm23基因表达阳性率越低,同时存在淋巴转移的PGBC患者基因表达阳性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  相似文献   

6.
罗建管  梁鹏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7):1247-1249
【目的】探讨CD147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胆囊癌患者112例,以慢性胆囊炎组织30例作为对照,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47蛋白的表达。【结果】112例胆囊癌组织中CD14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80.36%(90/112),明显高于在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6.67%,5/30,P<0.01)。CD147在低分化癌中的强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癌(P=0.02);远端转移组的强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P<0.01);NevinⅣ~Ⅴ期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NevinⅠ~Ⅲ期的强阳性表达率(P=0.03)。【结论】CD147与胆囊癌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新的胆囊癌标记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与直肠锯齿状癌变的相关性。方法筛选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直肠锯齿状腺瘤癌变组织50例[包括广基锯齿状腺瘤(SSA)30例和传统锯齿状腺瘤(TSA)20例]、直肠腺癌30例及正常直肠黏膜组织20例。通过免疫组化学染色技术测定所有组织β-catenin表达水平,同时行β-catenin DNA提取及突变检测。比较各组织β-catenin表达异常率及β-catenin表达与腺瘤异型增生程度关系。结果 SSA、SSA、直肠腺瘤β-catenin阳性率分别为63.3%、75.0%、100.0%均显著高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的10.0%(χ~2=14.012,17.289,42.188,P0.01)。SSA、TSA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异型增生。SSA、TSA组织β-catenin阳性表达与腺瘤异型增生程度均呈正相关(r=0.621,0.213,P0.05)。结论β-catenin表达异常参与锯齿状腺瘤癌变过程,且β-catenin异常表达与直肠锯齿状腺瘤癌异型增生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c-FLIP与P53在胆囊癌和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比较c-FLIP和P53各自在胆囊癌和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它们是否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相关,以及两者之间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FLIP和P53在49例胆囊癌标本和30例慢性胆囊炎标本中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胆囊癌组织中c-FLIP和P53表达(85.71%和65.31%)显著高于胆囊炎组织(26.67%和26.67%)。c-FLIP和P5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胆囊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显著关联。c-FLIP和P53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有明显差异(χ2=5.06,P<0.05),但无显著联系(χ2=1.82,P>0.05)。结论 c-FLIP和突变型P53的过表达与胆囊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可能都属于早期事件。c-FLIP与突变型P53在胆囊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途径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9.
蘧勐  孙世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563-4564
目的 探讨黏蛋白2(MUC2)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胆囊癌组织、20例胆囊息肉组织以及20例胆囊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中MUC2的表达.结果 MUC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0%,明显低于胆囊息肉(70%)以及胆囊上皮不典型增生组(60%).胆囊癌组与其他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MUC2在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胆囊癌组织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淋巴结转移及Nevin分期也有相关关系.结论 MUC2可作为胆囊癌患者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埃兹蛋白(Ezri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胆囊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收集的80例胆囊癌组织标本、40例癌旁组织标本,收治时间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组标本中的Ezrin、IGF1R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Nevin分期、肝脏侵犯等指标的关系。结果胆囊癌组织中的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53. 75%,IGF1R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1. 25%均显著高于胆囊癌癌旁组织中的5. 00%、10. 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低分化、Ⅲ期和Ⅳ期、发生肝脏侵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患者的Ezr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Ⅰ期和Ⅱ期、未发生肝脏侵犯、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患者(P 0. 05)。低分化、Ⅲ期和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患者的IGF1R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的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Ⅰ期和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患者(P 0. 05)。结论胆囊癌组织总Ezrin、IGF1R蛋白呈显著高表达,并且Ezrin、IGF1R蛋白表达与胆囊癌的病理学特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β-连接素(β-catenin)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76例大肠癌及癌周非瘤粘膜组织、30例腺瘤标本的FHIT和β-catenin表达。结果:腺癌组织中FHIT表达降低或缺失率为51.3%,明显高于腺瘤组(6.7%)(P<0.01)。在癌的组织学分级中显示高分化组占10%,与中分化(56%)或低分化组(62.5%)相比差异显著(P<0.05)。大肠癌、大肠腺瘤组织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86.8%、73.3%,均显著高于癌旁非瘤黏膜组织(0%)(P<0.01)。在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在中、低分化组为90.9%,显著高于高分化组(60%)(P<0.05);在临床分期中,DukesC及D期的β-catenin异常表达率为95.7%,显著高于DukesA及B期(72.4%)(P<0.01);伴淋巴结转移的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为95.3%,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75.8%)(P<0.05)。