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64例,均行急诊颅内血肿清除术,其中37例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观察组),227例未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对照组)。自制EXCEL表格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受伤机制(加速性损伤和减速性损伤)、首次CT检查时间、颅脑损伤程度、开放性损伤情况、脑挫裂伤情况、颅骨骨折情况、血肿位置(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血肿量、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血糖、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入院至手术时间及去骨瓣减压术情况,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机制、首次CT检查时间、开放性损伤发生率、脑内血肿发生率、血肿量、收缩压及PT、FIB、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颅脑损伤程度重于对照组,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发生率及舒张压、血糖、行去骨瓣减压术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TT、APTT长于对照组,入院至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颅脑损伤〔OR=3.757,95%CI(2.475,5.797)〕、脑挫裂伤〔OR=2.874,95%CI(1.574,4.264)〕、颅骨骨折〔OR=1.864,95%CI(1.162,3.465)〕及TT延长〔OR=1.964,95%CI(1.254,4.038)〕是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脑挫裂伤、颅骨骨折及TT延长是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DTICH)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1例颅脑损伤术后发生非手术区DTICH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在颅脑损伤开颅手术后的非手术区颅内血肿占同期的7.5%,86%合并脑挫裂伤,58.6%合并颅骨骨折.首次术前外伤原发性颅内血肿量较大,平均56.4 ml.69%术后去骨瓣减压和常规颅外引流.术后非手术区DTICH发生在72 h内,其中13例为硬膜外血肿,5例为脑内血肿,3例为混合性的硬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21例术后DTICH再次手术治疗,恢复良好5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6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23.8%.结论 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可能是脑挫裂伤及颅骨骨折的结果,手术导致的颅内压急剧下降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小硬膜窗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于阳信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7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67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患者予以小硬膜窗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24 h红细胞悬液输注量,迟发性血肿、脑梗死、癫痫、术中脑膨出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3、5、7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前及术后24、72 h颅内压,患者预后。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 h红细胞悬液输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迟发性血肿、癫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脑梗死、术中脑膨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3、5、7 d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 h观察组患者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去骨瓣减压术比较,小硬膜窗血肿清除术可更有效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减少迟发性血肿及癫痫的发生,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2005年4月-2011年12月行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42倒,同时行单侧标准去骨瓣减压术54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人的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组良好率明显高于单侧标准去骨瓣减压术组(P<0.05),死亡率明显低于单侧标准去骨瓣减压术组(P<0.05).结论 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能达到彻底解除对脑干的压迫,保持双侧颅内结构的稳定,减少脑干摆动所致二次损伤,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收治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sTBI患者120例,其中术后72 h内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35例(观察组),未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85例(对照组)。记录本组患者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情况及其预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sTBI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本组患者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为29.2%(35/120)。随访6个月,35例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中恢复良好18例(占51.4%),中度残疾8例(占22.9%),重度残疾5例(占14.3%),长期昏迷3例(占8.6%),死亡1例(占2.9%)。(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5 000元者所占比例、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颅骨骨折发生率、Babinski征阳性者所占比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舒张压、收缩压、手术时间、血小板计数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1.261,1.808)]、颅骨骨折[,95%CI(1.172,1.622)]、Babinski征阳性[,95%CI(1.263,1.721)]、,95%CI(1.005,1.654)]是sTBI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sTBI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较高、患者预后较差,而发病至手术时间、颅骨骨折、Babinski征阳性、TT是sTBI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使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变化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随访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1、3、7d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同时间段颅内压水平(P<0.05),观察组经过治疗后预后良好者为16例,对照组仅为7例,观察组预后良好者比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术后脑积水和迟发性血肿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外伤,相对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而言,能更好的降低患者术后颅内压,且术后疗效相对较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张玉强  孙鹏  边剑平 《山东医药》2012,52(21):79-80
