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护士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护士工作倦怠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从3所省市级医院随机抽取495名各科临床护士。采用MBI-GS、EPQ-RSC和OSI-R 3个量表对护士工作倦怠、人格特征、职业紧张和应对资源进行测量。结果外科和内科护士的工作倦怠高于其他科室护士(P〈0.05);低年龄护士的工作倦怠感较强(P〈0.05);学历越低的护士其专业低效能感越强(P〈0.05);不同人格特征护士的工作倦怠感不同(P〈0.05);职业紧张和应对资源的性质不同对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也不同。任务过重、责任感、任务不适和自我保健等是导致衰竭的主要预测变量(P〈0.05)。任务不适、任务冲突、责任感和自我保健是导致消极怠慢的主要预测变量(P〈0.05)。专业低效能感的主要预测变量为任务不适、社会支持和理性处事(P〈0.05)。结论降低或保持适度职业任务量、职业责任感,明确工作要求和工作角色与职责,丰富业余生活、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与理性处事能力是预防护士工作倦怠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抽取的河南省3个国有企业的所有员工的工作倦怠状况进行调查,并运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分析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个性特征的企业员工的工作倦怠状况存在差别(P<0.05或0.01).职业紧张和应对资源各维度大部分与工作倦怠的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P<0.05或0.01).衰竭的预测变量有N量表得分、任务过重、职业环境、任务不适、责任感、理性处事、自我保健;消极怠慢的预测变量有任务不适、P量表得分、任务冲突、任务过重、职业环境、自我保健和文化程度;专业低效能感的预测变量有任务模糊、P量表得分、任务冲突、任务过重、任务不适、理性处事、社会支持、娱乐休闲、婚姻状况、文化程度(P<0.05或0.01).结论:人格特征、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个体特征是工作倦怠的重要影响变量.减少职业紧张、增加应对资源、同时注意保持适量的工作要求数量和适度的责任感可以减轻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3.
张丽  邹宗峰  刘茂玲 《甘肃医药》2010,29(2):139-141
目的:探讨广州某高校女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应对方式。方法:应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整群抽样调查广州某高校女教师共300名,请其白填调查表,回收合格调查表246份。结果:不同学历高校女教师在职业任务、任务冲突、责任感和娱乐休闲差别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教龄高校女教师在业务技术和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及躯体紧张反应和理性处事得分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高校女教师在个人紧张及个人应对资源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女教师职业紧张与学历、教龄、职称等相关,应减少高校教师的职业紧张源,减少由于紧张对他们的工作和年活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刑警、医师、教师职业紧张及工作能力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医师、刑警、教师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及工作能力的相关关系。方法 应用职业紧张 (OSI- R)和工作能力指数 (WAI)两份量表 ,对某市刑警 191例、中小学教师 343例、医师 2 88例 ,共 82 2例 ,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刑警、医师、教师组间职业任务、紧张反应、应对资源总均分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刑警的职业任务 ,紧张反应高于医师和教师 (P<0 .0 5 ) ,而应对资源低于医师和教师 (P<0 .0 5 )。 2职业任务子项中 ,刑警在任务模糊、任务冲突、责任感 3个子项得分最高。医师突出的问题是任务不适。教师职业紧张主要表现在任务过重和工作环境不良 (P<0 .0 5 )。 3紧张反应显示 ,除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外 ,在业务、心理、躯体紧张反应 3个子项中刑警显著高于医师和教师 (P<0 .0 5 )。4应对资源子项 :刑警在休闲、自我保健、社会支持和理性处事四项得分均显著低于医师和教师 (P<0 .0 5 )。医师的社会支持得分最高。而教师的理性处事得分最高 (P<0 .0 5 )。 5职业任务与紧张反应呈正相关 ,二者均与应对资源呈负相关 (P<0 .0 1)。教师组工作能力与职业任务、紧张反应均呈负相关 ,而与应对资源呈正相关 (P<0 .0 1)。结论 缓解刑警的职业紧张 ,解决医师的任务不适 ,减轻教师的任务过重和改善工  相似文献   

5.
