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卫东  毛锐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9):843-845,828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Snail蛋白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20例甲状腺瘤组织中Snail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nail蛋白的阳性率(71.9%)显著高于甲状腺瘤组织(25.0%)(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的阳性率(17.2%)显著低于甲状腺瘤组织(85.0%)(P<0.01);Snail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nail蛋白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71,P<0.05);Snail蛋白阳性表达者术后1、3、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均<0.05),E-cadherin蛋白阴性表达者术后1、3、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阳性性表达者(P均<0.05)。结论 Snail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相关,Snail蛋白表达增强和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上调基因(URG)11及其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分别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的URG11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URG1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URG1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有无转移、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URG11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高表达,相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相对表达量为2.36±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URG1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1.43%,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URG1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均不相关(χ2分别=0.44、1.57、0.93,P均>0.05),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相关(χ2=4.46,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URG1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均呈高表达,提示URG1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可能起癌基因作用,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基因突变率及cyclinD1、p16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关键信号分子基因突变对相关细胞周期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2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中cyclinD1、p16蛋白的表达及B-raf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甲状腺癌中cyclinD1、p16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良性(P0.05);其B-raf基因突变率为72%,良性病变组织中未检出突变(P0.05)。Raf基因突变与患者发病年龄、淋巴结转移及包膜侵犯相关(P0.05);cyclinD1蛋白阳性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及B-raf突变相关(P0.05)。p16蛋白表达仅与患者年龄相关(P0.05),而与其他指标均无关。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yclinD1与p16蛋白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P0.05)。结论 B-raf基因突变及cyclinD1、p16蛋白高表达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重要分子事件,与肿瘤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对其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后评估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鼠类肉瘤滤过性毒素菌致癌同源体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相关性。方法甲状腺超声造影后经手术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235例(甲状腺癌组),甲状腺良性肿瘤85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组新鲜组织病理标本中BRAFV600E突变情况,分析甲状腺癌组患者BRAFV600E突变与其颈部淋巴结转移及不同造影增强模式(高增强、等增强、低增强)间的关系。结果甲状腺癌组BRAFV600E突变率(78.3%)高于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FV600E突变组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64.7%)高于未突变组(21.6%)(P0.05),均以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为主;BRAFV600E突变组造影增强模式与未突变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癌组患者中造影模式弱增强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49.7%)低于等增强组(72.7%)和高增强组(76.2%)(P0.05),等增强组与高增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AF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及其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的预测因子;超声造影不能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V600E突变的存在,但不同造影模式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rf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6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Nrf2的表达。结果 Nrf2总阳性率91.8%,其中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97.4%(38/39),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81.8%(18/22)(P0.01);未侵犯包膜组阳性率100%(24/24),侵犯包膜组阳性率86.5%(32/37)(P0.01);提示Nrf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包膜侵犯呈负相关关系。结果还显示,在Nrf2阳性的病例中,未侵犯包膜与侵犯包膜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16.7%(4/24)及43.8%(14/32)(P0.05),提示尽管Nrf2阳性,侵犯包膜组明显比未侵犯包膜组淋巴结转移机会大;在侵犯包膜的病例中,Nrf2阴性及Nrf2阳性病例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80%(4/5)及43.8%(14/32)(P0.05),提示侵犯包膜即使Nrf2阴性时,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仍很大。结论 Nrf2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Nrf2阳性率降低能抑制肿瘤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ROP2、p-Akt及viment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甲状腺瘤组织、36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TROP2、p-Akt及vimentin的表达,并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8%、68.4%、69.7%,与甲状腺瘤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5);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在Ⅲ+Ⅳ期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TROP2与p-Akt、vimentin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313,P=0.038;r=0.402,P=0.031);p-Akt与vimentin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464,P=0.026)。结论:TROP2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恶性侵袭及转移有关,可作为靶向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潜在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研究RAD5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37例正常甲状腺RAD5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征特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RAD51蛋白表达比正常甲状腺组升高(P<0.0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RAD51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肿瘤大小相关(P<0.05)。