目的探讨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手术策略及方法。方法根据首次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方式不同,将43例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三组,A组先行单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B组先行双侧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单侧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C组先行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清除术;然后各组即刻或稍后行对侧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比较各组术后Glasgow评分、对侧血肿厚度及中线移位程度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A、C组Glasgow昏迷评分明显改善,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颅脑CT显示,A、B组血肿厚度及中线移位程度较C组明显(P均<0.05),其中B组变化最大。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二次出血常见;对于未继发脑疝或脑疝早期患者,先处理明显进展的硬膜外血肿可能会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双瞳散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双瞳散大)患者60例,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侧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并统计术后患者死亡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46.7%,低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双侧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双瞳散大)临床效果较好,能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状切口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安阳市中医院脑外科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冠状切口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并分析手术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无失访病例,其中恢复良好率为33.3%,中等残疾率为26.7%,重度残疾率为11.7%,植物生存率为6.7%,病死率为21.6%。结论冠状切口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清除血肿和控制颅压,降低对侧迟发性血肿引起二次脑损伤,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致残率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床旁超声与颅脑CT在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中应用的不同价值。方法选择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中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均接受去骨瓣减压治疗,术后分别进行床旁超声与颅脑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法的结果。结果床旁超声测定的中线移位宽度、侧脑室宽度为(1.22±0.55)cm、(0.74±0.09)mm,均与颅脑CT检查结果(1.33±0.68)cm、(0.68±0.06)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6、1.897,P=0.429、0.062)。术后再次脑出血患者患者7例,其中经床旁超声证实的有6例,剩余1例未检出,检出率85.71%;经颅脑CT检查7例全部检出,检出率为100%。结论床旁超声与颅脑CT均能够良好监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情况,相比之下床旁超声操作更为简便,更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患者采取标准的去骨瓣减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1天、3天、1周后的颅内压。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天、3天、1周后的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颅内压,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标准大骨瓣组),30例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常规骨瓣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标准大骨瓣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骨瓣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著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标准大骨瓣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骨瓣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骨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糖尿病合并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大骨瓣减压术。结果观察组良好率51.3%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7.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PG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术后继发脑损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双侧骨瓣浮动减压术治疗多发性颅内血肿14例诸城市人民医院(262200)曹瑞实李玉金白利平王锡亮自1992年开始,我们为14例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施行双侧一次性开颅清除血肿后骨瓣漂浮减压,取得良好效果。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3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ICP)监测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对该科2015-01~2016-01期间收治的16例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持续ICP监测患者实施标准护理,包括ICP管道护理,及时准确监测ICP数值,避免影响ICP相关因素(体位管理、气道管理、镇静镇痛和排便管理)。结果 16例患者平均ICP监测时间6.7 d,均有不同程度的ICP升高,根据不同ICP分组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ICP值异常波动,不仅与颅高压有关,还与侧脑室引流管受压、呼吸不畅、烦躁等有关。结论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持续ICP监测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了解术后脑水肿及颅内再出血情况,可及时指导治疗及调整治疗措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张永发 《山东医药》2011,51(46):87-88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原因。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中,合并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者12例,迟发性颅内血肿者28例,脑疝晚期3例,严重脑挫裂3例,并发窒息、休克等2例。结论急性弥漫性脑肿胀、迟发性颅内血肿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亚低温疗法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5年4月黄冈市罗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癫痫、脑积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肺炎、颅内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疗法联合去骨瓣减压术能有效改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STBI)的疗效。方法将87例对冲性ST-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标准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术中发生脑膨出7例,术后发生切口疝9例,术后恢复良好及中残24例,死亡8例,GCS评分为(7.45±1.85)分;对照组分别为23、25、10、19例及(5.06±1.03)分,两组相比,P均〈0.05。结论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对冲性STBI效果优于单侧开颅去骨瓣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重要性。方法重型颅脑损伤82例,其中大骨瓣治疗组40例,传统骨瓣减压治疗组42例。结果采用GOS评定法,大骨瓣减压组明显优于传统骨瓣减压组。结论大骨瓣减压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手术中手术区对侧迟发性血肿的形成原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以来治疗的7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合并的对侧迟发性血肿。结果 7例患者均在开颅同时进行对侧血肿清除,术后生活自理2例,轻工作3例,恢复正常工作2例。结论 颅脑损伤后减压术中出现颅压--度下降后又再次增高时,应及时进行CT复查,以排除是否有迟发性血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