行为干预对不同人群职业紧张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的行为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一般管理人员(15人)、技术人员(19人)、专业人员(36人)共计81例进行职业紧张干预研究.结果①在T分≥60组,任务不适、任务模糊这两个职业任务子项所占的比重大(分别为28.40%、26.85%);业务紧张反应子项所占的比重大(43.31%).②中高层管理人员,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和工作环境子项;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5).③技术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子项;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1).④一般管理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责任感子项;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5).⑤专业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子项;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对不同职业职工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组织、个体)同时结合心理学干预措施,对职业紧张者进行干预,对降低职业紧张确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科学研究人员(研究组)235例,另外,随机抽取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等行业的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554例进行研究.结果①职业紧张总均分[(166.25±27.20)分,(139.16±17.19)分]及各子项得分(除工作环境子项外),紧张反应总均分[(91.15±18.11)分,(82.25±17.48)分]及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得分,应对资源总均分[(131.81±17.12)分,(126.93±19.11)分]及自我保健子项,科学研究人员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P<0.05).②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726,P<0.01),与应对资源呈明显负相关(r=-0.331,P<0.01).③个体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除自我保健外)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理性处事、自我保健;业务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过重、文化程度、理性处事、工作环境、责任感;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个体应对资源、任务模糊.结论将已提出并验证过的职业紧张的模式结合已制定的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图,针对科学研究人员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可对科学研究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以达到降低科学研究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职业紧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卫生问题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紧张水平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医疗卫生技术人员700人做为样本,进行JSS量表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工作紧张在不同职称、收入、学历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级职称组的紧张反应最高(P〈0.01);不同学历组间,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组紧张反应高于本科以下学历组(P〈0.01)。工作压力在不同职称、学历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级职称组的工作压力最高;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组工作压力高于本科以下学历组(P〈0.01)。组织支持缺乏在不同职称、性别、学历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级职称组的组织支持缺乏最高(P〈0.05);男性组织支持缺乏要高于女性(P〈0.05);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组组织支持缺乏高于本科以下学历组(P〈0.05)。结论:性别、职称、学历是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加强应对资源,减轻职业压力,缓解医患矛盾、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可能对降低职业紧张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反应胃镜检查质量的多项指标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式,将调查对象分为口头干预组、书面干预组和对照组。调查三组检查前后的生理指标、紧张不适程度和满意度,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检查后收缩压、检查中紧张不适程度和总体满意度方面,口头干预组与对照组、书面干预组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此外,女性、年轻受检者的紧张不适程度高(P〈0.05,P〈0.01),满意度较低(P〈0.05,P〈0.01)。文化程度高的紧张不适程度高(P〈0.05)。体型偏瘦者的收缩压升高幅度和紧张不适程度均偏高(P〈0.01,P〈0.01)。结论口头干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干预方式,可从多方面提高胃镜检查质量;女性、年轻、文化程度高和体型偏瘦者的胃镜检查整体质量较差,应给予积极主动的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灌注师职业倦怠情况和工作压力源,并分析二者相关性。方法采用国内修订后的工作倦怠量表(M—GS)测量212名灌注师的工作倦怠情况并观察其与人口学特征、职称及收入的关系。采用临床医生工作压力源量表测量灌注师的工作压力源。分析灌注师工作倦怠与各压力源分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调查显示灌注师的工作倦怠情况与国内医务人员常模相似。男性灌注师的成就感高于女性(P〈0.05);情绪耗竭和情感疏远以30~39岁年龄组为最高(P〈0.01)。硕士研究生情绪衰竭较高(P〈0.01);中级职称灌注师的情绪耗竭和情感疏远最高(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职称的升高成就感逐渐升高(P〈0.05);月收入在5000~10000元的人员情感疏远程度最高。问卷显示使灌注师最感压力的工作问题依次是外部环境、工作负荷、组织管理、职业兴趣、职业发展、医患关系和人际关系;而与职业倦怠相关系数较高(〉0.4)的压力源依次是职业兴趣、工作负荷、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结论30一39岁年龄组职业倦怠程度最高,教育程度高者的职业倦怠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职称的升高职业倦怠程度逐渐降低。与职业倦怠相关性较高的工作压力源分量包括职业发展、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和职业兴趣。  相似文献   

10.
