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入路及方法。方法从1997年1月至2004年10月对27例颅咽管瘤进行了显微外科手术,病人年龄11~60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男性18例,女性9例,以视力障碍起病23例,尿崩症6例,隐性糖尿病6例,生长发育迟缓4例,头痛20例,闭经4例。术前均行CT和MRI扫描,肿瘤最大直径5cm,实质性12例,囊性变8例,混合性7例,其中肿瘤钙化18例。经翼点入路13例,经额下入路11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3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1例。1例术后10天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26例术后进行了放疗。结论颅咽管瘤手术切除应根据其生长特点来选择手术入路,大多数病人可达到肿瘤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 颅咽管瘤是鞍区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本文结合文献探讨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显微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和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38例,手术全切除术23例,次全切除术12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放疗18例,OUR-XGD旋转式伽玛刀治疗6例.本组31例获得随访6~42个月(平均29个月),19例工作、学习正常,4例1年后复发,2例死亡.结论 充分认识颅咽管瘤的临床特征,正确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和手术处理原则,是治疗颅咽管肿瘤的关键,术后给予放疗和伽玛刀补充治疗,能有效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经眶额下入路切除颅咽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4例颅呖管瘤,采用经眶颏下放路切除,全切10例,次全切除4例,手术效果满意,作者认为此入路对肿显露好、脑呐务轻,适于各型颅咽管瘤切除。 相似文献
5.
6.
为探讨改良小翼点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的效果和意义 ,采用改良入路治疗 2 0例颅咽管瘤患者 ,并与同期经标准翼点入路 (筋膜间入路 )切除的 1 8例颅咽管瘤病例进行对照。结果显示 ,2种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而改良入路手术创伤小、美容效果好、平均住院日缩短 ,符合“微创”手术治疗的原则 ,是治疗颅咽管瘤等鞍区病变的可行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联合入路切除巨型颅咽管瘤(>6cm)7例,其中4例全切除,无1例死亡。根据肿瘤生长方向可分为横轴生长型和纵轴生长型。前者采用额下-翼点-颞下联合入路,后者采用额下-侧脑室联合入路。尽管肿瘤巨大,但采用联合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也能做到全切除。 相似文献
8.
报告14例颅咽管瘤,采用经眶额下入路切除,全切10例,次全切除4例,手术效果满意。作者认为此入路对肿瘤显露好、脑组织损伤轻,适于各型颅咽管瘤切除。 相似文献
9.
10.
1998年 2月至 2 0 0 1年 8月 ,我们采取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 1 2例鞍上各类型和不同大小肿瘤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7例、女 5例 ,年龄 1 5~ 5 5岁 ,平均 34.0 8岁 ,2 0岁以下 4例 ,2 1~ 30岁 6例 ,31~40岁 2例。1 .2 症状与体征 以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者 6例 ,月经紊乱和闭经 2例 ,头痛 7例 ,性欲减退 1例 ,病史 1 0年以上者 3例 ,5年以上者 3例 ,3年以上者 2例 ,2年者 4例。1 .3 影像学检查 1 2例病人均行头颅 CT平扫和MR增强扫描 ,肿瘤呈囊性低密度 ,实性注药均匀增强者 1 0例 ,有明显钙化者 2… 相似文献
11.
颅咽管瘤的分型与手术入路的选择及肿瘤切除程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91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资料探讨颅咽管瘤的外科学分型与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显微外科切除程度。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2001~2007年颅咽管瘤手术病例91例,全部为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的患者。根据临床资料分析肿瘤的外科学分型,手术入路的选择,统计各种入路下肿瘤全切、次全切、大部分切除的例数,分析研究不同入路下各种类型肿瘤切除程度。结果:本组91例患者中经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51例(占56.00%),全切27例,次全切10例,大部分切除14例。结论: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是颅咽管瘤纤维外科最常用的手术入路,可以经过鞍区的4个间隙达到肿瘤的全切除和次全切来达到减少术后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我科于1999年1月至2006年10月间,采用Yasargil提倡的翼点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颅咽管瘤共72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2例,男43例,女29例;年龄5~62岁,平均21岁,其中12岁以下儿童44例;病程1~4年。1·2症状与体征视力下降45例,头痛42例,视野改变43例,多饮多尿26例,发育障碍20例,精神异常或嗜睡4例。1·3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例均行CT及MRI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及征象。肿瘤部位:鞍内2例,鞍上11例,鞍内鞍上29例,脑室外型22例,脑室内外型8例。肿瘤直径:<2 cm 3例,2~4 cm 42例,>4cm 27例。伴梗阻性脑积水36例,肿瘤囊性17例,实… 相似文献
13.
