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庆市胃癌发病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胃癌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收集整理2006-2014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报告胃癌新发病例,采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截缩率、累积率与累积危险度,趋势变化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进行判别。利用恶性肿瘤发病率差别分解法计算出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恶性肿瘤发病的贡献值与贡献率。结果胃癌发病率呈缓慢下降的趋势,APC为-1.49%,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标率与世标率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4.97%和-5.53%,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男性胃癌发病率高于女性。城市居民胃癌发病率低于农村。农村地区胃癌发病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APC为-4.40%,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截缩率由2006年的18.69/10万下降至2014年的13.67/10万,APC为-3.82%,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累积危险度由2006年的0.73%下降至2014年的0.43%,APC为-7.32%,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发病率下降主要为非人口因素的贡献(2 495.67%)。城市居民胃癌发病率上升受人口因素与非人口因素的协同作用,贡献率分别为57.06%和42.94%。结论重庆市胃癌发病率呈下降的趋势,非人口因素是影响胃癌发病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应积极做好健康生活方式的促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6-2015年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变化,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为开展重庆市恶性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6—2015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报告的新发肿瘤病例,统计分析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准化发病率、年度变化百分比,趋势变化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进行判别。采用恶性肿瘤发病率差别分解法计算出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恶性肿瘤发病的贡献率。结果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与中国人口标准化发病率分别由2006年的148.08/10万与131.44/10万 上升至2015年的269.39/10万 与177.13/10万,APC分别为5.65%与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年份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人口因素的贡献率与非人口因素的贡献率分别为66.32%与33.68%。男性、女性与农村均是人口因素贡献率(80.76%、51.06%、114.68%)高于非人口因素贡献率(19.24%、48.94%、-14.68%),而城市的非人口因素贡献率(64.29%)高于人口因素贡献率(35.71%)。结论重庆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上升受人口因素与非人口因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重庆市肝癌发病趋势及人口年龄因素与其它影响因素的影响,为开展肝癌防治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与国际肿瘤学分类(ICD-0-3)整理分析重庆市11个肿瘤登记点2006-2015年肝癌发病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粗发病率、中标率、年度变化百分比,趋势变化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进行判别。利用恶性肿瘤发病率差别分解法计算出人口年龄因素与其它影响因素对肝癌发病的贡献率。结果重庆市肝癌粗发病率由2006年的18.39/10万上升至2015年的27.68/10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4,P=0.119),中标率从2006年的16.32/10万上升至2015年的18.30/10万,APC为-0.90%,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8,P=0.555)。肝癌粗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女性肝癌中标率由10.50/10万下降至9.15/10万APC为-4.50%,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3,P=0.023)。肝癌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40岁后呈快速上升的趋势,85岁~年龄组达到高峰。肝癌发病率人口年龄因素与其它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分别为84.36%与15.64%。城市人口年龄因素与其它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分别为52.96%与47.04%,农村人口年龄因素与其它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分别为190.15%与-90.15%。结论重庆市肝癌发病率呈缓慢上升的趋势,肝癌发病率上升主要是人口年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重庆市肺癌发病率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建议。 方法 2006-2014年的肺癌发病资料来源于重庆市肿瘤登记点,计算肺癌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截缩发病率、累积发病率与累积危险度、年度变化百分比等指标,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判别趋势变化的统计学差异。 结果 2006-2014年重庆市肺癌发病率由37.52/10万上升至62.11/10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4.50%,发病率、中标率与世标率变化趋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肺癌发病率是女性的约2.5倍,男性与女性肺癌发病率均呈上升的趋势,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城市肺癌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均呈上升趋势,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发病高峰年龄组在85岁~。截缩发病率介于50.64/10万~60.61/10万,累积危险度介于1.68%~2.13%,累积危险度男性是女性的约2.5倍,城市是农村的约1.5倍,男性肺癌的累积危险度呈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006-2014年重庆市肺癌发病率高,男性与城市肺癌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庆市肿瘤登记地区结直肠肛门癌发病趋势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结直肠肛门癌防治工作提供建议。