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静  蒋俐华 《中外医疗》2012,31(35):12-13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相关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6月在南区医院行新式剖宫产术后发生产后出血的231例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指征所致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是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胎盘因素、妊娠高血压病、疤痕子宫所致产后出血量最高。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对剖宫产手术指征进行控制及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新式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剂量缩宫素引产用药持续时间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相关性。方法:对符合引产指征的晚期妊娠孕妇予小剂量缩宫素引产,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比较用药24、48、72 h内分娩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予小剂量缩宫素引产,在24 h内分娩的产妇与正常分娩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8、72 h内分娩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率呈现递增趋势(P<0.05)。结论:缩宫素引产用药持续时间越久,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几率越大。对于开始静脉滴注缩宫素引产24 h仍未分娩的产妇,提早做好产后出血的抢救工作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方法比较阴道产和剖宫产孕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出血量及出现休克和子宫全切的例数.对比两组孕妇产后出血的原因.结果阴道分娩孕妇在PPH发病率、出血量、休克发生率、子宫全切发生率上优于剖宫产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PPH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和胎盘因素.结论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接生技术,加强产程的观察和管理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情况与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产科2008 年1月~2011 年1月住院分娩的16339 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阴道分娩13235 例,产后出血327 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47%; 剖宫产3104 例,产后出血161 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19%.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产后出血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8 例产后出血原因中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占64.96%),其次依次为胎盘因素(占20.08%) 、软道损伤(占12.70%) 、凝血因素(占2.25%).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在严格把握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同时,提倡自然分娩,重视孕期产前检查,分娩过程中及时使用宫缩药物,一旦发生产后出血,积极对因处理并及时补充血容量、抗休克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孕妇产后出血的相关的临床原因,并探究合理防治措施。方法:选取收治的750例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有32例分娩产妇产后出现出血症状,以这32例产后出血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妇的基本情况、出血量、时间、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以及产后出血的原因等资料,进而总结出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找出干预措施。结果:分析表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4.27%,在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为最高的因素。结论:通过研究分析,使医务人员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掌握剖宫产的指征,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产妇的产前监控护理等措施是预防产后出血和降低产后出血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和结局及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本院接收的302例均只有一次剖宫产史的产妇作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组,另外选取同期产科收治非瘢痕子宫分娩者200例作为非瘢痕妊娠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失败的原因,比较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及非瘢痕子宫妊娠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的差异。结果有阴道分娩试产指征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倾向选择剖宫产手术;瘢痕子宫妊娠产妇阴道分娩失败主要原因为产妇主观放弃试产;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孕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剖宫产组;瘢痕子宫孕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多于非瘢痕子宫孕妇。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如有阴道试产指征,选择阴道分娩可以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浙江省慈溪市产妇近3年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探讨产后出血防范措施,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39例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78%,其中流动人口孕妇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常住人口(<0.05),产科高危因素可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宫缩乏力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剖宫产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者(<0.05)。结论做好流动人口围生期保健,及时处理产科高危因素,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积极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分娩的孕妇中因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18例患者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者占分娩人数的1.3‰,其中阴道分娩 5例,剖宫产13例。主要原因为:胎盘因素(44.44%),宫缩乏力(27.78%)。结论 子宫切除术是抢救产后出血的重要手段,但其对产妇的身心健康有一定影响。剖宫产子宫切除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子宫切除,作好产前保健及计划生育工作,防治产料的严重并发症,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尽量减少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24小时内的失血量和出血原因、剖宫产指征,寻找防治措施,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526例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剖宫产术后出血率3.9%,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为宫缩乏力。结论:剖宫产术本身是产后出血的原因,为保障母婴健康,应提倡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为宫缩乏力;选择快速有效的止血方法,以减少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815例产妇产后发热情况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815例产妇产后发热率及发热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0年5月至2002年5月之间在我科住院分娩产妇815例,其中,顺产产妇336例,剖宫产产妇479例,对产后持续3天以上体温超过37.5℃的病例进行发热率及致热原因的回顾性分析.结果815例产妇中,产后发热86例,占10.55%,其中479例剖宫产产妇术后发热73例,发生率15.24%,336例顺产产妇产后发热13例,发生率3.87%,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5).86例发热患者中,宫内感染致发热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因素致发热发生率(P<0.01).而将宫内感染在有手术指征与无手术指征剖宫产患者中发生率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剖宫产与顺产患者中比较,则剖宫产发生宫内感染率显著高于顺产患者发生率(P<0.01).结论提倡阴道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可以预防产后发热的发生,减少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53例产后出血原因及危险因素.结果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胎盘因素引起产后出血的出血量最多;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是防治宫缩乏力;宫缩乏力的危险因素包括剖宫产术,胎盘因素,多胎妊娠,羊水过多,产妇疲劳等.重视危险因素,对因处理,才能真正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患者产后出血的基本原因,并对不同分娩方式下产后出血的差异情况进行对比。方法对在我院妇科分娩的患者进行分娩方式统计,并对其中因为剖宫产和阴道分娩而产后出血的情况进行对比,比较两者出血频率、出血原因以及出血量等。结果剖宫产产后出血量明显高于阴道分娩(P〈0.05);两种分娩方式出血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阴道分娩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剖宫产主要原因为手术与体位因素。结论分析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情况与原因的差异,有利于控制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3.
