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郭月辉 《大家健康》2016,(4):259-260
目的:探讨手术室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骨科无菌切口感染情况的影响、分析影响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12月的328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168)和对照组(n=160),对照组沿用之前的传统护理模式,无任何刻意改变;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5.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感染率(13.1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在手术室实施相关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骨科术后感染率,使患者术后康复得到有效保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护理在预防消化道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4例消化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结合围手术期间全面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愈合以及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的甲级愈合率(72.6%)高于对照组患者(43.5%),且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3.2%)低于对照组患者(11.3%),2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护理在预防消化道手术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促进消化道手术切口愈合,降低感染率,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手术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我院进行手术的80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术后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实验组1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5%,显著低于对照组(32例出现感染,感染率为8.00%)(P<0.05);实验组切口感染、菌血症、肺部感染以及泌尿系统感染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切口感染、菌血症、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患者治疗时间明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患者术后感染率相对较高,患者术后实施循证护理效果理想,能够降低术后感染率,缩短感染后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忍言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920-3921
目的:观察抗生素在妇科肿瘤围手术期的合理应用及效果。方法:本文对348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成术前用药(实验组)和术后用药(对照组)两种,观察术后感染(腹部切口感染和盆腔感染)指标,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感染率分别为2.74%和1.80%,两组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预防性抗生素应用,采用短程术前和术后用药比术后长时间用药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降低普外科全麻手术后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156名普外科全麻术后患者随即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仍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5人,感染率6%、发生肺部感2人,感染率为2%,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10人,感染率为14%、发生肺部感染10人,感染率为14%,对照组在切口感染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创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降低普外科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实施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的影响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650例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预防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接受骨科手术的患者实施预防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患者的感染率降到最低,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霞 《中外医疗》2012,31(26):143-144
目的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护理对策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9年1月该院骨科手术患者的资料,分析30例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资料,探讨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性护理措施,并给予2009年2月—2011年6月观察组280例骨科手术患者防治性护理,对比两组的切口感染率。结果①老年患者(〉60岁)、Ⅲ类手术切口、手术时间〉3h、手术部位在腰髋部及以下部位、术中有参观人员的感染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采用防治性护理方案,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1.68%(30/1784),观察组无切口感染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与许多临床因素有关,预防性护理措施是科学的护理方法,可用于指导骨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从而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疏缝腹膜对预防阑尾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化脓性及坏疽性阑尾炎115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为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0例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单纯性阑尾炎除外)。实验组阑尾切除后采用疏缝腹膜,对照组采用连续缝合腹膜,对比2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缝合腹膜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切口感染总占比率为1.74%,对照组感染总占比率为10.00%,实验组在预防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缝腹膜对预防阑尾切口感染有显著作用,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较低,对预防切口感染有重要的意义且不增加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并按照检验预防护理对策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1-12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6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以及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从这些因素中提出患者手术预防护理对策;2016年1-12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6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提出的手术室余党护理对策进行进一步的患者术后护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切口感染患者人数为28例患者,切口感染率为4.67%,观察者根据手术室护理对策进行护理之后,切口感染患者人数为10例患者,切口感染率为4.67%。对照组和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以这种对策的运行显著降低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外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普外手术的患者680例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680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1例,感染率为3.09%。患者年龄大、体重超标、自身体质不佳、急诊手术、夏季手术、手术时间长是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普外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既有患者自身因素,也有手术相关因素。为防止切口感染,医护人员应在术前详细分析患者病情,制订科学的手术方案,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加强夏季手术管理,对老年患者开展预防性治疗,术后注意对切口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辛颖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7):147-149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应用在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预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月于本院实施外科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为常规组,另一组采用综合护理,为实验组,分析两组患者伤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和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为3.33%(2例),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6.67%(10例)(P0.05);实验组伤口甲级愈合、乙级愈合和丙级愈合占比数据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非常满意41例,满意15例,常规组非常满意22例,满意25例,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3.33%(56例),高于常规组的78.33%(47例)(P0.05)。