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320排CT对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320排CT扫描资料,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5例经手术证实的心内外结构异常共72个,其中心内结构异常27个,心外结构异常45个.320排CT、TTE对心内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3%(26/27)和92.6%(25/2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2.982,P>0.05).320排CT对心脏大血管连接部位畸形及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符合率[100%(45/45)]明显高于TTE[53.3%(24/4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1.28,P<0.05).320排CT及TTE对先心病总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6%和68.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8.09,P<0.05).结论:320排CT对心外大血管结构异常的检出显著优于TTE,对心内结构异常的检出也有良好的效果,320排CT结合TTE可显著提高对小儿先心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对22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检查,患者平均年龄3.79岁(5天~19岁),术前193例,术后32例,其中181例采用无心电门控CT心血管成像.结果:经心导管及手术证实的病例中,MSCT显示先心病心外大血管异常,显示率为100%,心内畸形室间隔缺损诊断符合率88.2%(127/144例),房间隔缺损诊断符合率66.1%(39/59),无心电门控MSCT中,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前降支、回旋支显示率90.6%,右冠状动脉起始显示率71.8%.诊断合并气道异常15例.结论: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伤技术,可以准确诊断先心病心外大血管结构的异常及合并畸形,是一种可靠的先心病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影像学诊断的综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综合评估心脏超声(TTE)、MRI、电子束CT(EBT)和心血管数字血管造影(CVDI)在复杂性先天性心 脏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搜集本院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8例,其中行CVDI检查156例,EBT 检查14例,MRI检查3例。结果:158例患者中,TTE的诊断符合率为78.5%(124/158),CVDI的诊断符合率为94.9% (148/156),EBT的诊断符合率为85.7%(12/14);经χ2检验,P<0.01,提示3者在诊断复杂性先心病中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CVDI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TTE和EBT。在合并总的畸形和心外畸形上CVDI和EBT的诊断符合率高于 TTE;在诊断心内畸形方面,TTE则优于CVDI。结论:4种影像技术在诊断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时各有优缺点,有选择性 地联合应用各种影像技术将有助于提高术前的影像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64SCT)对比增强及后处理技术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39例CCHD手术前均行经胸心脏二维超声(TTE)检查和648CT对比增强扫描检查,其中CT扫描时有8例采用心电门控技术.手术后按心内畸形、心脏大血管连接部畸形及大血管部分畸形分别统计CT及TTE 2种检查方法及有否使用心电门控技术的诊断正确率,并使用SPSS13.0版软件包对结果行χ~2检验.结果 手术证实畸形共102处,其中心脏部分畸形47处,CT和TTE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1%和95.7%,2种检查的诊断正确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2.68,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分及大血管部分畸形共计55处,CT和TTE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2%和78.2%,64SCT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TTE(χ~2=14.64,P<0.01).未使用和使用心电门控在定性诊断准确性差异上无显著意义(χ~2=1.84,P>0.05),但采用心电门控技术CT扫描图像更清晰.结论 64CT对CCHD的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扫描时是否采用心电门控技术对CCHD的定性诊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别.  相似文献   

5.
