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患者,男,73岁,10年前行超声心动图提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中央型),心电图提示为窦性节律。入院前3个月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入院接受一站式房颤导管消融联合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心电图维持窦性心律,超声心动图提示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未见残余分流,患者右房内径明显缩小,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69岁,持续性心悸1年,伴晕厥两次。发作时心电图提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QT间期延长。入院后给予抗凝并口服胺碘酮转复房颤治疗,期间突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同步直流电复律14次,考虑交感风暴。后置入临时起搏器,给予静脉推注美托洛尔5mg并静脉滴注维持,室性心动过速未复发,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经抗凝并口服美托洛尔治疗后,植入双腔永久起搏器快速起搏心房,随访4个月无房颤及室性心动过速发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阵发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连续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26例,给予CARTO指导下的射频消融环肺静脉电隔离术,配对入选26例房颤患者,给予药物治疗。临床随访观察房颤、房速的发生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8.7个月。消融组患者73.1%消融成功,药物治疗对照组11.5%无房颤发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长期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1病历摘要 患者,男,72岁,因“间断胸痛20年余,加重1周”入院。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陈旧性下壁、前壁心肌梗死。经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恶化劳力型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入院后给予抗血小板、调脂、扩冠等治疗,病情控制平稳。入院后第7天,患者平卧在床休息时突感心慌,伴胸前区压榨样疼痛,血压100/60mmHg。心率160次/min,心律绝对不齐。复查心电图提示快速房颤发作伴V3-V5导联ST段下斜型下移0.4mV,T波倒置。立即给予硝酸甘油片0.5mg口含,并静脉持续点滴硝酸甘油注射液,心慌、胸痛无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于老年慢性心衰合并房颤的患者实施小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预防房颤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老年慢性心衰合并房颤患者,将其以随机分类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小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分析治疗后患者的房颤的复发率、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和房颤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相比差异显著(P0.05);患者房颤的发生率和复发率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衰合并房颤对患者的影响较大,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房颤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对患者的恢复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56岁。因"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药物治疗无效入院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消融前左房-肺静脉CT提示左下肺静脉开口于左房后壁,常规选择性左上肺静脉造影发现左下肺静脉开口未显影,Carto-merge指导下行双侧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后随访3月余,维持稳定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70岁,因阵发性心悸7年余入院。诊断为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第2日植入植入式心电事件监测器,术后反复心悸、头晕,程控提示停搏106次,最长停搏7 s,考虑窦房结功能障碍难以逆转,予以植入双腔起搏器治疗,其后复诊未再发停搏,房颤负荷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1例心脏移植术后第14天发生的致命脑内出血。 患者女性,42岁。患肥大性非梗阻型心肌病。入院时伴房颤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超声心动图和血液动力学检查均提示左室功能降低(射血指数分别为22%和25%)。由于病人为顽固性心衰,故做了常位心脏移植,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给予环孢霉素、硫唑嘌呤和强的松治疗,但未接受抗凝剂或抗血栓药物治疗。术后其心脏状况明显改善,平均血压升至20.0/12.7kPa(150/95mmHg)。术后第6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替米沙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阵发性房颤复律后患者58例,随机分成三组,联合替米沙坦组22例给予替米沙坦+辛伐他汀治疗,辛伐他汀组18例口服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18例仅给予常规治疗,随访1年,观察心房颤动转复窦性心律后1年房颤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联合替米沙坦组患者心房颤动的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可以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对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两名研究者独立在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关于CPAP治疗或无CPAP治疗OSA与房颤射频消融的相关研究,研究随访观察CPAP治疗或无CPAP治疗OSA患者与无OSA的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比例,检索时间2000-01-01至2017-02-28。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项研究共3 763例房颤患者,其中合并OSA且给予CPAP治疗的房颤患者529例,未给予CPAP治疗OSA的房颤患者515例,以及无OSA的房颤患者2 719例。Meta分析显示,对于合并OSA的房颤患者,接受CPAP治疗OSA的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率低于未给予CPAP治疗的患者(23.6%vs 37.5%,RR=0.62,95%CI:0.45~0.84,P=0.002),排除异质性来源后结果一致。另外,合并OSA的房颤患者若不给予CPAP治疗,则其射频消融术后的房颤复发率明显高于未合并OSA的房颤患者(35.2%vs 21.6%,RR=1.61,95%CI:1.37~1.89,P0.00001),给予CPAP治疗OSA的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率与未合并OSA的房颤患者相比是相似的(22.4%vs 21.6%,RR=0.99,95%CI:0.81~1.22,P=0.95)。结论:CPAP治疗降低了合并OSA的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风险,与未合并OSA房颤患者的房颤复发风险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及左房容积(LAV)是否可以作为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子。方法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连续入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患者108例,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48例)及非复发组(60例)。分析两组间NT-Pro BNP及LAV的差异。结果两组间的性别、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常见疾病、房颤类型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NT-pro BNP和LAV在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LAV及NT-pro BNP均可为房颤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NT-pro BNP和LAV可以作为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刘海涛 《心脏杂志》2017,29(1):21-023
<正>1对象和方法患者,男性,70岁,陕西省神木市人。主因"阵发性心慌、气短10年,加重2周"入院。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心慌、气短,活动后为著,经休息可好转,无胸痛,未经过特殊治疗。半年前患者因一过性晕厥、跌倒至当地医院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心房颤动(房颤)",头颅CT提示"脑梗死",心脏彩超提示"房间隔缺损"。当地医院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及胺碘酮治疗,治疗组给予厄贝沙坦及胺碘酮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房颤的复发次数、复发持续时间及左心房内径大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降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房颤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房内径比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能有效降低血压,并减少房颤复发次数以及缩短的持续时间,同时长期使用厄贝沙坦还可以抑制左房扩大。  相似文献   

14.
