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诊治的8例PGS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PGS发生率1.43%,5例术后8~14天恢复正常,2例术后15~20天恢复正常,再手术的l例于术后23天恢复正常。结论 PG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有利于本病的诊断,采取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诊治的22例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保守治疗(8~11)天后恶心、呕吐、腹胀痛等征状开始缓解,(21~37)天胃肠功能恢复,22例患者全部痊愈,平均(28.34±5.21)天出院,无1例患者再次手术。结论:胃大部切除术胃瘫综合征患者根据胃造影、临床表现以及胃镜可以诊断,以综合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以机械性梗阻行开腹手术,1例术后小肠瘘,经胃空肠造瘘肠内肠外营养治愈,其余17例均行保守治疗,15天~42天内胃肠功能恢复。结论 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可靠的方法,耐心的非手术综合疗法是治疗PGS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1月诊治的5例PGS进行分析。结果:本组PGS发生率1.42%,3例术后(8~14)天恢复正常,1例术后(15~20)天恢复正常,再手术1例于术后23天恢复正常。结论:PG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有利于本病的诊断,采取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胃大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发生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06年11月行胃大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腹部手术后出现胃潴留,同时胃引流量大于800ml/d,并且持续时间超过10d,可有或无腹痛、肛门排气、排便。消化道造影可见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8例患者均予保守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胃动力全部恢复正常。结论胃大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表现,胃镜检查有重要价值,消化道造影有重要意义,排除机械性梗阻后采取保守治疗效果满意,不宜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源于我科2013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317例,选择其中并发胃瘫综合征者62例作为研究组,再根据1:3配对的方法选取与研究组患者一般状况类似的未并发胃瘫综合征者186例作为对照组;通过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相关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危险因素的探究。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推测与胃瘫综合征相关有9个因素;进行胃瘫综合征相关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个因素与术后胃瘫发生相关性强。结论:针对临床危险因素,胃大部切除术后应采取术前治疗幽门梗阻、调节积极情绪、采用B-I术式及减少手术进程等措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3年1月—2011年2月我院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胃瘫综合征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精神因素、营养不良及饮食不当可能是胃瘫综合征的主要诱因,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及与机械性梗阻鉴别的重要方法,治疗上应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加强营养支持,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目前尚无特效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以机械性梗阻行开腹手术,1例术后小肠瘘,经胃空肠造瘘肠内肠外营养治愈,其余17例均行保守治疗,15天 ̄42天内胃肠功能恢复。结论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可靠的方法,耐心的非手术综合疗法是治疗PGS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8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2008年间272例因各类疾病需行胃大部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全部经保守治疗胃功能恢复。结论PGS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均可治愈,辅助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及市中心医院近年来行胃大部切除术后PGS及无PGS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年龄65岁以上,术前合并焦虑症、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术前存在幽门梗阻,毕Ⅱ式胃肠吻合,手术时间>4h,术后使用自控型镇痛泵,日补液量>3500ml的患者PGS发生率较高.[结论]上述因素可能是胃大部切除术后PGS发生的高危因素,在围手术期纠正或避免这些高危因素对防止PGS发生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相关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方法:将11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每组55例;常规组予胃肠减压和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添加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监测血糖和电解质水平加强基础护理水平等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的SAS评分与SDS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加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发生的病因和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我院1991年-2010年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5例的临床病历资料。结果 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明显缓解,7例轻度缓解,2例无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致胃瘫经保守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15.
16.
17.
我院从 1999年 1~ 12月对 1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采用红霉素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本组 18例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36~ 70岁 ,平均年龄4 7岁。均为胃大部切除病人 ,一般于术后 4天进流质食物后发生胃排空障碍 ,听诊肠鸣音消失 ,并经造影证实。方法 :一般治疗无效时改用红霉素治疗。将 0 3g红霉素加入 10 %葡萄糖 5 0 0ml液体中静脉输注 ,滴速为每分钟 6 0滴 ,一般治疗 3~ 5日后可正常饮食。 18例均无不良反应。2 讨论红霉素口服或静脉应用时病人常发生上腹隐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不良反应。经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月施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残胃胃瘫综合征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GS组与非PGS组在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GS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无明显相关性.PGS组与非PGS组在胃肠吻合方式与术前流出道梗阻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GS的发生率与胃肠吻合方式和术前流出道梗阻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在术前流出道梗阻、胃肠毕Ⅱ式吻合的病人中发病率较高,患者经过6周的非手术治疗后,多数可以缓解恢复,从而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4/2006行胃癌根治术患者251例中发生胃瘫10例(4.0%);外院胃癌根治性手术后转诊胃瘫2例; 12(男8,女4)例均无糖尿病,年龄36~84(平均66)岁,其中贲门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例,胃体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毕Ⅰ式1例,胃窦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毕Ⅰ式2例,胃窦癌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例7例. 术前3例胃窦癌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幽门梗阻,1例贲门癌术后吻合口漏,2例胃窦癌术后腹腔积液. 患者均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无明显压痛,经胃肠钡剂造影或胃镜检查诊断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 全部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高渗温热盐水洗胃,完全胃肠外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治疗,胃复安等促进胃肠动力药治疗. 结果11例在手术后4~10 wk,1例在12 wk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总结胃瘫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对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患者采用胃肠减压、温浓钠盐水洗胃、胃肠电复律、胃肠内营养等联合治疗并结合Gordon的11项功能性健康型态管理进行护理,30天后胃肠动力恢复正常。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患者恢复较慢,护士在护理这类患者时更应细心、耐心,注重评估患者的心理因素。运用Gordon的11项功能性健康型态对患者进行管理,能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