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体视学方法统计3例乳腺单纯癌癌细胞粗面内质网、核糖体的12个超微结构形态参数,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发现:粗面内质网的体密度、比表面,游离核糖体的体密度、面数密度,多核糖体的体密度、比表面均有高度显著或显著差异文章对这些参数的意义及其所反应的癌细胞器功能状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3.
取SD大鼠18只(200~250g),随机均分三组:正常、胰炎+盐水及胰炎+栀子。用1.5%DCA-Na诱发急性胰腺炎实验模型,术前1小时,术后4小时及细胞学实验前1小时分别给栀子煎剂或生理盐水,正常动物不给处理。术后24小时用差速离心制备溶酶体及线粒体,以酸性磷酸酶和琥珀酸脱氢酶分别作为标志酶检测它们的功能。实验揭示盐水组的酸性磷酸酶显著高于正常,琥珀酸脱氨酶则显著降低;而栀子组则与正常近似。结果提示胰炎时胰腺细胞的氧化代谢和溶酶体功能发生异常,而用栀子治疗可减轻之。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其癌症总死亡率的首位,其中乳腺黏液癌较少见,它是浸润性癌的一种特殊类型。病理组织学上其可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其中混合型指单纯型黏液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相混,有浸润性生长特点,不易误诊;而单纯型黏液癌术前乳腺钼靶摄影检查诊断率较低,常易被误诊为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等良性病变。现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单纯型乳腺黏液癌患者的超声特点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期为本病的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用体视学方法对女性晚期乳腺单纯癌癌细胞、细胞核、核仁的17 个形态参数进行测试, 并用逐步回归法分析, 得最优方程 Y= 0609 + 0028 N14 - 0475 N1 - 0587 N17 , 结果筛选出区分正常及癌细胞的最佳参数: 核质比 Vnp 、核平均截面积 An 、核仁平均周长 Bu . 提示了3 个形态参数变化程度越大, 可能癌症病人的预后越不好.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胃癌三类细胞超微结构形态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胃癌的病因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 采用体视学(Stereology)方法对原发性胃癌病人的癌细胞、癌旁胃细胞、离癌较远的正常胃细胞的线粒体和酶原颗粒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发现三类主细胞的酶原颗粒的体密度(多数)、面密度的数值都无高度显著性差别;比表面数值有显著性差别。而三类壁细胞的线粒体的面密度和比膜面的数值都有高度显著性差别;体密度和比表面(多数)的数值也有显著性差别。结论 病人癌细胞的酶原颗粒的体密度和面密度小,影响了细胞的内消化作用和解毒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用细胞形态计量学方法统计10例病理诊断为女性晚期乳癌单纯癌癌细胞粗面内质网、核糖体的12个超微结构形态参数,并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得最优回归方程Y=0.222 0.503N6-0.013N7。结果:筛选出区分正常细胞器及癌细胞器的最佳参数是游离核糖体的面密度N6和粗面内质网的比表面N7。结果表明N6,N7的变化程度可能为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8.