1病历摘要 患者,男,76岁。因“反复胸痛、胸闷13年,间断呼吸困难4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既往明确诊断为冠心病。陈旧性前间壁、前壁心肌梗死,持续性房颇,全心衰,心功能Ⅳ级。此次入院为心衰加重1周。体格检查: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双肺可闻及散在干、湿性啰音,心率60次/min,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双下肢重度水肿。心电图检查:房颤,陈旧性前间壁、前壁心肌梗死。心电监护提示: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入院后给予强心、利尿、神经内分泌拈抗剂、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入院后第4天凌晨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心电监护提示室颤。  相似文献   

15.
射频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为探讨射频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效果,比较18例二尖瓣置换术中加做迷宫术(治疗组)和18例单纯二尖瓣置换术(对照组)的慢性房颤治疗结果。治疗组前2例采用切割冷冻法完成迷宫术,后16例采用改良的射频法。其中16例(88.9%)于术后当日至22日转为窦性心律。切割冷冻法有1例因术后出血给予大量输血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余未见明显并发症。随访2~12个月未见房颤复发。对照组中5例曾于术后恢复短暂窦性心律,但出院时又转为房颤。结果表明迷宫术能有效地治愈慢性房颤,改良的射频法比切割冷冻法操作简单,无出血并发症,心房肌损伤小。提示心房的大小、f波的粗细、心功能的好坏等是影响迷宫术成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8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给予胺碘酮、缬沙坦、胺碘酮加缬沙坦治疗,观察治疗3、6个月房颤复发率、发作次数、收缩压、舒张压、左房直径的变化.发现治疗3、6个月后,单用胺碘酮治疗组阵发性房颤复发率减少,联合治疗组复发率减少更明显(P<0.05),单用缬沙坦组变化不明显.认为胺碘酮加缬沙坦可降低阵发性房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稳心颗粒对永久性房颤患者心室率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敏  刘海珠 《山东医药》2008,48(19):116-117
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的永久性房颤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观察治疗1、3个月后心室率控制情况和心功能改善情况.发现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患者静息心室率显著降低,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较1个月时明显增加.提示稳心颗粒可明显控制永久性房颤患者快速心室率及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63岁。因“咯血2月”入院。患者于两月前因劳累后出现痰中带血,伴活动后气促,无发热,无肉眼血尿。1周前查肾功能提示肾功能不全,胸部CT检查提示肺部感染,血常规检查提示重度贫血。血气分析检查提示Ⅰ型呼吸衰竭。给予抗感染、止血、输血及对症治疗后症状无好转,肾功能进行性下降,痰中带血无明显改善,气促加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联合导管消融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2例OSAS伴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给予导管消融术,而观察组给予导管消融术联合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术后12个月观察患者的房颤复发、抗心律失常药使用情况、左房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房颤复发率明显减少(15.38%vs 46.15%)、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率降低(11.54%vs 42.13%);术后12个月左房内径明显缩小(33.96±2.55 vs 37.31±2.48)mm、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61.27±3.54 vs 54.04±3.22)%(均P0.05)。结论:持续正压通气联合导管消融术可明显降低OSAS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房颤复发和抗心律失常药使用量,同时改善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0.
1病历报告患者,女性,56岁,因“持续性胸痛8h”入院。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持续性房颤病史。于2年前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前冠脉造影正常,心脏超声未见血栓形成,术后服用华法令2.5mg/d,近一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波动于1.2~1.5之间。入院前一天无明显诱因患者突发胸痛并向后背部及双上肢放射,呈持续性伴大汗淋漓。至我院急诊行心电图检查提示为“阵发性室速”,肌钙蛋白I13.66u/L,测血压90/70mm Hg(1m m H g=0.133kPa),心率170次/min,房颤律。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收住入院。当日下午急诊行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前降支近端100%血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