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各季节、节气上消化道出血发病节律及月廓盈亏与胃泌素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6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上消化道出血病例,统计各季节、节气的发病例数,分析各季节发病节律及与胃泌素的关系。结果: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其中冬春发病高于夏秋。不同节气间的发病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其中惊蛰、清明、霜降、小雪节气发病较多,夏至、小暑节气较少。统计血清胃泌素水平,发现发病较高的冬春季节及秋季胃泌素明显升高,与夏季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1); UGIB发病在不同月圆程度间亦有显著差异(P 0. 01),月圆程度≥90%时发病最多,血清胃泌素水平与月圆程度有正相关性(P 0. 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具有季节、节气节律,且与月圆程度呈正相关,其发病较高的冬春季节、节气及月圆程度与胃泌素水平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与时间及季节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与时间及季节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患者440次上消化道出血的时间和季节。结果1天24小时12个时间段中,19-21时为上消化道出血的第1个高峰期,23-1时为第2个高峰期,5-7时为第3个高峰期。发生在夜间的有298次,发生率为67.7%;发生在白天的有142次,发生率为32.3%,夜间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白天。冬春季的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夏秋季,两者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有明显的时间及季节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与季节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95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季节相关性。结果:冬季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195例,占总数的39.39%,其次是春季139例,占28.08%;与夏秋季节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冬季和春季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夏秋季节,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呈明显的季节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以发病突然、出血量大、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为特点。我院内科于2005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人84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临床医生如何及时正确的治疗,对提高治愈率、防止再出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收集近20年来关于上消化道出血与中医时相相关性的主要文献资料,发现上消化道出血发病冬春季节多于夏秋季节,不同原因所致出血有不同季节性;上消化道出血在寒冷且天气变化大的节气高发;满月前后发病较多;夜间发病多于白天。上消化道出血发病与气温、水汽压、大气压的关系密切,但不同研究由于资料的病因构成不同显示出不同的相关性。现有的研究以回顾性为主,研究因素相对孤立,因此,可进一步做大样本的前瞻性、综合性研究,探讨不同原因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与中医时相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提高其临床防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60例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性别、住院时间、费用、治疗方法、年龄及预后。结果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病因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其次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病年龄最多的是中老年组,中老年组较青年组发病率显著增高(P〈0.05);男性患者数多于女性;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费用昂贵并且有高达lO%的患者多次入院。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最常见的危急症,具有反复发作性,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应采用内镜下硬化剂治疗、介入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并重点在于预防其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7.
吕文哲 《河北中医》2011,33(6):868-869
2008-01—2010-12,笔者应用三黄止血汤配合西药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38例,并与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37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UGB)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分析63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常见病因;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冬春季节高于夏秋季节;低年龄患者逐年增多,不同性别、年龄者出血病因不全相同。结论:行内镜检查尽早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以有效治疗;重视加强卫生宣教,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成因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饮食不当诱发与为过度劳累主要谤因;经治疗与护理后,本组治愈、好转50例,死亡2例,有效率为96.2%.结果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需掌握患者心理变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安慰和解释开导,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对控制出血、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出血性休克及肝性脑病,危及患者生命.1989年4月-2005年3月,本院使用善得定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4例,疗效可靠,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肺应秋”与大鼠肺脏第二信使cAMP、cGM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松果腺摘除动物模型,用ELISA检测四季大鼠肺组织cAMP、cGMP的含量。结果:(1)正常组肺脏中cAMP四季中夏季高于秋季(P〈0.05);伪手术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手术组冬季低于春季(P〈0.05)、夏季(P〈0.01),也低于正常组的冬季(P〈0.05)。(2)正常组肺脏中cGMP四季中秋季高于春季(P〈0.01);伪手术组秋季高于冬季(P〈0.05),冬季低于正常组(P〈0.05);手术组夏季高于春季(P〈0.01)、冬季(P〈0.05),手术组春季低于伪手术组(P〈0.05),冬季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1)肺组织cAMP含量参数依次为:夏〉春〉冬〉秋,cGMP含量参数依次为:春〈夏〈冬〈秋的“肺应秋”剂量相关关系。大鼠秋季肺组织cAMP含量低,cGMP含量高,这可能是“肺应秋”的生理学机制之一。(2)大鼠肺脏cAMP、cGMP含量的季节节律性可能与褪黑素节律性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2.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被历代医家奉为四时养生的重要原则,历代医家多有发挥。但由于立论的角度不同,各家认识尚不一致。笔者就古代医家之见解进行总结,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提出了自己的认识,认为"养"乃指所有顺应时节的"调养"之举,即对该句话的理解为:春导阳生,夏泄阳热,秋滋阴长,冬避阴寒。  相似文献   

13.
