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检测呼吸门控的准确性、了解定量的CT资料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对患者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行临床肺通气功能检查、PulmoCT肺活量(VC)检测和呼吸门控下螺旋CT扫描。应用评估软件测定肺区平均CT值及像素指数(PI)。分析它们在各组间的差异及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PulmoCT检测的VC和临床测定的VC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病变组平均CT值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I也有特征性改变且与肺通气功能相关。螺旋CT结合呼吸门控和自动化评估软件测定肺密度是一项精确、重复性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肺像素指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肺像素指数与肺功能(PFT)指标的相关性及像素直方图特点。方法对127名受试者行CT及PFT检查,两种检查间隔不超过1周。CT检查采用MSCT于最大吸气末、最大呼气末及平静呼吸分别扫描全肺,用Pulmo肺定量软件测定-1024~-910HU与-1024~-960HU的全肺像素指数(PI-910HU、PI-960HU),计算出-910HU的呼气相与吸气相像素指数比,勾画出像素直方图。结果MSCT各呼吸相像素指数值与PFT存在相关性,其中以PI-910HU的呼吸两项指数比与常规肺功能指标中的FEV1/FVC相关性最佳(r=-0.901,P<0.01)。像素直方图中,28例为双峰样分布,81例为类正态分布,18例为偏态分布。结论MSCT的CT像素指数与PFT显著相关,可用于评估肺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T肺功能成像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I期石棉肺患者40例,均接受螺旋CT肺功能检查及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两种检查间隔不超过1周,计算并分析石棉肺患者肺容积参数与常规肺通气功能容积参数的相关性及像素指数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1)石棉肺患者CT肺容积参数吸气末肺容积(Vin)与肺通气功能参数最大肺容量(TCL)、呼气末肺容积(Vex)与残气量(RV)及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Vin—Vex)与用力肺活量(FvC)及残气量,最大肺容量(RV/TLC)、vex/Vin与RV、FVC及RV/TLC间具有明显正相关性(P〈0.01)。(2)吸气相及呼气相石棉肺患者像素指数(PI-910及PI-950)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及FEV1/FVC%)间均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其中呼气相相关性更好。结论:CT肺功能成像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反应I期石棉肺患者肺通气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剂量双向扫描像素指数(PI)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确诊的COPD患者40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行64层螺旋CT双肺低剂量扫描,按照CT密度值将全肺扫描像素指数分为5个区域(分别为-400~-700 HU、-700~-800 HU、-800~-910 HU、-910~-960 HU、-960~-1024 HU),计算不同区域深吸气末扫描像素指数(PI in)及深呼气末扫描像素指数(PI out),双相扫描全肺及上、中、下肺小于-910 HU的吸气末及呼气末像素指数(PI in-910、PIout-910)。CT扫描完成后2 d内患者均行肺功能检测,测定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并进行组间PI以及PI与肺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不同CT阈值分区呼气相、吸气相PI值比较,在-800~-910 HU、-910~-960 HU、-960~-1024 HU区域,两组PI 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分区中,两组PIou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10~-1024 HU范围内PI均与FEV1%、FEV1/FVC有显著相关性(P<0.01)。研究组全肺及上、中、下肺双相扫描指数PI in-910、PIout-910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 in-910、PIout-910均与FEV1%、FEV1/FVC均有良好相关性(P<0.01)。结论 64层螺旋CT低剂量双向扫描像素指数与肺组织气体潴留及通气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有效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平静呼吸状态下定量CT肺功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诊断价值。