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袁茹茹 《中原医刊》2011,(18):63-65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及心电图改变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睡眠呼吸监测的结果分为OSAS组(轻度、中度、重度,共155例)和非OSAS组(45例)。所有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及心电图监测,对监测结果比较分析。结果OSAS患者的高血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OSAS组(P〈0.05),其血压多呈非勺型。结论OSAS可加重高血压病和心律失常的程度及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方法 :经睡眠呼吸监测确诊后 ,对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 30例 ,单纯OSAS患者 2 4例进行 2 4h动态血压观察。结果 :(1)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OSAS合并高血压组的呼吸紊乱指数 (AHI)、血氧饱和度低于 90 %的时间百分比 (STL90 % )等睡眠呼吸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单纯OSAS组 ;(3)OSAS合并高血压组 2 4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 (ASBP和ADBP)、晨起与睡前收缩压及舒张压 (SBP和DBP)均显著高于单纯OSAS组 ;(4 )OSAS合并高血压组晨起血压较睡前明显增高。结论 :睡眠呼吸紊乱和低氧血症是引起OSAS患者高血压形成的重要因素 ,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整体水平较高 ,晨起舒张压升高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动态心电图的特点。方法将确诊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82例作为睡眠呼吸暂停组,另将63例经诊断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所入选的145例患者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二组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特点。结果在82例0SAS患者中有23例发生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28%。63例非OSAS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有6例,发生率为9.5%,显著少于OSAS组(P〈O.01)。分析OSAS患者动态心电图可发现许多类型的心律失常,其中房性和室性的期前收缩比较常见。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心律失常的类型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曹锐红 《吉林医学》2009,30(17):1902-1904
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10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多导睡眠仪监测结果分为单纯高血压组(53例),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23例),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S组(26例),观察各组的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高血压合并中重度OSAS组、高血压合并轻度OSAS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加剧了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的升高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应重视对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探索动态血压在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32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并高血压患者与 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二者的动态血压变化特点有明显的区别 ;OSAS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 ,甚至还会高于白昼 ,多呈非杓改变 ,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多有正常的血压节律变化 ,呈杓型改变。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对初步诊断OSAS并高血压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部分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夜间多导睡眠监测仪和Holter心电及血压检测仪对112例具有打鼾症状的中老年患者进行了检测并分单纯鼾症组(非OSAS组)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组(OSAS组),对两组病人与高血压、血压的昼夜节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OSAS组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远高于非OSAS组,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OSAS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7.
韩云辉  怀珺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078-1078,108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将240例睡眠打鼾患者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PSG)进行夜间睡眠监测并同步监测24小时动态心电图,根据PSG监测结果分为146例OSAS组和94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OSAS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改变及心律失常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OSAS患者夜间睡眠时的低氧血症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嘉宁  邝敏 《广西医学》2009,31(6):815-816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特征。方法46例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观察组),2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组(对照组),均行多导睡眠图、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非勺型”血压节律占55%。观察组患者的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纤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OSAS对高血压患者血压高度及昼夜变化、心律失常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的睡眠结构 ,呼吸暂停以及低氧血症等与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分析 30例OSAS合并高血压与 30例OSAS血压正常患者的睡眠监测结果和血压变化情况 ,以 10例单纯鼾症为对照。结果 :OSAS合并高血压组呼吸暂停指数 ,伴呼吸紊乱的微觉醒 ,血氧下降 <70 %的次数以及睡眠呼吸暂停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与OSAS血压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P <0 .0 5 )。OSAS合并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睡眠结构与单纯鼾症比较明显异常 ,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睡眠呼吸暂停以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的程度及伴呼吸紊乱的微觉醒可能与OSAS合并高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10.
