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蒲黄与炒蒲黄止血作用的药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齐玉歌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10(2):7-8
目的:探讨生蒲黄及炒蒲黄的药理作用,方法:将实验小鼠分为5组,即生蒲黄大、小剂量组,炒蒲黄大、小剂量组及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给药后迅速摘眼球取血,观察其凝血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小剂量生蒲黄组均有很好的止血效果(P〈0.001和P〈0.01),而炒蒲黄小剂量组无止血效果,大剂量组反而显示一定的活血作用。结论:揭示蒲黄生品止血,炒后不止血的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结果须重视二者的区别,摒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唐古特白刺果实降血脂作用活性部位。方法:对唐古特白刺用不同溶剂极性提取,以高脂血症大鼠血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筛选指标对各部位进行筛选。结果:唐古特白刺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可以显著降低大鼠的TC、TG和LDL-C,升高HDL-C。结论:正丁醇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为唐古特白刺果实降血脂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目前流通环节中炒蒲黄的质量情况并建立炒蒲黄的质量标准.方法 从市场上收集16批炒蒲黄样品,参考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蒲黄”项下质量标准考察样品的各项指标,建立炒蒲黄的质量标准.结果 炒蒲黄药材的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均具有很好的专属性.炒蒲黄药材的杂质、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分别不得超过10.0%、10.0%、13.0%、4.0%;含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0-新橙皮苷的总质量分数不得低于0.26%.结论 建立了炒蒲黄药材质量标准,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炒蒲黄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蒲黄炭对大鼠凝血系统的影响,探讨其发挥止血作用的机理。方法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指标观察蒲黄炭品对实验动物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蒲黄炭品对实验动物凝血系统有显著影响;蒲黄正丁醇部位以及蒲黄炭品正丁醇部位对实验动物凝血系统的部分环节有影响;蒲黄生品对实验动物凝血系统无影响。结论通过炮制的蒲黄炭品可以通过影响实验动物凝血系统的多个环节发挥其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5.
莲子心降血糖活性部位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中药莲子心降血糖的活性部位进行筛选研究。方法对药材莲子心进行提取分离,得到70%乙醇提取物、总生物碱类成分及总黄酮类成分3个部位。以这3个部位分别给四氧嘧啶造模的糖尿病小鼠灌胃,观察它们对升高的小鼠血糖值的影响。结果乙醇提取物组与总生物碱组对四氧嘧啶造成的小鼠血糖值升高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血糖值与空白组及给药前自身血糖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总黄酮组作用则不明显,其血糖值与空白组及给药前自身血糖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莲子心中降血糖的活性部位为生物碱类成分而非黄酮成分。 相似文献
6.
野菊花抗肿瘤活性部位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筛选野菊花的抗肿瘤活性部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利用形态观察、CCK-8、Hoechst染色和划痕实验评价野菊花总提取物(CIE)及其石油醚部位(PEE)、乙酸乙酯部位(EAE)、正丁醇部位提取物(NAE)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细胞K562、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抗肿瘤活性。结果CIE及PEE、EAE、NAE>150 μg/mL对A549、K562和MCF-7细胞形态影响明显且CIE及PEE、EAE、NAE(150~250 μg/mL)对上述三种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量效相关性,PEE对MCF-7细胞抑制效果最显著;EAE对MCF-7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和迁移抑制作用相对较好。结论野菊花具有抗肿瘤活性,抗肿瘤活性较强的部位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其抗肿瘤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这为进一步研究开发野菊花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8.
通过对小鼠、大鼠的凝血时间,凝血酶元时间及血小板聚集性等试验表明,4种蒲黄均具有促凝血的作用。其中以长苞香蒲作用最强。其次为蒙古、宽叶、窄叶香蒲。它们的作用机理也不完全一致。长苞香蒲主要促进凝血酶元激活,蒙古香蒲则主要在于促进血小板聚集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筛选马齿苋耐缺氧的活性部位,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常压密闭耐缺氧实验进行活性部位筛选,采用多种色谱手段、理化和波谱学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醇提水沉部位为马齿苋抗缺氧的活性部位,从此活性部位中分离获得10个化学成分,利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了其中5个化学成分,分别为对羟基苯乙胺、表木栓醇、β-谷甾醇、正三十烷醇、β-胡萝卜苷,其中对羟基苯乙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结论 马齿苋抗缺氧的活性部位所含多为低极性成分,从中分离获得化学成分的活性仍有待于研究。 相似文献
11.
蒲黄、松花粉相互掺伪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世银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4):49-50
目的鉴别相互掺伪的蒲黄及松花粉。方法采用显微镜观察蒲黄及松花粉花粉粒的特征。结果蒲黄花粉粒表面有网状雕纹和有凸状波纹等;而松花粉的花粉粒表面光滑且两侧各有一膨大的气囊等。结论蒲黄、松花粉二者来源不同,功效各异,应分别使用,对症下药,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12.
13.
蒲黄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消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家兔,只停高脂饲料改用普通饲料,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难以消退,但若改为普食的同时加用中药蒲黄,不仅血胆固醇迅速下降,而且主动脉壁胆固醇含量减少,病变程度减轻,认为蒲黄的这一作用。司能与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弄清蒲黄历代炮制演变情况,查阅了从汉代至清代医学和本草文献,并进行归纳整理,探明蒲黄炮制后药用始载于《雷公炮炙论》为“焙”,当代主流炮制方法为炒炭法,也有学者根据古文献提出炒黄,炒熟法。提示蒲黄古今均有生用和炒用。 相似文献
15.
蒲黄调节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黄可以改善循环、降低血脂、阻止高脂血症所致的血管内皮损伤,防治动粥样硬化,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本研究就蒲黄调节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蒲黄抑制大鼠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蒲黄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Wistar大白鼠35只随机分为5组,制作大鼠动静脉血栓模型,实验组予以蒲黄灌胃,阳性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灌胃,空白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栓湿重及血流变参数。结果:蒲黄可抑制大鼠动静脉环路血栓的形成,使血栓湿重降低,血栓抑制率达15%~43%;同时蒲黄还可有效改善血流变参数。结论:蒲黄具有明显抗血栓作用。 相似文献
17.
蒲黄单体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模拟体内纤维蛋白予以损伤,并给予中药蒲黄单体以观察其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借助扫描电镜观察内皮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1)内皮细胞与纤维蛋白接触48小时后,细胞明显皱缩,多数细胞脱落或解体;(2)同时加入蒲黄单体组,细胞损伤明显减轻,脱落减少,多数细胞排列规则,形态正常,尤以单体Y_4的保护作用更显著;(3)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同样纤维蛋白作用条件下,其形态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8.
蒲黄黄酮对缺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蒲黄黄酮对缺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12)活性、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缺氧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MTT比色法观察蒲黄黄酮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内皮素-1(ET-1)、NO的含量。结果蒲黄黄酮可提高缺氧时HUVE-12细胞活性,减少NO降低程度(P<0.05),抑制ET-1的生成(P<0.05),蒲黄黄酮对HUVE-12细胞的这种保护作用与其浓度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蒲黄黄酮对缺氧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HUVE-12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NO和ET-1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