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李丽华  杨筱敏 《西部医学》2011,23(1):164-165
目的探讨不同留置途径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采用不同途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经不同途径留置中心静脉置管而发生感染的差异。结果股静脉发生感染率最高(31.2%),锁骨下和颈内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率次之(13.7%、15.4%),经外周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率最低(3.8%),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结论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与留置途径有明显的相关性,采用外周静脉置管途径可以明显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9月该院血液透析中心中心静脉置管患者398例的临床资料,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分析年龄、原发病、置管部位及留管时间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52例,感染率达到13.1%。革兰氏阳性菌34例,占65.38%,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18例,占34.6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患者年龄<50岁感染率7.48%,≥50岁感染率16.33%(P<0.05);糖尿病肾病感染率19.72%,非糖尿病肾病为9.38%(P<0.05);股静脉置管感染率24.14%,明显高于颈内静脉10.25%及锁骨下静脉5.26%(P<0.05);置管时间≥2周较≤1周、1~2周组患者感染率明显增高,18.43%(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高龄、糖尿病肾病、置管时间≥2周及股静脉置管都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诱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透)用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特征,寻求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04例建立中心静脉导管的血透患者进行观察。(1)对不同部位(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组及股静脉组)置管的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2)对相同部位不同预防方法感染发生率的比较:从样本中筛取80例经颈内或锁骨下静脉途径的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前期37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预防导管感染;后期43例为试验组,使用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给药的试验方法,两组的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1)常规预防感染方法的61例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中,共发生与静脉导管相关的感染12例(19.6%),股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29.2%)显著高于颈内及锁骨下静脉(13.5%)(P〈0.05);(2)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大肠杆菌属;(3)两组采用不同的预防感染方法感染率分别为13.5%和2.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置管易发生感染,而抗生素多途径联合用药有助于降低感染率,延长置管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可能减少重新置管的几率。  相似文献   

4.
宋逸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169-317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性感染在ICU的发生率、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ICU所有送检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9例样本中培养阳性50例,总体相关性感染率为22.8%,且不同穿刺部位的感染率有所不同,但颈内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股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较颈内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有显著性差异。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中阳性球菌占40%,阴性杆菌占42%,真菌占16%,阳性杆菌占2%。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皮肤表面的正常菌群,导管留置时间、留置位置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干预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术360例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导管感染患者78例,对他们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干预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①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总的感染率为:21.67%,其中股静脉、颈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管的感染率分别为33.33%、21.18%和18.60%,其中股静脉置管最高,锁骨下静脉最低(P<0.05)。②置管术后第1、2、3、4周末期时的感染率分别为13.33%、18.46%、24.76%和30.77%,结果显示导管留置的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P<0.05)。③单腔导管留置感染率为16.67%,显著低于双腔导管留置的33.33%。④导管留置后78次的感染中有38次为革兰阳性菌感染,感染率为48.71%,有27次为革兰阴性菌感染,感染率为34.61%,有13次为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6.67%。结论严格中心静脉置管各阶段的管理,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缩短置管时间,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和穿刺部位消毒,对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63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和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MHD患者各个变量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363例MHD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者59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为16.25%;病原菌检出42株,革兰阴性菌25株,革兰阳性菌9株,真菌8株。年龄大、经股静脉穿刺、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及有糖尿病史均为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及存在糖尿病史均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因素(均<0.05)。结论年龄大、经股静脉穿刺、穿刺次数多、导管留置时间长以及糖尿病为MHD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分析严重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2月,随机抽取行中心静脉穿刺患者480例。治疗结束后,取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引起严重烧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26.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8.4%和不动杆菌占10.5%;中心静脉置管5、6、7 d的感染率分别为25.0%、40.9%和71.4%;正常皮肤及经创面置管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6%和14.8%;锁骨下静脉穿刺、贵要静脉穿刺及颈内静脉穿刺感染率分别为9.6%和10.9%,低于股静脉穿刺感染率18.7%(P<0.01)。【结论】引起严重烧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首位病原菌;中心静脉置管时间越长,导管感染率越高;经创面置管患者导管感梁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穿刺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贵要静脉穿刺及颈内静脉置管感染发生率低于股静脉。严格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和缩短留置时间以防止相关性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临时留置导管相关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34例中心静脉临时留置导管相关感染分离出来的致病菌进行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情况分析。结果 34例标本共分离出6种病原菌、40株细菌,其中6例同时培养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26株,占65.0%;革兰氏阴性菌14株,占35.0%;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主,分离率分别为30.0%、22.5%、20.0%。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丁胺卡那、万古霉素敏感率高,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结论血液透析中心静脉临时留置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根据经验和药物敏感试验用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普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普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分析602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对可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者行留置导管细菌学监测。结果:602例患者中,76例血培养和导管尖端微生物学培养阳性(76/602,12.6%)。