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面瘫Ⅰ号方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山东省交通医院就诊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20 min/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面瘫Ⅰ号方,100 mL/次,早、晚2次服用。两组均持续治疗3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和面神经电图复合动作电位波幅损失百分比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6%、84.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R1波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支配眼轮匝肌、鼻肌以及口轮匝肌的神经波幅损失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支配眼轮匝肌和鼻肌的波幅损失百分比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鼻肌、口轮匝肌的神经波幅损失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瘫Ⅰ号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几天前,柳先生晨起冒着寒风骑电动车去早市买菜,回家不久后,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流口水,照镜子一看,原来嘴巴“歪”了。柳先生心想这是受了寒,赶紧用热水敷了敷脸,可几天后症状越来越明显,不仅迎风流泪,眼睛不能闭合,而且吃东西都不能咬,说话也吃力,赶紧到中医院检查。  相似文献   

3.
1405例面瘫、面瘫后遗症的临床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面瘫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针灸治疗法、药物治疗法、纯中药"面瘫灵"结合面部肌肉按摩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践证明纯中药制剂"面瘫灵"结合面肌按摩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面瘫又称歪嘴风、口僻,是指口眼向一侧的一种症状。临床上以发病突然,一侧或两侧面部神情呆板、麻木,患侧额部平坦,目睁闭合困难,露睛流泪,口角向一侧歪斜,伸舌多偏向一侧,口角流涎,漏食漏水。针灸治疗面瘫效果确切,操作简便,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创伤性面瘫的F波检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创伤性面瘫患者就诊时 ,应首先要确定面神经是否已被切断或发生了不可逆的严重变性 ,还是单纯的神经传导阻滞。后者一般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而一旦出现前两种情况时 ,则必须采取积极的神经干手术方法 ,如神经吻合、移植或减压术 ,才能重建面神经功能。神经传导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双向传导性 ,对运动神经施加一个阈上强度的刺激 ,产生的兴奋将由刺激点同时向中枢(逆行)和肌肉(顺行)两端传导 ;其中顺行冲动产生肌肉收缩 ,而逆行冲动对人体的影响用肉眼和传统的电生理方法很难观察到。F波正是少数脊髓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运动神经元在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针刺6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面瘫患者经针灸治疗,痊愈45例好转20例。结论针刺治疗面瘫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且经济实用,几乎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医药保健杂志》2006,(1A):59-59
我父亲两个月前发生左侧面瘫,在神经科接受治疗后面瘫开始好转,谁知左眼却发干,继而又出现畏光、红痛、视力下降等症状。经检查,医生发现他左眼明显充血,出现角膜溃疡。虽经治疗,眼部感染症得到控制,但角膜上却留下瘢痕,明显影响了视力。请问为何面瘫也会影响到眼睛呢?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民间中医董王留柱老先生应用传统针灸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包括应用材料采集、取穴、具体操作方法)。董老认为本病是由络脉空虚,外风入中而得,即寒热外邪侵袭络脉时,如果血气亏虚方可出现口眼喎斜症状,且风入于足阳明、手阳明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喎斜,言语不利,说明治该病宗旨是用温补之法。该针法"三进二退法"效于"烧山火"疗法,可起温补作用,留针时艾灸且进出针时配合呼吸法也是取其温补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陈成 《中国药师》2003,6(10):647-647,649
目的 :观察“面瘫咀嚼剂”结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将 7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使用“面瘫咀嚼剂”与“面瘫咀嚼剂”加针刺进行对比治疗。结果 :“面瘫咀嚼剂”加针刺组总有效率为 97.78% ,“面瘫咀嚼剂”组为 82 .35 % ,两组具有明显差异性 (Ρ <0 .0 5 )。结论 :咀嚼剂加针刺疗法集针刺、药物和功能康复锻炼为一体 ,标本、内外兼治 ,其疗效优于单一咀嚼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外伤、肿瘤、炎症和变性等病变影响面神经周围的结构时 ,都可能引起面神经麻痹。大多数面神经麻痹由颞骨内病变引起。面神经自小脑桥脑角进入内听道底后在颞骨岩部进入面神经管 ,形成迷路段 ,并经鼓室段与乳突段出颈乳孔。以前均在颞骨之骨管内 ,但在鼓室段的面神经骨管常有骨质缺损的裂隙存在 ,面神经可能直接在中耳黏膜下或暴露于中耳腔 ,此种情况 Kelemen报告有 5 0 %~ 6 0 % ,Diet-zel报告 5 7%。因此 ,中耳疾病或中耳乳突术导致面神经损伤而发生面瘫的可能应引起重视 ,也即耳源性面瘫的常见原因。1 常见原因1.1 中耳乳突疾病 :急性…  相似文献   

