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行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术后1周、1个月心功能指标和肺功能指标,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观察组患者HR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观察组患者FVC、MVV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微创手术能有效减少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降低心肺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月在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行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9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胸组40例和胸腔镜组56例。开胸组患者行开胸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组患者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胸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胸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胸组(P<0.05)。两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轻微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胸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与行开胸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3年生存率相近,但其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疗效及相关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09年3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行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和对照组(行开胸手术患者)。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7 d的血清CRP、IL-6、TNF-α、IL-10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少,且术后术后住院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的血清CRP、IL-6、TNF-α、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和开胸手术治疗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是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更少,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且早期炎性反应明显较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恩施州中心医院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的NSCLC患者415例,其中T1期201例、T2期132例、T3期82例,比较不同分期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年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不同分期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期、T2期、T3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4.5%、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期、T2期、T3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2.6%、41.7%、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在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适用于不同分期NSCLC患者。  相似文献   

5.
张亮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8):1528-1529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2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者62例,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者60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病例,胸腔镜组与开胸手术组术后拔管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别(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4.25±3.28及14.37±3.36个(P>0.05);胸腔镜组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显著少于开胸手术组(P<0.05);胸腔镜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13.3%vs 22.6%,P<0.05),两组呼吸衰竭及肺栓塞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可减少术后疼痛及肺部并发症,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7年8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NSCLC患者146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1 d及术后1、3、5 d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和方法在血清CRP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方法在血清CRP水平主效应显著(P0.05)。术后1、3、5 d观察组患者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时间和方法在VAS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方法在VA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术后12、24、48 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炎性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4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胸腔镜组(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和常规开胸组(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开胸组(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对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肺功能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每组确诊并手术治疗的410例中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5例。试验组进行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于术前及术后1 d、3 d、7 d测量并对比对两组患者血糖水平;于术前及术后7 d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实验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通气量(MV)及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 d、3 d、7 d试验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对中老年NSCLC患者的手术损伤和肺功能影响较小,对血糖水平影响不大,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与预后。方法老年NSCLC患者84例,按照患者意愿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施行小切口开胸术,观察组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状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发生转移率、生存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胸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NSCLC患者与小切口开胸术患者相比安全性、有效性及预后无明显差异,但其具有术后恢复快、疼痛程度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孔胸腔镜对比传统开胸手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38例70岁及以上行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了三孔胸腔镜组和开胸组。腔镜组在胸腔镜下行三孔法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开胸组患者行开胸后外侧切口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分别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 d和7 d的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细胞含量。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 d两组各项细胞炎性因子的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两组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均较术后1 d出现下降,其中三孔胸腔镜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手术后1 d两组CD4~+T和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7 d,NK细胞在三孔胸腔镜组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开胸组术后7 d则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T水平在三孔胸腔镜组术后1 d,7 d变化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开胸组在术后;CD8~+T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并且出现了持续性的降低。结论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明显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同时对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癌患者18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每组90例。