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如何在社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展开更精准有效的管理关乎我国人口健康和社会发展。本研究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背景与发展,系统阐述其内涵、原则及方法,总结国内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并分析我国存在的不足和相关改进措施,探究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主要模式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与医养结合模式。相比之下,国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理念起步更早,创立了诸如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慢性病预防管理模式、创新型慢性病照护框架等一系列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上述管理模式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包括:系统高效地整合资源;根据社区人群的特点制定慢性病管理计划;注重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体系已取得明显进步,但依然存在着医疗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和低效率、分级诊疗制度尚未完善、人群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欠缺等问题。未来仍需深入开展针对性的慢性病健康教育,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沟通机制,完善以家庭为单位的分级诊疗制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城乡社区居民慢性病流行现状,探讨适合城乡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防治策略。方法:建立健全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政策和法规,创新管理模式,确立"大卫生"观念,建立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网络和高质量、高素质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在社区慢性病防治的作用,保障慢性病防治措施的落实,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投资力度。结果: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危险因素普遍存在;慢性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的行为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紧张而繁忙的工作等因素密不可分;无论在城市地区还是在农村地区女性群体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男性。结论:普及健康相关知识,完善社区慢性病服务内容,积极开展社区综合防治是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迎接慢性病防治的挑战,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但由于社区卫生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慢性病防治工作依然形势严峻.健康管理作为新的卫生服务理念,对于慢性病防治和社区卫生服务都有重要意义.健康管理有利于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有利于慢性病的双向转诊服务;有利于对社区慢性兵重点人群监控,因此在社区慢性并防控方面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健全健康促进和教育体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健康素养被认为是慢性病患者健康结果和减少人群健康不平等的重要决定因素,在慢性病管理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慢性病的防治由医院专科逐步向社区全科转移。本文从全科医生视角,介绍了健康素养的内涵、评估工具,并且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等慢性病为例,叙述了健康素养在慢性病管理中的研究进展,可为全科医生在慢性病管理中开展健康素养应用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运用疾病管理策略开展城市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通过构建慢性病管理指导网络,组建可持续发展的慢性病管理队伍并进行系统培训,集成社区慢性病防治干预技术及医疗卫生保健技术;通过建立城市社区慢性病信息系统、实行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社区慢性病支持性环境建设,以实现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给居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加重了社会的负担,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将慢性病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规范管理是目前WHO公认的控制慢性病的有效举措。作者结合3年的基层实际工作经验,分析社区慢性病管理现状和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病防治现状,探讨适合社区慢性病防治的途径。方法利用文献法收集资料,在分析部分社区慢性病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社区慢性病防治现状进行探讨。结果慢性病病死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慢性病患病因素普遍存在;慢性病管理措施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健康需求。结论有效的组织体系是社区慢性病防治的有力保障,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控制危险因素以及药物治疗等综合防治是社区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慢性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我国人群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慢性病消耗着我国大量的医疗资源,其综合防治已经关系到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慢性病管理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芬兰重视利用法律规范人群的健康行为,各级卫生行政机构管理并协调地方的防控工作,并指导、促进各地区慢性病防控项目的开展。借鉴芬兰慢性病社区防治经验,我国应建立高效的慢性病干预模式,并根据防治需要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促进我国慢性病社区防治模式的完善与优化。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日渐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所以本市慢性病的防制已迫在眉睫。本提出搭建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技术支撑的慢性病三级防治网络。通过社区诊断,明确广州市慢性病的流行情况,主要危险因素,社区疾病防治支持系统和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利用情况等。为科学制订和实施社区慢性病预防控制方案,建立慢性病信息管理平台,培训基层医疗、预防保健人员,建立评价体系提供依据。以使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有计划、有针对性、全面系统并可持续地进行。  相似文献   

11.