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科学研究人员(研究组)235例,另外,随机抽取工厂、机关、服务和商业等行业的职工(对照组)319例,共计554例进行研究。结果①职业紧张总均分[(166.25±27.20)分,(139.16±17.19)分]及各子项得分(除工作环境子项外),紧张反应总均分[(91.15±18.11)分,(82.25±17.48)分]及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得分,应对资源总均分[(131.81±17.12)分,(126.93±19.11)分]及自我保健子项,科学研究人员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P<0.05)。②紧张反应与职业任务呈明显正相关(r=0.726,P<0.01),与应对资源呈明显负相关(r=-0.331,P<0.01)。③个体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除自我保健外)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理性处事、自我保健;业务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过重、文化程度、理性处事、工作环境、责任感;心理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职业任务、任务冲突、个体应对资源、任务模糊。结论将已提出并验证过的职业紧张的模式结合已制定的科学研究人员职业紧张常模及应用表、图,针对科学研究人员的主要紧张源,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可对科学研究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组织、个体)措施,以达到降低科学研究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保护和促进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与压力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及与压力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MBI-GS)和职业压力指标问卷(OSI-2)中的压力源分量表对192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41.7%的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情绪衰竭;有36.6%的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情感疏远;40.6%的被试者没有职业效能感。(2)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与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相关;年龄和婚姻状况与职业倦怠没有显著相关。(3)工作负荷对情绪衰竭具有正相关作用;人际关系对情感疏远具有正相关作用;日常烦忧、管理角色对职业效能具有负相关作用。结论部分医务人员有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而不同来源的压力源对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医生工作倦怠及其与职业紧张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0年10月至11月随机抽取辽宁省具有代表性的3个大、中、小城市的6所综合医院工作6个月以上的373名医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应用工作倦怠问卷(MBI-GS)测量医生的工作倦怠,应用工作内容问卷(JCQ)和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测量医生的职业紧张。结果 医生工作倦怠平均得分情感衰竭为11.80±6.94、消极怠慢为6.22±5.45。按照多元回归分析标准化系数的顺序,影响医生情绪衰竭的职业紧张因素依次为:外在付出、内在投入、决策自主、心理要求;影响消极怠慢的因素为:外在付出、回报和内在投入。结论 医生职业紧张对工作倦怠有显著影响,应降低医生职业紧张程度,改善医生的工作倦怠,提高其生命质量及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监狱干警在工作中面临的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程度,探讨职业压力对工作倦怠的影响。方法采取问卷法对江西省多家监狱173名监狱干警的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状况进行分析。结果(1)被试的职业压力处于中度水平。(2)被试的情感枯竭程度中等,冷漠程度较轻。(3)被试的职业压力与情感枯竭、冷漠显著正相关。结论职业压力是情感枯竭的一个有效的预测因素,情感枯竭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冷漠,同时冷漠又将导致工作效能下降。  相似文献   

14.
沈琦  刘帅  崔恒清  陈晨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1):3815-3818
背景 随着上海市社区卫生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家庭医生制度的逐步完善,闵行区家庭医生的工作负荷不断增加,由此导致的职业倦怠问题不容忽视。正视家庭医生的工作压力及职业倦怠问题,及时了解现状,精确干预势在必行。目的 调查上海市闵行区家庭医生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现状,为家庭医生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8年10—11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闵行区符合条件、知情同意的308例家庭医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身体紧张松弛测试问卷、职业倦怠问卷调查家庭医生的基本情况、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状况,分析调查结果。结果 308例家庭医生中,压力过大者190例(61.7%)、压力适中者72例(23.4%)、压力过小者46例(14.9%)。性别、年龄、婚育情况、户籍、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全科医师资格取得途径不同的家庭医生工作压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8例家庭医生中,工作状态良好者120例(39.0%)、一般倦怠者151例(49.0%)、严重倦怠者37例(12.0%)。性别、年龄、婚育情况、学历、职称、全科医师资格取得途径不同家庭医生职业倦怠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户籍、工作年限不同家庭医生职业倦怠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压力过大家庭医生职业倦怠总得分及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成绩感低3个维度得分高于压力适中和压力过小家庭医生,压力适中家庭医生职业倦怠总得分及情绪衰竭维度得分高于压力过小家庭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闵行区家庭医生的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现状不佳,应采取措施及时干预。