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文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4,(30):4071-4072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2月-2014年4月53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资料。结果53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通过认真、细致的护理,均无并发症发生,康复出院。结论对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全面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杨淑君 《基层医学论坛》2013,(27):3591-3592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情况。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22例患者术后无不良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极大减少了手术的危险性,提高了成功率,能促进患者早日出院,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6例在我院入院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及针对性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26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切口感染、腹腔出血、胆汁漏、脐疝等并发症发生。且除脐部外,腹壁无手术瘢痕。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从生理和心理全方位展开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1年12月50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术前做好皮肤准备及饮食健康宣教,加强术后护理可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50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针对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的护理需求,制定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整体护理及"身心"并护的护理服务模式,确保手术效果,预防或及时发现并发症,对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手术及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全面、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2-15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起始段离断法"在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间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为40例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子宫动脉起始段离断法"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对照组为50例多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24 h肩部疼痛、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腹部切口美容满意度评分指标。结果 9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研究组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腹部切口美容满意度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肩部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平均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而采用"子宫动脉起始段离断法"能有效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中出血量,保证手术的安全及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后78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景丽  李淑艳  郑庆红 《中外医疗》2011,30(35):176-176
目的总结我院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78例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指导及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健康指导等护理。结果 78例患者疗效良好,无并发症的发生,均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周密观察护理是手术成功及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两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和术后并发症,比较护理特点.结果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传统开腹全开腹子宫切除术比较优点突出,可减轻护理负担,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结论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子宫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前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2-09~2013-04期间的6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6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经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监护和加强临床护理,术中无出血,手术效果满意,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预防术后并发证宣教,做好充分的阴道、肠道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排便排尿情况等,可使患者能安全、平稳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0.
卢蕾  李二曼 《大家健康》2016,(11):247-24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在该院行子宫切除术的78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结果:采取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手术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取腹腔镜镜下行子宫切除术能显著减轻围术期患者临床护理负担,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临床中应将腹腔镜子全宫切除术作为常规术式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子宫切除术的概念子宫良性病变的子宫切除术是妇产科常见手术,良性病变的子宫切除术种类繁多,分类各异。一般而言,根据切除子宫的多少分,有全子宫切除和次全子宫切除;根据切除子宫的途径分,有经腹部、经阴道和腹腔镜等三种。根据切除子宫的多少,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有几个分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7年5月至2011年5月,对子宫增大为12~17周需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改良组(58例)采用改良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常规组(50例)行常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改良组全部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无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常规组中转开腹率为16%(8/50),并发症发生率为8%(4/50),其中术后输尿管瘘1例,晚期阴道残端出血3例,两组术后住院日、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帅建刚  颜莹  董巨浪  郑迅凤 《中外医疗》2010,29(19):19-19,2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手术效果。方法对163例子宫良性病变行LAVH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87例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进行比较。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果 2组手术均获成功,LAVH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较少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组,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LAVH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良性子宫疾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郭航琦 《中外医疗》2016,(35):79-81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LIH)与非脱垂阴式全子宫切除(TVH)的临床效果,探讨临床适用性及改善手术效果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156例(A组),行LIH,同时期具备类似手术指征的非脱垂子宫130例(B组),行TVH,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肩痛、腹胀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手术费用、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50.5±5.5)mL少于B组(200.6±30.5)mL,腹胀26.9%大于B组8.6%,肩痛32.7%大于B组,A组平均住院费用12056.5元大于B组6576.8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A组(76.4±10.5)min,B组(85.2±5.1)min]、肛门排气时间[A组(26.5±3.3)h,B组(25.8±5.4)h]、住院时间[(A组(7.2±1.2)d,B组(7.6±1.8)d],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输尿管损伤1例,皮下气肿1例,子宫峡部残端出血1例,B组膀胱损伤1例,1例右侧附件脓肿。结论二者均为微创手术,术后恢复快,TIH出血少,随着阴式手术器械的改进,术中出血量将进一步减少,手术时间进一步缩短,二者各有优缺点,应针对手术适应症,根据患者意愿及手术者技术熟练程度,选取手术方式,二者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肖惠琴 《中外医疗》2016,(36):66-6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该次研究方便选择的78例患者均为该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接受传统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39例患者归入对照组,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39例患者归入观察组.就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就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展开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书中出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排气、下床、住院等项目消耗时间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7.69%显著低于对照组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损伤小、恢复快,患者预后佳,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杨宁 《河北医学》2012,18(12):1728-173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适应征、操作方法、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及优缺点.方法:收集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7例,分为腹腔镜组(45例)和开腹组(52例),收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术后半年进行随访.结果:腹腔镜组术中估计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开腹组,而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管的比例数显著高于开腹组(P均<0.05).两组各项术中、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6月随访显示两组在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及性生活严重影响比例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具有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中出血少,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改进的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有利于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保持盆底的承托力.严格掌握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适应征后选择病例,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许沄 《中外医疗》2016,(25):73-75
目的:探索安全、有效、创伤小的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方式。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该院住院符合全子宫切除术指征患者167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参照组84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另一组为对照组83例,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TAH﹚,分析两组的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LH组在术中出血量(96.27±13.5﹚mL、下床活动时间(32.6±5.5﹚h、肛门排气时间(25.6±2.6﹚h、住院时间(7.0±1.2﹚d、使用镇痛药物情况明显优于TA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安全、有效,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杨芳 《中外医疗》2016,(15):37-39
目的:比较3种术式的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90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将其分成A组(43例)、B组(35例)以及C组(12例),对比3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为住院时间分别为(81.03±18.75)min、(120.11±7.24)mL、(25.39±5.87)h、(18.35±2.28)h、(5.32±1.21)d、(3522±798)元;B组分别为(87.35±16.41)min、(135.21±43.65)mL、(135.21±13.65)h、(20.35±5.87)h、(7.36±1.27)d、(6135±798)元;C组分别为(96.87±14.05)min、(161.25±15.32)mL、(49.35±10.26)h、(22.36±2.99)h、(10.98±1.95)d、(3402±503)元;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为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B组和C组(P<0.05);A组住院费用明显较B组少(P<0.05);A组与C组住院费用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3种术式各具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PK系统开腹钳(PK)阴式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0例,50例借助PK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阴式组),50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组),对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单个肌瘤最大径、留置导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腹部瘢痕、住院费用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腹部瘢痕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单个肌瘤最大径、留置导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同样的技术条件和同样的手术适应证下,借助PK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是最佳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与传统开腹子宫全切除(TAH)临床疗效研究.方法 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实施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25例,与开腹子宫全切术患者25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指标的对比情况.结果 LAVH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指标的对比上与TAH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LAVH组患者住院时间为(4.1±1.2)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9.1±8.7)h,组明显优于TAH组的(9.5±2.7)d和(32.1±9.8)h,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与传统的开腹子宫全切术相比,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因此,应将其应用于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