复杂先心病EBT与心脏超声和心血管数字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经胸心脏超声 (TTE)、心脏数字造影 (CVDI)和电子束CT(EBT)在诊断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中的作用。方法 资料完整的复杂性先心病患者 2 1例 ,其中男 12例 ,女 9例 ,年龄 1~ 2 1岁 ,平均 8岁 4个月 ,行外科手术治疗 14例。 2 1例患者均行TTE、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EBT检查 ,其中实施CVDI 11例。结果 EBT检查先心病与CVDI的符合率为 93 .3 % (2 8/3 0 ) ;TTE对复杂先心病的诊断准确率为 77.8% (3 5 / 45 ) ,EBT的诊断准确率为 93 .3 % (4 2 / 45 )。结论 把EBT显示心外结构的优势与TTE显示心内结构的优势结合起来 ,可以部分取代有创伤性的CVDI。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对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2例经手术证实的CHD患者的64层CT、心脏超声(TTE)和X线心血管造影(CAG)检查资料。结果:手术证实心内外畸形共142处,其中心内畸形54处,MSCT漏诊4处,TTE漏诊2处,CAG漏诊2处,MSCT、TTE和CAG对心内畸形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6%、96.3%和96.3%,3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69,P〉0.05);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及心外血管畸形88处,MSCT误诊或漏诊4处,TTE误诊或漏诊24处,CAG误诊或漏诊4处,MSCT、TTE和CAG对心外畸形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5%、72.7%和95.5%,MSCT、CAG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TTE(P=0.004,P〈0.05)。结论:64层CT能客观清晰地显示CHD的病理解剖形态,对心脏大血管连接部及大血管畸形的诊断明显优于TTE,在CHD的无创性检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双源CT对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异常的术前评估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外大血管异常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存在心外大血管异常的先心病患者138例,男性60例,女性78例,平均年龄6.5±5.4岁,术前均行DSCT及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将二者检查结果对照并分别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DSCT、Echo及两者联合的诊断准确率差异。结果:138例患者共发现心外大血管结构异常304处,DSCT、Echo及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6.7%、78.9%、97.7%,DS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Echo(χ2=22.321,P0.05),而DSCT与联合诊断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1.861,P0.05)。结论:DSCT对先心病心外大血管异常的诊断优于Echo,在术前评估、术式选择上具有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源 CT(DSCT)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CHD)的价值。方法对46例 CCHD 患者、共107处畸形的DSCT血管图像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及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结果手术证实心内畸形49处,心外畸形58处;DSCT与TTE诊断心内畸形准确率为81.63%(40/49)、93.88%(46/49),心外畸形准确率为94.83%(55/58)、58.62%(34/58),心内、外畸形总准确率为88.79%(95/107)和74.77%(80/1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SCT与TTE结合对心内、外畸形诊断准确率达到94.39%(101/107),高于单一DSCT、TT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SCT联合TTE提高CCHD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DSCT检查并经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46例,按照CT扫描方法的不同,分为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组(A组)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组(B组)。由两名有经验的医师原始图像进行重建,并对图像进行诊断。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组不同扫描方式对于婴幼儿心内畸形、心脏大血管连接畸形、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收集所有患儿辐射剂量参数CTDI、DLP和ED,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46例先心病患儿,经手术证实存在心血管畸形225处,其中心内部分畸形96处、心脏大血管连接畸形34处、心外大血管畸形107处。在不同扫描方式下,心内畸形、心脏大血管连接、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准确率分别为:A组72.1%(31/43)、93.8%(15/16)、93.5%(43/46),B组69.8%(37/53)、83.3%(15/18)、95.1(58/61),两组同一解剖部位畸形诊断准确率χ~2值分别为0.060、0.123、0.03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CTDI、DLP、ED分别为:A组(2.97±0.85)mGY、(32.95±12.28)mGy/cm、(0.46±0.17)mSv,B组(3.95±1.09)mGY、(54.12±16.07)mGy/cm、(0.75±0.22)mSv,两组间比较A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降低患儿辐射剂量的同时能够满足图像质量与临床诊断的需求,可广泛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图像质量评价和诊断评价,探讨低剂量CT心脏大血管造影(CCTA)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CCHD)诊断的价值。方法 143位CCHD阳性患者和7位CCHD阴性患者采用MSCT进行低剂量CCTA检查。计算有效辐射剂量。对成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以经胸超声(TTE)为对照,进行诊断评价。结果平均有效剂量为(5.95±0.28)mSv。图像信噪比(SNR)为11.31±2.92。CTA和TTE诊断心内畸形的准确度分别为90.4%,96.8%(P=0.152);诊断心外大血管连接畸形的准确度分别为94.1%,80.4%(P=0.022);诊断心外大血畸形的准确度分别为100%,68.7%(P=0.000)。结论低剂量心脏大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CCHD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时相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3DSSFP)对先天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平均心率108次/分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收缩末期和舒张中晚期的双时相3D SSFP成像,对图像质量及对比噪声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心电触发收缩期延迟时间为180~300ms,平均(235.41士35.59)ms;舒张期延迟时间为384~550ms,平均(443.77土50.81)ms。3DSSFP收缩期图像上显示心内结构及肺静脉、上下腔静脉的清晰度优于舒张期,两者间图像质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舒张期图像上对无狭窄主动脉及肺动脉的显示清晰度高于收缩期,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收缩期图像上心内结构的对比噪声比(CNR)均高于舒张期,且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腔静脉及下腔静脉在收缩期图像上的CNR均高于舒张期,但仅下腔静脉CN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和肺总动脉则在舒张期图像上的CNR高于收缩期,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肺动脉辫及辫下狭窄的肺动脉分支在收缩期的显示率(39.1%)明显低于舒张期(73.9%)。结论:双时相3DSSFP综合利用收缩期和舒张期不同时相的成像优势,能更准确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内及心外大血管结构的畸形。  相似文献   

12.
