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CT、MRI对累及咽旁间隙的颅底软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累及咽旁间隙的颅底软骨肉瘤患者的CT、MRI资料,其中3例为黏液样软骨肉瘤.结果:6例均广泛累及咽旁间隙,侵犯颈静脉孔5例、岩尖3例、寰椎旁3例.主要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伴不规则骨质破坏,肿块呈分叶状4例,类圆形2例,伴不同程度点状、斑片状及周边弧形钙化;4例CT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MRI T1 WI示肿块呈低或稍低信号,T2 WI上呈多房分叶状明显高信号,内有低信号分隔,其中3例黏液样软骨肉瘤信号较均匀,其余信号不均匀,有片状等或稍高信号灶.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伴周边及间隔强化.结论:颅底软骨肉瘤可广泛累及咽旁间隙,易造成误诊;CT可显示钙化及骨质破坏,MRI上肿块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有一定特点,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影像征象,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颅底软骨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8例软骨肉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本组中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6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灶均位于颅底中线旁的硬膜外,其中鞍旁4例、颈静脉孔区2例、前颅窝底及后颅窝底各1例。病变呈分叶状7例,呈类圆形1例。周围骨质呈溶骨性破坏6例,膨胀性破坏1例,侵蚀性破坏1例。CT平扫密度不均匀,瘤内可见形态不一钙化,多呈稀疏散在分布(6例),大部分钙化灶边缘较模糊;增强扫描轻度至中度不均匀强化。MR信号不均匀,平扫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4例表现为周边及内部分隔中度强化,呈花环状或蜂窝状强化改变(病理类型为高分化型软骨肉瘤Ⅰ~Ⅱ级),2例呈不均匀斑片状明显强化(高分化型Ⅲ级及间叶性软骨肉瘤)。结论颅底软骨肉瘤好发于颅底中线旁,CT可以清晰显示瘤内特征性的钙化及周围骨质破坏征象,MRI增强扫描强化特点有助于判断肿瘤恶性程度,两者结合有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颅内软骨肉瘤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软骨肉瘤的CT、MRI特征。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例颅内软骨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CT平扫显示不规则分叶状肿块 ,瘤周水肿不明显 ,2例伴有瘤内钙化及局部颅骨侵蚀。MRI显示肿瘤在T1WI为低、等信号 ,T2 WI为高信号 ;MRI增强时T2 WI中央低信号部分不强化 ,周边强化明显。结论 颅内软骨肉瘤好发于颅底软骨联合处 ,常伴瘤内钙化和局部颅骨侵蚀 ,但须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MRI联合应用对软骨肉瘤(CHS)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CT、MRI资料.结果 CT表现为骨质破坏15例,软组织肿块14例,所有病例均可见不同形态、数量钙化,2例为周边与分隔强化,3例为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为T1WI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有周边及分隔强化呈不规则花环状与蜂窝状9例、不均匀斑驳状强化2例及明显强化2例.抑脂T2WI能清晰显示病变边界、范围,冠状位/矢状位可突出肿瘤分叶状轮廓与"花菜状"整体观.结论 CT、MRI均为诊断与鉴别诊断CHS的重要影像检查方法.两者联合,优势互补,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结合病理对照分析颅底软骨肉瘤与软骨瘤的CT与MRI征象.方法 搜集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6例软骨肉瘤及7例软骨瘤患者的完整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与MRI特点.13例中,7例同时行MRI、CT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颅底软骨肉瘤与软骨瘤好发部位相似,均位于颅底中线旁的硬膜外,具体定位:鞍旁7例(软骨肉瘤3例,软骨瘤4例),颈静脉孔区3例(软骨肉瘤1例,软骨瘤2例),前颅窝底2例(软骨肉瘤2例),后颅窝底1例(软骨瘤1例).颅底软骨肉瘤与软骨瘤有部分共性影像学征象:CT平扫密度不均匀,瘤内均可见形态不一钙化;MRI信号多不均匀,T2WI以高低混杂信号为主,增强扫描有7例(软骨肉瘤2例,软骨瘤5例)延迟强化.部分征象有助于颅底软骨肉瘤与软骨瘤的鉴别:6例颅底软骨肉瘤均呈分叶状;5例呈溶骨性骨质破坏;瘤内钙化以稀疏分布为主,钙化边缘多较模糊.颅底软骨瘤以膨胀性骨质破坏为主;瘤内钙化边缘清晰,3例为瘤内大量钙化,2例为稀疏钙化.4例软骨瘤T2WI上边缘出现环状低信号包膜影.结论 颅底软骨肉瘤与软骨瘤好发于颅底中线旁,两者CT及MRI征象有一定的共性特点;肿瘤边界、周围骨质破坏程度及瘤内钙化形态等征象对两者鉴别有一定价值.CT及MRI联合应用可提高两者术前确诊率.  相似文献   

6.
