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痰的治法大庆石油勘探局第一采油厂职工医院(727500)孙斌疾有两种涵义,即狭义的疾和广义的疾。狭义的疾一般是指肺部渗出物及呼吸道的分泌物,或咳咯而出,或呕而出。广义的疾是指由于机体气机郁滞或阳气衰微,不能正常运化津液,使体液停留积聚于机体某一部...  相似文献   

2.
3.
痰证论治刍谈侯志民甘肃省中医院(730050)主题词痰证/治则;痰证/中医药疗法痰为水津运行失常的病理产物,又为致病之重要原因。其为害甚广,许多顽疾沉痛与其关系密切,故古人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谓。笔者在长期的临陆证实践中,对痰证的治疗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
田中明 《四川中医》1994,12(8):13-14
  相似文献   

5.
王豹 《光明中医》2012,27(5):992-993
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概括地说明了人体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过程.如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水湿津液滞留则凝结成痰.  相似文献   

6.
从痰论治Ⅱ型糖尿病24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早 《江苏中医》2000,21(8):30-30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病因不外内外两端。内因多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津液输布失常而生痰,伏于体内,形成"夙根",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基础;外因多为风、寒、热、燥、湿等六淫邪气入侵。外邪引动"伏痰",损伤肺气,致痰邪壅滞,气道不利,上逆而咳嗽、咳痰、喘息和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等。中医以"治病求本"为原则,从"痰"入手,疏风化痰、清热化痰、温肺化痰、润肺化痰、燥湿化痰,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8.
痫证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在古代文献中对痫证论述较多,如<古今医鉴·五痫>篇说:"夫痫者有五等……发则卒然倒仆、口眼相引、手足搐搦,背脊强直,口吐涎沫,声类畜叫,食顷乃苏".<证治准绳·癫狂痫总论>:"痫病发则,昏不知人,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至瘛纵抽掣,目上不见,或口眼歪斜,或口作六畜之声".<证治要决·五痫>:"痫有五……手足搐搦,口眼相引、项背强直,叫吼吐沫,令顷乃苏".  相似文献   

9.
金素娟 《河北中医》2004,26(5):350-350
李某,17岁,1998-11-10就诊。月事已8个月未潮,在当地医院服过中西药,小腹渐大如孕。刻诊:形体肥胖,腹大如孕5个月,头晕重,苔白腻,脉沉滑。证属痰湿夹瘀阻滞冲任,壅塞胞脉,经水阻隔。处方:姜半夏、陈胆南星、当归、泽兰、茺蔚子、石菖蒲各10g,化橘红、炒菜服子各5g,炙鸡内金9g,卷柏、泽泻、山楂各12g,丹参、淫羊藿各  相似文献   

10.
眩晕从痰论治4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吉善 《山西中医》2003,19(4):39-39
《丹溪心法》指出 :“头眩 ,痰挟气虚并火 ,治痰为主 ,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不作眩 ,痰因火动 ,又有湿痰者”。行医 30余年来 ,笔者发现在临床中因痰而致眩晕者为多。痰在体内 ,随正气的强弱、阴阳的盛衰演变为寒痰、热痰、湿痰、痰瘀互结。故总结出眩晕从痰论治 4法 ,对治疗顽固难治性眩晕 ,每获良效。1 燥湿化痰法适用于痰湿内盛 ,滞于中而行于上 ,干扰清阳之湿痰型眩晕。症见突然发病 ,眩晕 ,头重如蒙 ,如坐舟车 ,景物旋转。伴见胸闷不适 ,泛恶欲吐 ,或吐痰涎 ,口中黏腻。舌苔白腻 ,脉滑或濡缓。常用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陈某 ,女 ,…  相似文献   

11.
朱丹溪痰证论治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丹溪论治痰饮,立意独特,将痰分为湿痰、风痰、内伤挟痰等类,临床治痰,重视脾胃,以二陈汤为准绳,根据痰之性质,分而治之,并善选用具有特殊功效的治痰药物。  相似文献   

12.
咳喘从痰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喘是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症情复杂多变,有虚实互见,有寒热错杂、有脉证不符,治疗颇为棘手,故历来就有“诸病易治,咳嗽难医”之说。笔者在江苏省中医院跟随韩树人主任医师学习时,观其治疗本病时,紧扣“痰”字,据“痰”辨证,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 咳喘之证以“咳、喘、痰、炎” 为特点,其中“痰”为主要因素,痰液留滞气道,肺气不得宣畅则咳嗽。若痰液得清,咳喘自能不治而愈。痰之辨证不外稀稠之分、色泽之异、量之多寡等等,稀薄而白属寒湿,粘稠而黄属内热,痰粘滞难咯属燥热等。痰之性质既明,立法用药则有理有据,如此…  相似文献   

13.
14.
痰病原道说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孟庆云 《中医杂志》1996,37(4):200-201
痰病是中医学的特有概念,是一类病的统称。从痰概念的发轫、流变,乃至达到今日的指称涵义,也堪作为中医学理路演化径迹写照之一斑。痰病之痰是从痰饮播迁而来。夷考其源,痰最早为实体概念,指下呼吸道粘膜分泌的粘液。《内经》全书中并无痰字。最早见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膈上病痰满咳嗽吐。”从文字发展史而论,古无痰字,乃借“淡”为之。《释名》及《说文解字》均不载有痰字。唐·慧琳《一切经音义·二十三》载惠苑《华严音义·六十六·风黄淡热》之文:“《说文集略》曰:‘淡为  相似文献   

15.
16.
17.
痰病论治     
痰证是指水液凝结,质地稠厚,停聚于脏腑、经络、组织之间而引起的病症。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它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中医认为痰可以停留在机体内外各个部位,有"五脏六腑俱有"、"内外上下皆到"之说,生成各式各样的疑难奇异病症,因此又提出痰为诸病之源,有"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之说,对于由痰而致的病症必须要辨证求因,治其根本才能取效。下面就痰病论治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历代医家痰病观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痰为诸病之源 ,有“百病多由痰作祟” ,又有“怪病多痰”之说 ,而历代医家对痰的学术观众说纷纭 ,在治痰上也各有心得 ,每使后学眩目。余谓诸家之论 ,各有发挥 ,但必综合观之始全 ,现就其痰病观作一总括分析 :1 仲景之痰病观 :当以温药和之痰饮一名 ,实始于《金匮要略》。仲景论痰饮基本上继承了《内经》的思想 ,从脾不“散精”、肺不能“通调水道”、膀胱 (肾 )不能化气行水 ,故而“水精”不布、“五经”不行 ,停积而为痰饮主论 ,进一步阐述了其病因病机。如《痰饮咳嗽病》篇中说 :“夫病人饮水多 ,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 ,水停心…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素有“咽喉诸病皆属于火”的说法,但本文根据咽喉病的特点,提出咽喉诸病,慎用苦寒,并分风热侵袭型、肺胃积热型、气阴两虚型、痰湿阻滞型4型论治。  相似文献   

20.
《光明中医》2021,36(11)
目的分析健脾化痰方治疗高脂血症脾虚痰浊证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4例高脂血症脾虚痰浊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参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健脾化痰方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血脂指标、血清Hcy、vWF因子、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组,P 0.05。试验组治疗8周后血清LDL-C、TG、TC、Hcy、vWF水平均比参照组低,试验组治疗8周后血清HDL-C比参照组高,P 0.05。结论健脾化痰方可有效调节高脂血症脾虚痰浊证患者血脂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及血管内皮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