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初步了解北京市5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情况,早期发现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并进行干预,为社区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并建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选取50岁以上的北京市户籍人口605例,首先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然后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了解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等脑卒中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对筛查出的582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①随着年龄增高,患者颈动脉斑块、狭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②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中2种及以上危险因素者颈动脉斑块及狭窄发生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在社区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建立干预体系,对脑卒中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络操群组运动对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超重肥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管辖的2个不相邻的社区,选取1个社区为试验组,另1个社区为对照组,每个社区选取60例脑卒中高危者。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组实施经络操群组运动,干预后了解两组人群超重和肥胖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络操群组运动可降低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某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其人群分布特征,为建立浦东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浦东新区祝桥社区45岁及以上居民开展筛查,并对所筛高危人群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筛出脑卒中高危933人,检出率15.6%,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178人(3.0%),危险因素≥3项者755人(12.6%)。在755名高危人群中,危险因素暴露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明显超重/肥胖、缺乏体育锻炼、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脑卒中家族史、房颤。其中女性危险因素暴露率较高的为糖尿病及血脂异常,男性为吸烟率及超重/肥胖,65岁及以上者高血脂、超重/肥胖及脑卒中家族史暴露率比45~65岁人群高。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383人(50.7%),颈动脉轻度狭窄者100人(13.2%),中度狭窄者5人(0.7%),发现斑块者379人(50.2%);结合斑块性质,斑块单发者234人(61.7%),多发者145人(38.3%),不规则者368人(98.9%),低回声者9人(2.4%)。结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某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较低,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特点及狭窄程度变化较大,后期可开展社区全人群健康教育和高危人群随访相结合的双层面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超重、肥胖的年龄、性别等分布情况,以及肥胖相关危险因素的伴发情况。方法选用某三甲医院2016年01月至2016年03月的体检人群共计2904人,并对该院医务人员的超重、肥胖分布情况及高危因素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结果我院医务人员超重、肥胖发生率总体为46.1%,男性人群超重、肥胖发生率分别为48.3%、23.6%,女性人群超重、肥胖发生率分别为26.3%、13.4%,男性和女性超重、肥胖人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超重、肥胖人群比例显著均高于女性及全国居民的平均水平,体重过低组人群中女性高于男性,不同年龄段超重、肥胖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超重发生率50岁以上年龄段最高为48.3%,肥胖发生率以40-50岁年龄段最高,超重与肥胖的发生有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率增高趋势。其次随着BMI增加其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肝酶、尿酸的水平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超重、肥胖发生率不同,且高于全国居民水平,且肥胖人群因常常与其他危险因素并存,容易出现高血糖、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肝功损害等健康问题,因此该人群也具有很高的心血管病患病风险,应加强自我保健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5.
罗慧  温贤秀  何邦  邱文娟  杨文爽 《西部医学》2018,30(5):756-758+768
【摘要】 目的 探讨成都市营门口、荷花池社区年龄≥40岁高危人群健康现况及其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为建立规范的脑卒中防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40岁以上成都市营门口、荷花池社区的常住居民6050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并对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做进一步实验室检查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筛查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6050名居民筛查出高危人群1116人,检出率为1845 %。脑卒中高危人群各项危险因素所占比重由高到底依次为高血压629%、高血脂5591%、肥胖或超重4794%、少运动4409%、吸烟3620%、糖尿病3486%、卒中家族史2294%、既往卒中史824%、房颤或心瓣膜病296%。男、女脑卒中高危人群在各年龄段分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2=21555,P<0001)。除肥胖或超重、少运动、糖尿病、既往卒中史外,其余各项危险因素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人群中高血脂和房颤患者的治疗率极低。高危人群中血清中低同型半胱氨酸(Hcy)组165人(1914%);中Hcy组425人(493%);高Hcy组272人(3155%)。脑卒中高危人群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内膜增厚217人(5398%),劲动脉斑块314人(7811%),颈动脉狭窄308人(7662%)。结论 早期识别脑卒中高危人群并控制各项高危因素,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倡导健康生活,对脑卒中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背景 超重与肥胖被证明是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最新资料显示,我国超重与肥胖总人群数量已接近总人口1/4,及时了解不同地区超重及肥胖患病情况,为制定肥胖乃至慢性病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目的 了解北京市平谷区社区居民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现况,为地区早期防治肥胖相关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联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平谷区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研究。