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药疹发病机制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匡凯英  方红 《浙江医学》2003,25(11):700-702
药疹是皮肤科常见急症 ,多数起病较急 ,症状较重 ,伴有发热 ,心、肺、肝、肾等内脏的损害 ,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 ,了解药疹的发病机制对于保护患者和促进对这些有潜在生命危险的药物反应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影响药疹发病机制的因素决定了药疹的发生、临床表现和转归。影响药物过敏反应的因素主要是药物的化学性质、机体自身的过敏体质或变应性体质、原有疾病作用、药理遗传学因素等[1]。上述诸多因素中没有一个因素对每个个体均发生作用 ,仅一小部分接触致敏药物的患者会产生特异性反应。某一特定因素如接触药物或感染病毒 ,可能对疾病的发…  相似文献   

2.
寻常型银屑病(以下简称银屑病)是一种常见、顽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皮肤病。根据1984年全国银屑病科研协作组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患病率约为0.123%,发病率约为0.12%。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国外资料显示银屑病患病率约为1%~3%,以欧洲和北美的白人最常见,美国黑人少见,印第安人几乎不发病。银屑病病程不定,往往是慢性缓解与恶化交替出现。临床上分为四型,即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与红皮病型,其中寻常型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3.
固定性药疹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固定性药疹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附属医院皮肤科陆洁,段昕所闫伯龄审校关键词固定性药疹,免疫,发病机制近年来,伴随医药工业飞速发展,药物种类日益增多,用药人数和个人用药频度不断增加,各种药物不良反应(Adversdrugreactions)的发病率呈上升趋...  相似文献   

4.
丁凯 《医学综述》2012,18(13):1976-1979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由多种自身抗体及免疫复合物引起多器官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的诱发、持续和进展是多步骤的过程,迁延漫长,最终导致组织损伤。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基因、环境、免疫系统异常等,其中免疫系统异常居重要地位。树突状细胞、T细胞、B细胞是免疫系统重要的免疫细胞。现就近年来SLE发病机制中这三种免疫细胞异常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易感基因与HLA—DR,DQ连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易感基因与HLA-DR、DQ连锁的研究彭学标费虹明徐文严岳晓玉陈仁彪研究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涉及免疫、遗传,并可能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疾病,且与HLA多种等位基因关联[1,2]。我们使用聚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浅谈药疹发病机理.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 药物可作为抗原,通过口服,注射和其他途径进入机体内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产生抗体(IgE或IgG、IgM)或使淋巴细胞致敏,此为药物反应的致敏阶段,当再次用药,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作用下即可引起变态反应.  相似文献   

7.
登革病毒感染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其致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明了。最近的研究证实宿主HLA基因、细胞因子在DHF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树突状细胞是登革病毒感染的靶细胞,DC-SIGN作为DC表面受体介导登革病毒感染。本文就近年来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糖尿病与HLA-DQA1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的易感性与HLA-DQA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35例GDM患者(GDM组)及35例正常妊娠晚期妇女(对照组)的HLA-DQA1基因多态性频率。结果:GDM组孕妇与对照组孕妇相比较,HLA-DQA1*0201基因频率明显升高(22.86%vs11.4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LA-DQA1*0201基因在天津及秦皇岛地区汉族GDM患者中频率较高,可作为GDM易感基因的候选基因,未发现GDM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9.
成人迟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是成人发病的缓慢进展的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其起病特点与2型糖尿病(T2DM)相似,占我国新诊断T2DM患者的5.9%~9.2%。LADA的发病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在遗传易感基因、自身免疫反应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发现非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HLA)、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等与LADA有关。深人研究LADA的发病机制有助于阐明LADA发病和临床特点,对疾病的早期预防和诊断、合理治疗以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等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COPD可能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系统的调节紊乱有关,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且唯一可激活初始T细胞的抗原递呈细胞,研究表明DCs作为一种抗原递呈细胞直接参与了COPD的慢性炎症过程。辅助性T细胞17和调节性T细胞是CD4+ T细胞的两个亚群,两者在分化和功能上相互拮抗,该平衡的维持对于维持机体免疫环境发挥重要作用,其失衡可引起全身或局部异常免疫反应。本文就DCs、Treg及Th17在COPD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CTLA4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地区壮族1型糖尿病(type l diabetes mellitus,T1DM)的关系.方法:提取37例广西地区壮族T1DM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TLA4第4外显子的3’非翻译区包含(AT) n[CTLA4 (AT)n]重复序列的特异性等位基因,并对两组CTLA4 (AT)n等位基因频率分布进行比较.结果:广西地区壮族人CTLA4(AT)n基因中,发现有12种等位基因(86~122 bp).壮族T1DM组88 bp等位基因频率共检出24例(64.9%),与正常对照组8例(20%)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广西壮族T1DM患者与CT-LA4基因多态性明显相关,CTLA4(AT)n 88 bp可能是广西壮族T1DM的易感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立君  房林 《上海医学》2007,30(11):870-87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但从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来看,这种慢性肠道炎症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自身免疫紊乱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和免疫因素是近来研究的热点。在遗传方面,寻找遗传  相似文献   