赵鑫  张小安  赵俊锋  陆林  吴娟   《放射学实践》2010,25(8):855-858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7年9月~2009年5月22例临床怀疑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患儿行MSCTA检查及TTE检查,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经手术证实22例病例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3例,其中心上型6例,心内型5例,心下型2例;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9例,其中心上型8例,心内型1例。MSCTA和TTE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和73%。结论:MSCTA是诊断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吴越  梁长虹  杨本强  关长群   《放射学实践》2010,25(4):393-39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血管造影三种影像学方法在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诊断中的优选应用。方法:对50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的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血管造影检查,检查后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以手术后所得到的诊断结果为对照,并计算其诊断的准确率。将三种检查方法所得到的诊断准确率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证实畸形共149处,其中心内畸形66处,心外畸形83处。多层螺旋CT(MSCT)、超声心动图(UCG)和心血管造影(CAG)对心内畸形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7.0%、100%和98.5%,三者诊断准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98,P〉0.05);MSCT、UCG和CAG对心外畸形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8%、78.3%和97.6%,MSCT和CAG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UCG(χ^21.58,P〈0.01和χ^2.08,P〈0.05),MSCT与CAG之间诊断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37,P〉0.05)。MSCT与UCG联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至98.7%。结论:MSCT在心外血管结构的显示上较UCG有优势,而UCG对心内结构的评价更准确;MSCT与UCG的联合应用可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准确率;但对显示体-肺侧支,肺血管特别是外围血管的发育,测量心脏及大动脉内压力等,目前仍需依靠有创性的心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度及重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10年收治的19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药物种类及临床治疗治愈率、好转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分析,总结重度及重型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及特点。结果男性药物性肝炎患者中,重度(29.9%)和重型比例(20.7%)显著高于女性(X^2=4.527,P〈0.05;X^2=5.481,P〈0.05);合并基础疾病的药物性肝炎患者中,重度(27.5%)及重型比例(18.3%)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X^2=3.951,P〈0.05;X^2=4.409,P〈0.05);合并肝病患者中,重度(31.9%)和重型比例(21.7%)显著高于无肝病患者(X^2=5.056,P〈0.05;X^2=5.681,P〈0.05);有肝病的重型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无肝病者(X^2=3.977,P〈0.05);不同药物种类中,重型肝炎的病死率无显著区别(X^2=0.075,P〉0.05)。结论有肝病基础的药物性肝炎患者重度及重型发生比例较高,有肝病基础者重型病死率高于无肝病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外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117例先天性心脏病心外畸形的术前DSCT和超声心动图(Echo)的影像资料,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全部检查均符合诊断要求,发现心外结构异常304处,DSCT可清晰显示先心病心外畸形特点及侧枝循环情况,DSCT、Echo及二者联合对心外结构异常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7%(294/304)、78.9%(240/304)9、7.7%(297/304),DSCT对心外畸形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Echo,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DSCT与二者联合对心外结构异常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项重要无创检查技术,各种重建图像能够实时、全面、直观地显示先天性心脏病各种心外结构异常,检出优于Echo,对先心病特别是复杂型先心病的手术方案制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320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心室率和心室率波动对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并分析诊断明显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470例患者行320层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资料,其中78例患者同时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CA)。