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忘镇痛慢诱导经口气管插管用于老年高血压妇科手术患者的疗效。方法:应用咪哒唑仑、氟哌利多和哌替啶药物组合,对20例老年高血压妇科手术患者实施健忘镇痛慢诱导经口气管内插管。结果:所有患者几乎无挣扎、皱眉,心率和血压较插管前平稳,手术结束时,无燥动、挣扎,术后访视患者对健忘镇痛慢诱导经口气管插管过程无记忆。结论:健忘镇痛慢诱导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安全平稳度过手术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与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对比研究,探求合理安全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方式,降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麻醉插管及拔管的风险。方法: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60例,30例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全麻;30例采用常规快诱导插管,记录诱导后、插管即刻及插管3min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健忘镇痛慢诱导插管前后心率、血压无明显差异;快速诱导插管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明显(P〈0.05)。结论:健忘镇痛慢诱导能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安全平稳度过手术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方法的安全性。方法15例患者在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的麻醉过程和用药情况。结果15例患者有4例插管时有轻度低氧血症,1例辅以插管钳明视插入,全组麻醉恢复良好。结论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的麻醉方法在UPPP中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忘镇痛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在上、下颌骨骨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上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32例,年龄13~56岁,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方法经鼻盲探气管插管,观察记录插管次数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32例中有22例一次性插管成功,7例经改变头位、旋转导管方向后试插3次进入气管内,3例能置入喉镜者经口明视下将导管插入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对插管过程无记忆,未见与插管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健忘镇痛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用于上、下颌骨骨折病人,在插管期间使患者处于浅睡眠状态,保留自主呼吸,心血管不良反应小,术后无记忆,插管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在上腹部患者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的3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采用传统静脉气管插管麻醉的3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诱导后、插管即刻及插管3 min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诱导后、插管即刻及插管3 min HR、MAP没有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患者诱导后、插管即刻及插管3 min后HR、MAP变化十分明显(P<0.05).结论 将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应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麻醉中,能够有效保证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减少拔管期躁动现象,对患者平稳、安全度过手术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岳冬晗  岳柏华  赵恒兰  麻海春 《吉林医学》2009,30(18):2068-2068
目的:探讨健忘镇痛慢诱导经鼻盲探插管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应用小剂量咪哒唑仑和芬太尼药物组合,在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治疗中实施健忘镇痛慢诱导经鼻盲探性气管内插管。结果:患者几乎无挣扎、皱眉,心率和血压较插管前平稳时略升高;插管过程中无记忆,也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健忘镇痛慢诱导经鼻盲探性气管插管使OSAS患者在安全环境下进行麻醉,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李迅  董补怀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403-1404
颈椎外科手术通常采取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对麻醉要求较高,颈部制动,活动度小,因而增加了麻醉风险。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内插管适当的药物组合,使患者忘却操作中的不良刺激,能正确应答,主动配合,提高镇痛效果。现就我院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内插管技术用于颈椎外科手术的麻醉处理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8例妇科手术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试验组患者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对比分析2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插管即刻、翻身后1 min等各时间点动脉压(MAP)、心率(HR)的波动情况和拔管期躁动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MAP、HR明显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时间点MAP、HR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拔管期躁动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12.24%(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气管插管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平稳,减少拔管期躁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忘镇痛慢诱导麻醉插管对老年冠心病患者QTc间期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中危开腹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年龄60-80岁,随机分为:健忘镇痛慢诱导组(J组)(n=30)和常规诱导组(C组)(n=30),分别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和常规快速诱导.记录并分析诱导前(基础状态,T0)、气管插管前2min(T1)、1min(T2),气管插管即刻(T3),气管插管后30s(T4)、2min(T5)以及5min(T6)时的校正QT间期(QTc)、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麻醉诱导及插管前后C组病人的MAP、HR和QTc值波动较明显(P<0.05),J组较平稳(P>0.05).插管后(T4-T6)C组QTc与插管前比较显著延长(P<0.05),J组变化不明显(P>0.05);与C组比较,J组插管后(T4-T6) QTc明显缩短(P<0.05).J组QTc异常发生率低于C组.结论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诱发的QTc间期延长,同时可减弱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忘镇痛慢诱导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1级~2级择期手术患者40例,年龄35岁~60岁,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的方法,经口气管插管,观察记录成功率、健忘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40例患者中35例顺利插入气管内(87.5%),4例困难气道(Ⅱ级)经调整导管角度2次插入气管内(1%),1例失败用纤维支气管镜插入,3例术后诉咽喉部疼痛,于5d~6d后恢复,术后1d随访无1例对插管过程有记忆。结论:健忘镇痛慢诱导经口气管插管,在插管期间保留自主呼吸,患者主动配合,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无记忆。  相似文献   

