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笔者根据中医“缓则治本、冬病夏治”的原理,对50例小儿哮喘患者夏季应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效果确切。一、病例资料50例患儿均为门诊病人,男27例,女23例;年龄3-12岁,平均672岁,其中支气管哮喘15例,喘息性支气管炎35例。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2年。二、治疗方法1.穴位选择:背部两侧百劳、肺俞、膏盲穴。2.外敷药物:选用中药白芥子309、延胡索309、细辛15g、甘遂15g,共研细末。用新鲜生姜汁调成药饼6只,加人少许蜂蜜,药饼中心放置蜃香或丁香,3敷贴方法:将药饼用胶布固定敷于m应穴位L,每次贴敷Ill,一星期贴敷2次,一个月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生存质量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来自于作者单位的两家医院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用胡椒、白芥子、细辛、白芷、半枫荷、姜油、姜汁等,对照组用姜汁配红米、黑米、玉米等,分别制成药饼敷贴穴位。两组均选用大稚、肾俞、肺俞、脾俞(第1组穴)和天突、膻中、气海、关元、足三里(第2组穴)穴位交替进行治疗,每周敷贴2次,共贴8次。观察治疗前后AQLQ表(包括日常活动、哮喘症状和环境影响)和日夜间症状记录表评定患者生存质量和临床症候的变化;测定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FEV1/FVC)。结果:①治疗组AQLQ总分、日常活动及环境影响评分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AQLQ表中各部分评分值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②治疗组在治疗后日、夜间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在治疗后日、夜间症状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两组FEV1%及FEV1/FVC比值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热敏腧穴穴位敷贴与传统腧穴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40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随机分为热敏腧穴穴位敷贴试验组(以下简称试验组)和传统腧穴敷贴对照组(以下简称对照组)各20例,于夏季三伏天进行敷贴治疗,敷药时间为4h,1次/10d,3次为一疗程,共治疗一疗程。于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5%,对照组有效率为5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热敏腧穴穴位敷贴疗法优于常规腧穴穴位敷贴疗法。  相似文献   

4.
刘秋杨 《吉林医学》2008,29(23):2216-2217
目的:探讨重度哮喘的治疗。方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用二丙茶碱等药物进行肺俞穴和膈俞穴的穴位封闭,治疗30例哮喘重度发作。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14例,显效16例;对照组临床控制6例,显效15例,无效9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部穴位封闭治疗重度哮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存在着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操作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中药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中药穴位敷贴治疗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清IgG、IgG、C3、C4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比治疗前提高(P<0.05)。结果提示,中药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1995年10月~1996年9月,我们对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简称喘支)及7例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儿采用穴位药物注射进行治疗,15例病人均符合全国儿科哮喘组所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岁8例,3~7岁7例;病程<2天4例,3~4天4例,反复哮喘6月~2年7例。8例险支患儿体质较肥胖,2例其亲属曾有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病史。15例无严重心肺并发症,排除肺结核。治疗取双侧定喘穴,疗效不明显加肺俞穴。每穴选用鱼腥草针0.5~1ml,选准穴位后,常规消毒,快速进针于皮下后,缓慢进外,回抽无血后即注入药物,速度以病人能耐受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七排针刺结合平衡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持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西药组: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每次1吸(50μg沙美特罗和500μg丙醋酸替卡松),2次/d。针刺组:穴取双(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肺病穴、胸痛穴,据虚则补其气,实则泻的原则,留针30min,1次/d。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休息4d,共治疗5个疗程,1月后比较2组AST及肺功能测定。结果西药组:痊愈率为10%,总有效率为80%;针刺组:痊愈率为20%,总有效率为90%.2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可减轻两肺哮鸣音和干湿罗音,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肺活量,减少哮喘的发作,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季节性发作。方法 对 4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 ,在夏季哮喘发作的间歇期于定喘、肺俞、天突穴位进行中药敷贴 ,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针剂 ,每疗程 3个月。并统计用药前后一年的发病率。结果 用药前的发病率为 10 0 % ,其中发作 1次的发病率为 3 3 .49%、2次为 3 2 .5 6% ,3次为 13 .95 % ;用药后的发病率分别为 2 7.91%、2 0 .93 %、4.65 %、2 .3 3 % (P分别 <0 .0 1,0 .0 1,0 .0 1、>0 .0 5 ) ,且发作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中药敷贴、穴位注射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艳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1):63-63,65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平喘药控制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疗效。方法将1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在背部双侧肺俞穴和神堂穴注射喘定0.25g、山莨菪碱2mg、地塞米松5mg、2%利多卡因2mL的混合溶液(以下简称“穴位注射”),对照组静脉滴注5%葡萄糖250mL加氨茶碱0.5g、地塞米松10mg(以下简称“静脉滴注”)。两组均于用药1h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9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明显严重于观察组。结论穴位注射平喘药控制轻、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操作简单.患者依从性好.药源广泛、经济.适用于基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三九”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慧  朱少荣 《中华医护杂志》2006,3(4):352-352,351
目的研究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4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常规治疗一致,治疗组28例,采用天灸疗法,以中药敷贴穴位。对照组14例,仅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75%,对照组为28.57% p〈0.05(x2=6.535)。肺功能指标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自拟平喘膏穴位敷贴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2004年7月-2006年7月来本院就诊的均符合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的支气管哮喘患者3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60例,治疗组根据GINA哮喘分级管理方案吸入糖皮质激素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加用平喘膏穴位敷贴,连续敷贴3年。对照组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160/4.5μg),每日1吸,每天2次,根据哮喘分级管理标准持续用药1-2年,病情控制后停药。3年后院外追踪疗效。结果:治疗组160例中,控制136例,好转22例,无效2例;对照组160例中,控制116例,好转20例,无效24例。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喘膏穴位敷贴对支气管哮喘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院用鱼腥草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喘息性气管炎54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将104例喘息性气管炎,分为治疗组54例用鱼腥草注射液穴位注射,对照组SO例用抗炎对症治疗,两组均有可比性,两组均为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无1例会并肺心病。2治疗方法治疗组:每日互~2次穴位注射鱼腥草注射液O.sml,每次取穴4~6个(交替使用穴位或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选穴)。常用穴有足三里、肺俞、天枢、天突、丰隆、定喘、膻中、委中等,喘息严重配合耳针(争端、肾上腺穴),5~IO天为一疗程。对照组:根据病人不同症状及用药情况选用抗菌…  相似文献   