方法收集整理2006—2014年重庆市肿瘤登记点报告结直肠肛门癌新发病例,统计分析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中标率)、年度变化百分比,采用曲线估计指数分布回归模型进行趋势变化分析。采用差别分解法计算出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对恶性肿瘤发病的贡献率。结果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发病率和中国人口标化发病率由2006年的14.15/10万和12.57/10万上升至26.82/10万与17.67/10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别为8.22%与4.39%,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与农村发病率及中标率均呈上升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发病率上升人口因素与非人口因素的贡献率分别为56.72%与43.28%,城市地区结直肠肛门癌发病率上升非人口因素的贡献率(66.94%)高于人口因素的贡献率(33.06%),而农村地区结直肠肛门癌发病率上升人口因素的贡献率(78.76%)高于非人口因素的贡献率(21.24%)。结论重庆市结直肠肛门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受人口因素与非人口因素的协同影响,应针对城乡影响因素的差异开展结直肠肛门癌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深圳市罗湖区常住居民肺癌的发病趋势,为肺癌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深圳市肿瘤登记报告系统中2008—2017年罗湖区常住居民的肺癌发病资料计算肺癌发病率,并利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发病趋势,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 2008—2017年罗湖区肺癌平均发病率29.67/10万,中标率54.75/10万,世标率55.05/10万,0~74岁累计率6.29/10万,35~64岁截缩率67.29/10万;肺癌发病率占发病顺位第1 位。男性肺癌发病率、中标率分别为女性的1.86倍和2.14倍,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肺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均逐年上升,肺癌发病趋势男性(APC=10.01)高于女性(APC=8.55)(均P<0.01)。 50岁及以上年龄人群肺癌发病率以年均5.88%~14.57%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结论 罗湖区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积极采取综合防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重庆市儿童白血病发病和死亡趋势,为开展儿童白血病防治提供建议。 方法 选取2013—2018年0~14岁重庆市白血病发病死亡个案,资料来源于重庆市肿瘤登记点,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死亡率和年龄别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男性与女性、城市与农村儿童白血病发病率、死亡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分析以APC表示。 结果 重庆市儿童白血病发病率由2013年4.37/10万下降至2018年的1.98/10万,APC为-13.41%,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0,P=0.067)。各年度男性与女性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白血病发病率以年均10.24%下降,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5)。各年度城市与农村地区儿童白血病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地区儿童白血病发病率以年均16.64%下降,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5)。重庆市儿童白血病死亡率由2013年的1.91/10万下降至2018年1.50/10万,APC为-7.32%,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9,P=0.055)。各年度男性与女性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白血病死亡率以年均6.20%下降,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P<0.05)。各年度城市与农村白血病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与死亡,其中5~9岁年龄组白血病发病率以年均16.72%下降,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P<0.05)。 结论 重庆市儿童白血病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女童和农村儿童白血病发病率下降明显,应重视儿童白血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宜昌监测点2004-2017年传染病发病率趋势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04-2017年三峡库区宜昌监测点传染病发病资料及人口资料,应用Joinpoint转折点回归分析对传染病数据进行时间趋势分析。结果 三峡库区蓄水运行后,2004-2017年库区监测点累计报告传染病7 409例,年均发病率564.48/10万,报告发病率在2004-2009年间呈现明显上升(APC=15.00%, P=0.009),2009年后发病率趋于平稳(P=0.532)。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χ2=326.52, P<0.001)。库区传染病主要以乙型肝炎、肺结核、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9.70%。按病种分析显示库区乙肝发病率在2004-2010年间呈现快速上升(APC=30.75%,P=0.006),肺结核在2007-2017年呈现缓慢下降趋势(APC=-6.53%,P=0.011)。 结论 三峡库区宜昌监测点2004-2017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未发生特异性变化,与我国传染病流行的情况基本一致。需针对库区乙型肝炎、肺结核和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7-2016年贵州省黔南州户籍居民软组织肉瘤发病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科学地制定有效的防治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提取贵州省黔南州肿瘤登记处以人群为基础的癌症发病登记数据库资料中2007-2016年确诊的软组织肉瘤的发病信息进行性别、年龄分析,计算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结果 2007-2016年贵州省黔南州户籍居民软组织肉瘤发病149例(男性82 例,女性67例),发病率为4.58/10万,中标率为3.05/10万,世标率为3.49/10万。10年中发病率、中标率、世标率的APC分别为4.73%、3.99%和3.96%。各年龄段发病率有缓慢上升趋势,≥76岁以后有所下降。男性和女性各年龄段软组织肉瘤发病率上升趋势基本一致。病理形态学诊断主要以脂肪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神经鞘瘤和上皮样肉瘤为主,分别占17.45%、14.75%、14.09%、13.42%、12.08%。结论 贵州省黔南州户籍居民10年来软组织肉瘤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重庆市糖尿病死亡率及早死概率的变化趋势,为开展糖尿病综合防治提供建议。 方法 收集整理2010-2018年重庆市糖尿病死亡个案(ICD-10:E10-E14),统计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早死概率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变化APC采用t检验。 