尤应对沪籍、家庭医生工作年限6~10年者开展心理干预,引导其正确应对压力、缓解倦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基层民警群体中,探讨职业压力、工作倦怠及心理健康之间关系.方法 采用警察职业压力问卷、工作倦怠量表(MBI-GS)、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300名基层民警进行问卷调查,对251份有效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 职业压力与工作倦怠中的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呈显著正相关(r=0.365~0.472),与低效能感不相关(r=-0.004);职业压力显著地负向预测心理健康(β=-0.189);工作倦怠及三个维度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331~-0.662);职业压力和工作倦怠同时预测心理健康时,只有工作倦怠显著负向预测心理健康(β=-0.698).结论 职业压力和工作倦怠都会影响基层民警的心理健康.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ce' s occupational pressure and their job burnout and health. Methods 251 policemen completed the police occupational pressure questionnair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 and general heath questionnaire. Results Occupational pressure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cynicism( r = 0.365 ~ 0.472 ), and not related to 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r = - 0.004 ). Occupational pressure had negative effect on mental health (β = - 0. 1 89 ). Job burnout and its three dimensionalities we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mental health( r= -0.331 ~ -0.662). With both occupational pressure and job burnout as predictors of mental health, only did job burnout negatively predict mental health (β = - 0. 698). Conclusion Both occupational pressure and job burnout can predicted policemen' general health.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上海市普陀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现状。方法于2019年11—12月面向普陀区家庭医生开展问卷调查,将完成问卷符合要求的164名家庭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将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参加过规范化培训分为规培组(103人)和非规培组(61人),比较两组家庭医生的一般情况、工作满意度及职业倦怠情况,分析影响工作满意及导致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结果家庭医生的总体工作满意度得分为(116.6±15.2)分,处于一般水平。规培组家庭医生工作满意的比例高于非规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9/103)比3.3%(2/61),χ2=9.759,P=0.007]。年龄(r=-0.161,P=0.039)、工作年限(r=-0.204,P=0.009)和职称(r=-0.217,P=0.005)是影响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满意程度与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情绪耗竭(r=-0.202,P=0.010)、个人成就感(r=-0.158,P=0.043)、去人格化(r=-0.193,P=0.013)呈负相关。结论上海市普陀区家庭医生工作满意度不高、存在职业倦怠,建议建立合理工作制度、优化流程、提高待遇,加强家庭医生心理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医生集体效能为团体调节变量来探讨医生应对效能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 采用应对效能量表、集体效能信念量表和中国职业倦怠问卷对11所医院的461名医生进行调查,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与多层分析.结果 1.医生职业倦怠轻、中、重度的比率分别为20.17%、21.47%、25.60%;2.应对效能与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r==0.607.r=-0.539,r=-0.785,P<0.01);3.应对效能显著负向预测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与成就感降低(β=-0.394,β=-0.479,β=-0.572,P<0.01);集体效能对应对效能与人格解体、成就感降低之间关系的正向预测作用极其显著(β=-0.045,β=-0.062,P<0.01).结论 应对效能对职业倦怠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集体效能会调节应对效能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精神科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状况,并探讨不同专科医师工作压力与功能性躯体不适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 MBI-GS)、患者健康问卷(PHQ-15),对112名精神科医师(专科组)和121名非精神科医师(非专科组)进行抽样测试研究。结果专科组倦怠率为89.3%,非专科组倦怠率为99.2%;非专科组MBI-GS总分及情感衰竭、成就感低落维度分显著高于专科组( P<0.001);专科组体育锻炼参与度显著优于非专科组,吸烟行为少于非专科组,饮食规律优于非专科组( P<0.05,P<0.001);非专科组PHQ-15总分及胃痛、四肢或关节痛、胸痛、心悸、气促、性生活异常、大便异常、消化系不适、疲劳感和睡眠困难症状分均高于专科组( P<0.05,P<0.001);体育锻炼与MBI总分及情感衰竭维度呈负相关,PHQ总分与情感衰竭维度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BI总分(β=0.375,95%CI:2.85~3.09)、情感衰竭(β=0.273,95%CI:3.11~3.47)和性别(β=0.218,95% CI:1.38~1.51)进入回归模型,为功能性躯体不适的预测因素(R2=0.102)。结论综合医院医师较精神科专科医院医师有更高程度的工作倦怠及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情感衰竭维度是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的预测因素,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对减轻倦怠程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