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许多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存在染色体t(15;17)易位[‘j。t(l;17)染色体易位是由15号染色体上的早动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基因(RARa)之间发生融合所致,其结果是形成APL特征性的PML—RARa融合基因,它在APL  相似文献   

2.
非随机染色体异常在人类白血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九十年代以来,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已发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特征性染色体易位t(15;17)导致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和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ML-RARα基因,该基因可能在APL 的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可能与维甲酸对APL 的特异治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是一组累及 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基因,其中t(15;17)(q22;q21)易位后形成的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PML)/维甲酸受体α(RARα)融合基因在APL中的重视率最高,占90%以上[1].本研究以34例形态学诊断为APL患者和2例疑似APL患者为对象,采用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并追踪观察部分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诊断、疗效评估及预测预后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一种亚型,其特征是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基因(RARα)发生易位。该融合基因的转录导致PML/RARα融合蛋白通过与RAR元素的相互作用阻断参与骨髓细胞分化的关键基因的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抑制PML和RARα的正常功能,抑制细胞凋亡[1]。临床上APL发病常较为凶险,早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5.
绝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病人具有非随机染色体t(15:17),该易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与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融合,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病人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敏感。变异型t(11;17)(q23;q21)APL对ATRA不敏感,是一种独特的APL类型,患者产生的t(11:17)(q23;q21)使11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PLZF)基因与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RARα基因融合^[3],而且与经典APL不同的是,所有病人体内同时表达PLZF-RARα和RARα-PLZF二种融合蛋白,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对融合基因及其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并借助转基因动物研究,现已基本明确RARα-PLZF融合蛋白在t(11;17)(q23;q21)APL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进一步阐明融合基因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中是不可空缺的。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绝大多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病人具有非随机染色体t(15;17),该易位使15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基因与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融合,表达PML-RARα融合蛋白,病人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敏感。变异型t(11;17)(q23;q21)APL对ATRA不敏感,是一种独特的APL类型,患者产生的t(11;17)(q23;q21)使11号染色体上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PLZF)基因与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RARa基因融合,而且与经典APL不同的是,所有病人体内同时表达PLZF-RARα和RARα-PLZF二种融合蛋白,其独特的发病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对融合基因及其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并借助转基因动物研究,现已基本明确RARα-PLZF融合蛋白在t(11;17)(q23;q21)APL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进一步阐明融合基因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中是不可空缺的。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是一组累及 17号染色体维甲酸受体α基因 ,导致粒系造血细胞分化阻滞在早幼粒阶段的异质性肿瘤。其中t(15 ;17) (q2 2 ;q12 )易位后形成的PML/RARα融合基因在APL的重现率最高 ,占 90 %以上[1] ;其余为t(5 ;17)、t(11;17)等易位形式[2 ,3 ] 。自从全反式维甲酸 (ATRA)应用于临床以来 ,APL的早期病死率明显下降、缓解率明显提高[4] ,但是仍然有近 2 0 %的APL患者不能缓解。因此 ,本研究以 6 3例形态学诊断为APL患者为对象 ,探讨PML/RARα融合基因及免疫表型与ATRA治疗预后的关系。1 资料和方法1.1…  相似文献   

8.
目前认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 )属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的特殊类型[1],由于 APL 细胞存在 t (15;17)(q22;q21),该易位使第15号染色体长臂2区2带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和第17号染色体长臂2区1带的维甲酸受体‐α(RARα)基因形成 PML /RARα融合基因,该基因在产生过程中因断裂点不同及 mRNA 的剪切、拼接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异构体并在 APL 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2]。本院收治2例APL 患儿出现新的 PML /RARα融合基因变异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维甲酸或全反式维甲酸(RA)在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达完全缓解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较严重的副作用,如维甲酸综合征、皮肤干燥等,已有很多报道。最近,在应用RA治疗APL患者完全缓解后骨髓干抽,活检发现骨髓有胶原纤维增多。为了阐明RA引起骨髓胶原纤维增多的病理生理机制,作者对13例应用RA的APL患者进行研究。 病人和方法 13例APL患者均有染色体t(15;17)易位或PML/RARa基因重排。年龄19~63岁,男7  相似文献   

