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为瑞舒伐他汀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在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不同降脂药物治疗,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与心电图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脂,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记录药物费用。结果: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的临床(76%比92%)及心电图总有效率(60%比84%)明显提高,住院费用[(12369.94±231.81)元比(11784.52±206.97)元]明显减少(P0.05或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且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为轻度不良反应,无肝、肾、骨骼肌等不适。结论:瑞舒伐他汀较阿托伐他汀更显著防止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安全有效,且住院费用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炎症因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肌钙蛋白(cTnI)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26例U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常规药物治疗(抗凝、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钙拮抗剂等)16周;阿托伐他汀干预组6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每日80mg,治疗16周。分别于药物治疗前、治疗后16周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hs-CRP、TNFα、cTnI浓度及血脂。结果药物治疗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血清hs-CRP、TNFα和cTnI浓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降低UA患者血清hs-CRP、TNFa和cTnI浓度,从而降低ACS患者急性期病死率,改善心肌缺血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伴有高脂血症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伴有高脂血症和颈动脉斑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3例,根据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10 mg/d组和阿托伐他汀40 mg/d组。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颈动脉搏动指数(CAPI)和颈动脉阻力指数(CARI)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CIMT明显减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10 mg/d组CAPI和CARI明显增加(P<0.05),阿托伐他汀40 mg/d组CAPI、CAR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降低(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不但能能延缓颈动脉斑块的进展,甚至有逆转颈动脉斑块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重新组成两组,各48例,对比组以阿托伐他汀作为治疗药物,研究组以瑞舒伐他汀作为药物。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含量为(1.63±0.31)mmol/L,明显低于对比组(2.57±0.41)mmol/L;研究组患者总胆固醇含量为(4.29±0.25)mmol/L,明显低于对比组(4.97±0.38)mmol/L,同时研究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射血分数、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等情况均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瑞舒伐他汀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血脂含量,还可以改善其心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对比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性的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治疗冠心病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其知情的情况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9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患不良反应6.4%明显低于对照组14.9%,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8%明显高于对照组82%,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不良反应也较少。因此,值得临床治疗推广。  相似文献   

6.
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治疗组)及对照组。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40)和瑞舒伐他汀组(n=4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瑞舒伐他汀患者在PCI术前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1周,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在PCI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1周,对两组患者用药前、术前、术后24h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变化以及炎性反应进行监测。结果术后24h时,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_6、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L_10的水平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术前应用瑞舒伐他汀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心肌的损伤,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炎性反应,效果优于同剂量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及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27例UAP分为常规治疗组(12例)和常规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5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取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含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IL)4的培养条件下制备D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能力;ELISA法测定MLR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探讨CD86表达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UAP者DC表面CD86的表达明显增高;对T淋巴细胞刺激的能力增强;经DC刺激的淋巴细胞分泌致炎细胞因子(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增多,抑炎细胞因子(IL-10)减少;用药前CD86的表达与血LDL-C水平正相关;阿托伐他汀抑制DC功能的同时显著降低血CRP水平;且CD86与CRP水平正相关。结论 (1)UAP者DC的功能亢进,由此启动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可能是UAP者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原因,(2)LDL-C可能是其刺激因素;(3)阿托伐他汀抑制斑块炎症的机制之一是其对DC的抑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76例U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每晚10mg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持续8周。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经用药后治疗组血清CRP水平及血脂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UA患者血清CRP及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冠心病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脂指标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9%,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观察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的疗效相当,但瑞舒伐他汀的降脂效果更好,可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增加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增加服用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对照组更具优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一年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均可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但瑞舒伐他汀的见效时间较快,更有利于冠心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观察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06~2016-09心内科收治的1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降低,HDL-C水平均升高。观察组治疗后TC[(4. 01±0. 50) mmol/L]、TG[(1. 44±0. 49) mmol/L]、LDL-C [(1. 95±0. 32) mmol/L]、HDL-C [(1. 79±0. 14) mmol/L]相比于对照组[分别为(4. 78±0. 49) mmol/L、(1. 69±0. 41) mmol/L、(2. 35±0. 39) mmol/L、(1. 15±0. 1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Hcy、颈动脉IM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相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的调脂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13.
目前发现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时有轻度的慢性炎症反应存在,所以可在粥样斑块中发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同时CARE、ECAT等研究显示hs-CRP是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的强烈预测因子。有文献证实他汀类药物在有效降脂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血清炎症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T help,Th)细胞亚群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38例UA患者,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及20例胸痛综合征(CPS)患者外周血CD4+细胞内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分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  相似文献   

15.
穆伟  薛梅  胡和生 《山东医药》2008,48(34):69-70
为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机制,分别应用常规方法(对照组)及阿托伐他汀 常规方法(观察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于治疗前后用生化法测定胆固醇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免疫浊度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LDL-C及hs-CRP下降,HDL-C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LDL-C、hs-CRP降低,HDL-C升高(P均<0.05).提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调脂及抑制炎症反应而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1例,随机分为小剂量组28例和大剂量组23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或40mg,每日1次。共用药30日,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脂水平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用药30日后,两组血脂水平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低剂量组从(17±6)μg/L降至(8.3±2.7)μg/L;高剂量组从(18±7)μg/L降至(8±3)μg/L。两组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减少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作用,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研究国产瑞舒伐他汀与国产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3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44例,给予国产瑞舒伐他汀钙片5 mg/d;B组40例,给予国产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d,C组39例,给予国产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3组共治疗12周,观察其调脂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apoB)、非高密度脂蛋白(HDL-C)、LDL-C/HDL-C、apoB/apoAI均呈下降趋势(P<0.05);HDL-C、载脂蛋白AI(apoAI)、脂蛋白(a)[LP(a)]未见明显变化(P>0.05).组间比较,A组的TC、LDL-C、apoB、apoB/apoAI水平降低较B组明显(P<0.0167),TG、非HDL-C、LDL-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B组与C组比较,C组的TC、LDL-C、apoB、非HDL-C、apoB/apoAI水平降低较B组明显(P<0.0167),TG、LDL-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A组与C组比较,TC、TG、LDL-C、apoB、非HDL-C、LDL-C/HDL-C、apoB/apoA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67).观察期间三组均无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国产瑞舒伐他汀5 mg较国产阿托伐他汀10 mg有更强的调脂作用,与国产阿托伐他汀20 mg调脂效果相当,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106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应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结果 2个月后,观察组LDL-C、TG、IL-6及TNF-α水平明显较低,且PI、EDV水平明显较高,6个月后复发率较低(P 0. 05)。结论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减轻炎症反应,较好的降低血脂水平,提高血流动力速度,对糖尿病患者急性脑梗死后预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后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30例)及常规治疗组(32例),比较12周治疗前后应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及还原酶法测定血中一氧化氮浓度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改善,一氧化氮浓度显著增加(P〈0.01),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同时可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小檗碱对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小檗碱300mg(tid),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肌酐(Scr)、谷氨酰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的差异。结果治疗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C[(3.38±1.05)mmol/Lvs.(4.24±1.07)mmol/L];TG[(1.20±0.62)mmol/Lvs.(1.42±0.73)mmol/L];LDL-C[(2.10±0.71)mmol/Lvs.(2.58±0.61)mmol/L];ALT[(22.32±11.66)U/Lvs.(34.46±12.87)U/L]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HDL-C水平升高无差异,Scr和CK未见差异。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小檗碱具有更强的调脂效应,对肝功能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