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硬化结节MRI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结节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肝硬化结节的MRI资料。结果:62例肝硬化再生结节表现为T1WI等或稍高信号,T2WI等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在强化的肝实质对比下显示为低信号结节。37例合并肝细胞癌表现为T1WI等、高或低信号,T2WI均呈稍高及高信号;11例在T1WI或T2WI上见假包膜,呈低信号;增强扫描34例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3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但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呈不均匀低信号,27例见假包膜强化。结论:肝硬化结节在MRI上能很好地与肝细胞癌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的MR特征及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MR资料,MR扫描包括横轴位T1WI、脂肪抑制T2WI平扫,横轴位三维动态增强T1WI以及脂肪抑制轴位及冠状位T1WI延迟扫描。结果:所有肝细胞癌T2WI均呈稍高或高信号,T1WI呈等、高或低信号;13例在T1WI上见假包膜,2例在T2WI上见假包膜,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49例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3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但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呈不均匀低信号,35例见假包膜强化。43例合并肝硬化结节MR表现为T1WI等或稍高信号,T2WI等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在强化的肝实质对比下显示为低信号结节。结论:MR对肝细胞癌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艳玲  余留森  孙晓丽 《吉林医学》2011,(23):4833-4834
目的:总结肝硬化再生结节和肝癌结节的核磁共振(MRI)表现并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结节性肝硬化患者MR检查资料,所有检查均行脂肪抑制的T1WI、T2WI,正反相位T1WI及动态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DWI)扫描,总结肝内结节的信号特点。结果:在常规脂肪抑制下肝硬化结节T1WI多为等或稍高信号,T2WI多为低信号;增强扫描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在强化的肝实质对比下显示为低信号结节,动脉期无强化。癌结节T1WI多为稍低或等信号,偶有稍高信号,T2WI多为较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退。DWI序列上癌结节呈高信号,而再生结节呈低信号。结论:核磁共振成像可以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及对恶性结节的疗效评价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肝硬化结节患者核磁共振成像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31例肝硬化结节患者,均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肝硬化结节患者在核磁共振成像中表现为T1加权像(T1WI)等或稍高信号,T2加权像(T2WI)为等低信号。增强门静脉扫描与肝组织强化下进行对比呈低信号结节,动脉无强化。合并肝细胞癌为5例患者,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偶会出现高或稍高信号。T1WI和T2WI诊断后7例患者的结节周围产生假包膜。结论:核磁共振成像能对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进行良恶鉴定,并对恶性结节作出疗效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对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HCA的MRI检查资料,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病灶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肝右叶6例,左叶3例,平均直径5.2cm。5例肿块内有出血;7例有包膜。2MRI征象:7例T1WI同相位呈低或等信号,反相位均见条或片状信号减低;抑脂T2WI呈稍高或高低混杂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动态增强动脉期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不同程度强化,延迟期4呈稍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2例呈稍低信号。2例T1WI同相位呈等或稍高信号,T1WI反相位片状信号减低;抑脂T2WI呈稍低或等信号;DWI呈稍低信号;动态增强1例动脉期中度强化,1例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均持续强化,延迟期呈稍低信号。7例有包膜并延迟强化。结论 MRI检查能准确显示HCA的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提高与肝内含脂病变的鉴别诊断,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肝、丙肝及乙肝合并丙肝肝硬化再生结节多步演变至小肝癌(SHCC)的多模态MR影像特征,总结MR影像特征的特异性和规律性,实现肝硬化再生结节多步演变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150例乙肝、丙肝、乙肝合并丙肝肝炎肝硬化随访患者;行常规T1WI、T2WI、DWI和5期动态增强,所有病例均经手术、介入、定期复查证实,了解所有患者的MR特征,判定MR在肝硬化再生结节癌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150例慢性肝炎、肝硬化随访患者RN(肝硬化再生节)118例,DWI均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多期动态增强各期大多数呈均匀一致强化,静脉期信号不降低。