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口服罗格列酮(4~8mg,qd)和二甲双胍(250~500mg,tid)治疗,在试验期间不使用其它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餐后2h血浆胰岛素(PINS)水平,共观察12周,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罗格列酮组SBP和DBP降低幅度均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两组病例FBG、PBG、FINS和PINS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ISI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的指标IR下降(P<0.05),罗格列酮组ISI升高和IR下降幅度大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在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同时,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罗格列酮的作用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2.
李国华 《河北医药》2010,32(15):1995-1997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评价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18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二甲双胍组和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共治疗24周。观察3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胰岛素(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AI)、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并观察3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FBG、2hBG、FINS、HbA1c、TC及T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FBG、2hBG、BMI较单用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显著下降(P〈0.05),FINS较二甲双胍组显著下降(P〈0.05);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HOMA-IAI升高程度较其他2组更明显(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较二者单用疗效好,可作为理想的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经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及口服二甲双胍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服罗格列酮,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糖化血红蛋白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效控制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高血糖。  相似文献   

4.
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珏  何玉玲 《江西医药》2010,45(11):1110-1112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察52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治疗12周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血脂、HOMA-IR等的变化自身对照。结果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HOMA-IR均明显下降,不良反应轻,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降糖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观察了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60例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马来酸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服用马来酸罗格列酮4mg/次,1次/d;二甲双胍0.5g/次,2次/d;对照组30例;服用二甲双胍0.5/次,3次/d.治疗半年,对二组患者均进行饮食干预和运动疗法。结果治疗组明显降低新发T2DM的FPG、PPG、HbA1C(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祖敏  刘丽华 《中南药学》2009,7(8):629-63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病例对照研究,将6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3例)采用罗格列酮(4mg·d^-1)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B组(29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在治疗前以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单独应用二甲双胍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无影响,但对胰岛素抵抗有一定改善;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不但能有效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还显著降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论罗格列酮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于防止2型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各50例,分别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周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组治疗后血糖、血脂改善情况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罗格列酮组不良反应小。结论罗格列酮治疗T2DM的短期疗效确切且安全,可以显著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能够持久而稳定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20,(2):212-216
目的: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更具经济性的2型糖尿病用药方案建议。方法:构建罗格列酮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Markov模型,根据2型糖尿病的病情发展特征,用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2型糖尿病并发症、死亡等3个状态的动态变化来模拟该疾病的发展。对模型进行回乘分析、队列模拟分析以获取罗格列酮钠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长期成本和效果;采用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作为健康产出指标,以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意愿支付阈值(WTP)12 000元/年判断不同方案的优劣性;对成本、效用和贴现进行敏感性分析,检验分析结果的稳定性。结果:Markov模型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罗格列酮钠治疗方案累计成本和健康效用分别为25 164.00元和7.50 QALYs,二甲双胍治疗方案的累计成本和健康效用分别为17 773.36元和7.36 QALYs,罗格列酮钠相对于二甲双胍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50 983.08元/QALYs,大于WTP,因此二甲双胍治疗组为优势方案。敏感性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的健康效用值和贴现率对模型的分析结果影响最大,但在本研究设定的敏感性分析范围内,优势方案结果并未改变。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罗格列酮钠和二甲双胍两种方案中以二甲双胍更具成本-效果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片,治疗组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改变情况。结果:在治疗12周之后,治疗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好,副作用较少,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并评价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两种药物在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比较二甲双胍组40例患者与罗格列酮组40例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HOMA-IR、Fins、HbA1c、2hPG及FPG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仅HOMA-β指标显著上升(P<0.05),统计学均具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不具意义.结论 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两种药物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均具有明显的降糖及胰岛素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评价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两种药物在初诊2型糖尿病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二甲双胍组40例患者与罗格列酮组40例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HbA1c、Fins、FPG、2hPG以及HOMA-IR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仅有HOMA-β指标发生显著上升(P<0.05),均具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3个月后各项指标比较显示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两种药物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均具有明显的降糖及胰岛素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自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212-3213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 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80例口服二甲双胍0.5/次,3次/d.治疗组80例给予罗格列酮4 mg,1次/d,同时口服二甲双胍0.5/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 结果 (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用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3.
曲建昌  祝开思  王彤  李丽  赵蕾 《中国医药》2011,6(3):286-287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复方制剂和二甲双胍对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120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各30例,A组单纯予以糖尿病饮食控制同时配合运动锻炼治疗;B组予以二甲双胍(餐前即服)0.5/次,2次/d治疗;C组予以罗格列酮(餐前服用)2 mg/次,2次/d治疗,D组予以复方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复方制剂1片/次,2次/d.经过12周治疗后观察血脂变化.结果 完成试验者共116例,4组患者TC、TG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C组与B组比较,TG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9)mmol/L比(1.7±1.0)mmol/L,P<0.05];C组和B组HDL-C明显上升(P<0.05),组间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0.5)mmol/L比(1.3±0.6)mmol/L,P<0.01);C组的LDL-C下降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3±1.1)mmol/L比(1.1±0.4)mmol/L,P<0.05);D组与C组比较TG下降、HDL-C上升、LDL-C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复方制剂、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均有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的作用,但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复方制剂的作用要强于罗格列酮、罗格列酮强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改变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42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钠干预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S)、餐后2h血糖(PBS)、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胆固醇(LDL)等血脂全套,用HOMA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与正常对照组34例相比较。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游离脂肪酸(FFA)、C反应蛋白(CRP)。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比,FBS、PBS、HbA1c、LDL、TC、TG、FFA、CRP、IR均显著增高。2型糖尿病组经干预治疗后,FBS、PBS、HbA1c、IR、FFA、CRP浓度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LDL、TC、TG经治疗后亦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罗格列酮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降低CRP、FFA,改善IR从而改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生活方式、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早期干预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的糖调节受损且胰岛自身抗体阳性同胞的保护效应。方法将符合标准的241例患者分为自然转归组、生活方式干预组、二甲双胍干预组、罗格列酮干预组。自然转归组不愿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组:提供书面饮食、运动指导方案;二甲双胍干预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服用二甲双胍0.5 g,3次/d;罗格列酮干预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服用罗格列酮4 mg,1次/d。干预治疗5年。记录患者的身高、体重、血压、肝肾功能、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和C肽、葡萄糖负荷后2 h胰岛素(2hINS)和C肽、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抗体(IAA)阳性率及糖尿病发生率。结果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自然病程,三组分别恢复为正常糖耐量的61.9%、62.7%及66.1%。三组胰岛B细胞功能(空腹、负荷后2 h)中,C肽、胰岛素降低,胰岛素分泌指数增加,进展为LADA的发病率降低。结论生活方式、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干预对胰岛B细胞功能损伤具有保护效应,能有效减少或延缓LADA患者胰岛细胞抗体阳性同胞的空腹血糖受损(IFG)、葡萄糖耐量受损(IGT)、IFG合并IGT患者进展为LADA。  相似文献   

