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苏慧萍  唐舸 《右江医学》2011,39(1):28-29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例,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及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前后皮肤瘙痒减轻,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较治疗前清除显著增加(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病人,可清除中大分子物质,有效减轻皮肤瘙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重度皮肤瘙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同时检测血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结果:所有患者皮肤瘙痒即明显减轻,血尿素氮、肌酐和β2-微球蛋白、血PTH水平均保持在较低水平。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重度皮肤瘙痒患者进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同时检测血尿素氮、肌酐、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结果:所有患者皮肤瘙痒即明显减轻,血尿素氮、肌酐和β2-微球蛋白、血PTH水平均保持在较低水平。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张河  宁军  黄卫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57-1258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2年5月收治的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并发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治疗,本组34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治疗后尿素氮、血肌酐、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血磷等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能有效清除中、大分子物质,明显改善皮肤瘙痒症状,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孙月梅  曲黎 《基层医学论坛》2013,(16):2077-2078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予30例尿毒症脑病患者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血压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30例尿毒症脑病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其他观察指标好转,总有效率为90%。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脑病疗效显著,能够全面清除尿毒症患者的代谢产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组合型人工肾,即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串联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30例,每周1次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2次单纯血液透析;对照组30例,单纯进行血液透析,每周3次.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并对该治疗方法 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 串联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实验室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清除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串联组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磷(P)的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应用治疗尿毒症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疗效确切,弥补了单纯血液透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柏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1):1338-1339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方法治疗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选32例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每两周1次,观察治疗前后的甲状旁腺素(PTH)、尿素氮(BUN)、血肌酐(Scr)、钙(Ca)、磷(P)及皮肤瘙痒症状。结果: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3个月后观察,32例患者皮肤瘙痒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显效25例(78.1%),有效6例(18.8%),无效1例(3.1%)。结论:本组患者的治疗表明,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例,采用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对照组12例,单纯透析治疗。两组均采用肝素抗凝,血流量200~25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检测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血压及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皮肤瘙痒减轻及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清除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病人,可清除中分子物质,可有效减轻皮肤瘙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对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治疗作用。方法:收治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52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前3个月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每周2~3次,后3个月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每个月2次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每周2~3次。观察皮肤瘙痒改善情况,检测血中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结果: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较单纯血液透析组皮肤瘙痒明显改善,甲状旁腺激素、β2微球蛋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有明显治疗作用,可清除中大分子物质,有效减轻皮肤瘙痒。  相似文献   

10.
刘黎明 《当代医学》2013,(19):46-47
目的探究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患者骨关节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76例进行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76例患者中有38例每周进行2~3次血液透析治疗,为对照组;剩余38例患者采用每周2~3次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为实验组,并对两组采取相同的护理方法。观察记录所有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血清肌酐、钙离子等值,比较两组患者骨关节病变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发现实验组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值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取两组患者血液,观察记录血尿素氮、血清肌酐、钙离子、磷离子等值,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可以降低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值,从而改善尿毒症患者骨关节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规范的护理措施基础上选择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模式相比单纯HD模式对改善尿毒症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的优势。方法选择尿毒症伴皮肤瘙痒患者4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患者采取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对照组实施单纯HD,同时规范护理措施。治疗3个月后检测甲状旁腺激素和血β2-微球蛋白,并采用皮肤瘙痒临床症状评分法评估瘙痒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皮肤瘙痒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模式,并重视临床护理干预,能更有效地缓解尿毒症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12.
曾辉 《当代医学》2013,(30):32-33
目的探讨尿毒症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流灌流治疗对减少其并发症的效果。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72例尿毒症患者分为单用组(单用血液透析治疗)和联合组(在血液透析基础上+血液灌流联合治疗),各36例。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尿毒症并发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在电解质、β2微球蛋白(β2-MO)、甲状旁腺激素(PTH)、血尿素氮(BUN)以及血肌酐(Gr)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联合组皮肤瘙痒、高血压、头晕、食欲减退、骨痛等尿毒症临床并发症状改善情况(762%、76.9%、75.7%、90.9%、7.4%)显著优于单用组(30%、54.6%、31.3%、48%、50.8%)(P〈0.05);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应用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血中PTH、β2-MG等中性分子,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血液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13.
