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患者一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对其预后往往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故房颤患者积极抗凝,预防缺血性卒中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应对预防脑卒中的风险评估、抗凝治疗的强度及药物的选择都涌现出不少研究热点和新的认识。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成都地区2013~2015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伴高血压患者1年后卒中发生情况,评估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随访1年,根据研究对象是否发生卒中分为卒中组和非卒中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495例房颤伴高血压患者,CHA2DS2-VASc≥2分466例,74例启用了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率14.9%,发生缺血性卒中45例,卒中发生率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房颤伴高血压患者中年龄、女性、吸烟是1年缺血性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治疗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成都地区房颤伴高血压患者1年缺血性卒中发生率较高,抗凝治疗率低,抗凝治疗能降低缺血性卒中发生,年龄、女性、吸烟是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下称房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主要危害是缺血性脑卒中。由于房颤并发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使得抗凝治疗成为房颤患者治疗策略的重中之重。临床上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是华法林,它能够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但由于该药治疗安全窗窄,半衰期长,与食物药物的相互作用明显,抗凝治疗需在严密监测国际标  相似文献   

4.
缺血性卒中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个大规模、多中心、随机试验发现,天然肝素(UFH)或低分子肝素(LMWH)并不能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总体预后。紧急抗凝可预防长期卧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伴房颤及附加危险因素,如附壁血栓和(或)新发心肌梗死的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具有较高复发性卒中危险,若无显著出血可紧急抗凝。华法令抗凝可作为伴心房纤颤卒中患者的初级和二级预防。颅内静脉窦栓塞形成、颈动脉夹层和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可常规抗凝,而非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或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综合征患者长期抗凝治疗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5.
正房颤(AF)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其重要性被口腔抗凝的疗效所重视。以前的研究估计16%的缺血性脑卒中伴随有房颤,然而增长的老年人群的监护和队列研究提示这一数据可能更大。本研究设计旨在阐明脑卒中伴房颤的发生率。数据来源于栓性脑卒中潜在来源全球登记中心,近期缺血性脑卒中的连续性患者。数据分布于19个国家的19个脑卒中中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各自地区被检视。脑卒中伴房颤定义为缺血性脑卒中伴随任何病史的房颤,或者索引脑卒中的评估中发现房颤。在所  相似文献   

6.
1例缺血性卒中合并高血压房颤患者的循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1例缺血性卒中合并高血压房颤患者的循证治疗体会。方法按PICO原则,针对患者的临床问题,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4期)、SUMsearch(1980.1~2006.12)、PubMed(1980.1~2006.12)中有关抗凝剂预防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心房纤颤,缺血性卒中降压治疗的循证临床指南、RCT、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并评价其质量,判断研究结论的真实性,重要性和适用性,获取最佳证据用于临床治疗。结果共检索到4篇指南,3篇系统评价和6篇RCT。分析结果表明:低剂量抗凝治疗对患者安全有效,卒中急性期血压不宜快速降低,根据检索到的证据及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意愿,该患者抗凝治疗使用小剂量的华法林口服,INR调整为2.0左右,待患者进入恢复期屙再口服福辛普利加吲达帕胺控制血压。经2周低剂量抗凝及辅助康复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经过一个月的治疗随访,证实所选方案适合患者。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仍是一线选择,且华法林疗效优于其他药物,针对老年患者应个体化调整INR比值,必要时维持较小值亦可获得最大效益同时减少出血风险,在不能耐受抗凝治疗时可选用阿司匹林治疗。卒中急性期的血压控制不宜太过积极,恢复期可选用ACE抑制剂加小剂量利尿剂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患者外周血浆中的一组miRNAs水平与心房颤动(房颤)发生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其是否伴发房颤分为房颤组(70例)与非房颤组(631例),另选择6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血浆中一组miRNAs分子的变化;观察伴不同类型房颤与非房颤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中的miRNAs差异表达;并进一步用Logistic回归分析miRNAs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伴房颤发生间的关系。结果:血浆中miR-328、miR-29b和miR-150水平在房颤组、非房颤组与对照组间存在差异表达(P0.05;P0.01);不同于miR-328和miR-150,miR-29b在伴阵发性房颤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中的水平显著低于非房颤组缺血性卒中患者及对照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中的miR-328、miR-29b及miR-150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伴发房颤密切相关;miR-29b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伴发阵发性房颤密切相关。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浆中一组特异性miRNAs分子,特别是miR-29b有望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否合并房颤的生物学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房内径(LAD)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关系。方法将325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缺血性脑卒中史分为房颤伴脑卒中组(n=127)和房颤不伴脑卒中组(n=198),比较2组血糖、肌酐清除率、血脂、合并疾病、LAD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LAD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LAD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结果房颤伴脑卒中组的平均年龄、女性患者比率、合并心力衰竭及高血压患者比率、房颤血栓危险度(CHA_2DS_2-VASc)评分、LAD、肌酐(Cr)、尿酸(UA)均高于房颤不伴脑卒中组,阵发性房颤患者比率及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水平低于房颤不伴脑卒中组(P 0.05或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D与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呈正相关(P 0.01)。ROC分析表明,LAD对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 0.01),LAD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4。结论 LAD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呈正相关,LAD联合CHA_2DS_2-VASc评分可以更好预测非瓣膜性房颤缺血性脑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9.
刘淑萍  蔡丽霞  于梅 《临床荟萃》2008,23(2):122-123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临床极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对患者最重要的危害为缺血性脑卒中.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备受临床关注.近5年来我们对108例房颤患者给予华法林钠(华法林)抗凝治疗并进行随访,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与卒中情况。 方法调查2015年8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苏北人民医院住院房颤患者301例的病例资料,记录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合并疾病情况、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INR值、华法林剂量、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阿司匹林使用情况、血栓栓塞事件、出血事件情况,分析抗凝治疗的规范性及其与临床后果的关系。 结果住院房颤患者平均年龄(72±11)岁,房颤类型以非瓣膜型房颤为主,占93.7%(282/301),58.8%的房颤患者采用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4%接受NOAC抗凝治疗。华法林抗凝治疗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抗凝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0% vs 20.5%,P=0.025)。瓣膜型和非瓣膜型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后INR达标(INR 2.0~3.0)的比率分别为15.8%和7.1%。 结论为了达到更好的房颤患者卒中预防效果,需进一步加强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教育和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卒中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使用低剂量达比加群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00例脑卒中伴房颤患者进行房颤血栓栓塞危险评分以及抗凝出血风险评分,检测其肾小球滤过率以及血液肌酐水平;将190例接受抗凝治疗的高龄卒中伴房颤患者分为达比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分析两组的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结果与低龄组比较,高龄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风险高,肾脏代谢能力下降,接受抗凝治疗时出血风险大;达比加群酯组与华法林组比较,血栓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血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高龄卒中伴房颤患者使用低剂量达比加群酯抗凝对预防血栓栓塞事件有效。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房颤动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每年所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2%~6%与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有关。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已证实华法林可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但在临床实践中,慢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的效果不尽人意。对本院2001-2004年慢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和总结华法林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是脑血管病防治亟待解决的临床课题,缺血性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80%以上,而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降压、抗血小板、抗凝、降脂等内科治疗一直被认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治疗方法。随着血管内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房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均为常见疾病。缺血性卒中和系统性血栓栓塞是房颤患者的主要不良预后,抗栓治疗可显著减少血栓栓塞事件风险;另一方面,抗血小板治疗又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的关键。当房颤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时,需要通过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卒中及缺血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然而,联合抗栓策略会增加出血并发症的风险。如何平衡出血和血栓风险,以及如何在不同口服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中进行选择,制定最优的抗栓方案是临床工作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房颤及非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61例,分为房颤组22例和非房颤组39例。比较2组的基线特征,采用NIHSS及mRS量表评定溶栓前及溶栓后2 h、24 h、7 d、90 d的疗效。结果:房颤组男性人数、起病至开始溶栓时间均低于非房颤组,首次收缩压高于非房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溶栓后2 h、24 h、7 d NIHSS评分、7 d疗效、90 d 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治疗房颤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疗效及安全性与非房颤患者相当。  相似文献   