结果 糖尿病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由2010年的9.58/10万、6.23/10万上升至2018年的16.20/10万、8.82/10万,APC分别为7.25%与4.81%,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5、9.39,P值均<0.001)。糖尿病早死概率由2010年的0.36%上升至2018年的0.47%,APC为3.46%,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2,P<0.001)。男性与女性糖尿病早死概率均呈现上升,年均上升幅度分别为4.08%与2.94%,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7.29,P<0.05)。示范区与非示范区糖尿病早死概率均呈上升的趋势,年均上升幅度分别为2.94%与4.39%,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6.65,P<0.05)。 结论 2010-2018年重庆市糖尿病早死概率高,呈上升的趋势,应切实加强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重庆市精神障碍死亡率与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开展精神障碍防治工作提供建议。 方法 收集2012—2018年重庆市精神障碍死亡个案,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导致寿命损失年率、平均寿命损失年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不同性别、不同地区间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率的趋势变化采用APC,对其检验采用t检验。 结果 重庆市精神障碍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由2012年的1.86/10万、1.63/10万上升至2018年的2.66/10万、2.04/10万,APC分别为6.61%与4.29%,死亡率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P=0.030)。各年度男女精神障碍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与农村精神障碍死亡率比较发现,2014年与2016年农村死亡率高于城市,2018年城市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障碍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重庆市精神障碍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率(years of life due to premature death, YLL)波动于0.47‰~0.58‰,平均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 due to premature death,AYLL),由2012年的26.08年下降至2018年的17.83年,APC为-6.67%,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t=7.09,P=0.001)。 结论 2012—2018年重庆市精神障碍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高于其它省市精神障碍死亡率,平均寿命损失年呈下降的趋势,精神障碍纳入社区管理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重庆市大足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情况及趋势变化,为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个案资料来源于2012—2021年重庆市大足区死因监测系统,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with premature death, YLLs)、平均寿命损失年(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 AYLLs),男性与女性死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率的趋势分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of change, APC)。结果 重庆市大足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由2012年的183.13/10万下降至2021年的115.39/10万,APC为-3.92%,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15,P=0.003),标化死亡率以年均6.95%下降(t=-4.384,P=0.002)。历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和80岁及以上慢性呼吸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2—2021年重庆市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死亡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开展交通伤害干预提供建议。方法 2012—2021年重庆市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死亡(ICD-10:V01-V99)个案信息来自重庆市死因监测系统,采用SPSS 25.0统计分析死亡率、构成比,不同性别、地区死亡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死亡率的趋势分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of change, APC)表示。结果 重庆市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死亡率由2012年的6.80/10万下降至2021年的1.83/10万,APC为-14.62%,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88,P<0.001)。2016年前男性交通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2014年前农村地区交通伤害死亡率高于城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城市、农村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死亡率分别以年均14.96%、14.02%、10.60%、15.21%下降,变化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4岁、5~9岁、10~14岁、15~17岁交通伤害死亡率分别以年均13.84%、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重庆市伤害死亡及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开展伤害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分析2012—2018年重庆市伤害死亡个案(ICD-10编码: V01-V99,W00-W99,X00-X99,Y0-Y98),采用SPSS 25.0 统计分析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顺位、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with premature death, YLLs)、残疾所致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DALYs)等指标,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变化采用曲线估计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其统计学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 重庆市伤害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分别由2012年的55.73/10万、47.63/10万下降到2018年的45.09/10万、35.99/10万,APC为-3.92%与-5.26%,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4.47,P<0.05)。