以24 kg/m2≤体质指数<28 kg/m2为超重,28 kg/m2≤体质指数<35 kg/m2为肥胖,体质指数≥35 kg/m2为重度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为中心性肥胖。统计社区居民性别、年龄、居住地及超重、肥胖、重度肥胖、中心性肥胖患病率。根据各阶段的抽样比例以及平谷区不同性别25~75岁人口各年龄构成比计算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总抽样比例,并取其倒数作为其权重,统计分析时进行加权处理。结果 共发放问卷4 002份,回收有效问卷4 00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加权后北京市平谷区社区居民436 519例,超重173 023例,超重患病率为39.64%〔95%CI(39.49%,39.78%)〕;肥胖114 808例,肥胖患病率为26.30%〔95%CI(26.16%,26.43%)〕;重度肥胖8 180例,重度肥胖患病率为1.87%〔95%CI(1.82%,1.91%)〕;中心性肥胖205 140例,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47.00%〔95%CI(46.85%,47.14%)〕。男性社区居民超重患病率高于女性,女性社区居民肥胖、重度肥胖、中心性肥胖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社区居民超重、肥胖、重度肥胖、中心性肥胖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社区居民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患病率高于农村,农村社区居民重度肥胖患病率高于城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居住地是社区居民中心性肥胖患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北京市平谷区社区居民肥胖、超重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整体较高,且高于全国水平,年龄和地区影响中心性肥胖的发生,年龄越高中心性肥胖发生的危险越高。男性在中青年时就要重视中心性肥胖的防控,女性45岁以后(绝经期)要重视中心性肥胖的预防,中青年人群是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社区老年居民代谢异常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北京市社区老年居民代谢异常患病情况,便于更好地进行慢性疾病的管理和综合干预。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11月对北京市东四社区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个人生活方式档案,掌握60岁以上老年人一般情况、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血肌酐水平。结果调查463人,高血压检出率为69.98%(324/463)、血脂异常检出率为47.08%(218/463)、代谢综合征(MetS)检出率为42.12%(195/463)、糖尿病检出率为32.18%(149/463)、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24.41%(113/463)、超重或肥胖检出率为69.11%(320/463)、腹型肥胖检出率为71.49%(331/463)。男性和女性居民MetS、超重或肥胖、腹型肥胖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居民高血压、超重或肥胖、腹型肥胖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MetS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正常组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MetS、超重或肥胖、腹型肥胖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血症组和尿酸正常组居民糖尿病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tS组和非MetS组居民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超重或肥胖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东四社区老年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MetS、糖尿病、高尿酸、超重或肥胖、腹型肥胖检出率均较高,社区应加强慢性疾病管理,加强早期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番广州市禺区老年居民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分布与聚集情况,为该类人群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55岁以上番禺区居民6 313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体检。结果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超重/肥胖(5种危险因素)暴露率依次为68.3%,22.7%,55.9%,9.1%,52.2%。不同性别之间糖尿病、吸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的各高危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肥胖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高龄老年者更易存在心血管高危因素的聚集。结论番禺区老年人的高血压发病率较高,血脂异常问题也较突出。女性、高龄老年者更易存在心血管高危因素的聚集,是以后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成人肥胖特点,探索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采取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北京市海淀区9个街道18个功能单位9个生活社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总共2706人进行询问和问卷式调查。筛查出体重指数≥24的超重人群和体重指数≥28的肥胖人群。结果海淀区超重患病率为33.26%,肥胖患病率为15.92%;超重、肥胖成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超重成人在45—59岁的年龄段患病所占比例最大;肥胖成人患病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60岁以上的年龄段患病所占比例最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与超重、肥胖成人差异均有显著性。超重人群锻炼率为71.96%,肥胖人群锻炼率为74.79%;女性超重、肥胖人群锻炼率高于男性。随着体重指数(BMI)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肌梗死、脑卒中的患病率均显著上升。结论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肌梗死、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保持情绪稳定等健康的行为方式对于减少疾病、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提示在社区实施防治肥胖的干预措施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吴春香  于杰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0):1203-1208
