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多程治疗后晚期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53例,每天给予阿帕替尼250,500,850 mg口服治疗,直至肿瘤进展或者不能耐受。随访时间21个月,评估疗效并观察药物毒副作用。结果:本组53例患者均能进行疗效评价。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18.8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56.6%,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edian progress-free survival,mPFS)为3.65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疲乏等,多数为Ⅰ级或Ⅱ级,多数患者能够能耐受。结论:阿帕替尼对晚期原发肝癌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多能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难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二线及二线以上化疗失败的恶性肿瘤患者43例,均给予阿帕替尼850mg/次,1次/d,口服,4周为1个周期;有明显不良反应者可减量至425mg/次,1次/d,口服,至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停药。随访1a,观察治疗1a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a时,客观缓解率为4.7%,疾病控制率为41.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1(3.2~12.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7.0(5.8~12.5)个月;治疗期间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4.9%,高血压发生率为27.9%,蛋白尿发生率为25.6%,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为23.2%,多为Ⅱ级以下。结论阿帕替尼治疗二线及二线以上化疗失败的恶性肿瘤有较好效果,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高血压、蛋白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在晚期肿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恶性肿瘤Ⅳ期患者使用阿帕替尼±化疗,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并予以临床随访,观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在30例患者中,部分缓解患者4例,稳定15例,疾病控制率:63.3%,进展7例。1例患者因Ⅳ度不良反应停药,随访发现部分缓解+稳定组较进展组具有生存优势,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COX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高血压、乏力、手足反应均不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预后因素(P> 0.05)。结论阿帕替尼在晚期肿瘤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在临床使用中也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阿帕替尼治疗方案,在二线化疗失败后晚期胃癌患者人群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晚期胃癌二线化疗失败的患者,依照是否使用阿帕替尼药物治疗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阿帕替尼治疗;对照组则给予最优支持治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近、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等临床指标,来评估阿帕替尼治疗方案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客观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近期疗效观察中,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优于对照组,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vs 20%,P0.05)。远期疗效指标上,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6.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3.0个月,对照组中位OS 3.7个月,中位PFS 1.8个月,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方案对二线化疗失败后的晚期胃癌患者具有较为可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部分患者用药后疾病进程延缓,生活质量改善,生存期获得一定程度地延长,临床获益较为显著;同时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大多数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161-3162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对晚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临床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晚期PLC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观察组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DCR率及ORR率分别为93.94%、48.48%,均高于对照组的72.73%、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PLC患者中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可改善近期疗效,提高临床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方案进行二线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晚期胃癌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某院收治的一线化疗失败后病情进展的54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替吉奥单药口服治疗,研究组则采取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5.93%、81.4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1.11%、55.56%,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表现为Ⅰ、Ⅱ度,其中研究组患者的血小板减少、蛋白尿、高血压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白细胞减少、血尿、乏力、腹泻、手足综合征、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采用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方案进行二线治疗的近期疗效较好,但是不良反应方面较单药有所增加,可综合考虑患者耐受力的情况下进行选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三线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3例晚期三阴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药物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采用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比较两组近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41.67%、疾病控制率为81.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58%、67.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Ⅰ~Ⅱ级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高血压、乏力和手足综合征,Ⅲ~Ⅳ级主要不良反为胃肠道反应、高血压;两组Ⅰ~Ⅱ级和Ⅲ~Ⅳ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三线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有利于提高疗效,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6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42例采用紫杉类或铂类或氟尿嘧啶类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者为对照组,34例采用阿帕替尼联合以上基础化疗方案化疗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近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客观缓解率(20.59%)、疾病控制率(73.53%)高于对照组(4.76%、47.62%)(P0.05);观察组高血压(35.29%)、蛋白尿发生率(17.65%)高于对照组(0、0)(P0.05),骨髓抑制(52.94%)、恶心呕吐(23.53%)、口腔黏膜炎(11.76%)及肝功能损害(5.88%)发生率与对照组(47.62%、42.86%、4.7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可提高晚期胃癌单纯化疗疗效,不良反应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总结护理经验。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32例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同时监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做好针对性护理工作。结果 32例服用阿帕替尼患者中, 5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20例稳定(stable disease,SD),7例部分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总体有效率为15.6%,疾病控制率为78.1%。阿帕替尼治疗不良反应:19例(占59.4%)患者发生高血压,11例(占34.4%)患者发生蛋白尿,10例(31.3%)患者发生手足综合征,7例(占21.9%)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4例(占12.5%)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 3例(占9.4%)患者发生贫血,2例(占6.3%)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NSCLC疗效确切,治疗过程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轻患者不良反应,提高治疗耐受性,从而让患者顺利度过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联合PD-1单抗在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研究设计为回顾性分析,纳入43例临床上后线接受阿帕替尼联合PD-1单抗联合治疗的晚期CRC患者。阿帕替尼用药剂量为250 mg或500 mg,PD-1单抗为已经在中国获批的PD-1单抗。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整理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并对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获取长期生存的数据。此外,进行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基线亚组资料的关联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 最佳的疗效评估结果表明部分缓解患者11例,疾病稳定患者20例,疾病进展患者12例。因此,阿帕替尼联合PD-1单抗后线治疗晚期CR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5.6%[95%置信区间(CI):13.5%~41.2%],疾病控制率(DCR)为72.1%(95%CI:56.3%~84.7%)。通过后续的访视获取的预后数据表明43例晚期CRC患者的中位PFS为5.8个月(95%CI:3.81~7.79),中位OS为10.3个月(95%CI:5.75~14.85)。