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108株深部真菌医院感染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状况、病原菌特性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度,为临床治疗深部真菌感染选用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真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3软件对药物敏感试验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深部真菌检出最多的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排在第3位的为光滑假丝酵母菌;深部真菌感染标本主要来自痰液和尿液,679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未保持较高的抗真菌活性,敏感率为100.0%;273株热带假丝酵母菌和156株光滑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保持100.0%敏感,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9%、0.4%、0.4%、98.9%;156株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1.2%、22.4%。结论深部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具有种间差异,对唑类药物存在交叉耐药现象且耐药性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象山县红十字台胞医院和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肿瘤患者临床分离真菌的菌株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临床送检标本检出的216株真菌,进行培养鉴定菌种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216株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其次依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58.3%、18.1%、9.7%、5.6%、5.1%;象山地区2所医院真菌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依次为泌尿道、消化道、皮肤黏膜、血液,分别占50.9%、16.7%、14.8%、7.4%、6.0%;216株真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最高,高达45.4%,氟康唑位于第2位,其次依次为克霉唑、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耐药率分别为40.7%、22.7%、10.2%和5.6%,对5-氟胞嘧啶最为敏感,敏感率为90.3%。结论 2所医院的肿瘤患者真菌感染较为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肿瘤患者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预防与控制真菌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53例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结果 肿瘤患者深部真菌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1.4%;其次为消化道,占13.1%;真菌主要是白色假丝酵母菌(60.1%)和热带假丝酵母菌(20.9%);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深部真菌对两性霉索B和制霉菌素耐药率均为0;对伊曲康唑及克霉唑的耐药率为0~7.6%,对氟康唑耐药率有上升趋势,为17.4%~30.0%.结论 应重视肿瘤患者真菌医院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和药敏监测,才能有效地控制真菌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肿瘤患者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状况、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主要感染部位、菌株及抗真菌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分析2011年7月-2012年6月976例住院发生医院感染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及用药效果。结果 976例医院感染患者中深部真菌感染211例,占21.62%;检出的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122株占57.82%;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未产生耐药性,对氟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82%;抗真菌治疗使用最多且有效的药物为氟康唑,使用157例,使用率74.41%。结论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导致深部真菌感染,应在药敏试验指导下,合理应用抗真菌药。  相似文献   

5.
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医院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状况、病原菌特性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度,为临床治疗深部真菌感染选用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常规培养分离真菌,并鉴定到种,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3软件对药物敏感试验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培养分离的232株深部真菌在痰液中检出率最高,占74.1%,其次是尿液,占17.2%;在232株真菌中假丝酵母菌属占96.6%,是真菌感染的主要菌属,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8.6%,其余依次是热带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分别为13.8%、10.3%、8.6%、4.3%;分离菌株对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很高,对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稍低.结论 深部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具有种间差异,对唑类药物存在交叉耐药现象且耐药性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的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12月临床真菌培养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 024株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分离率最高为448株占43.8%,最低的是新型隐球酵母菌占0.8%;送检标本以尿液为主占78.1%;送检科室以内科为主,主要为消化内科、重症医学和呼吸内科,其次是泌尿外科;深部真菌感染率年龄段分布构成比差异不大,深部真菌感染率最高的是>60岁老年患者占36.0%;假丝酵母菌属对两性霉素B敏感率最高为100.0%,氟康唑耐药率最高占24.2%,新型隐球酵母菌对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伊曲康唑的耐药率随年龄的增加耐药率下降。结论临床标本中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真菌感染主要发生于老年患者,耐药性具有种属间差异,应重视真菌病原学检查和药敏监测。  相似文献   

7.
250例深部真菌感染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目的分析 250例真菌感染阳性标本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以探讨预防与治疗措施. 方法采用沙保弱培养基培养真菌,用德灵WalkAway-40鉴定仪鉴定,ATB-Fungus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250株真菌共有12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各种真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 结论必须提高真菌的检测手段,及时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肿瘤化疗患者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调查肿瘤化疗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现状,加强感染的防治。方法回顾调查2003年1月-2005年12月,102例肿瘤化疗患者并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对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真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02例真菌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1.8%,其次为口腔,占16.7%,各种感染性标本培养出真菌102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71.6%,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4.7%,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率最高,为96.2%,对咪康唑的敏感率最低,为78.4%。结论本组肿瘤化疗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原因与原发肿瘤疾病、患者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抗菌药物使用及化疗次数等因素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411例真菌感染阳性标本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以探讨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采用沙保弱培养基培养真菌,用德灵WalkAway-40鉴定仪Ry—ID真菌鉴定板鉴定,ATB—Expressiont进行药敏试验。结果:411株真菌共有11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各种真菌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对其它5种抗真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必须提高真菌的检测手段,及时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构成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205例真菌感染的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真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结果 肿瘤患者真菌医院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占81.4%,其次是泌尿生殖道,占11.2%;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75.6%,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6.4%;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真菌对于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的敏感性最好,对咪唑类药物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结论 重视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能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1.