背景 糖尿病患病率的持续上升,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开展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能及时发现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早期干预,有助于延缓或逆转疾病进程,减少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目的 利用上海市普陀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分析相关因素对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2017年3—9月对上海市普陀区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的糖尿病高危人群标准的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评估、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的形式,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糖尿病危险因素及相关症状、体格检查数据及血糖数据,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查13 057例高危人群,糖尿病检出率为10.61%(1 386/13 057),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11.93%(1 558/13 057)。男性糖尿病检出率为12.19%(747/6 127),女性为9.22%(639/6 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56,P<0.001)。男性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12.15%(744/6 127),女性为11.75%(814/6 9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8,P>0.05)。随年龄升高,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检出率逐渐升高(χ2趋势=244.746,P<0.001;χ2趋势=144.10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调节受损史、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一级亲属中糖尿病家族史、巨大儿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史、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史是居民糖尿病检出阳性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糖调节受损史、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一级亲属中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史是居民糖尿病前期检出阳性的影响因素(P<0.05)。具有不同危险因素数量的居民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23,P<0.001;χ2=129.073,P<0.001)。具有4个及以上危险因素居民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检出率均高于危险因素数量为1个的居民(P<0.05)。结论 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检出率随危险因素数量的增长而增长,≥40岁、高血压、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的人群属于糖尿病筛查的重点对象,应持续开展社区高危人群特别是重点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分布特点,为针对性地进行危险因素综合性社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5年6—7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上海市某社区40岁及以上的具有本市户籍的常住居民1 142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 结果 853人被评估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占总人数的74.7%。8项危险因素的暴露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80.7%)、体育锻炼很少(68.5%)、血脂异常(60.1%)、脑卒中家族史(45.7%)、糖尿病(38.2%)、明显超重(25.9%)、吸烟(23.3%)、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13.5%)。女性高危人群的血脂异常的暴露率高于男性,男性高危人群的吸烟率高于女性。高血压、房颤或瓣膜性心脏病、糖尿病的暴露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40~49岁和50~59岁年龄段人群的吸烟率和脑卒中家族史暴露率相对于其他年龄段更为突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体育锻炼、睡眠障碍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脑卒中的发病存在回归关系(P<0.05)。 结论 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暴露率处于较高水平。基于社区开展脑卒中危险因素防控,重点加强血压、血糖和血脂的管理,改变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社区脑卒中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农村居民超重和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随机抽取斗门区两个镇4个自然村,并对其农村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和体检。结果:被调查人群超重、肥胖症患病率分别为29.8%和6.9%,女性超重患病率高于男性,肥胖差异没有显著性。而静坐时间、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强度和每周轻度运动次数,是农村居民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且不同的性别影响因素不一样;超重及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高尿酸等慢性病密切相关。结论:斗门区农村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稍高于国家平均水平,且与许多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应引起足够重视,重点倡导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增强工作强度,预防超重和控制肥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五指山市居民肥胖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度,为慢性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18岁以上常驻居民2 425例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测量、血糖和血脂检测,分析肥胖和主要慢性病的相关性。结果 黎族地区居民的主要超重、肥胖和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为24.4%、5.7%和9.1%。超重和肥胖在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和婚姻等因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性肥胖在性别、年龄、民族和婚姻等因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1.7倍(OR=1.7,95%CI=1.3~2.1)、1.4倍(OR=1.4,95%CI=0.9~2.1)和2.1倍(OR=2.1,95%CI=1.7~2.6),肥胖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9倍(OR=2.9,95%CI=1.9~4.5)、2.1倍(OR=2.1,95%CI=1.1~4.0)和4.8倍(OR=4.8,95%CI=3.2~7.3);中心性肥胖患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1.6倍(OR=1.6,95%,CI=1.1~2.3)、1.6倍(OR=1.6,95%CI=0.9~2.9)和1.5倍(OR=1.5,95%CI=0.9~1.7)。3种慢性病在BMI肥胖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是72.04%~81.88%,在中心性肥胖的PAR是88.92%~91.52%。