VE对小鼠额叶皮质神经元线粒体及溶酶体形态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细胞形态立体计量学方法对服用VE的昆明种雌性小白鼠额叶皮质神经元线粒体、溶酶体的13种形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发现:VE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性成熟期线粒体的体密度Vv1、嵴膜比膜面人δm2、面数密度NA1,内膜面密度Sv2,嵴膜面密度Sv3均有高度显著差异,线粒体的外膜比表面δ1,及内膜比膜面δm1、均有显著性差异;老年期线粒体的外膜比表面δ1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而溶酶体的各形态参数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乳腺针吸细胞检查与癌细胞扩散的关系。方法将102例乳腺癌患者首经乳腺针吸细胞检查,部分再活检、手术标本病理切片。确诊为癌的病例均进行随访和复查。结果(1)乳腺针吸细胞检查与活检、手术标本病理切片结果符合率达86.4%(57/66)。(2)乳腺针吸细胞检查与癌细胞扩散无直接关系。结论乳腺针吸细胞检查确诊乳腺癌,方便、易行、创伤小、痛苦小、耗时短、费用低、确诊率高,一般不会引起癌细胞扩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形态定量在肿瘤病理学诊断中的有效指标参数。方法 :将分形分析理论引入乳腺肿瘤的研究中 ,应用自行研制的“分形分析系统” ,选取乳腺癌 6 9例 ,乳腺纤维腺瘤 38例 ,分别观察其细胞核分形维数的变化。结果 :乳腺纤维腺瘤细胞分维值为 (1.0 6 73± 0 .0 5 6 2 ) ,乳腺癌细胞核分维值 (1.1831± 0 .0 2 47) ,均大于其拓扑维数 ,即它们都具有分形特征 ,相互间分维值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分形维数可以定量地描述细胞核形态的不规则程度 ,分形维数为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定量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经口连续给荷Ehrlich腹水癌的BALB/c小鼠克癌7851(AC 7851 160 mg/kg)15d,结果表明癌细胞死亡率明显增加,而腹水量明显减少,二者呈高度相关。AC 7851体外实验用扩散合细胞培养法,结果对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阴性对照组(黄芪提取液0.6mg/ml)肝癌细胞无杀伤效应;而阳性对照组(阿霉素0.8μg/ml)明显地杀伤了癌细胞(死亡率为14.9±0.8%),AC 7851组(剂量为16μg/ml)也杀伤了大量的癌细胞(死亡率为6.9±1.3%)。扫描电镜下见癌细胞微绒毛大量脱落,许多细胞崩解破坏,破损的细胞粘连在一起形成团块。透射电镜观察到,胞膜、胞核、线粒体及异染色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乃至细胞崩解破坏,核内可见许多圆形的、电子密度高的致密颗粒,其杀伤效应有随AC 7851剂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在同样条件、同样剂量下,AC 7851对正常淋巴细胞损伤较轻。  相似文献   

12.
13例乳腺粘液癌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粘液癌病理生物学特征。方法 对13例肿瘤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DNA倍体分析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乳腺粘液癌可分为单纯型及混合型一类,前者含有大量细胞外粘液,癌细胞稀和,生长缓慢,大多属非整倍体,后者尚有富含瘤细胞的区域。结论乳腺粘液癌亚型的划分很必要,诊断时要多做病理片,注意从细胞上粘液的量上把混合民非粘癌区分。  相似文献   

13.
乳腺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breast,NEBC)是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的乳腺肿瘤,尚缺乏明确的规范化诊疗指南,该病的组织起源尚不明确,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中,NEBC可能是乳腺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内分泌和上皮细胞的早期结果这一观点更被接受。NEBC临床特征及病理特征稍突出,但影像学表现不具特异性,单凭影像学难以与其他类型乳腺癌鉴别。NEBC诊断方法已经较为明确,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中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检测。治疗原则为以手术为主、全身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相较于其他类型乳腺癌,NEBC的疗效较差。因此,寻求特异性高的治疗方法成为当今NEBC研究的主流,多个研究着手于对NEBC基因突变的检测,力求研发出针对其高频突变位点的靶向治疗药物。同时,NEBC预后较差,确诊该病后,应积极治疗并坚持随访,及时发现疾病新的变化或进展。  相似文献   

14.