肿瘤患者介入术后插管感染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介入术后引起静脉插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医院肿瘤介入科84例介入术后深静脉插管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有6项因素与感染有关,分别为导管留置时间长32例(38.10%),导管连接部位处理时感染20例(23.81%),股静脉穿刺时污染12例(14.29%),加入液体操作时污染8例(9.52%),插管操作过程受污染8例(9.52%)及导管内血凝块堵塞4例(4.76%)。结论肿瘤患者介入术后深静脉插管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对这些相关因素的控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尽可能减少深静脉插管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Since the therapy of the mycoses, particularly the systemic mycoses, is relatively long-term in nature, emergence of resistance to antifungal drugs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period would be of considerable clinical importance. However, most reports of resistance to antifungal agents among human pathogenic fungi indicate that naturally-occurring resistance is very rare, and that the induction of resistant mutants or variants is much more difficult to achieve in vitro and in vivo than with bacteria. As a matter of fact, amphotericin B and some other classic antifungals have not as yet posed a broadly significant problem relative to drug resistance despite their widespread and frequent use. Fungal resistance has thu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in contrast to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frequently caused by a variety of antibacterial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until a single exception to this generalization arose with the advent of flucytosine. This new development has aroused great interest in the problem of fungal resistance among the scientists involved with medical mycology.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fungi, like bacteria, are intrinsically capable of developing resistance to antifungal agents. As illustrated by flucytosine, inherently resistant mutants to antifungals occur within sensitive strains of human pathogenic fungi with significant frequency. Given the relatively high degree of such primary resistance, these mutants should develop secondary resistance during therapy, thus resulting in considerable limitations in the clinical usefulness of the antifungals. Virtually, all unsuccessful cases of mycoses treated with some of the recently exploited antifungal drugs, albeit scarce to date, would obviously be attributable to the occurrence of secondary resistance. The exploitation of new antifungal drugs thus requires investigations of their resistance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projects to be undertaken before receiving approval for use on humans. This paper reviews from various aspects the literature on resistance to various classic and novel antifungal agents among human pathogenic fungi. The resistance of some nonpathogenic fungi to these agents will also be described from genetic and biochemical points of view.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2012-2014年成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耐药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12年底在云南省德宏州接受抗病毒治疗半年及以上≥15岁的3 715例艾滋病患者,随访观察治疗12个月及24个月时的耐药发生情况。结果 3 715例患者以男性(56.6%)、26~45岁(72.6%)、已婚(76.0%)为主。感染途径主要是性传播(75.3%),基线治疗方案以奈韦拉平(NVP)+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组合相对较多(38.2%)。随访期间至少接受过一次HIV病毒载量检测的患者共3 556例(95.7%),其中至少出现一次血浆病毒载量≥1 000 拷贝/ml者253例(7.1%),均接受耐药检测,其中211例(83.4%)进行了耐药相关基因位点突变检测并有82例(38.9%)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2013年新发耐药52例,总人群新发耐药率为1.43/100人年;2014年新发耐药30例,总人群新发耐药率为0.88/100人年;整个队列的2年随访期间总新发耐药率为1.13/100人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5岁、吸毒传播、基线治疗方案为D4T+3TC+NVP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200个/μl者耐药发生率比年龄>25岁、性途径传播、基线治疗方案为NVP+3TC+AZT和基线CD4计数≥351 个/μl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耐药患者中共发现11种HIV基因亚型,以CRF_BC(31.7%)、CRF01_AE(22.0%)、C亚型(19.5%)占多数,其中CRF_BC/B’亚型、CRF_BC/CRF_01B亚型和CRF_BC/C亚型为混合病毒亚型的耐药者。耐药患者多数对NRTIs和NNRTIs耐药,耐药突变位点分别以M184V和K103N为主。结论 云南省德宏州成年患者抗病毒治疗新发耐药率相对较低,但对于年龄较小和吸毒传播者应加强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教育,及时监测耐药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肿瘤患者并发菌血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NET 5.4软件对肿瘤专科医院2007-2010年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3288份血培养标本分离出病原菌244株,阳性率7.4%;其中革兰阳性菌50株占20.5%;革兰阴性菌183株占75.0%;真菌11株占4.5%;革兰阴性菌构成比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最常见的血培养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占28.3%;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褪色沙雷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高,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敏感性极高。