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持续性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5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分为监测组(40例)行有创颅内压监测,非监测组(35例)未进行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的预后、并发症、GOS评分等。结果通过两组比较,监测组死亡率及预后明显优于非监测组,证明通过持续颅内压监测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有较好的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客观评价颅内压的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可以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持续颅内压的监护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贾军  钟天安  黄仕春  张浚  许亦群  仪立志 《广东医学》2004,25(11):1277-1279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的变化 ,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 4 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监护组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照组根据经验常规神经外科治疗。结果 监护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预后监护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颅内压监护有利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降低并发症 ,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3.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4):347-350
目的:评估颅内压监护装置联合渐进性稳定性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芜湖市第二人民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19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其中采用颅内压监护装置介导渐进性稳定性减压术为观察组,采用常规标准骨瓣减压术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7、10天颅内压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变化,术后6个月GO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压监护装置辅助下采用渐进性稳定性减压术可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通过颅内压监护装置的辅助使术后治疗达到可视化、精准化和高效化,能更准确地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提供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内压(ICP)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在我科因颅脑损伤收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行ICP进行分组。其中62例行ICP监测作为监测组,参考ICP监测数据值作为调整治疗方案。常规组中46例根据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等临床症状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GOS评分)、甘露醇的应用情况、术后并发症等差异。结果 监测组患者预后有效率为69.35%(43/62),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监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8/62),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监测组甘露醇使用剂量均值为(758.5±35.9)g,使用时间为(6.4±2.5)d,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确切,对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应及早动态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有助于指导临床脱水药物的使用,降低术后并发症,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减少病残率,并对患者临床预后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7,(11):1573-1575
目的: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颅内压变化、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NIHSS评分及术后即刻颅内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及术后24h、72h及7d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效果显著,对降低颅内压、清除血肿、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检测颅内压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予以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对照组予以传统对颅内压的评定方法,观察两组术后颅内压、术后GCS评分、预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颅内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0天观察组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及时对病情进行评估,改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有着重要的价值,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零东海 《中外医疗》2013,(34):47-48
目的 探讨将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取在该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选取36例组成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实验组,另36例则组成选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颅内压变化、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良好率.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手术前后颅内压的变化要比对照组手术前后颅内压的变化更安全,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预后良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比选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明显,手术前后颅内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预后良好率高,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遂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去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颅内压、ADL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颅内压均较术前降低,ADL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颅内压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颅内压及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试验组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通过腰椎穿刺对两组颅内压波动进行监测,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及手术预后。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P<0.05);试验组术后第4、6、8天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显著,手术预后好,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与标准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术治疗双侧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双侧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各43例。单侧组患者接受标准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术治疗,双侧组患者接受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预后优良率、手术前后颅内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双侧组预后优良率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低于术前,双侧组术后颅内压低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窗术相比,双侧去骨瓣减压开颅术可有效降低双侧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颅内压监测对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的作用。方法3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GCS评分〈9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2d内均给予降颅内压治疗,其中监测组加用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伤后14d的死亡率。