朱玉玲 《中外医疗》2014,(14):53-54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与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原因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及总结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6 40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其中6 400例中阴道分娩有4 013例,其中产后出血的有87例,并且产后出血发生率是2.17%;其余的剖宫产有2 387例,产后出血的有102例,发生率是4.2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产后出血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分析189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其中宫缩乏力112例占59.3%,胎盘因素39例占20.6%,软道损伤24例占12.7%以及凝血因素14例占7.4%。结论与阴道分娩相比较,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同时,在把握剖宫产手术的时候,要提倡产妇自然分娩,并且要充分重视孕期产前检查,在分娩的过程中要及时使用宫缩药物,如果一旦发生出血的现象,要积极采取相关的措施,及时为产妇补充血容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提出合理的防范措施。方法以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住院分娩的212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500 mL定为产后出血,采用容积法测量产后出血量。结果 2 125例产妇发生产后出血45例,发生率为2.1%.其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占首位,其次是胎盘因素及软产道损伤。经产妇发生产后出血高于初产妇,剖宫产高于阴道分娩,多胎妊娠高于单胎妊娠,有产前高危因素者占产后出血的80%.结论病理产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孕前宣教、做好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石翠清 《吉林医学》2013,34(17):3338-333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治疗的晚期产后出血产妇11例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阴道分娩晚期产后出血产妇1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出血量、休克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出血量和休克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主要有切口感染、子宫恢复不良、胎盘或蜕膜残留和子宫内膜炎等。经过积极治疗,全部患者均得到治愈。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危险性更大,应特别重视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指征,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42例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组,阴道助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正常阴道分娩组。宫缩乏力性出血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主要在胎儿娩出后2小时内。[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针对产后出血原因及时处理,对于防治产后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琼仙 《大家健康》2013,(3):107-108
目的分析和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3月~2012年12月院发生的30例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2010年3月~2012年12月间我院住院分娩孕妇中有260例剖宫产患者,共发生30例产后出血,产后出血率11.54%。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损伤及其他因素。结论预防和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最为重要是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慎重处理胎盘因素,严格遵循剖宫产指征,并提高手术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8.
产后出血1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韦玮  莫可良  曾定元  陈江鸿  唐移忠 《广西医学》2011,33(11):1451-1453
目的 分析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64例产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分娩产妇11 378例,发生产后出血164例,发生率为1.4%.产后出血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57.3%),胎盘因素(32.9%)及软产道裂伤(7.3%).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9.
李黎明 《中外医疗》2013,32(15):146-146,148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降低产妇死亡率。方法对在该院产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分娩的99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1.53%,剖宫产高于阴道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合并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宫缩乏力、胎盘因素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产后出血会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是分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孕期宣教和管理,产时监护和产后护理,及时发现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提高产科工作人员的急救、助产、护理技术是减少和预防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自然分娩、自愿剖宫产、指征剖宫产产妇产后晕厥的发生情况,探讨产后晕厥与分娩方式的相关性及其护理的侧重面.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680例产妇分为自然分娩组、自愿剖宫产组、有手术指征剖宫产组,进行产后晕厥发病率比较.结果 自然分娩组、自愿手术组及手术指征组产妇产后晕厥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手术指征组发病率最高(22.81%),自然分娩组次之(9.32%),自愿手术组发病率最低(3.41%).结论 有手术指征的剖宫产是产后晕厥的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应对有手术指征的产妇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减少产后晕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