结论肿瘤患者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范围较广,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应检测病原菌变化、加强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测,这对指导临床用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及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深部真菌感染,分析病原菌与病因,监测耐药情况。方法采集近4年患者感染的深部标本进行真菌培养,用API板条鉴定,用E—test纸条做药敏试验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1310株深部真菌,2004—2007年检出构成比分别为9.8%、17.6%、34.0%、38.5%,呈逐年增加趋势;菌种以白念珠菌(67.9%)、近平滑念珠菌(11.0%)、热带念珠菌(9.8%)为主;科室以ICU(28.2%)、呼吸内科(17.9%)、老年病科(15.8%)为主。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连续使用2~9种抗生素7d或7d以上,有严重基础病或致死性疾病,年龄〉65或〈1岁,癌症放疗化疗后,留置各种导管等五种主要因素较常见。整体耐药率两性霉素(0.7%)最低,氟康唑(22.1%)最高。近两年与前两年相比,氟康唑的耐药性有增加趋势(19.5%和23.1%,x^2=1.88,P〉0.05),伊曲康唑耐药性则明显增加(9.2%和16.4%,x^2=6.21,P〈0.05);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的中介度也明显增加(9.1%和20.5%,x^2=5.23,P〈0.05)。结论真菌感染逐年增多,耐药性增高,因此真菌感染病原菌的病因分析及其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为癌症病人建立连续性服务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阳市肿瘤医院经20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病人为中心、为癌症病人提供终身服务的网络体系。以初级卫生保健网作为网络服务的网底;对出院病人定期信访和随访;设立肿瘤咨询门诊,开通肿瘤咨询电话,成立抗癌俱乐部,促进了肿瘤的诊治和研究,提高了院后病人的康复和生存质量,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的老年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相关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377例患者标本共分离真菌441株,菌种以假丝酵母菌为主,占94.8%,曲霉菌和毛霉菌占5.2%。呼吸内科和重症监护室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9.3%和25.4%。痰液和尿液是检出菌株数最多的标本,构成比分别占47.2%和23.1%。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的敏感性最高。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中,以伏立康唑耐药率较低,氟康唑对非白假丝酵母菌耐药性较强。结论:假丝酵母菌是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真菌,且耐药性有增强的趋势。老年患者是真菌感染高危人群,应密切监视患者的体症变化,严格各项医疗操作的无菌要求,降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住院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仪Vitek-2 Compat对分离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1042株病原菌中G-杆菌580株(55.66%),G+球菌315株(30.23%),真菌106株(10.17%),前5位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草绿色链球菌。主要G-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率分别为76.72%和32.93%。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0.86%、15.71%、1.22%和7.14%。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为42.06%和84.78%。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率为0。结论 本院分离的主要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检出率高并出现了耐亚胺培南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也有不同的耐药。临床应采取有效的院感防控措施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感染危险因素与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特征和诱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耐药性,从而对医院真菌感染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控制。方法对医院2007年9月-2010年6月送检的489份患者痰液、胸腹水、尿液、粪便及血液等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结果 489例患者共检查出真菌72株,阳性率为14.72%,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为常见,占70.83%,其次是热带假丝酵母菌占13.89%;恶性肿瘤放化疗、抗菌药物的滥用,激素及侵入性操作等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真菌对所试药物伊曲康唑(ITC)、两性霉素B(AMB)、制霉菌素(NYS)、酮康唑(KET)、益康唑(ECO)、咪康唑(MIC)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尤其是ECO和KET,耐药率高达23.61%和26.39%,NYS和MIC的耐药率>12.00%。结论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防止滥用,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掌握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引起感染的真菌及耐药性,可以指导临床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以WHONET5.4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2008年10月-2010年10月肿瘤住院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30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83株占37.2%,革兰阴性菌817株占62.8%;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372株,铜绿假单胞菌182株,肺炎克雷伯菌12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41株,表皮葡萄球菌70株,分别占28.6%、14.0%、9.9%、10.8%、5.4%;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30.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均>70.0%,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葡萄球菌.结论 革兰阴性病原菌的分离率高于革兰阳性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居多,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重症感染患者,糖肽类抗菌药物及利奈唑胺仍为治疗首选,对革兰阴性杆菌重症感染患者,亚胺培南仍为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