16.
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及美国心律学会(HRS)于2014年3月28日联合推出了最新的心房颤动患者管理指南[1]。近几年所发表的数据显示,我国30~85岁居民房颤的患病率为0.77%。房颤患者的卒中发生率比无房颤者上升近5倍,房颤相关缺血性卒中的病死率几乎是无房颤卒中者的2倍[2]。大量研究证实,对于卒中风险增高的患者,合理应用抗凝药物能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通过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5年第3期)、MEDLINE(1996~2005年)。总结和评价抗凝剂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以了解抗凝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与安全性及其在缺血性脑卒中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不推荐常规立即给予抗凝治疗;急性期的抗凝治疗不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或残疾,反而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对有心源性栓塞风险的高危人群,抗凝治疗能相对安全有效地降低卒中及其他血管事件的发生。而对非心源性栓塞人群,抗凝治疗在利与弊之间难以取得平衡。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1],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的5~7倍。抗凝治疗可以降低房颤卒中风险,已成为房颤药物治疗的基石。2010年10月达比加群酯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成为继华法林之后50年来首个被批准用于房颤抗凝治疗的药物[2]。本文对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作用及进展综述如下。1达比加群酯的药理学特性达比加群酯是达比加群的前体,经血浆和肝脏酯酶的水解成为其活性形式达比加群。达比加群是高选择性的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分析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状况与未抗凝的原因.方法 调查资料完整的房颤患者245例.查阅病历资料,全面收集血栓栓塞高危因素、抗凝禁忌证、抗凝药物选择与用法以及未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原因等信息.结果 245例房颤患者中,85.7%为慢性房颤,79.6%具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分析房颤患者未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原因,24.3%有抗凝禁忌证,38.5%为医生过分担心出血并发症,和/或患者不能按要求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5.1%为阵发性房颤,尚有12.1%原因不明.治疗结果:出血并发症为0.04%,重症颅内出血占0.2%,缺血性卒中占0.2%.结论 华法令在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中一般应用不足,应加强医生对华法令抗凝知识的继续教育及采用更安全有效的抗凝新药,能更好地促进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0.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而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脑小血管病的概念被提出后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预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特别是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评分能够更好评估脑小血管病对大脑整体功能的影响情况,国内外已对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预后方面进行着各种层面的相关研究,旨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进展进行预判并提前干预,以降低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本文着重对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预后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