按照扫描实时平均心室率(HR)和心室率波动的四分位间距分别分成A组〔HR<60(bpm)〕、B组(HR 61~66bpm)、C组(HR 67~71bpm)、D组(HR>72bpm)和N组(心室率波动0次)、L组(心室率波动1次)、M组(心室率波动2次)、H组(心室率波动3次以上)。分析各组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4分法);以CCA为金标准,评价CTCA诊断显著性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用连续校正配对2检验比较两项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共5753个血管段中5736个血管段能够满足诊断要求,不同心室率各组之间(2=102.80,P=0.00)和心室率波动各组之间(2=58.62,P=0.00)图像质量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评价血管段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97,P=0.11;2=6.91,P=0.08);图像质量与心室率(r=0.12)和心室率波动(r=0.06)呈弱的负相关。以冠状动脉血管段为评价单位,CTCA诊断显著性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正确诊断指数分别为85%(73/86),97%(917/942),99%(917/930),75%(73/98),82%,与CCA检查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17.26,P=0.07,Kappa=0.77);以患者为评价单位则为100%(53/53),88%(22/25),100%(22/22),96%(53/56),88%,与CCA检查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2,P=0.25,Kappa=0.92)。结论本研究表明前瞻性心电门控320层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能够较好适应高心室率和心室率波动,诊断冠心病与CCA差异无统计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机舱噪声对军事人员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影响及其与纯音听阈的关系。方法:采用纯音听力计和耳声发射测试仪,对40名空勤人员和30名地勤人员分别进行纯音听阈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结果:两组受试者0.5-8kHz平均纯音听阈正常。两组受试者1-8kHz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正常,但空勤人员3、6和8kHz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低于地勤人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kHz,t=2.38,P〈0.05;6kHz,t=3.52,P〈0.01;8kHz,t=1.98,P〈0.05)。空勤人员高频纯音听阈异常率(22.5%)和地勤人员(13.3%)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44,P〉0.05)。虽然空勤人员高频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异常率(55.0%)高于地勤人员(33.3%),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χ2=2.43,P〉0.05)。结论:航空环境对空勤人员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影响较纯音听阈大,军事飞行员有发生噪声性耳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ET/CT联合高分辨超声(US)对甲状腺偶发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73个PET/CT检出的甲状腺偶发病灶病理确诊前PET/CT和US诊断意见按3分法(0分,良性可能;1分,无明确定性;2分,恶性可疑)分类,并测定病灶长径和SUVmax.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SUVmax、PET/CT、US、PET/CT联合US( PET/CT+US)对恶性病灶的检出效能.统计学检验包括t检验、Z检验、x2检验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73个甲状腺偶发病灶病理确诊恶性病灶占59%(43/73),良性病灶占41%(30/73).恶性病灶SUVmax (7.0±8.1)高于良性病灶(4.1±3.8;t=2.062,P=0.043),长径小于良性病灶[(2.0±1.1) cm比(2.7±1.4) cm;t=2.628,P=0.011].SUVmax、PET/CT、US及PET/CT+ US诊断恶性病灶的ROC AUC(95%CI)分别为0.580(0.448-0.713)、0.763 (0.647~0.878)、0.905(0.826~0.983)和0.909(0.840~0.979),PET/CT AUC明显大于SUVmax(Z=2.033,P=0.042),US、PET/CT+US也明显大于PET/CT(Z值分别为1.992和2.112,P均<0.05)和SUVmax(Z值分别为4.120和4.276,P均<0.001).最佳阈值下,SUVmax、PET/CT、US、PET/CT+U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2%(18/43)、83%(25/30)、59%(43/73)、78%(18/23)、50%(25/50),79%(34/43)、80%(24/30)、79%(58/73)、85%(34/40)、73%(24/33),84%(36/43)、90%(27/30)、86%(63/73)、92%(36/39)、79%(27/34)和98%(42/43)、67%(20/30)、85%(62/73)、81%(42/52)、95%(20/21).与病理诊断比较,SUV.诊断的一致性较差(Kappa=0.229,P=0.023),PET/CT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82,P<0.001),US和PET/CT+US的一致性好(Kappa值分别为0.668和0.674,P均<0.001).PET/CT+US与PET/CT比较,灵敏度从79%(34/43)提高到98%(4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25,P=0.008),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80%降低到67%;x2=2.250,P>0.05).结论 联合高分辨US能明显提高18F-FDG PET/CT对甲状腺偶发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9.