最常见的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化疗后局部复发的肉瘤患者采用伽玛刀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手术联合化疗后局部复发肉瘤患者25例,均给予伽玛刀(单次剂量为3~5 Gy)联合阿帕替尼(425 mg/d,连续7 d,每28 d为1个周期,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治疗,治疗2个周期评价治疗效果,并计算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观察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1、2 a生存率。结果 25例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部分缓解16例、稳定5例、进展4例,客观缓解率为64.0%,疾病控制率为84.0%;截至末次随访,25例治疗(8.75±4.61)个疗程,1、2 a生存率分别为72.0%、2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0.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0.8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血压升高及手足综合征,多为Ⅰ~Ⅱ级,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伽玛刀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手术联合化疗后局部复发的肉瘤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在晚期食管癌二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晚期一线治疗失败的60例食管癌患者,依据二线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和单独治疗组(阿帕替尼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质量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生存期。方法收集自2004年12月开始口服吉非替尼治疗的11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每日服药1次,每次250mg。服药4周后进行客观疗效评价,以后每8周评价1次,部分缓解及以上患者4周后进行疗效确认。结果 110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35例,稳定36例,进展39例。总有效率31.8%,总疾病控制率64.5%。其中,女性患者有效率43.9%,疾病控制率75.4%;男性患者有效率18.9%,疾病控制率65.1%(P<0.01)。不吸烟者有效率46.7%,疾病控制率76.7%;吸烟者有效率14%,疾病控制率50%(P<0.01)。共有106例观察到无进展生存时间,101例观察到总生存期。总体中位生存期6.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3.7个月。其中,男性总体中位生存期5.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2.1个月;女性总体中位生存期8.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5.2个月。吸烟者总体中位生存期4.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0.05个月;不吸烟者总体中位生存期8.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5.4个月。有效者总体中位生存期12.2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9.2个月;无效者总体中位生存期仅2.3个月(P<0.05)。结论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在女性患者及不吸烟患者中疗效更佳,生存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化疗二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经过一线含铂方案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50例,依据二线治疗方案是否使用阿帕替尼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采用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或多西他赛治疗,对照组25例单纯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或多西他赛,21 d为1个治疗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72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20.0%和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76.0%和48.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4.8(95%CI:4.2~5.5)个月和3.5(95%CI:3.3~4.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口服吉非替尼 250 mg,1次/d或厄洛替尼 150 mg,1次/d,直至病情进展,比较两组的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29.2%和25%(P=0.757),疾病控制率为83.3%和75%(P=0.162),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6个月和6.2个月(P=0.99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如腹泻、皮疹等发生也相似.结论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一线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7年6月149例经舒尼替尼治疗、112例经索拉非尼治疗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舒尼替尼50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4周停2周,6周为1个周期;索拉非尼400 mg,每日2次,口服,1个月为1个周期。每1个周期进行1次安全性评估,每2个周期进行1次疗效评价。索拉非尼治疗患者病情进展而耐受良好时,增加药物剂量。结果: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治疗后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分别为15.5、2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分别为31.5、3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96个月,索拉非尼组疾病控制率为63.4%,舒尼替尼组疾病控制率为83.2%。舒尼替尼疾病控制率优于索拉非尼(P<0.001)。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均可控且患者可耐受。结论: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疗效均较好,舒尼替尼疾病控制率更优,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均可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晚期肺癌患者接受姑息性放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姑息性放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阿帕替尼治疗。比较治疗后2组的临床近期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和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近期客观缓解率为70.00%、疾病控制率为90.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30.00%、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气喘评分和胸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其他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姑息性放疗,姑息性放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更佳,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0例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初始剂量为500mg/d,若无严重不良反应,服药2周后增量至750mg/d,并维持治疗,4周后通过影像学检查、检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结果评价其近期疗效。结果 30例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16例,进展3例,因严重不良反应停药2例,客观有效率32.1%(9/28),疾病控制率89.3%(25/28)。治疗4周后血清CEA、CA199、CA125、SCC较前均明显下降(P0.05)。不同转移瘤预后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是高血压、口腔黏膜炎、纳差乏力,发生率分别为33.3%、30.0%和23.3%。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可,不良反应可控制,可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可研究其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三线治疗及以上的晚期NSCLC,应用盐酸安罗替尼治疗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共纳入45例患者,将患者分为安罗替尼单药组(24例)与安罗替尼联合用药组(21例),其中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化疗17例,联合纳武单抗免疫治疗4例。在45例患者中,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占4.4%(2/45),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占88.9%(40/45),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占6.7%(3/45),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4.4%,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93.3%。45例患者的中位PFS为3.70个月,经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药组患者中位PFS为3.30个月,联合用药组患者中位PFS为5.30个月,联合用药组PFS优于单药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乏力、高血压、食欲不振、手足综合征等,其中3级不良事件包括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及骨髓抑制,未发现4级及以上的不良事件。结论:盐酸安罗替尼在三线治疗及以上的晚期NSCLC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疾病控制及生存获益,且不良反应相对可控。  相似文献   

20.
赵楠楠 《系统医学》2022,(8):178-181+194
目的 研究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二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62例无法接受手术治疗,且在一线化疗治疗后复发的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紫杉醇进行化疗,观察组患者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对比研究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比例分别为38.71%、80.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13%、5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1、4.724, 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的白细胞减少、高血压、胃肠道反应、乏力及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4.19%和77.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二线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不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也为耐受,且VEGF水平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