邓英辉  林娜  付文静  张沛  贾强 《北京医学》2011,33(2):128-130
目的 观察口服药用炭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 合并中重度尿毒症皮肤瘙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分)的血液透析患者35例,予口服药用炭(1.5g/次,3次/d)治疗,持续4周.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及皮肤瘙痒程度的变化,并比较肾功能及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的变化.结果 口服药用...  相似文献   

14.
施红裕 《基层医学论坛》2013,(28):3692-3694
目的探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皮肤瘙痒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每周1次血液灌流器联合血液透析组合型人工肾治疗,2次普通血液透析,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1周3次。结果2组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皮肤瘙痒患者基线水平血磷(P3+)、β2-微球蛋白(β2-MG)、皮肤瘙痒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组血P3+(1.95±0.65)mmol/L、β2-MG(11.67±4.23)mg/L、皮肤瘙痒VAS评分(3.07±1.34)分,低于对照组的(2.63±0.59)mmol/L、(17.56±4.70)mg/L、(5.85±2.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组合型人工肾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皮肤瘙痒可以有效降低血P3+、β2-MG,改善皮肤瘙痒,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陈彤  林冬芳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8):897-898,912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效果。方法:将慢性尿毒症患者36例随机分为联合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联合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血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β2-微球蛋白(2-MG)等指标,并观察两组皮肤瘙痒、睡眠障碍、血压等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联合组β2-MG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β2-MG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的BUN、Scr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的BUN和Scr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联合组皮肤瘙痒症状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毒素,是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法,可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罗盖全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04月至2014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行规律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70例。将70例尿毒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罗盖全)和对照组35例(常规血液透析联合罗盖全),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的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及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蛋白Lp(a)]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的患病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脱失5例,完成30例,对照组脱失4例,完成31例。观察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的血磷[(1.60±0.15) mmol/L vs (1.23±0.17) mmol/L]、PTH [(68.9±4.73) nmol/L vs (30.26±3.10) nmol/L]、β2-MG水平[(24.26±7.14) mg/L vs (10.40±3.65) mg/L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的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炎症因子hs-CRP [(15.48±5.86) mg/L vs (5.17±2.63) mg/L]、IL-6[(151.97±48.16) ng/L vs (82.42±27.40) ng/L]、TNF-α[(1.65±0.92) ng/L vs (0.86±0.24) ng/L]、Lp(a)[(486.75±380.42) mg/L vs (237.38±157.42) mg/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心脏瓣膜钙化患病率为2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8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罗盖全能够更有效的清除血磷、PTH、β2-MG及炎症因子,降低心脏瓣膜钙化患病率,其疗效优于普通血液透析联合罗盖全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转运型肾性骨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42例伴高转运性肾性骨营养不良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3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肌肉酸痛、骨痛、关节炎和肩周炎症状、皮肤瘙痒等;监测生化指标: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钙(calcium,Ca2+)、磷(phosphorus,P3-)、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显著改善;P3-、β2-MG、iPTH、BGP等生化指标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能通过有效清除MHD患者体内大、中分子毒素,控制和改善尿毒症患者高转运性肾性骨营养不良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于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则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观察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缓解的效果、患者血尿素氮(BUN)、血磷(P)、甲状旁腺素(PTH)的数值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46,P<0.05)。观察组治疗后BUN、P及PTH值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李永刚 《吉林医学》2010,(33):5953-5954
目的:对血液透析(HD)和血液灌流(HP)联用治疗尿毒症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将60例尿毒症患者分组,治疗组30例,使用血液透析(HD)和血液灌流(HP)联用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SCr、β2-MG、PTH、BUN各参数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各参数改善不明显。结论: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联用治疗尿毒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A组(n=41)和B组(n=59)。A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B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钙、血清磷、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B组血清磷水平和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分别为(1.71±0.13)mmol/L、(514.83±76.91)ng/L,明显低于A组的(1.96±0.18)mmol/L、(619.35±97.0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的磷代谢紊乱情况可在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后得到有效改善,其体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也会有所降低,可考虑将其广泛应用至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