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对58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中TodaniⅠ型50例、Ⅱ型1例、Ⅳ型5例、Ⅴ型2例。术前B超检查确诊率为94%,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CT或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均明确诊断。术前或术中胆管影像学检查显示胰胆管结合部扩张32例,其中29例胰胆管合流异常。52例无癌变病例,行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48例,囊肿外引流术、囊肿切除联合胆总管T管引流术、左肝外叶切除联合胆总管T管引流术、左半肝切除联合胆总管T管引流术各1例。6例癌变病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cn-Y吻合术2例。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1%、9.6%,疗效优良者49例。结论ERCP或MRCP检查有助于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确诊、分型,并可指导手术;囊肿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本病主要的手术方式,肝叶切除适用于局限于一侧肝叶的Caroli病(Ⅴ型);对于合并癌变者,应积极争取行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声、腹部CT(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MRCP)三种非侵人性检查方法在肝外胆管结石确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诊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261例,并比较B超、CT和MRCP检查对胆外胆管结石的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RCP确诊胆总管结石患者261例,B超、CT和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显示率分别为41.7%、55.6%和81.5%,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超检查肝外胆总管内径≤0.8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有47例,B超、CT和MRCP对胆总管无扩张胆总管结石的显示率分别为21%、30.8%和56%,B超与CT检查显示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MRCP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时,MRCP明显优于CT和B超检查,尤其肝外胆管无扩张的患者,B超和CT检查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内镜(EUS)与B型超声波(US)、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EUS、US、CT、MRCP、ERCP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率。结果 EUS诊断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及准确率均显著高于US(P〈0.05),敏感性和准确率均显著高于CT(P〈0.05),各项诊断指标与MRCP和ERCP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EUS诊断胆总管结石具有准确性和安全性高等优点,与US、CT、MRCP及ERCP相比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孙清森  毕旭东 《山东医药》2009,49(10):30-31
对25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25例中表现为持续性左上腹痛23例,右上腹痛2例,伴左腰背部放射痛20例;均行B超检查,确诊22例;16例行腹部CT检查,确诊12例;12例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确诊12例。均行手术治疗,结石全部取出。认为B超、CT及MRCP检查有助于胰管结石的诊断,本病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2011年行手术治疗的25例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超声、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于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其中ERCP诊断价值最高,确诊率可达100%。25例患者中22例手术方式为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肝包虫残腔引流,其余3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肝包虫病灶根治性切除。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超声因普及易行,应作为诊断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的首选辅助检查,MRCP检查具有诊断准确率高和无创等优点,ERCP则对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诊断率最高。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肝包虫残腔引流应作为肝包虫囊肿破入胆道首选手术方式,对于部分复杂病例可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肝包虫病灶根治性切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胆管囊肿非常少见,其以远端胆总管囊柱状扩张为特点,以腹痛、腹部包块、黄疸为临床主症,部分或完全胆管或胰管阻塞可引起胆汁淤滞、胆管炎、急慢性胆囊炎或胰腺炎。以往对其诊断主要靠超声(US)、计算机体层摄影(CT)、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光电子发射体层摄影(ECT)。近来随着EUS、CT胆管造影、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的应用。发现和报告增多。我院自1990~2000年共15例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得以手术和病理证实,均经MRI+MRCP诊断。本文重点就其MRI+MRCP的影像学特点和胆管囊肿的形成机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胆囊十二指肠瘘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志刚  孔棣 《山东医药》2009,49(26):57-58
目的探讨胆囊十二指肠瘘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34例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为间断性右上腹和上腹部疼痛,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胆囊结石30例。术前螺旋CT检查确诊为胆囊十二指肠瘘7例,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确诊1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1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切口感染5例、十二指肠漏1例、出现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9例,均治愈。结论胆囊十二指肠瘘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确诊困难,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可根据病情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  相似文献   

8.
