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知识知晓情况。方法结合相关文献与专业知识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在问卷星平台对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5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问卷星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268名学生中,75.37%的学生通过教师了解公共卫生知识,73.51%的通过手机了解公共卫生知识;对于人体健康影响因素,除"卫生政策"外,其他影响因素的知晓率达90%以上;32人知道公共卫生的英文翻译,占11.94%;大部分学生知道公共卫生特征;58.96%的学生知道三级预防思想;80%以上的学生知道公共卫生主要课程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结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人体健康影响因素、公共卫生特征和公共卫生主要课程知晓率较高,但对公共卫生的英文翻译和三级预防思想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何坪  姚安贵  邓宇  刘彦  杨森评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1137-1139
目的了解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的全科医师职业趋向,评价两个专业的课程和培养模式对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2人、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76人。了解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对全科医师工作环境和就业前景的认知、毕业后的职业选择等。结果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对全科医师的职业定位、工作认同优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结论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应采取全科医学方向进行培养,通过课程和培养模式改革来改变学生的职业趋向,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基层、走向社区、扎根农村的全科医师职业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本校大一新生的专业认知情况,为本校的招生宣传、专业认知教育及职业规划课程的设计提供指导.方法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搜集学生的基本信息、专业选择情况、专业的满意度及未来规划状况,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本校2019级新生的专业认知水平普遍较低,且受到家庭医学背景及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不同专...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医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提供意见和建议。方法 采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对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部2015~2019级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卫生管理、健康管理和药学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生专业认同总平均(3.76±0.572)分,处在中等偏上水平,认知性认同(3.84±0.557)分、情感性认同(3.83±0.663)分、行为性认同(3.75±0.630)分、适切性认同(3.50±0.739)分,专业认同及4个因子在生源地、是否学生干部、有无实习经验、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专业学习条件、专业志愿选择、就业前景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学生的总体专业认同度较好,医学院校应根据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特点,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及教育教学能力,以学科竞赛、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培训为抓手,培养医学生从事医学事业的自信心和信念,为各行各业输送合格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5.
《西北医学教育》2016,(3):400-403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职业胜任力调查问卷和专业认同问卷(SIQ)对381名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不同年级职业胜任力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职业胜任力不受性别、入学志愿和学位类型的影响;2职业胜任力与专业认同呈正相关(P<0.05);3环境适应、团队协作、沟通交往、责任心对专业认同有预测作用,R2=18.6%。结论医学院校应从职业胜任力和专业认同出发,结合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培养综合型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和规划纲要的认知情况,为预防医学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三学生进行调查,整理分析数据。结果共回收问卷268份,其中男生98人(36.57%),女生170人(63.43%)。17人(6.34%)以前没有听说过预防医学,12人(4.48%)对预防医学知识没有需求;28人(10.45%)听说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只有9人(3.36%)了解相关内容;83人(30.97%)听说过新时期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30人(11.19%)了解相关内容。结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新时期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认知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心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影响因素。方法:采用CDDQ与EMBU问卷对广东省32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专业教育模式、就业意愿、父母教养方式、性别对毕业生职业决策困难具有显著影响,生源地、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不显著。结论:构建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加强父母自身修养,针对不同群体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以减少决策困难,实现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卫管专业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因素,为卫管专业的教育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卫管职业预期。方法:使用Super职业价值观测试量表和大学生工作价值观问卷收集相关特征资料;采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获得257名人员数据;声望地位、经济报酬及同事关系是父母对子女的职业价值观维度评分的前三位,城乡生源地、父母教育程度与职业均影响其对子女职业价值观不同维度的评分。同事关系、成就感、声望地位是学生职业价值观评分的前三位,在权力支配和经济报酬2个维度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学生在择业时,可能会面临自身倾向与家庭期望的冲突;学校相关课程对学生职业价值观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9.
专业认知是学生培养专业情感及形成稳定专业思想的基础。医学生对自身专业的认知程度,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水平及职业能力,还将对整个医学的发展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及护理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医学生专业认知现状,并根据调查结果,建议进一步加强招生时的专业宣传、学生入学后的专业认知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促进学生对医学专业的准确认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相关知识的认知和需求,为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学人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运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齐齐哈尔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和精神卫生专业本科生(四年级、五年制)作为抽样调查对象,调查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和需求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22份,回收有效问卷222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显示,222名学生中,只有50人(22.5%)在开设全科医学概论之前听说过全科医学;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全科医学的需求不同,对学习全科医学的必要性、开设全科医学课程和全科医学实践课的必要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需求高于精神卫生专业的学生;对全科医学教育的必要性,精神卫生专业学生的需求高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全科医学的学习,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学科性质、全科医学的定义、全科医生的角色、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以及全科医疗在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P<0.05)。结论大多数医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全科医学专业,认为有必要接受全科医学教育。为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学人才,医学院校应该开展多渠道的全科医学教育,这对于发展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重庆市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现状,提出适应我市城乡社区卫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思路。方法分别对我市1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2名新进社区全科医师和50名应届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小组访谈上述机构负责人。结果全科医师是社区医疗战线上的主要力量。近三年新进医师重医轻防,缺乏基本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和技能,临床基本诊疗水平和沟通能力也有待提高。54.55%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不愿意选择社区工作。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全科医师的需求量较大,现有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培养不适应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建立和推行以社区为基础的教育结合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的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进一步了解河南省农村卫生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基本情况.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3个地区5个县基层卫生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层次、执业证书持有情况和职业资格证书持有情况数据资料.结果 基层卫生人员中,无医学背景学历为4.4%,中专学历为85.8%,大专及以上学历为9.9%,执业医师(助理)证书持有率为20.5%,执业护士(护师)证书持有率为21.2%,职业证书持有率为14.7%.结论 河南省基层卫生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和执业证书持有率都偏低,需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训.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9):135-138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干预的随机调查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某综合性医院2016年4月~2017年5月共参与的597位医务人员,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的方法 ,收集研究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以及职称等基本信息。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症状自评量表进行筛查。结果参与调查问卷为597份,有效问卷回收55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63%。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检出率较高(25.50%),年龄30岁以下、女性、临床科室、专业技术初级职称、大专和未婚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状况较严重。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不良高于社区人群与其他职业人群。结论对于医务人员我们应积极响应,关注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让社会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关爱及关心,从而促进义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低年级医学生的艾滋病(AIDS)知识和态度,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抽取一、二年级学生共计1 149名,采取匿名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1 149名学生AIDS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的平均知晓率为94.56%和77.20%,AIDS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46.70%;83.90%的学生愿意参与AIDS宣传教育,但70.00%以上的学生回避与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直接接触;学生获取AIDS知识主要来自电视、报刊杂志(71.98%).结论 低年级医学生对AIDS经典传播途径认知水平高,但对防治知识和非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对待AIDS的态度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5.