方法:COPD组48例和健康对照组28例,行平静呼吸下定量CT检查。利用CT肺功能定量分析软件分析图像数据并得出相应CT肺功能参数值:CT值(包括两肺平均CT值,左、右两肺CT值,上、中、下肺野CT值),像素指数(PI,分为-1024~-960,-960~-910,-910~-800,-800~-700,〉-700五区),容积(两肺总容积,左右两肺各自容积),比较各组参数的差异。结果:轻中度组、重度组与正常组相比,肺总容积、PI-960~-910均显著增加,平均CT值、PI-800~-700、PI〉-700均显著减低(P〈0.01),PI-1024~-960、PI-910~-800在正常组、轻中度组及重度组之间均存在差异(P〈0.05)。轻中度组及重度COPD组的CT值、各PI指数在左右两肺及上中下肺野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定量CT肺功能可对不同程度COPD的肺功能进行评估,是对COPD患者尤其是不能耐受肺功能检查者了解其肺功能情况的另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多排螺旋CT(MSCT)肺测量指标与肺功能检查(PFT)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因COPD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且同时行MSCT和PFT检查CT容积重建成功的患者共70例;双肺各选择上、中、下3个层面点值法测量肺CT 值,再利用后处理软件分析全肺容积及肺气肿率,行肺CT值、肺容积、肺气肿率与PFT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双肺上、中、下3个层面肺CT值与FEV1%具有较强的相关性(P<0.05),右侧、左中层面CT值与RV/TLC弱相关(P<0.05),全肺平均CT值与FEV1%、FEV1/FVC和RV/TLC具有较强的相关性(P<0.05).CT测量肺总容积与TLC、MVC、RV和 RV/TLC弱相关(P<0.05).CT测量肺气肿率与PFT各指标均有相关性(P<0.05),其中,与RV/TLC、FEV1%的相关性较强(rs>0.5).结论 MSCT肺部扫描CT值、肺容积及肺气肿率等测量值与PFT部分指标具有相关性,具有辅助评估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CT表现类型和肺功能检查指标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0例患者资料,据CT特点分M、E及A型,用CT图像检测像素指数,分析各分型像素指数及CT表现类型和肺功能检查指标相关性.结果:A型像素指数比M、E型低,E、A型像素指数和残气量/肺总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临床分析CT表现类型和肺功能检查指标相关性可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定量CT肺密度测定的影响因素,对54例正常人在50%肺活量(VC)时螺旋CT扫描全肺,其中40例在10%VC、90%VC,23例在50%VC呼吸水平于隆突层、隆突上下各5cm处行高分辨CT(HRCT)扫描,用Pulmo软件自动评估平均肺密度(ME)和像素指数(PI)。发现呼吸幅度对ME、PI影响很大,吸呼气末ME差值达125.91Hu。ME和PI还受层厚、年龄、性别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确控制呼吸水平对定量CT肺密度测定极其重要,扫描时要保证技术条件一致,有必要建立正常国人不同性别、年龄的肺密度参考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SCT肺密度测定的技术应用。方法通过MSCT所附的Pulmo软件对269例结缔组织病并怀疑伴有肺间质性炎症的患者在平静呼吸下进行肺密度测定,分析肺密度测定技术的合理应用。结果269例肺密度测定的患者均得到了满意的肺密度值、像素在各区间的分布频率和像素分布曲线图形。结论MSCT肺密度测定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准确性和操作简便的特征,可量化性地诊断部分肺内病变和进行肺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多排螺旋CT肺功能技术研究吸烟与非吸烟者的肺功能状态。方法84名40-60岁无症状受试者(吸烟和非吸烟者)行CT检查,分别于最大吸气末、最大呼气末扫描全肺,用Pulmo肺定量软件对选定三个平面分别测定一950--900Hu与-1000--950Hu的肺像素指数-900像数指数和平均肺密度,对吸烟组和非吸烟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吸烟组与非吸烟组在主动脉弓层面,呼气相PI-900和平均肺密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者较非吸烟者更易引起上肺的肺气肿,呼气相CT肺功能检查可较准确地发现和显示肺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1.
MSCT肺密度测定的技术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MSCT肺密度测定的技术应用。方法 通过MSCT所附的Pulmo软件对269例结缔组织病并怀疑伴有肺间质性炎症的患者在平静呼吸下进行肺密度测定,分析肺密度测定技术的合理应用。结果 269例肺密度测定的患者均得到了满意的肺密度值、像素在各区间的分布频率和像素分布曲线图形。结论 MSCT肺密度测定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准确性和操作简便性的特征,可量化性地诊断部分肺内病变和进行肺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12.