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心律失常的关系,1.1一般资料56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18例,年龄我们利用动态心电图对56例患有不同程度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18-72岁,平均年龄50.2岁,其中男性OSAS为30例,女性进行24小时监测.现将其结果与分析报告如下:OSAS为12例,高血压患者为2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伴或不伴隐性高血压(MH)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2007年11月至2008年7月本院经多导睡眠监测新诊断OSAS患者,按24h动态血压结果 ,分为OSAS合并MH组(即OS-AS+MH组,n=18)和单纯OSAS组(即OSAS组,n=25),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即N组,n=24).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3组间左心结构和功能指标.结果 OSAS+MH组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IVS)明显高于OSAS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A峰最大流速比值(ElA)与OSAS组相似(P>0.05).结论 OSAS患者若合并MH,左心肥厚更明显,即使诊所血压在正常范围内,也应及时行动态血压监测,以达到对MH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合并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的特点,探讨其在心脑血管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94例研究对象根据诊所血压、24 h动态血压和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分为1)对照组(单纯高血压、轻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n=58),平均年龄(52±2.7)岁,体质量指数(27.2±0.98)kg/m2,2)实验组(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n=36),年龄平均(46±1.6)岁。体质量指数(28.2±0.48)kg/m2。比较2组睡眠呼吸暂停对血压变化的影响。结果1)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非杓型血压(non-d ipper)的发生率为55.6%,明显高于对照组(22.4%)。2)实验组24 h、白天、夜间平均脉压差〔(49.57±13.27)mmHg(1 mmHg=0.133 kPa)、(49.53±12.92)mmHg、(50.31±16.86)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44.69±7.12)mmHg、(45.12±7.50)mmHg、(42.69±6.28)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影响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对脉压也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变化。方法:对120例高血压伴鼾症患者同步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多导睡眠监测(PSG),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中、重度OSAS合并高血压组共3组,观察并比较3组基线资料、睡眠监测指标、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根据不同的血压昼夜节律状况分组(杓型组、非杓型组),比较睡眠监测指标、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结果:(1)重度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高于轻、中度组(P〈0.05),偶测收缩压(cSBP)高于轻度组(P〈0.05)。(2)最低血氧饱和度(minSaO2)同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呈负相关。AHI与偶侧舒张压(cDBP)呈正相关。(3)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状况进行分组,非杓型组占全部患者的68.3%,随着OSAS病情的加重,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比例增多(P〈0.05)。杓型组minSaO2、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nDBP明显低于非杓型组患者(P〈0.05)。结论:频繁缺氧在OSAS患者舒张压升高中的作用更为显著;OSAS病情的严重程度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动态血压(ambulatorv blood pressure,ABP)及血压节律的变化。【方法】经门诊测量血压(clinical blood pressure,CBP),并行多导睡眠仪(polrsomnography)及动态血压监测符合标准的60例研究对象入选本研究。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白天、夜间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根据监测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病(essential hypertention,EH)组、EH合并OSAS组、单纯OSAS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EH组及EH合并OSAS组白天SBP(dSBP)、白天DBP(dDBP)、夜间SBP(nSBP)、夜间DBP(nDBP)明显升高;EH合并OSAS组dSBP和nSBP以及nDBP较EH组患者升高,有统计学差异。与EH组相比,OSAS组及EH合并OSAS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比例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结论】EH合并OSAS组患者血压变异性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病患者,OSAS可独立引起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左房大小和房性早搏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的关系。方法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诊断为OSAS的277名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检查。将发现有房性早搏的137名患者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成3组,即轻度组(5≤AHI<15),中度组(15≤AHI<30)和重度组(AHI≥30)。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CRP浓度、左房直径,分析二者与OSAS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OSAS患者中,房性早搏的发生率较高,为49.4%(134/277)。轻、中、重度OSAS患者的CRP值分别为(2.98±1.82)mg/L,(3.03±1.94)mg/L,(5.01±4.68)mg/L,左房直径分别为(33.7±3.8)mm,(37.9±5.5)mm,(40.1±7.9)mm。血清CRP水平和左房直径与OSAS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r=0.304,P=0.034;r=0.411,P=0.003)。在排除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的影响下,CRP和左房直径也呈正相关(r=0.594,P=0.0005)。结论 OSAS患者房性早搏的发病率较高。在这些患有房性早搏的OSAS患者中,CRP水平和左房直径的大小与OSAS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的关系,提示炎症激活介导的左房重构和电重构可能在OSAS患者房性早搏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偶测血压与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产科门诊新诊断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20例,分为初产妇组90例和经产妇组30例,进行偶测血压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将其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孕妇偶测血压中的舒张压(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产妇组偶测血压的收缩压(SBP)及24 h动态血压均高于初产妇组(P<0.05~P<0.01);偶测血压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率为100.0%,明显高于24 h动态血压的诊断率25.0%(P<0.01);初产妇组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检出率为12.22%,明显低于经产妇组的63.33%(P<0.01).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能连续记录24 h血压的变化情况,与偶测血压相比,能更方便更真实地反映全天血压水平,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断及筛查中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对156例高血压患者做24h动态血压监测及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动态血压监测情况分为两组,晨峰组(86例),血压晨峰(起床后2h内平均收缩压一睡眠时最低平均收缩压)≥55mmHg(1mmHg=0.133kPa),其他为非晨峰组(70例)。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间期(Q—T),校正Q—T间期(Q—Te),Q—T离散度(Q—Td),校正Q—T离散度(Q-Ted)。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Q—Tc,Q—Td,Q—Tcd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有晨峰现象的患者,Q—Te,Q—Td,Q—Ted显著延长,心室肌电不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