根据各个国际组织制定的医学教育标准和我国出台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相关规定,本科医学教育培养的学生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和基本医学技能外,还应具备良好职业精神等其他非智力性职业相关综合素质.为了解我国医学院校本科生对医学职业综合素质的认知以及我国医学院对本科生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的情况,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教育研究室选取了3所不同类型“985工程”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和2所非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就本科医学生必备的职业综合素质涉及的15项内容,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了这些医学院教师、临床教师和各年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通过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或核心能力的总体评价以及学生对这些内容的认知,比较两者之间的差距,研究分析了我国医学院校对本科生职业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乙肝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乙肝患者或携带者的态度。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和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乙肝知识总知晓率为60.42%,一年级学生的乙肝防治知识与二、三年级学生之间有差异;态度方面,三年级学生在愿意与乙肝携带者一同居住及知晓恋爱对象为乙肝携带仍愿意与其继续交往的人数明显少于一、二年级学生;在知识获取的实际与期望途径中,除阅读相关书籍(含专业书籍)存在差异外,其余途径均无差异。结论该校学生对乙肝认知存在一定缺陷,应对大学生开展相关教育,引导学生做好自我防护及正面积极对待乙肝患者或携带者,消除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少数民族医学院校新生选择医学专业的动机、影响因素以及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调查,了解其心理转型及适应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消除不良影响起到推动作用。方法对医学院校2006级全体新生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大学学习生活、选择医学的原因、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奋斗目标及理想职业等方面。结果被调查的新生有97%能较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91.7%在进入大学后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78.3%希望将来能够从事医学相关方面的工作。结论对医学专业大学新生的教育,应在注重并掌握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教育,使其尽快适应医学专业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全科医学知识理论对专科医学生临床实践与就业导向的作用.方法 整群抽取在渝高校应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50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全科医学的认知态度及兴趣、全科医学对临床实践工作的作用及其就业去向.结果 93.18%的学生认为学习全科医学对临床实习有帮助,75.0%的学生在临床实习中运用全科医学知识.55.0%的学生不愿意从事社区全科医生工作,认为待遇较低和前途不明朗者分别占36.36%和45.45%.结论 结合我国社区卫生政策和工作实际,在临床医学专科生中开展全科医学知识理论教学,能提高全科医学的临床应用率和学生的专业归宿感.  相似文献   

19.
背景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作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已成为我国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与医疗问题之一,而基层社区对慢阻肺的防治尤为重要。了解社区全科医生对慢阻肺的认知能力及现况,可以更好地为开展基层社区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的 调查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对慢阻肺的认知现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开展基层社区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09-28至10-04对北京市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5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一线工作的在职全科医生进行调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共同论证后应用问卷星技术平台形成最终稿在微信工作群发布,问卷内容包括全科医生基本信息、全科医生更新学习专业知识方式、全科医生所在社区开展患者宣教方式、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60分及以上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专业知识获得方式、所在社区开展患者宣教方式、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情况,通过二元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社区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与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1 226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22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0%。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总平均分为(45.5±18.5)分,不及格的医生987名,及格医生239名(及格率19.5%)。其中女性医生及格率高于男性不同学历医生及格率(P<0.05);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医生及格率高于本科生、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医生,本科生学历医生及格率高于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医生(P<0.05)。不同职称等级医生及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级、中级职称医生及格率高于初级职称医生(P<0.05)。通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和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不通过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和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的全科医生(P<0.05)。开展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未开展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P<0.05);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讲座及健康咨询对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率高于未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讲座、建立健康咨询对患者宣教的全科医生(P<0.05)。二元逻辑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学历、职称是全科医生慢阻肺防治能力知识测试及格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对慢阻肺认知不足,需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培训及考核;应重点加强社区男性、低学历及低职称的全科医生在慢阻肺知识方面的培训;获取慢阻肺专业知识的方式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场听院外专家授课及现场听医学会组织的专家授课更为有效;通过发放慢阻肺健康教育手册、进行健康教育讲座及健康咨询来进行患者教育,可以提高全科医生的慢阻肺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