肺栓塞合并胸腔积液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减少其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肺栓塞合并胸腔积液病例。结果94例肺栓塞中合并胸腔积液36例,占38%,其中少量积液30例,中等量积液4例,大量积液2例。双侧积液21例,右侧积液9例,左侧积液6例,心包积液4例。6例中、大量积液胸水检查,均为渗出性,其中4例为血性(2例为肺癌)。36例中D-二聚体升高35例;螺旋CT36例均有肺动脉栓塞改变,其中2例合并肺不张,4例合并心包积液。15例作肺通气灌注扫描均有阳性表现。结论肺栓塞是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遇到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特别是血性积液,要考虑肺栓塞的可能,及时筛查D-二聚体,阳性者高度怀疑肺栓塞,再行肺通气灌注扫描﹑螺旋CT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近5年来本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36例的病史、临床表现、胸部体征、胸片、CT片及部分高分辨CT、肺功能及血气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表现介于两种疾病之间,肺功能检查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或先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之后逐渐演变成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胸片及CT则兼有两种疾病的特点。结论 COPD合并肺间质纤雏化临床的确存在,且使原来单一的疾病表现不典型而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肺功能、胸片、CT、尤其是高分辨CT对COPD合并肺纤维化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MMP-2表达间的关系。方法:本组5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均采用螺旋扫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MMP-2的表达。实验数据经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肺癌MMP-2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棘突征、胸膜侵犯、淋巴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毛刺征、血管集中征、空洞征、胸膜凹陷征、分叶征无关(P>0.05)。结论:MMP-2异常表达有助于肺癌影像征象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CT又可反映肺癌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拓莫兰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5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例病人,经临床特征、肺CT、肺功能检查明确诊断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经过临床抗炎、止喘、化痰、激素以及加用阿拓莫兰辅助治疗。结果:5例病人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呼吸困难缓解,肺CT影像明显吸收,肺功能示通气及换气功能明显改善,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病人的生命。结论:阿拓莫兰作为抗氧化剂,具有抗纤维化的辅助性治疗作用,在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上又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肺密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2月在我院呼吸科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7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的非肺部疾病的患者85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64层)与肺功能检查,对比肺密度值与FEV1和FEV1/FVC值的关系以及和COPD严重程度分级的关系。结果:比较2组患者各项肺密度值指标,结果观察组平均ALDin值为(-845±42)、平均ALDex值为(-789±53)、平均ALDin-ALDex值为(-56±24)、平均ALDex/ALDin值为(0.92±0.03)、平均(ALDin-ALDex)/ALDin的值为(-0.06±0.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慢阻肺患者ALDin—ALDex、ALDex、(ALDin—ALDex)/ALDin、ALDex/ALDin等肺密度值与各项肺功能值有显著的差异性。以上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准确并且便捷的得到肺功能的评价指标,与PFtr检查相关性较好,肺密度值能够筛查及预测COPD患者,临床应用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呼气相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在诊断慢性气道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临床确诊为慢性气道疾病的患者(病例组)1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使用螺旋CT分别进行吸气末和呼气末的胸部CT扫描,测量和计算横断面积衰减分数(CLARS)、肺密度衰减值(LDAV)、象素指数(PI)。对两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横断面积衰减分数分别为25和48,肺密度衰减值分别为79HU和186HU,呼气末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PI值分别为11.36%和0.13%,两组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呼气相CT对慢性气道疾病的诊断和定量有较大的帮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气道的功能,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双源CT后处理技术计算肺癌患者吸气末和呼气末容量参数,并与传统肺功能检查(PFT)参数相对比,探讨其评价肺功能中的意义。方法对32 例肺癌患者,术前1周内行肺功能检查及深吸气相和深呼气胸部CT 扫描,采用SIEMENS 工作站Volume 及Pulmo 模块软件进行扫描后处理,得到吸气末和呼气末的肺容积。将CT 后处理数据与肺功能检查主要数据相比较,采用Pearson分析相关性。结果肺癌患者术前吸气相和呼气相全肺容积差值(Vin-Vex)与肺总量(TLC)、第1秒用力肺活量的实测值FEV1、用力肺活量实际值(FVC)呈正相关(r =0.80、0.91和0.82, P<0.05),CT 扫描获得的吸气相容积值(Vin)与肺总量(TLC)呈正相关(r =0.91,P <0.05)。呼气相全肺容积值(Vex)与残气量(Rv)呈正相关(r =0.79,P <0.05)。结论CT 后处理技术在肺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对肺癌患者肺功能的评估提供新的可能,可以作为常规肺功能检查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肺容积评估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MSCT结合三维后处理肺容积评估的价值,并分析其与肺功能试验(PFT)指标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34例,肺气肿组26例,均在3 d内完成PFT及CT检查.采用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于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分别扫描全肺,AW4.2工作站中肺定量分析软件测定不同呼吸时相全肺容积及区间A(-1023 Hu~-900 Hu)体素指数(VIA).结果CT肺容积指标中,最大呼气末容积(Vex)与残气量(RV)(γ=0.908)、最大吸气末容积(Vin)与肺总量(TLC)(γ=0.897)的相关性最好,容积差(Vin-Vex)与用力肺活量(FVC)、容积比(Vin/Vex)与残气量及肺总量比(RV/TLC),VIAin与TLC,VIAex与RV也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结论MSCT肺容积指标与PFT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用于肺功能状况的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肺部CT表现.方法:分析5例临床证实的FES,均作了肺部CT扫描,其中3例作过X线胸片.结果:①CT显示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样实变影3例,双肺弥漫暴风雪样改变2例,其中伴有胸腔积液2例;②X线显示肺纹理增多2例,1例表现正常.结论:双肺弥漫斑片状或暴风雪样改变为多发性骨折后并发FES肺部CT典型表现,CT检查可为FES后肺部表现提供影像学证据,早期诊断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