深圳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深圳市慢性非传染病管理现状的分析,发现了目前的管理模式的特点是组建三级慢性病防治网,重视社区综合防治。领导重视,经费保证和健康教育是做好慢病防治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李进  张海燕  杨佳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6):1935-1941
慢性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患病形势更加严峻,给慢性病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农村基层是我国慢性病管理的薄弱环节,做好农村基层慢性病管理有助于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本文主要介绍了3种国外经典慢性病管理模式(慢性病照护模式、创新型慢性病照护框架、慢性病自我管理计划模式)和3种国内经典慢性病管理模式(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社区全科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厦门"三师共管"慢性病管理模式),并从特点、服务提供方、优缺点等方面对各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从人才队伍建设、多部门合作、政府责任、自我管理4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农村地区慢性病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加快、生活方式变化及全球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带来的危害日益严重。慢性病的服务提供是卫生服务系统的难题之一,而慢性病管理模式为其创设了一个新的框架。本文主要介绍慢性病照护模式、慢性病自我管理计划和创新型慢性病照护框架3种国外经典慢性病管理模式,从特点、应用效果、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其核心要素包括多方协同、连续性服务、患者自我管理、循证决策、信息技术支持等。以上经验为我国的慢性病管理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建立政府主导、多元协同的管理制度,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提高服务连续性,借力智慧医疗并强化患者赋能等,以期取得更好的慢性病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慢性病是影响人群健康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管理是现阶段许多国家的重要议题,管理方案依从不佳是慢性病管理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本文描述了慢性病管理过程与管理方案依从的嵌套模型,梳理了当前国内外慢性病管理过程中依从问题的切片式研究态势,并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视角提出应对慢性病管理依从不佳问题的新思路,为构建慢性病管理依从促进、维持系统,应对我国慢性病管理的困境助力。  相似文献   

15.
欧阳玲  李宝琪  杨辉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3):4236-4240
有效地管理慢性病是现代卫生保健系统发展的重点内容,国际上广泛运用的瓦格纳慢性病服务模型为指导慢病服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框架。澳大利亚在全民医疗保险的制度下,已经形成了较成熟和有效的慢性病管理方法,我国慢性病管理正处于不断探索和创新的阶段。本文以糖尿病为例,解析瓦格纳慢性病服务模型六要素的具体内涵,并借鉴澳大利亚运用该模型在糖尿病管理的相关经验,针对我国以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管理现状和问题,提出可改善和促进我国糖尿病管理质量及结果的可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应亮  杨辉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4):4184-4189
慢性病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疾病负担,也是全球初级卫生保健和预防工作的重点。慢性病管理在改善患者健康结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实地学习和文献研究,介绍澳大利亚两种全科医学慢性病管理计划,即全科医生为慢性病患者提供的综合服务计划(GPMP)和全科医生对慢性病管理服务进行团队式协调(TCAs)。并与我国慢性病管理情况进行比较,提出我国应该从建立优质的全科团队,因地制宜地选择慢性病管理模式,发展“互联网+”技术,为慢性病管理提供技术支持等方面改进,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慢性病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可承受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其法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1):916-918
有效防治慢性病是我国公共卫生的主要任务。可承受性问题影响着居民对疾病的反映和决策,而认知、经济、时间、习惯、心理等又是影响可承受性的重要因素。要有效防治慢性病,就必须重点解决居民的可承受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少辉  李惠娟  苏毅仪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1095-1096,1100
目的发现并确定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危险因素,分析并提出优先干预项目,制定本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规划,并为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效果评估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两部分,采用集中调查或者入户面访的方法调查。结果共调查800户2 373人。居民死因顺位前五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患病率最高的前三位慢性病分别是: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率依次是:缺乏运动、饮酒、吸烟、超重、肥胖和口味偏咸等。结论慢性病防控是本社区需要优先解决的卫生问题。加强一般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结合危险因素流行情况,针对重点人群开展综合防治将有助于更好地管理社区慢性病患者,并将最终减少慢性病导致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美国的慢病照护模式发展比较完善,我国应该借鉴其先进经验,通过争取政策支持,提高人员整体素质等措施,积极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慢病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国乃至全球居民健康的重大问题,全科医疗服务质量的改进对提升基层医疗慢性病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全科医疗慢性病管理质量进行评价,进而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实现持续质量改进的重要途径。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国家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全科医疗慢性病管理质量评价体系,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全科医疗慢性病管理质量评价与改进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一些挑战:第一,慢性病管理质量评价主要集中在高血压和糖尿病两种疾病,对于其他慢性病的临床管理质量关注不足,且在临床指标细化程度上与国外相比仍须进一步加强;第二,在评价全科医疗慢性病管理实践过程方面存在局限,多数研究仅关注服务规范框架内的绩效考核指标,可借鉴国外经验,细化以循证为基础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改进体系,具体化监测指标;第三,基层医疗信息系统建设仍存在很大改进空间,信息“碎片化”和信息缺失严重阻碍了慢性病管理质量的有效评价,应尽快完善信息系统建设;第四,质量评价结果侧重于在行政体系内反馈,卫生服务提供者缺乏对自身服务质量的认知,应探索更为公平、有效的评价与反馈机制,促进慢性病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