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音性耳聋常由毛细胞及其相联系的螺旋神经节不可逆转的缺失导致.干细胞移植是近年一个发展很快的研究领域,它通过向受体组织植入干细胞以修复或替代受损退变的组织从而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将干细胞植入内耳的研究将给感音性耳聋的治疗带来新希望.本文就近年来着重在再生和保护毛细胞及其相联系螺旋神经节的方面的干细胞移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感音神经性聋是耳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是内耳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减少或缺失所致,目前对于这一疾病的治疗研究中细胞移植已成为热点,特别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发现为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与内耳移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绝大多数感音神经性聋是由于耳蜗感觉上皮和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的退行性变导致的,通过于细胞移植来补充螺旋神经节神经元是治疗聋病的理想选择之一.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给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本文就干细胞内耳移植与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的修复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世界各国科学家已证明多种干细胞可向耳蜗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诱导分化,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文从细胞种类及诱导方法两方面就干细胞向耳蜗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感音神经性聋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机制是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细胞数量的减少及功能的丧失.由于神经细胞不能再生或再生能力有限,如何保护听觉神经元和促进神经元再生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尚缺乏真正有效的办法.干细胞植入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以往认为毛细胞损伤、老化不能再生,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鱼、两栖动物、鸟类毛细胞在受损后能够再生,并观察到在实验室中哺乳动物毛细胞同样也能够再生.从此人们开始设想将干细胞培育成毛细胞,再植入受损动物的耳内,并成为治疗耳聋的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本文就近年干细胞诱导分化成毛细胞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感音神经性聋是困扰人类健康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种情况越加严重.多数感音神经性聋是由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损伤或退化造成的.因此,恢复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对提高听力有决定性意义.利用干细胞移植来补充损失的毛细胞和螺旋神经元不仅能够恢复内耳的生物学基础结构,而且植入的干细胞可分泌营养因子,对内耳组织有营养和保护作用,是治疗耳聋的理想选择[1].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种因素引起的内耳毛细胞及与之相连螺旋神经元的受损死亡,产生感音神经性聋。在目前有关治疗的研究中,能否通过细胞移植方法在所需部位定向产生内耳细胞,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本文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在内耳感音神经性聋治疗中的基础研究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以往认为毛细胞损伤、老化不能再生,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鱼、两栖动物、鸟类毛细胞在受损后能够再生,并观察到在实验室中哺乳动物毛细胞同样也能够再生.从此人们开始设想将干细胞培育成毛细胞,再植入受损动物的耳内,并成为治疗耳聋的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本文就近年干细胞诱导分化成毛细胞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干细胞内耳移植是近年来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研究热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方向分化能力、低免疫源性和可以自体移植的优点,在内耳移植治疗上具有一定优势,本文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内耳后细胞分布、存活、分化情况以及应用于基因治疗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特别是近年来内耳干细胞的发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本文就内耳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以及干细胞在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s,CI)作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标准治疗方式,已被广泛接受.但许多因素影响CI植入效果,包括CI电极植入造成的机械性损伤,耳蜗内的炎症反应,组织纤维化和新骨形成,甚至电极表面纤维组织形成.这些因素损害残余螺旋神经节细胞、听毛细胞和血管纹细胞,并增加电阻抗.近年来,利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及噪声环境的影响,耳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感音神经性聋占中重度聋的绝大多数。该疾病多发是由于内耳毛细胞、螺旋神经节的变性或缺失导致,一直以来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TFs)是一类对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和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的大分子物质。随着各类神经营养因子的深入研究,部分因子保护和修复毛细胞的作用已得到证实。联合应用多种因子将为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感音神经性聋是一种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机制是毛细胞及螺旋神经节细胞数量的减少及功能的丧失。由于神经细胞不能再生或再生能力有限,如何保护听觉神经元和促进神经元再生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尚缺乏真正有效的办法。干细胞植入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内耳毛细胞和(或)螺旋神经元的损伤是引起感音神经性聋的主要原因,而在哺乳动物中以上损伤是不可再生和修复的,因此干细胞内耳移植替代受损的毛细胞和(或)螺旋神经元治疗由此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聋已成为耳科学研究方面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其中移植径路的不同直接影响到移植细胞的迁移、增殖及分化效能。本文就干细胞内耳移植的手术径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由毛细胞损伤引起的感音神经性聋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诱导产生新生的有功能的毛细胞是恢复听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对哺乳动物毛细胞再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旨在对哺乳动物内耳毛细胞再生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特别是近年来内耳干细胞的发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本文就内耳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以及干细胞在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感音神经性聋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及生存质量的致残疾病。目前关于感音神经性聋的防治研究已成为国际听力学和耳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由于但听感觉上皮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再生能力有限,临床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人们寄希望于细胞移植技术以取代退化和受损的感觉神经细胞,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近年来,运用胚胎或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替代治疗应运而生,并受到密切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高脂血症对家兔内耳损伤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复制家兔高脂血症模型的基础上,在利用听觉脑干电反应(ABR)进行听力测定以及血清脂质测定的同时,依赖光镜、扫描电镜和透视电镜,对内耳进行了一系列形态学观察,证实高脂血症前造成耳蜗基底回血管纹萎缩、内外层毛细胞损伤和螺旋神经节细胞减少,从而导致感音性耳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小鼠内耳螺旋神经元损伤的耳聋模型,为研究干细胞移植治疗感音神经性聋奠定基础。方法成年雌性SPF级CBA/J小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30只,实验组动物经圆窗渗透给予10μl哇巴因(ouabain),生理盐水组同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组于给药前及给药后7、14及30天分别检测小鼠听性脑干反应(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并用免疫组织荧光技术和基底膜铺片技术分别观察耳蜗螺旋神经元(spiral ganglion neurons ,SGNs)细胞及内耳毛细胞(hair cells ,HCs)的变化。结果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实验组给药后各时间点 ABR反应阈均明显升高,波Ⅰ潜伏期延长,振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实验组及生理盐水组小鼠DPOAE均可正常引出。③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实验组耳蜗各回螺旋神经元的数量及密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实验组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耳蜗各回内、外毛细胞均排列整齐、形态完整、未见明显损伤或丢失。结论哇巴因经圆窗渗透给药可特异性损伤CBA/J小鼠内耳螺旋神经元及其功能,而不损伤内、外毛细胞,是一种理想的研究干细胞移植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