结论 超重比重在增长,应加大力度进行全民宣传、肥胖高危筛查及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农村老年居民高血压、超重和肥胖患病情况,为农村老年高血压患者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地区的1 236名老年居民进行健康体检,高血压诊断标准按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超重和肥胖评价标准采用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1 236人,其中男537人,女699人.高血压患者884人(71.52%),其中女504人,男380人;超重417人,肥胖396人,合计813人,占调查人数的65.78%.在高血压患者中,超重和肥胖患病率为70.14%,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的5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农村社区老年居民高血压及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高,在老年人当中,超重和肥胖亦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超重和肥胖,对高血压的防治及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和晚年生活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中山火炬开发区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于2013年8~10月在开发区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了医学检查的60岁以上老年人800例,同时进行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并对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社区60岁以上人群患慢性病的比例占56.6%.其中不参加运动、每日食盐量>6 g以及超重和肥胖的人分别占30.4%、45.8%、49.9%;经常吸烟占13.6%,经常饮酒占33.0%.结论 经常吸烟、喝酒、食盐摄入过量、锻炼较少、超重或肥胖等是本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成都市社区成年居民肥胖和超重情况的差异及影响肥胖和超重的主要因素。方法分别于2010、2014年在3个社区进行两次社区卫生服务的横断面调查。两次调查均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成都市某城区的3个社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2010年与2014年相比,社区成年居民超重率从27.9%上升至31.2%,其增加幅度为11.8%;肥胖率从6.9%上升至7.7%,其增加幅度为11.6%。年龄标化后,超重率由28.9%上升到30.4%,肥胖率由7.2%上升到7.5%。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男性超重、肥胖患病率和增长幅度均高于女性;45~<55岁超重率最高,而18~<25岁肥胖率最高且该年龄段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增长最快;非再婚人群、低文化程度、锻炼、饮食口味重及静坐时间长的人群超重和肥胖率较高。结论成都市社区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应采取综合措施,运用健康促进理论与技术,以社区为平台,加强重点人群防治,促进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强化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阜阳市社区居民脑卒中发生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以期制定有效的指导方案和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阜阳颍西和西湖社区≥ 40岁6 000例居民为调查对象,筛查脑卒中高危、中危、低危人群,并对筛选出的高危人群进一步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共筛查5 924例,高危人群共1078例(18.2%),男性高危人群检出率15.9%低于女性高危人群检出率20.2%(P < 0.01),其中高血压、吸烟、运动缺乏是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P < 0.01),男性高危人群血脂异常、吸烟率、肥胖/超重暴露率高于女性(P < 0.01)。对1 078例高危人群进一步行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彩超筛查,其中颈部血管彩超异常率为25.8%(278/1078),男性血管内膜增厚率及血管狭窄率均高于女性(P < 0.01和P < 0.05)。男性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率67.2%高于女性的38.1%(P < 0.01)。结论通过社区居民的筛查,了解阜阳市社区居民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性加强防治和干预,可有效控制脑卒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市区中老年人群营养摄入情况及其与健康和疾病关系进行较全面调查研究,为指导该人群科学合理膳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1801名市区在职和部分退休公务员,其中40岁以下62名,40~60岁942名,60岁以上797名,研究指标包括问卷调查、营养体格测量、临床医疗体检、实验室生化测定等。结果(1)膳食食物构成种类较多,食物来源多样化;(2)超重/肥胖50.5%、营养不良发病率较低;(3)体重超重/肥胖者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和胆结石发生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体重正常者,超重/肥胖和经常饮酒者脂肪肝发病率较高;(4)鸡蛋摄入、经常饮酒、鱼肉摄入等饮食因素明显影响血脂水平或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结论重庆市中老年人群的营养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营养过剩是主要的营养问题。在人群中开展营养科普知识宣教、指导人们合理膳食,对减少营养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4年西安市11~17岁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现状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西安市11~17岁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6城区30所中学1 804名学生(11~17岁),测量其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MI),采用2000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低体重标准及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推荐的超重和肥胖判定标准计算低体重率、超重和肥胖率.出生体重、家庭住址、经济状况、家长学历、职业和身高、体重等信息通过家长填写问卷采集.结果 西安市青少年总超重肥胖率为17.4%(超重率11.2%、肥胖率6.2%),其中男性总超重肥胖率为20.2%,女性为14.4%.低体重率为2.7%.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年龄、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及父母体重与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显著相关(P<0.05).经性别、年龄调整后,城区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是郊区的2.7倍(95%可信区间1.8~4.0);家庭富裕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风险是不富裕家庭的1.6倍(95%可信区间1.04~2.5);父母超重或肥胖的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病风险是父母体重正常的1.8倍(95%可信区间1.3~2.5).结论 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影响西安市青少年健康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多发于城区、经济富裕或父母肥胖的家庭,以男性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