肝不典型增生结节(DN)41例个52个结节,T1WI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等信号、稍低信号、稍高信号;DWI等信号、不均匀稍高信号;多期动态增强结节动脉期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信号下降,呈相对低信号。43例49个小肝癌(SHCC),T1WI呈稍低信号、等信号、稍高信号,部分可见假包膜,T1WI反相位信号减低;T2WI高信号、略高信号;DWI高及稍高信号、等信号;多期动态增强结节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结节延迟期信号廓清。结论 MR的多序列成像在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癌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对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HCA的MRI检查资料,均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病灶均单发,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肝右叶5例,左叶3例,平均直径5.8cm。4例肿块内有出血;7例有包膜。2MRI平扫:T1WI同相位呈稍低信号5例,等信号2例,稍高信号1例;反相位信号均减低;T2WI稍高信号6例,等或稍低信号2例,DWI稍高信号7例,等信号1例。3MRI增强:6例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3呈稍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2例呈稍低信号。1例动脉期中度强化,1例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均持续强化,延迟期呈稍低信号。7例有包膜并延迟强化。结论MRI检查能准确显示HCA的病理成分,可以提高其与肝内含脂质病变的鉴别诊断,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探讨MRI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FNH的MRI影像学特征,所有病例均行MRI常规T1WI、T2WI及动态增强扫描.③结果 10例病灶中T1WI稍低信号8个,等信号2个;T2WI均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实质均强化,门脉期有7例病灶呈高信号,3例呈等信号;延迟期5例呈相对高信号,5例呈等信号.7例病灶中央可见瘢痕,5例周边有扭曲、增粗血供,3例边缘见假包膜.④结论 FNH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是有效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FNH的MRI检查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Gd-EOB-DTPA增强扫描。结果位于肝左叶6例,肝右叶4例,尾状叶2例,跨叶生长2例。MRI特征:T1WI 8例呈等信号,6例呈稍低信号;抑脂T2WI 5例呈等信号,9例呈稍高信号;7例病灶见中央瘢痕,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态增强:动脉期14例病灶均明显强化,其中4例病灶周缘见迂曲扩张动脉;门脉期持续强化,12例呈稍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平衡期6例呈等信号,8例呈稍高信号;肝细胞特异期,7例病灶以等信号为主,7例呈不均匀稍高及等、低混杂信号。7例中央瘢痕动脉期无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持续延迟强化,肝细胞特异期呈低信号。结论使用Gd-EOB-DTPA增强MRI诊断FNH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尤其肝细胞特异期FNH对Gd-EOB-DTPA特异性摄取而呈等、高信号,Gd-EOB-DTPA增强能全面、准确地显示FNH的血供特点及病理特征,大大提高与肝内其他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脏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的MRI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3年1月—2014年5月肝脏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的病人50例,常规T1 T2WI序列及正反相位序列,LAVA序列动态增强扫描。结果50例病人60个病灶,所有病灶均表现为T1WI高或稍高信号,T1WI脂肪抑制序列病灶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反相位序列病灶仍为高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加强病灶为低或稍低信号,该组60个病灶,其中55个病灶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无强化,5个病灶呈轻中度强化。结论肝脏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可以很好显示肝脏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病灶,是诊断肝脏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结节首选的影像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肝硬化再生结节(RN)、肝不典型增生结节(DN)和小肝癌结节的核磁共振表现并探讨核磁共振(MR)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60例结节性肝硬化病例(合并DN 7个,肝癌结节16个)MR检查资料,患者行脂肪抑制的T1WI、T2WI、正反相位T1WI及动态增强扫描和弥散加权(DWI)扫描,总结肝内结节的信号特点.