对19例残余胆囊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均在术前经B超、CT、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均手术切除残余胆囊.认为临床症状结合影像学检查可确诊残余胆囊,再次手术切除残余胆囊是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叶广坡  刘弋  鲁明典 《山东医药》2006,46(36):35-36
对19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痛,常伴有胆结石和胰腺其他疾病;B超、CT、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检查可确诊。保守治疗11例,腹痛消失或缓解9例;手术治疗8例,腹痛消失或缓解7例。认为胰管结石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超声内镜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胆总管小结石的诊断价值,纳入2018年1月—2021年7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住院并诊断为可疑胆总管结石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于同一次住院期间行EUS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开腹探查或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EUS及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结果,计算2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显示,60例患者中46例确诊胆总管结石,EUS诊断准确43例,MRCP诊断准确35例;14例患者证实胆总管结石阴性,EUS诊断准确12例,MRCP诊断准确13例。EUS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MRCP[93.48%(43/46)比76.09%(35/46),χ2=4.128,P=0.042]。结石直径≤1.0 cm者45例,其中EUS确诊42例,MRCP确诊34例(诊断准确率93.33%比75.56%,χ2=4.145,P=0.042);直径≤0.8 cm者39例,其中EUS确诊36例,MRCP确诊28例(诊断准确率92.31%比71.79%,χ2=4.266,P=0.039);直径≤0.5 cm者26例,其中EUS确诊24例,MRCP确诊16例(诊断准确率92.31%比61.54%,χ2=5.038,P=0.021)。在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方面,EUS有明显的诊断优势,且诊断准确性不受结石大小的影响,因此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胆总管结石但MRCP结果阴性的患者,需进一步行EUS。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PPC)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8例PP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确诊45例;行CT检查30例,确诊28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18例,全部确诊。予以期待疗法6例,治愈3例;B超引导下行经皮置管引流5例,治愈3例;内镜经十二指肠乳头引流2例,均治愈;手术治疗45例,其中外引流术6例、治愈4例,内引流术33例、治愈29例(囊肿胃吻合术7例中6例治愈,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24例中22例治愈,囊肿十二指肠吻合术2例中1例治愈),囊肿切除术6例,治愈5例。结论B超、CT、ERCP检查可明确胰胆管病变情况,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较大的指导作用。PPC内引流术效果好,为其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超声内镜(EUS)在可疑胆胰病变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急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胆总管扩张或反复腹痛等病史的患者,经腹部B超、CT和/或MRCP检查可疑胆胰病变,术前行EUS检查诊断,并经ERCP确认.结果 15例患者确诊胆总管结石并行EST取石术9例,确诊壶腹部肿瘤2例,胆管内乳头状瘤2例,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1例,胰管结石1例.结论 EUS对可疑胆胰病变有很高的诊断价值,特别能提高胆总管结石确诊率,高于MRCP检查,并能指导ERCP,提高治疗效果,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影像学检查对胆总管下段梗阻的鉴别诊断经验.方法 选取胆总管下段梗阻住院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组25例,为壶腹癌及胆总管下段癌患者;B组19例,为胆总管结石患者.统计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首发症状和腹部B超、腹部CT、核磁共振(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测量的胆总管宽度及其对病变的诊断情况.结果 A组患者胆总管扩张程度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对于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除CT检查和B超与CT联合检查诊断率高于单用B超检查外,MRCP对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诊断率较高.结论 胆总管下段恶性梗阻患者的胆总管扩张程度高于胆总管结石,MRCP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在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上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4.
鼻胆管引流治疗胆总管良性梗阻5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是新的内镜治疗技术,它对于解除胆道梗阻、提高手术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我院1996年以来对58例急性良性胆道梗阻的患者行ENBD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58例中男41例,女17例,年龄13~68岁,平均56.5岁。全部病例均有黄疸,伴有典型胆绞痛43例,伴发热及白细胞升高47例,血清胆红素平均为85μmol/L,且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符合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者27例。有胆囊切除史者29例,胆肠吻合术者7例。 2.胆总管梗阻的原因: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B超和CT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51例,结石大小0.5~2.5cm,1枚结石者27例,多枚结石者24例。伴肝内胆管结石者4例,胆道蛔虫症5例,胆总管囊肿2例。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50例临床分析刘海,陆星华1936~1992年我院收治先天性胆总管囊肿50例,占同期总住院人数0.136/1000,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经手术或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B超等确诊先天性胆总管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发挥的作用。方法将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的944例胆囊结石患者在术前随机给予MRCP检查,了解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及胆道解剖异常的发生率。将合并胆总管结石或存在胆道解剖异常患者的术前资料和MRCP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为8.1%(77/944),其中无征兆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率为1.2%(11/944),胆道解剖异常的发生率3.7%(35/944)。胆总管直径〉0.8cm者MRCP阳性率83%;胆囊结石病史5年以上者MRCP阳性率11%;有黄疸病史者MRCP阳性率65%;有胆源性胰腺炎病史者MRCP阳性率29%;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者MRCP阳性率33%;多发胆囊结石者MRCP阳性率13%,其中〈0.3cm的泥沙样结石MRCP阳性率15%。结论MRCP对胆总管结石及胆道解剖异常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对于有危险因素的患者术前给予MRCP检查可降低LC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及胆道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正>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更是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疾病诊治的首选[1]。在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前,常通过肝功能指标检测和腹部超声检查等作为础临床手段,进一步经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来确诊。但MRCP的检查费用远高于腹部超声,且MRCP和腹部超声在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通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MS)的术前诊断方法,观察腹腔镜手术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MS患者的术前诊断及治疗方法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MS者术前确诊21例,其中B超、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M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确诊者分别为5、1、12、15例。腹腔镜手术治疗26例,其中3例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术中副损伤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ERCP、MRCP检查是MS术前诊断的有效方法,腹腔镜手术治疗MS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胆管胸膜瘘是胆道系统与胸膜腔之间的病理性交通,是肝胆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该病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胆汁性胸水、胸闷、呼吸困难,CT、MRI检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可明确诊断,治疗方法主要有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胆管胸膜瘘修补术等。由于胆管胸膜瘘症状隐匿且临床较少见,常被误诊、漏诊,现报告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例胆管胸膜瘘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加强对胆总管结石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住院患者中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诊胆总管结石,但在诊疗过程中有误诊及漏诊的103例病例,总结其临床特征和诊疗情况。结果 103例患者中误诊为胃病者29例(37.2%),误诊为急慢性肝炎者23例(29.5%),误诊为冠心病者14例(17.9%),误诊为感冒者12例(15.4%)。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漏诊胆总管结石25例。误漏诊患者以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居多(75例,72.8%)。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多见(95例,92.2%),其次为腹痛(87例,84.5%),黄疸(79例,84.5%),恶心、呕吐(54例,52.4%)等。全部病例伴有肝功能异常,外周血白细胞或中性细胞比率升高者98例(95.1%),心电图异常者78例(75.7%)。首选诊断方法为超声检查,其次为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和CT。结论详细的体检和全面的分析可减少胆总管结石的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