14.
井金洪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4,10(1):106-108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翼点入路切除术及下丘脑功能损害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4例颅咽管瘤手术及术后所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总结临床处理过程中的体会。结果:肿瘤全切除30例(88.2%),次全切除2例,另2例完全钙化型颅咽管瘤仅行肿瘤部分切除。26例(76.4%)术后出现多饮多尿。术后钠钾代谢紊乱24例(70.6%),其中17例术后4周内恢复,5例2个月内恢复,2例6个月内恢复。结论:翼点入路颅咽管瘤全切术后绝大多数会出现水钠代谢异常。尿崩症大多数在术后早期恢复,血钠代谢异常需严密监测,针对监测结果治疗。 相似文献
15.
10例囊性颅咽管瘤根据肿瘤性质和部位,选择相应手术入路。4例经右侧额颞开颅额下入路行肿瘤大部切除并排除囊液,残存瘤腔内置管作内引流,6例经鼻蝶窦入路行肿瘤部分切除并敞开鞍底作囊液外引流,结果10例症状均改善。 相似文献
16.
儿童颅咽管瘤45例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45例,共51例次,患儿年龄均在15岁以下(平均9.2岁)头痛,内分泌及视力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31例次获肉眼全切,20例次为次全切(其中5例为复发后再手术)3例术后死亡。37例随记0.5~10年,5例肿瘤复发(平均术后28.8月复发)。本文着重讨论儿童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和技巧,并认为首次手术应尽量全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鞍区颅咽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7例鞍上直径在2.5-4.8cm的颅咽管瘤患者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发迹内做6.5cm左右皮切口,铣出面积约(3×2.5)cm^2的椭圆形小骨瓣,术中根据肿瘤位置利用不同解剖间隙切除肿瘤。结果术中15例病人肿瘤全部切除,2例次全切除。术后7例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症及电解质紊乱,经药物治疗后好转,9例病人视力改善。结论与传统翼点入路及眶上锁孔入路相比,额外侧锁孔入路切口小、创伤小,能提供足够的鞍上区手术空间,显露鞍区病变及其邻近结构充分,且减少了脑牵拉和手术创伤,有利于颅咽管瘤的全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鞍上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途径。 相似文献
18.
积极开展颅咽管瘤全切除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颅咽管瘤是鞍区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 2 5 %~ 4 0 %。高峰发病年龄为 5~ 1 0岁 ,在儿童鞍区肿瘤中 ,颅咽管瘤占 5 0 %左右。尽管颅咽管瘤在组织学上呈良性表现 ,但治疗的困难使之呈恶性结果 ,严重影响和降低了患者特别是儿童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存活期。Cushing是最早进行颅咽管瘤切除手术的先驱 ,此后 ,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一直是对神经外科医生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1 颅咽管瘤手术治疗的历史颅咽管瘤的治疗方法大致包括根治性肿瘤全切除、次全切除联合放疗引流联合放疗、或单纯放疗 ,在这些方法的选择上至今仍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咽管瘤46例。术前对临床表现、影像检查进行分析,经额下或翼点入路进行手术。结果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28例。无手术死亡。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采用显微手术治疗颅咽管瘤,可以提高肿瘤本身和肿瘤壁的全切除率,达到保护视力,改善内分泌功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目的。首次手术应尽量全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28例第三脑室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经终板和经前纵裂-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2种手术入路的治疗效果和适应症。结果:2种手术入路在全切肿瘤率上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907),经前纵裂-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比经终板入路更容易出现尿崩(P=0.027)、电解质紊乱(P=0.033)等并发症。经终板入路适用肿瘤主体位于视交叉后上第三脑室底前部的肿瘤切除,而经前纵裂-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适用于完全位于第三脑室内或肿瘤主体位于第三脑室内的肿瘤切除。结论:根据颅咽管瘤的影像学特征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术中注意保护下丘脑和垂体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