姚凤明  戴闽晔  任峰  付峰  李晖   《放射学实践》2012,27(4):402-405
目的:评价MS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主动脉缩窄伴心脏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例主动脉缩窄患者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将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仿真内境(VE)等后处理。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照手术结果及超声心动图,分析MSCTA在诊断主动脉缩窄伴心内畸形中的优缺点。结果:11例患者心内心外畸形共35处,MSCTA共诊断26处(诊断符合率74.3%),其中心外畸形19处(诊断符合率95%),漏诊1处动脉导管未闭,诊断心内畸形7处(诊断符合率46.7%),漏诊2例房间隔缺损和6例瓣膜病变共8处畸形;超声心动图共诊断畸形29处(诊断符合率82.9%),其中诊断心外畸形14处(诊断符合率70%),漏诊主动脉缩窄5例和肺静脉瘤样扩张1例,诊断全部心内畸形(诊断符合率100%)。结论:MSCTA能直观地显示主动脉缩窄的特异征象,明确病变的部位、类型、侧枝血管情况,对于诊断、选择治疗方法、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MSCTA和超声心动图的联合应用是诊断心内心外复杂畸形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ERNA,对比评价溶栓、经桡动脉直接行PCI和易化PCI 3种治疗方式对AMI患者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首次AMI(前壁)患者21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溶栓组70例、直接PCI组71例和易化PCI组72例.3组患者于AMI后1周和28周分别行ERNA,测定左室收缩功能参数[LVEF、峰射血率(PER)、峰射血率时间(TPER)]、舒张功能参数[峰充盈率(PFR)、峰充盈率时间(TPFR)]及同步性功能参数(PS、FWHM、PSD),随访28周内主要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计量资料组间及自身前后比较行t检验.结果 (1)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2)首次CAG结果显示,直接PCI组在PCI前CAG所示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8.45%,6/71)明显低于溶栓组(31.43%,22/70)和易化PCI组(30.56%,22/72),x2=11.69和11.09,P均<0.01.易化PCI组术后IRA血流TIMI-3级率(98.61%,71/72)高于直接PCI组(88.73%,63/71),x2=4.35,P<0.05.(3)AMI后随访28周,易化PCI组LVEF和PER为(50.45±6.23)%和(2.68±0.11)EDV/s,直接PCI组为(42.75±3.47)%和(2.18±0.08) EDV/s,t =2.08和2.13,P均<0.05;TPER、PS、PSD前者分别为(151±16) ms、(41.92±16.75)°和(9.14±1.28)°,后者为(168±15) ms、(46.28±12.33)°和(10.77±4.26)°,t=2.10、2.19和2.45,P均<0.05.(4)随访28周易化PCI组和直接PCI组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为8.33%(6/72)和8.45%(6/71),溶栓组为54.29%(38/70),x2=35.05和34.49,P均<0.001.结论 经桡动脉易化PCI治疗可在早期充分、持久地开通IRA,能在AMI早期阻抑急性左室重构过程,改善左室功能和收缩的同步性,其效应优于直接PCI和单纯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