β-catenin异常表达与FHIT表达降低或缺失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244,P<0.05)。结论:FHIT表达降低或缺失及其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部分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可能由抑癌基因FHIT的表达降低或缺失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意外发现胆囊癌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2004年1月~2009年2月5例内镜微创保胆手术术中发现的胆囊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例意外胆囊癌患者中.术前诊断慢性结石性胆囊炎3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囊息肉1例、单纯胆囊息肉1例.术后病理分期:NevinⅡ期1例、NevinⅢ期3例、NevinⅤ期1例.至随访截止,2人死亡,3人存活,最长者已26个月,仍存活.结论 具有胆囊癌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提倡内镜微创保胆术中对可疑病灶进行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对意外胆囊癌患者建议施行根治性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乳腺癌组织中Eph A2、SIAH2、β-catenin的表达量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间接受乳腺肿瘤切除治疗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的良恶性不同分为乳腺癌组54例,乳腺腺瘤组74例。将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碾磨成匀浆,并应用Western-blot蛋白表达检测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血清学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组织Eph A2、SIAH2、β-catenin表达,肿瘤组织增殖相关指标,血清侵袭转移相关指标等水平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肿瘤组织Eph A2、SIAH2、β-catenin表达与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患者的肿瘤组织Eph A2、SIAH2、β-catenin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乳腺腺瘤组患者(P0.05);乳腺癌组患者的肿瘤黑素瘤抗原(MAGE)-A11、FOXM1、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Ki67)、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表达量高于乳腺腺瘤组患者,E-cadherin表达量低于乳腺腺瘤组患者(P0.05);乳腺癌组患者的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ix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胸苷激酶1(TK1)、中期因子(MK)值均显著高于乳腺腺瘤组患者(P0.05);乳腺癌组织的Eph A2、SIAH2、β-catenin表达量与MAGE-A11、FOXM1、Ki67、Cyclin D1、HGF、TGF-β、Six1、b FGF、TK1、MK值呈正比,与E-cadherin值呈反比(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的Eph A2、SIAH2、β-catenin与肿瘤的增殖及侵袭转移等特性均关系密切,可以作为宏观判断肿瘤恶性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k1)的表达及其与胆囊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总结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4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及预后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胆囊癌、癌旁及胆囊炎组织中Chk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胆囊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Chk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在胆囊癌、癌旁、胆囊炎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0.94%(39/64)、47.36%(9/19)、15.38%(2/13),Chk1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及胆囊炎组织(P0.05)。Chk1的表达在不同胆囊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和Nevin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k1表达阳性和阴性的胆囊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8个月和26.6个月,生存分析显示Chk1表达阳性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27%,16%,7%,相对于阴性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k1阳性表达是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胆囊癌组织中Chk1高表达,与胆囊癌的侵袭转移相关,是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超声造影在胆囊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占位性病变血管形态表现与良恶性鉴别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术前对常规超声检出胆囊占位性病变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良性组84例,胆囊胆固醇性息肉62例,胆囊腺瘤8例,胆囊腺肌增生症14例)或恶性病变(恶性组10例,均为胆囊癌)的94例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超声造影动脉期胆囊病变血管形态特征和胆囊壁结构连续性,进行超声分型,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94例胆囊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前超声造影表现:(1)动脉期血管形态特征:胆固醇性息肉62例,术前超声造影检出56例(56/62,误诊为慢性胆囊炎4例和胆囊腺瘤2例),病灶中血管形态呈均匀点状型(32例),分支血管型(14例)或中央血管型(16例);胆囊腺瘤8例,术前超声造影诊断8例,另将胆固醇性息肉误诊为胆囊腺瘤4例,病灶血管呈分支血管型或中央血管型(各4例);胆囊腺肌增生症14例,术前超声造影诊断14例(14/14),血管形态均呈均匀点状型(14例);胆囊癌10例,术前超声造影诊断10例(10/10),病灶血管均呈不规则血管型(10/10)。(2)良性组与恶性组动脉期血管形态特征与胆囊壁结构连续性的比较:良性组病变血管形态多呈均匀点状型(54.8%,46/84),其余为中央血管型(23.8%,20/84)或分支血管型(19.0%,18/84),无不规则血管型(0/84);动脉期病变局部胆囊壁多表现为连续型(90.5%,76/84),呈平行连续亮线状,仅少数呈不连续型(9.5%,8/84)。恶性组多数病变(8/10,80.0%)动脉期均表现为不规则血管型,且多数病变(8/10,80.0%)局部胆囊壁不连续(黏膜层、肌层、浆膜层不完整)。良性组(90.5%,76/84)与恶性组(20.0%,2/10)超声造影对局部胆囊壁连续型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3,P<0.01)。以胆囊壁结构连续性作为胆囊癌的诊断指标,其诊断敏感度(8/10,80.0%)、特异度(76/84,90.5%)和准确率为89.4%(84/94)。