结论 RAD5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BRAF基因突变和D2-40、CK19、cyclinD 1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63例PTC和34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组织中BRAF基因突变情况;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D2-40,CK19,cyclinD 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BRAF基因突变率和D2-40、CK19和cyclinD 1蛋白阳性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显著高于乳头状增生组(P0.0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BRAF基因突变率和D2-40、cyclinD 1蛋白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K19蛋白阳性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BRAF基因突变和D2-40、CK19,cyclinD 1蛋白表达的联合检测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同时可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2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6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甲状腺腺瘤30例)和9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50例,淋巴结转移者42例)组织中p27、cyclin D1的表达情况。结果:p27在甲状腺良性病变和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7%、62.0%,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3%、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27在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0%、45.2%,而cyclin 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7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27和cyclin D1的表达呈负相关(r=-0.46,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27低表达、cyclin D1高表达,且二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并对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EGFR、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在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EGFR与E-cadherin和vimentin的相关性.结果:4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GFR、E-cadherin和viment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2%(30/44)、79.5%(35/44)和63.6 %(28/44),与癌旁组织[6.8 %(3/44)、4.5 %(2/44)和9.1%(4/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5.35,P=0.00;x2=50.78,P=0.00;x2=28.59,P=.00).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EGFR表达与E-cadherin呈负相关(r =-0.306,P=0.043),与vimentin呈正相关(r=0.595,P=0.000).在伴淋巴结转移患者中和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中EGFR、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79、5.81及4.32,P均<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GFR表达升高伴随E-cadherin下调和vimentin上调,它们的变化可能与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并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ERβ2、ERα4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表达状态、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手术完整切除的甲状腺乳头状癌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40份、结节性甲状腺肿40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 H C)检测组织中E Rβ2、 E Rα46表达情况,收集P T C患者术前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及5年生存率。结果 E Rβ2、ERα4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5%、70.0%,2种受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良性病变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ERβ2、ERα46诊断乳头状癌的灵敏度分别为92.5%、70.0%,特异度分别为72.5%、78.8%;E Rβ2、 E Rα46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5年生存率、死亡患者ERβ2、ERα46阳性细胞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β2、ERα4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增强,在病理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但对于判断远期预后的情况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53蛋白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以及颈淋巴结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7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VEGF和p53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用FⅧRAg显示MVD,行相对定量研究.结果甲状腺乳头状腺癌VEGF和p53蛋白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颈淋巴结癌转移组的VEGF表达率高于无癌转移组(P<0.05);而p53蛋白的表达率在前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颈淋巴结癌转移组的MVD高于无癌转移组(P<0.05).VEGF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1); p53表达与MVD无关(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VEGF的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还与其MVD相一致,提示VEGF的表达和MVD可作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斯钙素1(SCT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3月本院外科确诊并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51例(A组)、良性甲状腺结节组织(B组)及结节旁正常甲状腺组织27例(C组),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三组组织中STC1表达水平,分析STC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A组STC1阳性表达率为60.78%(31/51),显著高于B组的19.63%(8/27)和C组的14.81%(4/27);A组STC1相对表达水平为0.85±0.17,显著高于B组的0.57±0.11和C组的0.56±0.1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STC1阳性表达率、STC1相对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STC1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TNM分期为Ⅲ、Ⅳ期的癌组织中STC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STC1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STC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VEGF与MAT-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Real-Time RT-PCR,分别检测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VEGF-C与MAT-1蛋白与mRNA的含量。分析其在乳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AT-1 mRNA和VEGF-CmRNA的含量均高于癌旁组织,分别是4.19倍和5.27倍。MAT-1和VEGF-C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62%,7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2%,1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AT-1和VEGF-C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67%,80%)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57%,67%), VEGF-C与MAT-1的表达呈正相关(r=0.217)。