12.
秦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3,(35):572-573
面瘫俗称口眼歪斜,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面部神经麻痹。其病因为受风寒之邪,侵袭经络导致经气受阻,经筋失养,局部肌肉收缩或痉挛,与对侧面部失去平衡。本病常突然起病,多于清晨睡醒后面部呆滞、麻木不适甚至导致面部瘫痪,难以做皱眉、鼓腮的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有时伴有闭目困难与眼睛流泪,额纹、鼻唇沟变深,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针灸疗法治疗面瘫患者的效果。方法60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取穴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及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中枢性面瘫与周围型面瘫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16/17)、92.31%(12/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12/18)、58.33%(7/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8、3.949,P=0.042、0.047<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满意度为93.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8<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42.96±3.05)分,低于对照组的(48.32±2.7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02,P=0.000<0.05)。结论使用针灸疗法对面瘫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轻心理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用推拿手法治疗面瘫是以舒筋通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为治则。简便易行,易被患者接受。本院收集该患病人2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经过医生诊断确诊为面瘫(周围性)。20例中男14例,女6例;年龄最大者42岁,最小者17岁;耳后或头部有疼痛不适感者15例,面瘫并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减退,听觉过敏者3例,面瘫伴有局部不舒适感者2例;从发现面瘫到就诊时间隔最长者为7d左右4例,间隔时间最短者2d者16例。 1.2 疗效标准 痊愈:凡经过2疗程治疗颜面部完全恢复正常。显效:经过2疗程治疗,目测颜面部…  相似文献   

15.
面瘫指面肌瘫痪,是由面神经受损而引起的病症,面瘫的发生,传统医学认为是由于人体正气的不足,特别是面部阳明经、少阳经的脉络空虚,气血不足,复受外邪侵袭而致面部经络瘀滞,筋脉失养,经筋纵缓不收而发为面瘫。其外邪可以是风寒、风热、寒湿、火郁、血瘀等等。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由寒冷、风湿、病毒感染及茎乳内骨膜炎、外伤等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脑干梗死导致面瘫的原因。方法根据脑干梗死灶的部位将患者分成脑桥上段腹侧组和背侧组、脑桥下段腹侧组和背侧组以及延髓腹侧组和背侧组,统计每组患者出现中枢性面瘫、周围性面瘫及其他常见脑干症状或体征的频次,比较各组中枢性面瘫的出现率。结果 74例脑干梗死患者中,有48例患者出现病灶对侧中枢性面瘫,其梗死病灶广泛分布在脑桥和延髓。脑桥上段梗死患者出现中枢性面瘫29例,出现率为74%;脑桥下段和延髓段共出现中枢性面瘫23例,出现率为68%。中枢性面瘫的出现率在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脑桥下段及延髓梗死出现中枢性面瘫的原因为脑桥下段和延髓内存在支配面神经核的皮质核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针刺6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面瘫患者经针灸治疗,痊愈45例好转20例.结论 针刺治疗面瘫效果确切,操作简便,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浅谈面瘫的针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瘫指单纯性的一侧面颊肌肉瘫痪而言 ,以口眼斜为主要症状 ,无神志不清、半身不遂。中医认为 ,本病多因卫阳不固 ,脉络空虚 ,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 ,导致经脉不和 ,气血阻滞 ,经筋失养 ,筋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灵枢·经筋第十三》 :“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 ,急者目不合 ,热则筋纵 ,目不开。颊筋有寒 ,则急引颊移口 ;有热则筋弛纵缓 ,不胜收故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作出了高度概括。按照辨证施治原则 ,面瘫主要分为三型。外感风寒型 :口眼斜 ,头痛 ,周身骨节酸楚 ,鼻塞 ,耳根痛 ,或兼有发热 ,多有汗出当风…  相似文献   

19.
贝尔面瘫是原因不明的急性周围性面瘫.大量临床报告表明中医针灸治疗此病较西医有优势.近些年针灸治疗此病发展较快,各具特色且临床疗效显著,本文从辩证治法、针刺手法、针刺部位、针刺方式及基础研究等方面概括针灸治疗进展情况,为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了多种思路.但目前缺少针灸基础、原理类研究,多数文献报告的深度及广度不够,且针刺操作标准化存在争议,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面瘫早期的失治误治会引起疾病的恶化,发展为顽固性面瘫,其临床症状显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治疗困难,显效者甚少,本文主要对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治疗发展概况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