结果监测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监测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OR=0.63,95%可信区间:0.41-0.94,P=0.020)。结论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颅内情况变化及指导治疗,可能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持续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对儿童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对44例重型颅脑创伤术后的儿童采用持续有创ICP监测,按照预后评定标准(出院时病死率;哥拉斯哥预后评分),观察其疗效。结果:ICP〈7.5 mmHg者(Ⅰ组)7例;ICP 7.5~20 mmHg者(Ⅱ组)18例;ICP 20~40 mmHg者(Ⅲ组)14例;ICP〉40 mmHg者(Ⅳ组)5例。12例患者在监测过程中发现ICP急骤升高,持续超过2 min,急诊复查CT发现颅内复发血肿或对侧颅内血肿,及时行二次手术治疗,其中8例发生于术后6 h内。出院时,Ⅰ组患者存活6例,死亡1例;Ⅱ组患者存活13例,死亡5例;Ⅲ组患者存活8例,死亡6例;Ⅳ组患者5例全部死亡。不同ICP患者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内,存活者的平均ICP为(14.91±3.83)mmHg,死亡者的平均ICP为(27.16±5.62)mmHg,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伤后6个月时,不同ICP患者哥拉斯哥预后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于重型颅脑创伤的儿童患者,持续有创ICP监测有助于客观评价创伤,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指导治疗,并可精确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在儿童重型颅脑创伤(sTB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158例sTBI患儿,根据是否进行有创ICP监测将其分为监测组(80例)与对照组(78例).监测组术后24 h内安装有创ICP监测,并根据ICP水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对照组通过临床症状并根据经验判断是否需要复查头颅CT与调整治疗方案,伤后3个月按照哥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患儿预后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比较监测组不同ICP水平患儿预后.结果 监测组预后良好率为61.2%,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4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不同ICP水平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BI患儿及时安装有创ICP监测能够动态观察ICP变化,及早发现病情改变,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吴云龙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53-54,57
目的对比研究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效果。方法纳入研究的56例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标准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各28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观察组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应用X2检验、t检验及方差分析对比分析两组的预后、并发症、CCS评分、术后不同时间点颅内压监测情况、术后随访ADL分级等。结果标准组术后死亡率低,预后良好,术后GC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且术后颅内压降低较对照组明显,标准组术后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随访12个月,标准组存活患者ADL分级Ⅰ级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好、并发症少、降低颅内压明显、患者存活率高,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急诊重度脑外伤合并休克的患者输注高渗盐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进行诊治的126例急诊重度脑外伤合并休克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的64例患者在治疗早期即应用7.5%高渗盐液来降低颅内压,对照组的62例患者在治疗早期应用浓度为20%的甘露醇溶液来降低颅内压.结果 在降ICP方面,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基本一致,在维持降颅压的时间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在维持MAP基本不变时,观察组的HR、CPP、UP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渗盐液适合用于重度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标准去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均分为标准组及常规组。其中标准组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常规组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1、3、7d颅内压值及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标准组患者在术后1、3、7d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O.01)。常规组术后脑积水及迟发性血肿发生率高于标准组(P〈O.05)。结论: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在有效降低重型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的同时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时国兵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3):75-76,79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SLTC)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脑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120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SLTC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CP)、脑组织氧摄取率、颈内静脉-桡动脉乳酸差(VADL)。结果治疗前两组ICP、CCP、脑组织氧摄取率、VAD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本组上个时点ICP、CC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6 d ICP降低、CCP增高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VADL均明显减低(均P〈0.05),但治疗后6 d时观察组VADL降低程度弱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改善脑血流灌注,但对于脑组织摄取氧的能力及代谢功能并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126例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76例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标准大骨瓣组),50例接受常规骨瓣减压术(常规骨瓣组);术后连续7 d观察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术后6个月进行GOS评分。结果标准大骨瓣组患者术后第1、2、7天颅内压明显低于常规骨瓣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大骨瓣组患者GOS评分优良(良好+中残)率为71.1%,显著高于常规骨瓣组的48.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颅高压、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强化治疗和血糖控制对改善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代谢和神经系统预后的意义.方法46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血糖超过9 mmol/L)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配对后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血糖分别控制在4~6 mmol/L和<11 mmol/L.硬膜外置管动态监测颅内压(ICP)变化,于入院后1周内每日检测脑脊液乳酸浓度和pH值,并行哥拉斯格(GCS)评分评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强化治疗显著降低了恢复期脑脊液乳酸浓度和水肿高峰期颅内压峰值,治疗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治疗并缩短了ICU监护天数和总住院时间.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脑外伤后脑脊液乳酸代谢,降低水肿高峰期颅内压,为神经组织细胞恢复提供稳定微环境.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n=25)及常规治疗组(n=25)。亚低温组接受32℃~35℃低温治疗,常规治疗组除亚低温治疗外,其余治疗与亚低温组相同。比较两组的颅内压(ICP)、并发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亚低温治疗组伤后ICP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应激性溃疡、肝肾功能异常和外伤性癫痫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预后显著好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高颅压,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