结论 术前超声造影对胆囊占位性病变血管形态特征与局部胆囊壁连续性进行观察和分型,可对胆囊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三叶肽因子(TFF1、TFF3)在结肠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结肠息肉患者120例作为结肠息肉组(包括增生性息肉组40例及腺瘤性息肉组80例),另选择结肠癌患者30例(结肠癌组)及正常结肠黏膜者2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各组织中TFF1和TFF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TFF1蛋白在正常结肠黏膜、增生性息肉组织、腺瘤性息肉、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0、53.8%、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614,P0.05)。TFF3蛋白在正常结肠黏膜、增生性息肉组织、腺瘤性息肉、结肠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0%、77.5%、55.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88,P0.05)。4组总体TFF1mRNA、TFF3mRNA、TFF1蛋白、TFF3蛋白的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异型增生性息肉相比,中重度异型增生性息肉中TFF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t=2.760,P=0.009),而TFF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t=2.556,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管状腺瘤相比,绒毛状腺瘤性息肉中TFF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t=2.549,P=0.013),而TFF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2.108,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FF1和TFF3的表达情况与结肠恶性癌变过程密切相关,可作为结肠良性疾病鉴别和结肠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日光性角化病(AK)患者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AK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5例AK确诊患者(AK组)、45例鳞癌患者(鳞癌组)以及50例健康人(正常组)的临床资料。然后对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病理检查,分析AK组患者的病理学特点;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细胞中的β-catenin以及降解基底膜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情况;运用RT-PCR的方法,检测与凋亡相关的Fas、Fas L以及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53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组织病理结果显示,AK患者组织真皮的浅层发生有嗜碱性病变,组织表皮的下层细胞排列紊乱。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K组、鳞癌组以及正常组MMP-2阳性分别为41例、35例、8例,β-catenin阳性分别为27例、12例、1例,Livin阳性分别为28例、15例、3例,Caspase-3阳性分别为25例、16例、2例; MMP-2、Livin、Caspase-3和β-catenin阳性率情况:AK组鳞癌组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PCR结果显示,鳞癌组患者的Fas、Fas L以及P-53表达水平分别是AK组患者的0. 24、2. 92以及3. 47倍,且两组患者目的基因的△CT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Fas L)和P53的表达,在AK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P53上凋凋亡调控因子(PUMA)和C—myb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108例胆囊腺癌、46例癌旁组织、15例腺瘤性息肉和35例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检测其PUMA和C—myb。【结果】胆囊腺癌PUMA和C-myb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P〈0.01)。PUMA和(或)C—myb表达阳性的良性病例的胆囊上皮均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高分化、肿块最大径〈2cm、无淋巴结转移、未侵犯周围组织的病例PUMA和C—myb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低分化、肿块最大径≥2cm、淋巴结转移和侵犯周围组织的病例(P〈0.05或P〈0.01)。PUMA和C-myb表达阳性病例术后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病例(P〈0.05或P〈0.01);Cox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PUMA和C—myb阳性表达均是反映胆囊腺癌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指标。【结论】PUMA和C—myb表达与胆囊腺癌发生及预后有密切关系,PUMA和C—myb阳性表达者进展快、易发生转移、侵袭能力强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直肠锯齿状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及MLH1、MGMT、RUNX3、CDX2、β-catenin、p16和Ki-67的表达。方法收集增生性息肉(HP)52例,其中微小泡状型增生性息肉(MVHP)38例,杯状细胞型增生性息肉(GCHP)12例,黏液缺乏型增生性息肉(MPHP)2例,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以广基锯齿状息肉(SSA)41例、传统锯齿状腺瘤(TSA)23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24例及结直肠腺癌(CRC)24例作为对照。结果 HP多发生于左半结肠,可分为MVHP、GCHP和MPHP 3种亚型。主要表现为大部分腺腔有锯齿状结构,隐窝拉长,多呈管状,隐窝上部腔缘呈锯齿状,增生部分位于基底及下1/3,隐窝下1/3狭窄,间隔被覆未分化细胞及神经内分泌细胞。RUNX3、β-catenin、p16和Ki-67的表达阳性率,HP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HP为最常见锯齿状病变,大部分腺腔呈锯齿状改变,伴/不伴杯状细胞。RUNX3、β-catenin与p16在H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MPHP增殖活性较高可能有一定的恶性潜能。  相似文献   

20.
雌、孕激素受体和p53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p53在原发性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研究它们的表达与胆囊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4例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ER、PR和p53的表达水平。结果:54例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ER、PR和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9%、37%和48.1%。p53的阳性表达与胆囊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ER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PR阳性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与阴性者,临床分期和神经浸润与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有关。结论:p53的表达与胆囊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ER与PR的表达呈正相关,P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神经浸润与胆囊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