16.
瑞格列奈或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孙颖 《中国药业》2008,17(5):44-45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或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7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在使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A组给予瑞格列奈,B组给予罗格列酮,疗程均为12周。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血糖(PG)、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比较,降FPG作用无显著性差异,A组降PG作用优于B组(P〈0.05),A组促餐后胰岛素分泌优于B组(P〈0.05)。结论两组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与研究两种糖尿病药物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者血糖影响,从而筛选一种更加合理及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方法随机选取56例2型糖尿病者且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控制血糖水平作为观察组,另外再选取55例以往仅单纯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者作对比研究,即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加以观察和数据的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二甲双胍为基础联合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者血糖调控具有显著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勤波 《海峡药学》2011,(8):123-124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150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单纯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组再此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FPG和2hPG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改...  相似文献   

19.
李俊霞 《中国药师》2006,9(12):1140-114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50例,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及二甲双胍组,疗程12周。结果: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在治疗后空腹和餐后 C 肽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 亦有降低、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吡格列酮在降低餐后胰岛素、改善 IR 方面优于二甲双胍,两药物治疗前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都可降低 IR 和改善β细胞功能,在降低 IR 方面,吡格列酮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20.
张兴渝  周向东 《中国药业》2008,17(19):54-55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48例患者口服二甲双胍片1500mg/d和罗格列酮4mg/d,治疗8周。结果治疗后平均收缩压下降4.1mmHg,平均舒张压下降3.5mmHg(P〉0.05);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8.1±1.8vs6.5±2.1;14.6±5.9vs12.1±4.7,P〈0.05),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后亦降低(3.6±1.5vs4.9±1.9,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但是对非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血压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