开胸手术组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组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量、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复发及转移情况、5年生存率、FACF-L中文4.0版调查表评分、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血清Ig G、Ig A、Ig M水平及CD+3、CD+4、CD+8细胞分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小于开胸手术组,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开胸手术组(P0.05);而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复发时间长于开胸手术组,远处转移率低于开胸手术组(P0.05);而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44.4%,开胸手术组为4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FACF-L中文4.0版调查表生理状况评分、功能状况评分、附加肺癌相关因素评分及总分高于开胸手术组(P0.05);而两组患者社会状况评分、情感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Ig G、Ig A、Ig M水平及CD+3、CD+4、CD+8细胞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血清Ig G水平及CD+3、CD+4、CD+8细胞分数均高于开胸手术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血清Ig A、Ig 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2%,低于开胸手术组的35.6%(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康复速度快、并发症少、对免疫功能影响小等优点,在保证淋巴结清扫效果和生存期的前提下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降低术后远处转移率及延长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状况。方法对224例行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组(胸腔镜组110例)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组(开胸组114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时间和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近期疗效,采用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术后远期生存状况。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胸组(t=6.015,P<0.001),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胸组(t=6.138、6.408、12.659、7.081,均P<0.001)。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胸组(χ~2=13.237,P<0.001)。胸腔镜组1、3、5年生存率与开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具有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缩短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等特点,且长期生存率较好,可作为NSCLC的推荐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孙照明 《山东医药》2013,(41):59-61
目的 观察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胸腔镜组30例和开胸组50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死亡病例.胸腔镜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胸组(P均<0.05).两组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引流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1、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两组病理分期为Ⅰ、Ⅱ期的生存率比较,结果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与开胸手术相当,但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对于高龄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高龄老年肺癌患者86例,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切除术与常规开胸术,对术中、术后指标分析。结果胸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开胸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FEV1%及2年生存率均高于开胸组,手术时间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数与开胸组之间无差异。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能够有效地治疗高龄老年肺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孔组和单孔组,每组60例。三孔组患者行三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单孔组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_3~+细胞分数、CD_4~+细胞分数、CD_4~+/CD_8~+细胞比值)、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及术后肺炎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三孔组,VAS评分低于三孔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_3~+细胞分数、CD_4~+细胞分数、CD_4~+/CD_8~+细胞比值及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单孔组患者外周血CD_3~+细胞分数、CD_4~+细胞分数及IgA、IgG、IgM水平高于三孔组(P0.05),两组患者CD_4~+/CD_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患者术后肺炎发生率低于三孔组(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有效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减少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术后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比较胸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慢阻肺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在我院胸外科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临床资料。入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随机分为两组,即胸腔镜治疗组(观察组)和传统开胸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状况、肺功能相关指标、并发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90例,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VV、FVC、FEV1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而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MVV(t=6.430,P0.01)、FVC(t=2.173,P=0.032)、FEV1(t=3.033,P=0.00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对于慢阻肺合并有自发性气胸的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中转开胸的指征.方法 2007年开始我科采用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27例,及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的老年NSCLC患者25例.比较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引流时间及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及术后24 h 疼痛NRS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间淋巴结清扫组数无显著差异.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数、术后置管时间比传统开胸组略少,而手术时间较开胸组略多,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VATS组疼痛NRS评分低于开胸组(P<0.05),术后引流量也低于开胸组(P<0.05),手术费用高于开胸组(P<0.05).VATS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7.4%),需药物控制的心律失常1例,肺内感染1例;开胸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8.0%),其中需药物控制的心律失常及感染各1例.两组均无死亡病例.VATS组中转开胸4例.结论 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NSCLC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下肺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胸肺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探讨电视胸腔镜应用于Ⅰ期肺癌根治中淋巴结清扫的有效性。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期间在本院临床确诊为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并接受肺癌根治手术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电视腔镜组(n=49)和常规开胸组(n=49),两组均进行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电视腔镜组清除淋巴结(13.3±4.0)枚,常规开胸组(14.2±4.8)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2,P=0.231)。其中N1阳性淋巴结,电视腔镜组(1.1±0.6)枚,常规开胸组(1.1±0.8)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1,P=1.231)。N2阳性淋巴结,电视腔镜组(0.1±0.7)枚,常规开胸组(0.2±0.4)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P=1.000)。清扫淋巴结手术时长,电视腔镜组(38.2±9.1)min,常规开胸组(24.5±6.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3,P=0.000)。电视胸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胸组(P0.05)。在术后引流总量等比较,常规开胸组和电视胸腔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外周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外周型早期NSCLC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47例,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且无转行开胸手术病例,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均未发生肿瘤复发及转移现象。结论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及肺叶切除术对老年外周型早期NSCLC有较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尤其是对于Ⅰa期肺癌、不耐受肺叶切除术、不易行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肺功能较差者或预计肺叶切除术后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6年4月在麻城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NSCLC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常规化疗并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有效减少进展期NSCLC患者术中出血量,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