在不同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比较MAT-1和VEGF-C蛋白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T-1和VEGF-C蛋白在三阴性癌组织中高表达,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三阴性乳腺癌预后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S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68例甲状腺癌组织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利用原位杂交检测SOX2 mRNA以及利用免疫组化检测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黏膜组织中SOX2mRNA的表达率为6.67%(2/30),显著低于其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55.88%(38/6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885,P0.05);免疫组化显示SOX2蛋白癌组织中的表达率63.24%(43/68),远远高于其在正常黏膜组织中蛋白的表达情况30%(9/3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46,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S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利用相关性分析发现SOX2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8,P0.05)。结论甲状腺癌组织中SOX2 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甲状腺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同时,其异常高表达可能与甲状腺癌的恶性转化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病理科收集的胰腺癌组织标本75例(癌组织)、获取的癌旁组织标本40例(癌旁组织),收集时间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检测两组标本中的IGFBP-2、LC3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IGFBP-2、LC3蛋白与胰腺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门脉或腹腔神经侵犯、肿瘤病灶直径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的IGFBP-2蛋白阳性表达率81.33%显著的高于癌旁组织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的LC3蛋白阳性表达率34.67%显著的低于癌旁组织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IGFBP-2蛋白表达阳性与胰腺癌患者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癌组织中的LC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胰腺癌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IGFBP-2蛋白高表达、LC3蛋白低表达,两者均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相关,IGFBP-2蛋白高表达还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D90,Tenascin-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保存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癌旁组织70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癌与癌旁组织中CD90,Tenascin-C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癌组织CD90,Tenascin-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30%和62.55%,高于癌旁组织的6.62%和6.87%(P0.05)。CD90及Tenascin-C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D90+Tenascin-C双阳性与肿瘤多灶性,腺外侵犯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免疫荧光实验证实Tenascin-C蛋白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标志分子CD90的共存关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D90,Tenascin-C呈高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Bcl-2基因多态性及其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探寻Bcl-2基因多态性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风险及预后评价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7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9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观察分析Bcl-2基因-938C/A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Bcl-2基因与病例组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以及Bcl-2基因-938C/A多态性与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Bcl-2基因-938C/A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病例组A/A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C/C基因型以及A/C基因型分布频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Bcl-2基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关系的分析显示,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Bcl-2基因高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77.19%vs 52.38%,P<0.05)。Bcl-2基因-938C/A多态性与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关系分析显示,C/C、A/C以及A/A基因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Bcl-2蛋白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6.19%、68.18%、35.71%,呈依次递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l-2蛋白高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发病、有无淋巴结转移存在关联,A/A基因型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cl-2基因多态性能否成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风险及预后评价的指标,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反式激活活性蛋白(C-myc)与LIN28B mRNA、蛋白在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法对60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C-myc、LIN28B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C-myc、LIN28B mRNA表达水平,统计分析C-myc、LIN28B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C-myc、LIN28B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均明显升高(P0. 01); C-myc、LIN28B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均明显升高(P 0. 01)。C-myc蛋白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 0. 05); LIN28B蛋白表达与胃癌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P 0. 05)。结论 C-myc、LIN28B蛋白及其mRNA均高表达于胃癌组织,二者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可能共同参与胃癌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Kai-1、Fit-4(fms样酪氨酸激酶4)和Tiam-1(T淋巴瘤侵袭转移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寻找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标志物.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Kai-1、Flt-4和Tiam-1表达情况,比较它们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间的表达差异;对52例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评估Kai-1、Flt-4和Tiam-1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Kai-1、Flt-4和Tiam-1阳性率分别为61%、49%和84%,表达率均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1);Kai-1、Fit-4和Tiam-1表达呈正相关性;Kai-1、Flt-4和Tiam-1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90%、66%和94%,特异度分别为67%、67%和25%,准确度分别为78%、67%和49%;Kai-1在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术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Kai-1、Flt-4和Tiam-1表达异常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Kai-1和Flt-4表达情况有助于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