10.
维甲酸融合受体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特有的t(15;17)染色体易位产生特异的维甲酸融合受体以显性负效应方式干扰正常的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死亡,也干扰了正常的PML蛋白的细胞内定位,是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发病和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APL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以形态异常的早幼粒细胞、凝血障碍、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对维甲酸(ARTA)治疗有独特反应为特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亚型。大多数APL患者携带t(15;17)(q22;q12), 从而导致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与RARA融合[1-4]。PML-RARA融合基因既是分子病因又是治疗靶点[5-6]。除了最常见的PML-RARA融合基因的存在, 近年来一些新的融合基因不断被发现[7-10]。最近, 我们发现1例变异型APL患者RARA罕见的伙伴基因IRF2BP2, 由IRF2BP2外显子1和RARA外显子3断裂拼接, 重新形成IRF2BP2-RARA融合基因。这是国内报道的第1例伴有IRF2BP2-RARA融合基因的变异型APL, 现报道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一个特殊亚型,约占成人AML 的10%~15%。不同于其他肿瘤, APL的发病率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说明其发生受制于基因水平。 APL患者通常具有特殊的t(15,17)染色体易位,从而使15号染色体上的PML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的RARα基因形成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的形成导致了白细胞成熟障碍分化阻滞,最终导致APL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以形态异常的早幼粒细胞、凝血障碍、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对维甲酸(ARTA)治疗有独特反应为特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亚型。大多数APL患者携带t(15;17)(q22;q12),从而导致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与RARA融合[1-4]。PML-RARA融合基因既是分子病因又是治疗靶点[5-6]。除了最常见的PML-RARA融合基因的存在,近年来一些新的融合基因不断被发现[7-10]。最近,我们发现1例变异型APL患者RARA罕见的伙伴基因IRF2BP2,由IRF2BP2外显子1和RARA外显子3断裂拼接,重新形成IRF2BP2-RARA融合基因。这是国内报道的第1例伴有IRF2BP2-RARA融合基因的变异型APL,现报道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4.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可有染色体易位t(15;17)(q~(22);q~(21))。最近有些学者发现其易位断裂点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维甲酸受体α(RARQ)结构基因和15号染色体上的myl 基因内。作者已克隆并鉴定了RARα/myl 和myl 基因的cDNA,利用这两个cDNA 顺序,设计出一套方案,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APL t(15;17)易位断裂点的结合区,据此能检测5个完全缓解APL 病人的微小残留病。作者先用融合点下游引物D_4(5'TTCG-GCATCTGAGTCTTC3')及逆转录酶将RNA 逆转录成cDNA 后,仍用D_4引物进行不对称PCR 扩增出单链cDNA。结合使用不同套引物发现R_5(5'TG-  相似文献   

15.
<正>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一种特殊亚型,具有独特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且90%以上的患者有特异性染色体易位(t15;17)(q22;q21),其中t(15;17)易位可形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promyelocytic leukemia protein,PML)-维甲酸受体α(retinoic acid receptor alpha,RARα)融合基因及  相似文献   