11.
刘齐宁  朱宇麟  何华 《广东医学》2004,25(2):173-174
目的 观察异丙酚和异氟烷联合麻醉下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0例在气管内全麻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 ,常规静脉诱导气管插管 ,异丙酚微量泵输注 ,异氟烷持续吸入 ,间断静注维库溴铵、芬太尼。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呼吸等指标。结果 患者术前SBP ,DBP ,MAP和HR基础值显著升高 ,麻醉诱导后SBP ,DBP ,MAP和HR均显著降低 ,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与术前值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术中其他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和异氟烷联合麻醉可安全地应用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11例CEA患者在PACU经过呼吸、生命体征的监测,颈部伤口和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抗凝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11例CEA患者均顺利安返病房,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风险高,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故术后在PACU的观察护理十分重要,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CEA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效果.方法 28名ASAⅡ~Ⅲ级患者行32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采用深浅丛联合阻滞,观察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分流管放置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麻醉后血压和心率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时点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颈动脉夹闭前后收缩压和心率的波动性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为50.0%,低血压6.25%,心动过速28.1%,心动过缓6.25%,分流管放置率6.25%.患者满意率84.4%.无1例改用全麻,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结论颈丛阻滞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健忘镇痛慢诱导"配合"挑厌式"盲探气管内插管术的可行性.方法 40例气管内麻醉病人,随机分为盲、明二组各20例,诱导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方法,盲组应用"挑厌式"盲探气管内插管;明组应用普通喉镜气管内插管.结果 40例患者,盲组一次成功15例,成功率75%,平均用时(32±16)秒,较明组用时短(P<0.05);盲组拔管后即刻、24小时后咽喉疼痛少于明组(P<0.05).结论 "健忘镇痛慢诱导"下实施"挑厌式"盲探气管内插管术可行性,成功率高,速度快,口咽喉损伤小.  相似文献   

15.
李巧媛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1):1370-1372
目的:探讨镇痛健忘盲探经鼻气管内插管用于颈椎损伤病人全麻气管内插管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60例颈椎手术病人,ASA分级Ⅰ~Ⅱ级。A组:颈椎外伤病人30例,采用镇痛健忘盲探经鼻气管内插管;B组:脊髓型颈椎病病人30例,采用快速诱导明视经口气管内插管。组间年龄、性别、体重相似。监测麻醉诱导期BP、HR的变化,两组进行组内、组间比较,并观察A组插管的成功率。结果:A组诱导后血压下降不明显,插管即刻血压升高不明显;B组诱导后血压下降明显,插管即刻血压升高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显著。A组插管成功率为96.7%,术后对插管过程无不良记忆,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镇痛健忘盲探经鼻气管内插管适用于颈椎损伤手术的全麻气管内插管。  相似文献   

16.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效果。方法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对47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并进行围术期观察。结果颈动脉平均阻断时间为(27±6)min,术后2例出现谵妄,16例出现高血压,对症处理后均康复出院。31例术前有症状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好转。结论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安全、有效,使术中持续检测神经功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8—2010-08收治的38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的麻醉情况。结果386例病人均采用清醒健忘镇痛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全麻,无一例产生不良后果。结论清醒健忘镇痛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全麻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可行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围术期麻醉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降低OSAS围术期死亡率 ,探求合理麻醉和管理。方法 :OSAS患者 14 2例 ,采用丁卡因表麻 +镇静健忘经鼻腔气管插管全麻 ,给予适度镇静催眠药物使患者嗜睡 ,保留自主呼吸 ,能按指令主动配合气管插管。先行盲插 ,失败后喉镜明视 ,估计插管困难直接用纤支镜导引 ,病情重者行气管切开。术后拔管指征 :患者意识完全清醒 ,吸空气 >10min ,SpO2 >90 % ,吸净气管、口腔内分泌物拔管。结果 :14 1例经鼻气管插管 ,1例气管切开 ,96例盲插成功 ,32例明视 ,13例纤支镜导引。诱导期有轻微呼吸抑制 ,经指令深呼吸和面罩吸氧后 ,SpO2 迅速 >90 % ,无一例诱导期发生险情。 2 3例术后 30min内拔管 ,115例带管回病房于术后 ( 10± 6 )h拔管 ,3例术后气管切开。 3例术后出血 ,其中 2例未拔管 ,1例拔管后 4 0min并发生急性呼吸道梗阻 ,经抢救脱离危险。全组无一例死亡。结论 :镇静健忘慢诱导经鼻气管插管全麻 ,术后严格掌握拔管指征是预防OSAS围术期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58例颈动脉硬化狭窄而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大部分患者症状改善,术后1例患者发生颈部血肿,2例发生脑梗死,1例一过性声音嘶哑。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应作好围手术期处理,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防治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17例颈动脉狭窄病人采用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对比手术结果 ,提出主要外科技术和手术指征。 结果 :手术后病人恢复良好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半年以上时间随访 ,病人情况均良好。 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