锁骨下静脉和贵要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低于股静脉、锁骨上静脉和颈内静脉(P≤0.05),置管时间≤13 d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低于≥14d(P≤0.05),复杂外伤和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高于胃肠道良性疾病、上消化道大出血(P≤0.05)。结论: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贵要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规范穿刺技术、严格置管护理、缩短留置时间和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可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其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ICU 2010年9月~2012年8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26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导管相关感染(CRBSI)的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细菌培养结果及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共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61例次,发生CRBSI 34例次,阳性率13.03%.其中颈内静脉导管179例,阳性25例,阳性率13.97%;锁骨下静脉导管82例,阳性9例,阳性率10.98%.共培养出细菌3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株(61.77%),革兰阴性菌11株(32.35%),真菌2株(5.88%).性别、导管留置部位与感染无关(P 〉 0.05).年龄〉75岁、留置导管时间〉10 d、行有创监测及机械通气患者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锁骨下静脉导管感染率低于颈内静脉导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年龄、留置导管时间、是否有创监测、是否机械通气与感染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应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注意局部清洁及无菌操作,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对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中心静脉置管(CVC)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导管合理留置途径、时间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7年间我科对1 966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穿刺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3个部位CVC共2 000 例次,其中股静脉450例次,锁骨下静脉86例次,颈内静脉1 464例次.结果 股静脉留置5~75(20.5±13.1)d,血栓形成19.11%,感染18.22%,误穿入动脉5.77%,穿刺总渗血4%,导管脱出2.22%,血肿形成1.33%;锁骨下静脉留置10~84(41.8±20.1)d,感染12.79%,血栓形成9.3%,误穿入动脉9.3%,穿刺点渗血5.81%,血肿形成3.48%,血、气胸2.33%,导管脱出1.16%;颈内静脉留置12~155(53.8±28.5)d,误穿入动脉13.4%,感染8.06%,血栓形成6.08%,穿刺点渗血1.91%,血肿形成0.68%,导管脱出0.27%,心律失常0.10%,损伤喉返神经0.05%.结论 血液透析应用CVC具有快捷、方便、安全的优点,导管留置时间在颈内静脉比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明显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在股静脉最高,其次为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颈内静脉置管可作为临床上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张渊  毛敏  赵玉蓉  张涛  王莉 《四川医学》2012,33(6):975-97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深静脉置管部位、留置时间与病原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我中心城东病区47例HD患者,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分别在置管后1、2、3、4周抽导管血行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股静脉和颈内静脉感染率分别为6.38%、6.38%,感染距置管平均时间分别为(36.00±6.93)d和(27.67±4.73)d,主要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结论早期导管血培养有助于早期发现深静脉置管感染以利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化干预策略(central line bundle,CLB)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影响效果。方法:参照美国健康促进会(Institution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IHI)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制定CRBSI集束化干预办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常规护理的25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行集束化干预策略的27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常规护理与集束化干预策略后的效果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对照组股静脉GRBSI平均发生率最高,达26.1‰,集束化干预策略后股静脉置管GRBSI平均发生率7.4‰,对照组股静脉GRBSI平均发生率较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GRBSI平均发生率较实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的CRBSI发生率分别为13.5‰、6.1‰,集束化干预策略后实验组的CRBSI率(‰)、CRBSI起始时间、留置天数、住院时间和费用及手消毒剂消耗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BSI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集束化干预策略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病原菌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干预策略可有效降低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较为安全有效易行的深静脉置管法,为临床深静脉置管途径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832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率,误入动脉率。结果股静脉穿刺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最高,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误入动脉率最高,首次穿刺成功率,三者无区别。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路径应作为临床深静脉穿刺的首选路径,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心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置管(CVT)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探讨导管的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 a间该院血液净化中心对70例急慢性肾衰患者,穿刺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三个部位CVT共72例次,其中颈内静脉20例,颈外静脉21例,股静脉31例.结果导管留置时间,颈外静脉1~19个月,颈内静脉3 d~20个月,股静脉1~38 d.CVT并发症发生率为5.5%,其中感染(2.7%),血流不畅(1.4%),出血(1.4%).结论血液净化应用CVT有快捷、安全的优点,导管留置时间:颈外静脉和颈内静脉差异无显著性,但比股静脉明显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股静脉最高.  相似文献   

16.
刘蓉芝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2):1629-163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肾病科住院并进行血液透析患者372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分为感染组38例和对照组33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导管血行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72例血液透析置管患者中,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发生率为10.22%,置管感染的时间为(25.46±8.72)d。检出病原微生物共3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8株占75.68%,革兰阴性菌7株占18.92%,真菌2株占5.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导管留置部位为股静脉、血清白蛋白<30 g/L是发生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危险因素,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298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中应用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总结我院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需要行血液透析治疗而行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的29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颈内静脉253例,股静脉45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并发症。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94.3%,更换部位后成功率100%;渗血或血肿的发生率9%;血流不足或阻塞的发生率4%;感染的发生率1%;导管脱落发生率1%。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是目前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的最理想选择,注意操作细节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