13.
穴位灸贴治疗支气管哮喘27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观察穴位灸贴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在三伏天采用隔姜灸结合中药敷贴肺俞、大椎等穴治疗支气管哮喘276例,结果:治愈64例,显效85例,好转78例,无效49例。经统计学处理,患者的年龄、病程和有无发泡灸对疗效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年龄小、病程短、有发泡灸的患者疗效优于年龄大、病程长、无发泡灸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年来治疗支气管哮喘息者35例,经用甲氰咪胍加2%利多卡因作穴位注射,取得了97.1%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资料共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20至30岁18例,30至40岁10例,40至65岁7例。病程最短4年,最长30年,平均17年。2治疗方法2.1药物及剂量:甲氰咪胍0.4(4ml),2%利多卡因0.1(1ml)。2.2选穴:天突、定喘、肺俞、肾俞。2.3注射方法:用5ml注射器,6针头,抽吸甲氰咪胍4ml,2%利多卡因1ml共得混合液5ml,分别在上述穴位处常规皮肤消毒后,天突穴进针到皮下后再向胸骨后方平刺进针约1cm,抽吸无回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耳穴疗法治疗儿童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每组30例),所有病人根据其具体情况给予抗炎,止咳化痰和平喘等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BDP丙酸倍氯松)吸入治疗,剂量BDP200-400微克/d,分2-3次吸入,疗程为2-3个月,治疗加用耳穴治疗,选用耳尖,气管,支气管,上肺、下肺、三焦,脾胃等穴,用王不留行籽压丸于以上各穴位,治疗2-3个月,然后,比较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的哮喘严重度变化和肺功能变化。结果:两组病人的哮喘严重和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病人的各项指标(哮喘严重度、FVC、FEV1、PEF)改变程度,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耳穴疗法(在哮喘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儿童哮喘可取得与吸入小剂量激素相近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针刺天突穴治疗急性支气管痉挛18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天突穴治疗急性支气管痉挛13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8例中,男8例,女10例;年龄7~25岁3例,26~45岁9例,46~60岁6例。过敏性哮喘9例,慢性支气管哮喘7例,其它2例。2治疗方法常规消毒后,用2寸毫针,沿胸骨柄的后缘(胸骨切迹上缘的内方凹陷中)刺入。操作:患者取坐位,用左手拇指轻轻将气管向后推,并嘱患者行针时不能咳嗽、呕哕。用2寸毫针以指切法,将食管、气管推移后加压针术,顺胸骨柄后缘刺入1~1.5寸,然后刮针柄,捻转手法刺激穴位。患者感到局部发胀、发热,并向胸、背放射,休息1-2min,再次刮针柄,直致哮喘症状消失起针。疗效欠佳者可配用本证相关的穴位。如血瘀者配血海、膈俞穴以活血化瘀;外感者配合谷穴以宣散解表;咳嗽重者配太渊、尺泽穴以调理肺气:胸闷、胸痛者加膻中穴以宽胸降气止痛:痰多气逆者加大椎、风门、肺俞以宣肺化痰平喘:发热痰黄者加足三里穴以消炎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手法以捻转、刮针柄为宜。此穴禁用提插手法。10天为1个疗程。  相似文献   

17.
曲安缩松治疗哮喘致少见副反应76例分析周宏奎浙江医学.-1994,16(1).-57作者应用曲安缩松注射液(康克宁通A)治疗支气管哮喘,方法为成人每次40mg,作肺俞、大椎或定喘穴穴位封闭,每月1次,3次一疗程。严重者每次用量可达80mg。结果观察到...  相似文献   

18.
自1989年5月至1997年5月,采用小剂量利多卡因作天突穴位封闭(简称穴封)治疗哮喘100例(观察组),与日眼茶检组(对照1组)、确炎舒松组(对照2组)和普鲁卡因(对照3组)作比较,取得较好疗效.16床出温本级收治各型哮喘280例,其中外源性和内源性哮喘各100例,混合型80例。男160例,女120例.年出7~68岁。病程3~32年。除68例为首诗外,其它病例均接受过较长时间的平喘、减教、免疫和激素、中医中药等治疗。随机选择相同病情分为q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分别口眼氨茶检及普鲁卡因、确发贸松穴封各60例.治疗期间和治疗后2年,门诊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经皮给药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17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治疗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经皮给药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及肺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显效54例(93.10%),对照组47例(79.66%),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8.28%)与对照组(92.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经皮给药治疗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穴位刺激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徐群红(杭州市第四医院小儿科邮编310002)我们应用哮喘治疗仪通过穴位刺激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130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对我院1992年3月~1993年4月住院及门诊病人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