13.
Rurtx3(Runt相关转录因子3)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属Runt结构域(Runt domain,RD)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参与对细胞生长与凋亡的调控.研究发现其表达异常(如甲基化、突变等)与多种恶性肿瘤,尤其是胃癌有关[1] ,近年来研究发现,Runx3与多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发育也有关,尤其在淋巴细胞发生、发育及成熟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Runx3在免疫细胞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彻底根治,而且部分患者会对当前的治疗产生耐受,影响治疗效果。鉴于当前对AR治疗的局限性,寻求更加完善的可替代治疗方案值得深入探讨。所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发病机制,可以有助提高AR的诊疗措施。本文重点综述与AR免疫发病机制相关的5种重要细胞。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DC)作为一种重要的免疫辅助细胞,可以通过调节Th1/Th2之间的平衡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本文作者对DC调节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连汉族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与HLA - 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找出大连地区汉族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的易感基因和保护基因.[方法]以2003年9月-2009年5月等待肾移植的511名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患者为病例组,以中国造血干细胞库大连HLA实验室健康捐献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HLA - DRB1基因的...  相似文献   

17.
IgA肾病是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复杂性疾病,糖基化异常IgA1分子的形成被认为是IgA肾病致病的关键环节,而近年来关于IgA肾病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研究发现数个易感基因与IgA肾病发病相关,主要涉及获得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及补体系统区域,进一步提示遗传因素及免疫生物学因素在IgA肾病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逐步揭示IgA肾病错综复杂的遗传发病和进展机制.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更好的与临床结合,对易感人群进行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这是未来面临的又一挑战.  相似文献   

18.
蔡凯  张南征  陈复兴 《医学综述》2008,14(10):1461-1465
多数情况下,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反应是由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共同完成,二者之间的联系备受关注。适应性免疫的始动者树突状细胞与固有免疫细胞γδT细胞之间通过细胞接触和分泌的各种可溶性因子进行相互作用,一方面可以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分泌Th1细胞因子,介导Th1型免疫反应;另一方面γδT细胞可以被树突状细胞诱导,增强其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的抗感染、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振家 《中国医学工程》2014,(1):194-194,196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已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是非特异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联系桥梁,在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总结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综述DC在抗原侵入、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等多种刺激下影响T细胞分化,在Ⅱ型哮喘Th1/Th2失衡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哮喘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免疫遗传与动脉粥样硬化 (AS)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量淋巴细胞毒 (MLC)和DNA检测技术 ,探讨了我国健康汉族人群HLA - 1类基因和Ⅱ类的自身免疫性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结果 :对 38例AS患者和 1 0 1例健康人的分析表明 :AS患者具有较高HLA -A30基因频率 (RR =8 1 90 ,P <0 0 1 ) ,该基因可能是汉族人群AS的易感基因 ;AS患者具有较高的HLA -DRBI 0 40 5基因频率 (RR =8 46 2 ,P <0 0 1 )。结论 :进一步证明A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对于AS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