16.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为AML的一种特殊亚型,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和染色体易位t(15;17)及PML-RAR α融合基因,根据PML基因断裂点不同分为长型(L),短型(S)。变异型(V)。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具有t(15;17)的APL患者的诱导缓解(CR)率高达95%,CR后强烈化疗可使60%的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然而仍有40%患者复发,另外ATRA治疗中具有危及生命的维甲酸(RA)综合征。本文旨在阐述APL患者临床及生物学特征(台湾),CD2表达与PML-RAR 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伴有2个t(15;17)易位的四倍体核型APL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 选取5例伴有2个t(15;17)易位为特征的四倍体核型APL病例,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例患者进行DNA倍性分析,检测APL患者白血病细胞表面CD2、CD13、CD15、CD33和CD34的表达;采用PML/RARα双色探针和FISH技术,检测其中1例APL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采用RT-PCR技术,检测2例APL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的转录本.结果 5例APL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38岁.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骨髓早幼粒细胞胞体巨大、胞核畸形.R显带染色体分析显示,5例APL患者均有以2个t(15;17)(q22;q12)为特征的四倍体或近四倍体核型细胞,其中1例同时伴有t(15;17)二倍体核型细胞和1个正常细胞,2例同时伴有正常核型的细胞.5例APL患者中,1例经间期FISH检测证实,含有2个PML/RARα融合荧光信号;2例经RT-PCR检测证实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5例APL患者中,1例患者的白血病细胞仪表达CD33;其余4例表达CD13和CD33,其中2例同时表达CD2,1例同时表达CD34.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例患者进行DNA倍体分析,发现四倍体克隆峰,其DNA指数为1.998,变异系数为8.2%.全部病例经全反式维甲酸和(或)砷剂治疗后均获得完全缓解.结论 伴2个t(15;17)易位的四倍体APL患者的骨髓涂片中均可见到巨大畸形白血病细胞;此类患者多为短型PML/RARα转录本;此类核型异常并不影响全反式维甲酸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28例AP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同时用FISH法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结果 28例初诊的APL患者254例常规核型分析检出t(15;17)(q22;q12);2例患者核型正常;另1例未检出t(15;17),核型分析结果为涉及15和17号染色体的复杂异常;FISH检测所有病例均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结论 FISH法行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好,是诊断APL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临床表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明显特征而核型分析正常或非典型t(15 ;17)患者是否伴有分子异常及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在AP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APL初诊患者 193例 ,选取其中 32例进行FISH法检测。部分病例应用RT PCR作补充检测。结果  193例APL患者中 132例 (6 8.4 % )常规核型分析检出t (15 ;17) (q2 2 ;q12 )。 193例中选出 32例按核型分析结果分为 3组 :第 1组 14例检出t(15 ;17) ;第 2组 13例未检出t(15 ;17) ;第 3组 5例为涉及 15和 17号染色体的变异复杂易位。第 1组病例FISH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与核型分析相符。第 2组核型分析未发现t(15 ;17) ,但FISH结果证实该组病例均具有PML/RARα融合基因。第 3组FISH检测不但检出PML/RARα融合基因 ,而且确定其阳性信号不在 15 q上 ,而位于除 15 ,17号染色体外的其他染色体上。结论 临床表现APL特征的患者 ,不论核型分析是否发现典型t(15 ;17) ,FISH和RT PCR检测均存在PML/RARα融合基因。在APL的诊断方面 ,FISH法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度 ,而且可以精确定位复杂核型中融合信号的位置。因此对于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不能确定的APL初诊患者 ,FISH检测是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伴不典型t(15;17)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预后特征.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5月至9月收治2例的伴不典型t(15;17)易位APL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常规方法制备患者染色体,经R显带进行核型分析,实时定量PCR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伦理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2例APL患者伴不典型t(15;17)易位核型,分别是46,XY,t(8;17;15)(q22;q21;q22)和45,X,-Y,t(11;17)(q23;q21).前者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全反式维甲酸(ATRA)+三氧化二砷(ATO)诱导治疗4周后,骨髓形态学达到完全缓解(CR);后者PLZF-RARα融合基因,采用ATRA+ATO+柔红霉素(DNR)治疗6周后复查骨髓象,异常早幼粒细胞仍占80%,于1个月后死于全身性出血,从开始接受治疗计算,总生存期仅为72 d.结论 伴不典型t(15;17)易位,但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APL患者对ATRA治疗敏感,预后良好,而伴t(11;17) (q23;q21)/PLZF-RARα融合基因阳性APL患者对ATRA不敏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