颅底软骨肉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底软骨肉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搜集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软骨肉瘤,分析其MR表现。结果:6例病灶分布散在,肿瘤所附着处颅底骨质破坏,局部可见大小不等肿块,多可见分叶,边界多数较为清晰,邻近脑组织无或有轻度水肿。MRI显示病灶信号欠均匀,T1WI以等信号为主,内可见斑片状更低信号区,T2WI则以高信号为主,其中混杂散在低信号或更高信号区,增强后肿瘤为不均匀的显著强化,病灶内T1WI、T2WI均为低信号区,增强后无强化。结论:颅底软骨肉瘤在MR上能够准确地进行定位诊断,其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软骨瘤的CT和MRI特征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软骨瘤的影像学表现。5例均行头颅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5例中肿瘤位于颅底者4例,大脑镰区者1例。CT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5例伴明显钙化,瘤周无水肿,4例邻近骨质破坏,增强扫描无或轻度强化。MRI上肿块信号不均,实质部分T1Wl呈低或混杂信号,T2WI呈高或高低混杂信号,钙化部分T1Wl及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5例均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呈"石榴籽征"。结论颅内软骨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软骨肉瘤的X线、CT、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3例中,常见型9例,黏液型3例,去分化型1例。发病部位:长骨7例(股骨6例,肱骨上端1例),躯干骨6例(骨盆3例,肋骨2例,胸椎1例)。X线及CT表现:呈斑片状、大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骨质密度增高,骨皮质破坏、中断,局部软组织肿块。11例病灶内出现钙化。MRI表现:5例病灶T1WI呈稍低及等信号,T2WI呈显著高信号,增强后呈分隔状强化。结论X线、CT、MRI检查的综合运用,对原发性软骨肉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袁明智  黄永  任瑞美   《放射学实践》2012,27(8):893-897
目的:探讨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资料。结果:25例软骨肉瘤中原发23例,其中普通型20例,去分化型、黏液型及透明细胞型各1例;继发2例。X线及CT表现:原发的23例中溶骨性骨破坏5例,混合性骨破坏18例,形成软组织肿块20例,其中表现为低密度19例,等密度1例。20例普通型及1例黏液型见散在钙化。MRI表现:普通型软骨肉瘤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黏液型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稍高、低的混杂信号,钙化T2WI呈低信号;透明细胞型病例T1WI及T2WI呈近乎等信号;去分化型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6例普通型及1例继发型出现环形、间隔样中等-明显强化,黏液型及去分化型呈不均匀中等-明显强化。结论:普通X线及CT是软骨肉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MRI显示软骨信号为重要提示。MRI显示病变范围更为清楚、准确,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软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资料.结果:25例软骨肉瘤中原发23例,其中普通型20例,去分化型、黏液型及透明细胞型 各1例;继发2例.X线及CT表现:原发的23例中溶骨性骨破坏5例,混合性骨破坏18例,形成软组织肿块20例.其中 表现为低密度19例,等密度1例.20例普通型及1例黏液型见散在钙化.MRI表现:普通型软骨肉瘤T1 WI呈等或稍低 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黏液型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稍高、低的混杂信号,钙化T2WI呈低信号;透明细 胞型病例T2WI及T2WI呈近乎等信号;去分化型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6例普通型及1例继 发型出现环形、间隔样中等一明显强化,黏液型及去分化型呈不均匀中等一明显强化.结论:普通X线及CT是软骨肉瘤影 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MRI显示软骨信号为重要提示.MRI显示病变范围更为清楚、准确.为临床治疗提供可 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鼻眶部软骨肉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眶部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鼻眶部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2例中起源于鼻腔4例,鼻窦5例,眼眶3例.普通型软骨肉瘤8例,去分化型和间叶型软骨肉瘤各2例.CT表现:肿瘤呈卵圆形2例,分叶形6例,不规则形4例;内见散在点、环、结节、斑片状或不定型钙化;边界清楚9例,模糊3例;3例增强后呈不均匀低度强化.7例鼻软骨肉瘤出现骨质破坏,并侵犯周围结构;眼眶软骨肉瘤骨质破坏1例,并侵犯同侧额部.MRI表现:普通型和去分化型软骨肉瘤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6例(与脑组织比较,以下同),等信号4例,T2WI表现为高信号8例,等信号2例,信号不均匀,内见散在低信号区,增强后呈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其中5例普通型软骨肉瘤边缘及间隔呈明显强化,内部不强化,呈斑驳状3例,蜂窝状2例;间叶型软骨肉瘤在T1、T2WI均呈等信号,增强后呈均匀和不均匀显著强化各1例.结论CT是鼻眶部软骨肉瘤诊断和鉴别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典型间隔及边缘强化的MRI表现也能够提示诊断,MRI可更清楚、准确地显示病变侵犯的范围,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特征影像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表现。结果:所有肿块均边界清楚,其中3例呈铸型或嵌入生长,1例侵犯椎间孔;2例可见小斑点钙化;超声显示3例呈轻度不均匀性低回声,内可见条索状间隔回声;1例不均匀低回声内见血流信号。CT平扫呈均匀性低密度,CT增强扫描1例无明显强化;2例动脉期包膜轻度强化,其中1例无延迟强化,1例呈进行性延迟强化;2例动脉期包膜及间隔轻度强化,并见包膜及间隔轻度延迟强化。MRI T1WI呈均匀性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性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呈轻度强化。结论:CT、MRI诊断节细胞神经瘤优于超声;当其出现特征影像表现时,需要考虑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脊索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索瘤14例,其中行磁共振成像(MRI)12例,CT 3例,1例行CT+MRI,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脊索瘤中,发生在颅底5例(36%),骶尾部9例(64%)。CT表现肿瘤为等或稍高密度,常见斑片样或斑点状钙化,骨质破坏以溶骨性常见;MRI表现为T1WI呈低、等、高混杂信号,T2WI则以高、低混杂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呈中到重度强化,强化信号不均匀。结论脊索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大多可以确诊;MRI表现较具特征性,对脊索瘤的位置、形态、浸润范围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优于CT。  相似文献   

14.