历年伤害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均P<0.05),农村高于城市(均P<0.05)。历年死亡率居前六位伤害分别是跌倒、道路交通事故、自杀、溺水、中毒、意外窒息。伤害的每千人早死所致的YLLs、YLDs、DALYs分别由2012年22.64千人年、6.45千人年、29.09千人年下降到2018年的14.70千人年、4.19千人年、18.89千人年,APC分别为-7.60%、-7.78%、-7.60%,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0、8.10、6.79,均P<0.05)。结论 重庆市伤害死亡率与疾病负担呈下降的趋势,但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应重点针对男性、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伤害、跌倒开展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肝癌发病的变化趋势,为有效开展肝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方法 整理2005—2015年肝癌发病数据,运用Joinpoint软件进行回归模型分析我国肝癌发病率变化趋势,利用R软件进行负二项回归模型分析肝癌在人群水平上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果 2005—2015年我国肝癌标化发病率基本表现为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肝癌标化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APC=-0.818,P<0.05);城乡男性肝癌年龄别发病率大多在30~岁年龄组呈快速上升趋势,农村和城市女性年龄别发病率分别在45~和50~岁年龄组,随时间增长呈快速上升趋势。城市人群的发病风险是农村人群的1.198倍(95%CI:1.041~1.379,P<0.05),男性是女性的3.715倍(95%CI:3.228~4.275,P<0.001),每增加5岁,肝癌的发病风险平均增大8.0%(OR=1.080,95%CI:1.077~1.083,P<0.001)。 结论 2005—2015年我国肝癌发病情况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存在城乡、性别及年龄差异,需要制定更加有效完善的预防措施,从而达到预防肝癌的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黔南州居民2001—2020年胰腺癌发病和死亡情况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胰腺癌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黔南州肿瘤登记报告系统和居民全死因登记报告系统中2001—2020年居民胰腺癌发病和死亡登记资料,分别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采用2010年中国第6次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计算胰腺癌中标发病率和中标死亡率,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变化趋势采用趋势χ2检验。不同性别、城乡居民中标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采用双样本Poisson率检验,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分析胰腺癌中标发病率和中标死亡率变化的时间趋势。结果 2001—2020年黔南州居民胰腺癌新发病例4 217例,发病率5.04/10万(男性6.23/10万,女性3.69/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中标发病率3.94/10万,20年间中标发病率APC=-4.3%(城镇APC=-6.9%,t=-2.112,P=0.100; 农村APC=-9.2%,t=-3.613,P=0.030),农村发病率降低变化趋势明显。城镇和农村发病率均在55岁后迅速上升,85岁以后达到高峰(99.11/10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 607.499,P<0.001),城镇发病率(8.83/10万)高于农村(3.31/10万); 2001—2020年黔南州居民胰腺癌死亡3 962例,死亡率4.72/10万(男性5.90/10万,女性3.42/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中标死亡率3.72/10万。20年间中标死亡率APC=-3.7%(城镇APC=-2.4%,t=-0.914,P=0.100; 农村APC=-7.7%,t=-1.313,P=0.300)。城镇和农村死亡率均在60岁后迅速上升,85岁以后达到高峰(94.59/10万),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 658.436,P<0.001),城镇死亡率(8.07/10万)高于农村(3.21 /10万)。结论 2001—2020年黔南州胰腺癌发病和死亡虽然呈现平稳趋势,但农村发病率降低变化趋势明显,总体死亡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农村,老年人群和男性是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7.
闫云燕  常颖  秦延锦 《实用预防医学》2022,29(10):1210-1214
目的 利用2012—2018年洛阳市肿瘤登记数据评估全市女性乳腺癌的流行情况,为全市乳腺癌的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利用2012—2018年肿瘤登记数据分城乡地区和年龄组评估全市女性乳腺癌的流行情况,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累积率、截缩率、标化率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APC)等指标,人口标准化率按照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构(简称中标率)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简称世标率)进行计算。 结果 2012—2018年洛阳市女性乳腺癌发病人数6 600例,平均发病率为41.43/10万,中国人口和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分别为33.01/10万和30.87/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3.35%,35~64岁截缩率为74.71/10万。乳腺癌位居女性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15.80%)。2012—2018年洛阳市女性乳腺癌死亡人数1 491例,死亡率为8.88/10万,中国人口和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58/10万和6.32/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0.73%,35~64岁截缩率为13.26/10万,乳腺癌死亡位居女性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五位(6.99%)。洛阳市女性乳腺癌发病和死亡年龄集中在40~69岁和40~79岁人群。城市地区发病和死亡(中标率:40.03/10万,8.59 /10万)均高于农村地区(中标率:29.87/10万,5.69/10万)。洛阳市女性乳癌世界标化发病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AAPC为3.102%,95%CI为0.487%~5.813%,P<0.05),世界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AAPC为-6.681%,95%CI为-13.501%~0.746%,P>0.05)。 结论 乳腺癌是威胁洛阳市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应进一步加强乳腺癌的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