结果 在常规脂肪抑制下肝硬化结节T1WI多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多为低信号,增强后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强化相似或信号稍低;DN在T1WI多为较高信号,T2WI多为稍低或等信号,增强后强化不明显;癌结节T1WI多为稍低或等信号,偶有稍高信号,T2WI多为较高信号,DWI为高信号,强化多为动脉中晚期强化,门静脉期以后强化减退.结论 核磁共振可以对大多数RN、DN和小肝癌结节明确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及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经病理证实的FNH结节,分析其CT及MRI影像资料.结果 9例FNH均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共有10个病灶,其中肝右叶6枚,跨左右叶2枚,肝左叶2枚.5例患者CT及MRI资料完善,1年轻女孩仅行MRI检查,3例患者仅行CT检查.CT表现:8例FNH平扫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影,5个见裂隙状、星芒状低密度中央或偏心瘢痕.动脉期7例明显均匀强化,1例中度强化,所有病灶中心瘢痕均未见强化,4例肝门侧见增粗迂曲血管影.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均不均匀降低,呈相对高和等密度,强化特点呈"快进慢出"强化模式.5例肿块中央或偏心裂隙状瘢痕呈缓慢渐进性强化.MRI表现:T1WI示5个病灶呈稍低信号,1个病灶呈等信号;T2WI示6例患者均呈稍高信号.MRI增强扫描示,6例患者均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稍高信号及等信号,5个病灶出现中央瘢痕,瘢痕组织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表现为延迟强化.结论 FNH多见于青中年患者,多数无明显症状,靠近肝包膜下,CT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全面、准确显示FNH的血供特点.病灶明显富血供高强化及裂隙状纤维瘢痕延迟性强化是其特征性影像表现,病灶多无包膜,两者均能对其做出准确诊断.二者结合可提高FNH的诊断准确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陈波 《中外医疗》2011,30(36):81-81
目的 对21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征象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21例FNH患者的MRI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1例FNH共24个病灶,其中18例单发,3例各2个病灶.病灶位于肝左叶11个,肝右叶13个,均呈类圆形、椭圆形,病灶直径2.2~7.5cm,平均为4.7cm.平扫病灶边界欠清晰,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大多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动脉期在明显强化的肝实质部分对比下显示中央低信号的星芒状形态,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接近肝实质.结论 FNH具有典型的MRI表现,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或稍高信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32例FNH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I影像资料,分析CT/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下病灶位置、大小、形态及主要合并征象及其与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并描述不同时期的密度/信号变化情况。结果 CT平扫10例等密度、22例为稍低密度,14例可见裂隙状、条状、星芒状低密度中央瘢痕;增强扫描时均可见清晰边界,30例动脉期明显强化,但中央瘢痕均无强化表现,5例于病灶内及周围均可见明显强化增粗迂曲动脉,门脉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减低,6例中央瘢痕轻度强化,延迟期实质部分强化程度持续下降,14例中央瘢痕延迟强化呈稍高密度表现;行MRI平扫,24例T2WI高信号,8例等信号,T1WI 17例稍低信号,12例等信号,3例高信号,12例病灶内中央瘢痕,为T2WI高信号,T1WI低信号;行MRI增强扫描时,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均可见与CT增强扫描类似征像,其中8例于门静脉期可见中央瘢痕强化,延迟期12例呈持续强化表现,为稍高信号。结论 CT及MRI均能对FNH病理及血供进行准确、全面表达,于FNH的临床诊断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30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图像。24例中有4例又行肝特异性造影剂检查,包括2例锰福地匹三钠(Mn-DPDP)和2例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扫描。结果 22例为单发FNH,2例为多发。大小为1.0~6.0cm。24个病灶在T1WI上呈典型的等或略低信号,4个呈低信号,2个为略高信号。25个病灶在T2WI呈典型的等或略高信号,5个呈高信号。29个病灶的实质部分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或略高信号。1个病灶的实质部分在动脉元强化,而在延迟期变成等信号。2个病灶在延迟期出现增强的假包膜。21个病灶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瘢痕,9个均未显示。瘢痕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延迟强化,4个病灶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供血动脉影。使用Mn-DPDP后病灶为等或略高信号。使用SPIO后,病灶呈等信号。结论 多数FNH有典型MRI征象,综合使用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是正确诊断的关键。