结论手术外科伤口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并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患者伤口感染的引发因素得到控制,可在外科手术伤口感染护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防治创面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将烧伤病人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加强创面的感染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创面感染率为8.89%,对照组为28.89%,两组创面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加强烧伤病人的创面护理,可有效控制创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86例手术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4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手术室管理、手术室感染管理、规范性手术操作、改进术区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完善术前护理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经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后,伤口感染率低至2.80%,显著低于对照组(14.69%),且观察组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满意率也显著高于常规护理,两种护理方式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完善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外科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适的护理措施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口腔黏膜炎(OM)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方法:HSCT发生OM的51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25例):用漱口水加支持治疗法。实验组(26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紫外线治疗仪治疗,再用0.5%的碘伏涂抹创面。比较两组在疼痛程度和口腔炎愈合时间上的效果观察。结果:HSCT51例患者发生OM时间平均为移植后+4.75d,持续时间平均为8.4d,两组不同方法治疗口腔炎,在疼痛感和愈合时间上,均有差异(P<0.05),试验组的疼痛感时间及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合适的治疗与护理可以降低HSCT患者OM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配合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妇产科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106例妇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充分的术前护理、物品准备、术中与术者良好的配合及术后护理等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患者的术后愈合时间、术后出血、术后感染等差异。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45.3±10.2)min,而对照组为(63.2±8.9)min;试验组中术后出血平均为(42.6±3.6)mL,对照组为(50.3±2.6)mL;试验组术后感染1例,对照组术后感染例数6例。结论合理的手术配合能使妇科腹腔镜手术更好地顺利进行,同时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下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治疗压疮伤口的疗效观察和体会。方法:回顾收治院外带入和他科转入行压疮感染治疗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创面进行处理,治疗组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处理,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46例烧伤感染性压疮患者中,治疗组患者的引流时间均为7~21 d,平均为10 d,形成健康新鲜的肉芽组织,肉芽生长的速度快,正常恢复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69.5%,治疗组患者的压疮创面愈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感染性压疮,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保持深部伤口的引流畅通,促进新鲜肉芽的生长,加速伤口愈合,积极配合优质的护理技术对压疮患者封闭负压引流的治疗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王璎  荆红珊 《河北医学》2012,18(4):484-486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进行妇产科腹部手术出现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73例患者,其中35例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38例患者采取微波治疗法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7.32±8.24d,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分别为10.84±13.34d,总有效率为74.29%,两组数据P<0.05均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相对于常规治疗方法,微波疗法可以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愈合时间,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预防肥胖患者急诊剖腹探查术后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具有可比性的急诊行剖腹探查术的肥胖患者240例,切口类别为Ⅱ类及Ⅲ类切口,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20例,缝合切口时实验组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对照组常规缝合,观察两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情况、切口感染率、二期缝合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切口甲级愈合实验组为110例,对照组为90例,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切口感染实验组3例,对照组11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二期缝合实验组2例,对照组9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实验组为(7.72±3.144)d,对照组为(12.28±4.512)d,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肥胖患者急诊行剖腹探查术Ⅱ类及Ⅲ类切口缝合切口时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能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降低二期缝合率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蔡艳兰  王金玲  彭郁金  郑木珍 《吉林医学》2013,34(13):2545-2547
目的:探讨频谱联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切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因泌尿系疾病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9例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作为对照组,49例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频谱仪照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切口愈合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伤口甲级愈合34例,占69.4%,感染2例,感染率为4.1%;对照组伤口甲级愈合23例,占46.9%,感染8例,感染率为16.4%,两组间的甲级愈合率以及感染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频谱仪照射,可显著提高手术切口的愈合效果,预防术后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艾灸疗法联合护理干预对混合痔术后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创面艾灸,同时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混合痔术后创缘水肿的消退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7d观察组创面水肿评分(0.37±0.28)低于对照组(1.68±0.46),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6.23±2.5)短于对照组(20.49±2.7),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6.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疗法联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轻混合痔术后水肿情况,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