原子力显微镜下几种癌细胞形态特征的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活体不同类型肿瘤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并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方法选取正常肝细胞及肝癌细胞、宫颈鳞状细胞及鳞癌细胞、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及乳腺癌细胞各60例,利用AFM扫描标本,将细胞膜表面扫描图像数据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从表层细胞到中层细胞、底层细胞再到HPV感染细胞、CIN2-3级细胞及宫颈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平均粗糙度逐渐增大(P<0.05)。正常肝细胞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细胞组、肝细胞性肝癌细胞组细胞膜表面平均粗糙度数值逐渐增大(P<0.05)。正常乳腺组、乳腺增生症组、乳腺癌组细胞膜表面平均粗糙度也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P<0.05)。结论细胞种类不同,细胞膜表面结构不同。正常细胞膜与肿瘤细胞膜在形态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别,特别是正常细胞膜与同种细胞来源的肿瘤细胞膜相比能明确判断出细胞是否恶变,这为临床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癌患者血清中癌细胞凝集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癌患者血清中癌细胞凝集因子的初步研究周柔丽,刘广超,候林,洪英瑜,王少斌,芮静安,张绍丛,刑蓓佩在癌细胞转移的复杂过程中,游离并进入血循环中的癌细胞相互聚集形成瘤栓,对于血流中癌细胞的存活及出血管都具有重要作用。癌细胞在宿主出血管中形成瘤栓主要由癌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乳腺富于脂质癌(lipid-rich carcinoma, LRC)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总结2例乳腺LRC的病理形态和临床资料,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68岁和74岁。临床表现为乳腺实质内单发的无痛性肿块,均行乳腺改良根治切除术。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AB-PAS法鉴别诊断。结果 巨检示肿物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切面灰白色,质地硬脆。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巢状和片状生长,癌细胞体积较大,胞浆宽大呈空泡状和泡沫状,部分嗜酸性,细胞核圆形和卵圆形,核分裂像多见。导管内癌显示有异型性的泡沫样上皮细胞充满导管或取代单层的导管上皮。免疫表型上,2例肿瘤癌细胞ER、PR、HER-2、GCDFP-15、P53及S-100蛋白均阴性,Ki-67蛋白增殖指数均为30%,1例肿瘤细胞CK5/6阴性,另1例CK5/6部分阳性。AB-PAS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均阴性。患者行乳腺改良根治术后进行了放疗和化疗,生存时间分别为35个月和40个月。结论 乳腺LRC恶性度高,患者预后较差。熟悉其病理特征和分子特点,避免误诊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医学》2017,(8):795-796
目的探讨彩超对乳腺癌病理分型之一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并如何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5例本院手术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声像图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55例患者年龄分布以40~69岁为主,肿块大小不一,好发于外上象限,大多有较典型声像表现,如形态不规则、毛刺征、阻力指数>0.7,伴同侧腋窝淋巴结增大等,部分有微钙化、后方衰减等特异性表现。结论彩超对浸润性导管癌有较特征性表现,尤其对高危人群及高危部位较小病变更需仔细分析,必要时结合其他检查或引导病理穿刺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肿块大小的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78例DCIS病例特点,以肿块大小1.0 cm及3.0 cm为分界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肿块≤1.0 cm及肿块1.0~3.0 cm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块>3.0 cm与前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表现为微浸润,多灶性比例高以及前哨淋巴结阳性比例高。DCIS与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进行病理学指标的差异性分析,ER、PR、Ki67阳性表达相对低、HER-2阳性表达相对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IDC与肿块>3.0 cm的DCIS进行分析,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块>3.0 cm的DCI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癌,更具有侵袭性,生物学特点更接近于IDC,治疗推荐按IDC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存档的乳腺癌病理切片,根据WHO分类标准,结合HE形态和免疫组化特征,诊断浸润性微乳头状癌6例,结合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中,淋巴结转移率为91.5%(86/94)?结论: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类型的乳腺癌,具有侵袭性强?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不良的生物学行为,无论肿瘤中IMPC结构比例占多少都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嗜酸细胞癌(O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观察和分析1例乳腺嗜酸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染色表达并复习文献。结果:癌细胞胞浆丰富,胞浆内见弥漫均匀分布的强嗜酸性颗粒,癌细胞呈腺性排列,呈圆形、多边形,边界清晰,细胞核异型性较小,核仁明显。免疫组化染色SMA、S100蛋白及CgA呈阴性表达,PAS染色阴性。结论:OC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需与大汗腺癌、神经内分泌癌及颗粒细胞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