潘锋  祝跃明  周林江  顾晓丽  沈健  黄小燕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180-1182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CT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3例行MRA、MRV检查。结果:16例肿瘤均明显强化;15例有不同程度占位效应;14例外形波浪状分叶,2例呈类圆形;13例瘤内有囊变、坏死;10例可见瘤内血管流空信号。12例肿瘤T1WI上呈等低信号,4例呈高或略高信号;13例T2WI上呈混杂高信号,3例为等低信号;11例DWI上呈等低信号,5例为高信号。7例与脑膜以窄基底相连,9例与脑膜宽基底相连;4例邻近颅骨有破坏,4例可见脑膜尾征。结论:HPC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有助于HPC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5.
颈深筋膜间隙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分析颈深筋膜间隙蜂窝织炎和脓肿的CT和MRI表现,探讨深筋膜间隙感染的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分析28例经临床及穿刺证实的颈深筋膜感染的CT和MRI表现。包括咽后间隙11例,咽旁间隙5例,嚼肌间隙4例,多间隙感染8例。结果 颈深部筋膜间隙感染包括蜂窝织炎和脓肿,15例蜂窝织炎,CT可见软组织肿胀,伴有脂肪间隙移位、变小或消失。炎性组织在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13例脓肿,CT可见局部低密度灶,边界清或不清,有强化。脓肿在MRI T2WI上见显著高信号,边界可有强化。结论 CT和MRI对颈深筋膜间隙蜂窝织炎和脓肿的诊断和定位十分准确,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十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索瘤的CT、MRI表现及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脊索瘤 CT、MRI 图像,对术前诊断错误者进行影像分析及总结。结果术前12例诊断正确,6例误诊。颅底部9例,骶尾部8例,颈椎1例。CT与 MRI显示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12例,不规则形6例;14例边界清楚,4例边界不清。CT见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肿块呈不均匀等密度或稍低密度;9例病灶内或周边见点片状钙化或残存骨质。MRI示病灶呈等稍低T1 WI、高T2 WI信号;CT及 MRI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结论脊索瘤具有一定的CT、MRI特征,CT与 MRI结合对脊索瘤的定位、定量、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的诊断价值和限度。资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2例颅底软骨肉瘤,均行CT及MRI平扫。其中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 11例CT上可见不同程度的钙化,MRTlWI呈低等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1例CT表现为囊性低密度,伴有高密度点状出血灶,T1WI呈以低信号为主夹杂高信号出血灶,T2WI呈均匀高信号,边界清晰。8例MRI增强扫描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信号及密度改变与病理相符。结论 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相符。CT和MRI是诊断颅底软骨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脊柱滑膜肉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男2例,女2例)脊柱滑膜肉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重点分析影像特点及手术病理特征.结果 4例患者均行CT及MRI平扫,3例患者行CT及MRI增强检查.CT平扫等密度2例,稍高密度2例;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3例.T1WI序列:2例低信号,2例等信号;T2WI序列:1例高信号,1例稍高信号,2例混杂高信号;T2WI压脂序列:2例高信号,1例混杂高信号,1例稍高信号;DWI序列:4例明显高信号.T1WI增强序列:1例明显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结论 脊柱滑膜肉瘤CT及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  相似文献   

19.
颅底骨源性肿瘤的CT、MRI影像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颅底骨源性肿瘤的 C T 、 M R I 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探讨 C T 和 M R I 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价值与限度。方法: 收集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底骨源性肿瘤23 例( 软骨肉瘤5 例、软骨瘤2 例、转移瘤3 例、脊索瘤8 例、骨巨细胞瘤2 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 例、骨化性纤维瘤2 例) ,全部病例均行 C T 和 M R I 检查( 其中11 例行增强 M R I 检查,7 例行增强 C T 检查) 。结果:大部分肿瘤边界清晰, M R I T1 W I 呈低或等信号, T2 W I 呈不均匀高信号,且 T1 W I 低信号区在 T2 W I 上随回波时间延长信号仍呈低信号而提示钙化。 C T 上显示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及钙化。 M R I 显示斜坡、岩骨破坏较敏感。结论: C T 能准确显示骨质破坏情况及钙化程度, M R I 在显示病变的范围方面要优于 C T ,两者相结合是诊断颅底骨源性肿瘤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