肝特异性造影剂对FNH的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路浩  仇成丞  叶叶  吴琼 《黑龙江医学》2013,37(9):808-8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块状型肝细胞癌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诊断为原发性块状型肝细胞癌的MRI信号特点、假包膜征、动态增强表现及瘤外征像的特点.结果 原发性块状型肝细胞癌T1WI以低信号或稍低信号为主,T2WI呈稍高信号为主,肿瘤内部信号不均匀,常有假包膜形成,动态增强检查具有特征性,能显示肝内扩散、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瘤栓、肝门区及腹膜后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结论 原发性块状型肝细胞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诊断原发性块状型肝细胞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彭晓容 《罕少疾病杂志》2012,19(5):17-20,57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和MRI扫描在诊断肝内周围性肿块型胆管细胞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纳入所有进行了动态CT增强(n=23)和MRI增强(n=19)扫描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别对病灶的大小、部位、边缘、形态、密度(或信号)以及动态增强表现以及继发征象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均为单一肿块型36例,周围见卫星灶者6例;发生于右肝18例,左肝24例;肿瘤直径平均4.9±1.8cm(1.9-11cm)。平扫时,在CT上肿块均呈稍低密度,MRI上肿块呈稍高T2WI信号、稍低T1WI信号;动态增强时,23例CT扫描患者中,18例患者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周围见线样环状强化,延迟期均可见病灶中心不同程度延迟强化;19例MRI扫描患者中,13例患者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周围见线样环状强化,延迟期均可见病灶中心不同程度延迟强化。间接征象包括:周围性胆管扩张(n=17)、邻近肝包膜回缩(n=8)、肝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n=16)。结论动态增强CT和MRI在肝周围性肿块型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CT及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SPTP完整影像学资料,12例均接受CT平扫及CT三期增强扫描,其中5例接受MRI及MRCP检查。结果 12例CT平扫均为胰腺单发肿块,除1例实性肿块包埋于胰头内,其他各例均为体积较大囊实性肿块,其中囊性成分为主型6例,囊实性相仿型3例,实性成分为主2例。11例外生性生长,10例包膜完整、均匀,2例包膜局部模糊、粘连,5例见钙化,各例胰胆管均无梗阻性扩张。CT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及包膜均呈延迟强化方式,实性成分强化程度在三期中均明显低于胰腺实质,而包膜强化程度在门静脉期、延迟期高于胰腺实质。5例行MRI扫描,实性成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的软组织信号,囊性成分类似于脑脊液信号,囊内出血表现为T1WI高、T2WI低特征性信号,由于出血程度和出血期龄不同,其信号强度变异较大,囊壁及间隔在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MRCP提示胰胆管受推压、移位,均无梗阻性改变。结论 SPTP的影像学表现具有较高的特征性,MRI更具显示包膜、肿瘤内出血及胰胆管受压移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薄层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的MRI表现。结果 13例病灶平扫均呈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除中央瘢痕外,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稍高信号,延迟期呈稍高或近等信号,11例病灶的中央瘢痕延迟强化。结论 MR薄层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FNH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和准确性,结合临床检查能大大提高FNH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和MRI征象,提高对该病影像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4年间于我院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15例患者的CT及MRI图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型5例,实性成分为主型3例,囊实性比例相间型7例。其中2例病灶可见出血,3例病灶可见钙化。CT平扫肿瘤实性部分CT值平均(37.56±9.53)Hu;增强动脉期平均(54.5±9.75)Hu;门脉期平均(72.0±17.1)Hu,呈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平扫平均(24±12.52)Hu;增强扫描无强化。MRI上肿瘤实性成分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趋势。囊性成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肿瘤包膜在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2例肿瘤内出血病灶在T1WI上可见环样、云絮样高信号,相应区域在T2WI上呈低信号。3例肿瘤内钙化在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如能抓住该病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对其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