殷世平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4):174-17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护理效果,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将80例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和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92.50%,均高于对照组的70.00%和75.00%,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O.05)。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减少出血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季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hypertension,EH)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中医因时制宜理论提供佐证。方法:调查人员采用问卷形式,根据《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及兼证中的症状,详细检查、询问并记录,根据患者入组的时间,将其分入春夏秋冬四组,进行证型的比较研究。采用卡方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不同季节的EH患者,其证型的构成比具有一定统计学差别(P〈0.05)。②证型分布:春季痰湿壅盛证型的患者最多(P〈0.05),夏季阴虚阳亢证型的患者最多(P〈0.05)。③春季夹痰患者多于冬季(P〈0.05)。四季夹瘀患者出现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不同季节高血压证型分布有所不同。②高血压患者痰湿兼证在不同的季节所占的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药物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66例住院治疗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的例数、止血后再出血复发率及死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攀枝花地区妊娠感冒中医证候特点和证型分布规律,为其中医药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纳入107例妊娠感冒患者,获取中医证候学资料,总结该病的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结果妊娠感冒症状出现频率最高的前5项分别为咽痛(64.49%)、口渴(62.62%)、鼻塞(61.68%)、咳嗽(59.81%)、流涕(55.15%),其中咽痛、口渴、鼻塞等表热症状突出;中医证型以风热证所占比例最大(82.24%);早期妊娠(13周)、中期妊娠(13~27周)、晚期妊娠(27周)发病率分别为32.71%(35/107)、44.86%(48/107)、22.43%(24/107),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发病率高于晚期妊娠(P0.05);春夏季发病率为53.27%(57/107),秋冬季为46.73%(50/1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春夏季风热证发病率为62.5%(55/88)。结论攀枝花地区妊娠感冒患者的中医证候以风热证常见,证候特点以温、热、燥为主,妊娠早中期和春夏季更易感冒,其证型分布、证候特点、发病时间与当地环境气候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上海地区健康人群四季面色变化进行量化客观化研究。方法:应用舌面一体检测系统,观察上海地区健康人群四季面色特征。结果:四季面色R、G、B值结果显示G-B值秋季稍高,秋季与冬季G-B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秋天面色偏于黄色;L、a、b值结果显示夏季a值最高,夏季与春季a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夏季与秋季a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夏季面色以红色为特点;b值春季较高,春季与夏季b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春季与冬季b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春天面色偏青;冬季面色L值最低,冬季与秋季L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冬季面色较暗,面色偏于灰黑色。结论:证实面色随季节更替是存在一定规律变化的,且以客观测量和定量分析方法验证了中医学认为“人体面部色泽四季之间有一定变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首出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为顺应四时阴阳之气变动而采取的养生方法。基于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春夏不知养阳,秋冬不知养阴"的情况,结合对中医经典古籍的初步领悟和传统养生方法的切身体会,阐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机理及其在中医临床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历代医家对认识不一。高世栻认为系按时序调节,"夫四时之太少阴阳者,乃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王冰认为乃互养互制,"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张介宾认为阴阳互根,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张志聪指出春夏-养内虚之阳,秋冬-养内虚之阴,虽论述角度不同,顺时养生、平衡阴阳宗旨一致。用于指导临床,谴方用药,尤其在疾病防治,可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状腺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