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东河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4):2122-2122
肌内收肌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肌肉拉长超出其外展长限度,肌肉收缩超出其展长限度,肌肉收缩超出其所能承担的负荷。此外也有直接暴力的打击,若发病后治疗不当,治疗就会转化为慢性劳损。因此,该病的治疗手法及操作过程与疗效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
肌内收肌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肌肉拉长超出其外展长限度,肌肉收缩超出其展长限度,肌肉收缩超出其所能承担的负荷。此外也有直接暴力的打击,若发病后治疗不当,治疗就会转化为慢性劳损。因此,该病的治疗手法及操作过程与疗效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肩周筋膜炎的触发点针刺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肩周肌筋膜炎的患者进行触发点针刺治疗,以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2—04/2004—10玉溪市人民医院骨科门诊治疗的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患者30例。肩关节前屈、外展受限。应用10g/L利多卡因注射液对肩周的三角肌、肱二头肌痛点进行针刺治疗,每隔7~12d1次,治疗两三次。并进行三角肌、肱二头肌的牵张锻炼,3次/d。治疗后3个月采用自拟评分对患者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定(共为8分,1分为无痛,8分为受累肌疼痛较重,整个肩关节活动受限,夜痛)。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疼痛评分:治疗后3个月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1.40&;#177;0.67),(5.90&;#177;0.99)分,t=48.7,P〈0.01]。②患者肩关爷活动度:治疗后平均外展、前屈角度明显大于治疗前治疗前(113.4&;#176;比46.3&;#176;,98.4&;#176;比33.5&;#176;)。结论:针剌治疗肩周肌筋膜炎能够明显地减轻疼痛,改善因其引起的肩关节活动障碍。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作者采用梅花磁针痛点按压、氦-氖(He-Ne)激光穴位照射、中频电脑综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8例,男70例,女48例;年龄30~68岁。右肩80例,左肩38例,病程1个月~2年。病情A级;肩剧痛,难忍不能入睡,肩关节功能障碍,不能上举、外展、后伸或伴肌萎缩。B级:有明显肩痛和压痛,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肩上举<90°,外展<45°,后伸<25°。C级:劳累时肩痛,肩上举90~135°,外展45~75°,后伸25~35°。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综合组68例,对照组50例…  相似文献   

5.
臀肌挛缩症的整体护理510105广东省广州市南方医院黄孚臀肌挛缩症又称臀肌纤维化、儿童髋关节外展挛缩症等,是由于臀肌及筋膜的纤维变性挛缩继发髋关节外展、外旋挛缩畸形和屈曲功能障碍,表现为臀部外上侧萎缩变小,端坐位不能交叉架腿,完成下蹲动作过程中需分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相关周围神经通道的神经阻滞结合针刀治疗,与单纯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比较。方法纳入2001-02/2002-01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门诊肩周炎患者152例,分为神经阻滞结合针刀治疗组96例,单纯针刀治疗组56例。单纯针刀治疗组按病情轻重程度,活动受限的方向,选择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肩袖、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中两三个点作针刀治疗,4d治疗1次。神经阻滞结合针刀治疗组在针刀治疗基础上配合相关周围神经通道病变部位(肌间沟路臂丛神经阻滞、肩胛上神经阻滞、腋神经阻滞、桡神经的肱骨肌管部神经阻滞)作神经阻滞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痊愈,肩部无痛,生活自理,肩关节外展>80°,后伸>30°,上举>150°;好转,肩部轻微疼痛,生活基本自理,肩关节外展>60°,后伸>25°,上举>100°;无效,肩部剧痛,生活不能自理,肩关节外展<40,后伸<20°,上举<15°。治疗后电话随访1年,每3个月1次。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152例均进入结果分析,神经阻滞结合针刀治疗组96例,单纯针刀治疗组56例。①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神经阻滞结合针刀治疗组高于单纯针刀治疗组犤100%(96/96),86%(48/56),P<0.05犦。②两组1~5次治愈:神经阻滞结合针刀治疗组高于单纯针刀治疗组犤56%(54/96),34%(19/56),P<0.01犦。结论相关周围神经通道的神经阻滞治疗结合针刀能显著提高肩周炎的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7.
对近年来文献报道药物所致全身疼痛摘要如下。 1 万古霉素 女,45岁。因感染给予万古霉素0.5g+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d,第4天夜间患者突然感到烦躁,全身剧烈疼痛,不能耐受。口服去痛片未见效,持续3d,第7天疼痛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8.
小儿四肢常见疾病疼痛特点与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发育尚未健全,在生理或病理发展上有其独特性;加上小儿不能正确表达出病史、症状等,故在诊断上有一定的困难。本文对小儿四肢常见疾病的特点予以总结,目的以加深大家对其认识;希望有助于正确判断与治疗,减少误诊或漏诊率。现分别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病例1病人女性,62岁。因右肩部剧烈疼痛,上举、外展活动受限3个月,曾经按摩、针灸治疗3个月疼痛未能缓解,到我科就诊。根据病人主诉和疼痛范围初步诊断为右肩周炎。经物理疗法:电脑中频和TDP治疗,7天疼痛也未能明显好转,为进一步除外肩关节其它病变,对病...  相似文献   

10.
止痛药为什么不能滥用? 吃止痛药止疼痛,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医药常识了。确实,合理服用止痛药,是对症治疗各种疼痛的有效措施。但是,长期过量地服用止痛药,只会对身体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11.
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内组织的方法,常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的药物,址临床上重要的给药途径之一,但注射给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组织损伤,可引起疼痛,由于注射引起的疼痛常常使患者恐惧而不能配合治疗,尤其对于长期注射的患者和小儿更是难以接受,因此我们对2008年8月—2009年8月通过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相关周围神经通道的神经阻滞结合针刀治疗,与单纯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比较。方法纳人2001-02/2002-01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门诊肩周炎患者152例,分为神经阻滞结合针刀治疗组96例,单纯针刀治疗组56例。单纯针刀治疗组按病情轻重程度,活动受限的方向,选择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肩袖、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中两三个点作针刀治疗,4d治疗1次。神经阻滞结合针刀治疗组在针刀治疗基础上配合相关周围神经通道病变部位(肌间沟路臂丛神经阻滞、肩胛上神经阻滞、腋神经阻滞、桡神经的肱骨肌管部神经阻滞)作神经阻滞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痊愈,肩部无痛,生活自理,肩关节外展〉80&;#176;,后伸〉30&;#176;,上举〉150&;#176;;好转,肩部轻微疼痛,生活基本自理,肩关节外展〉60&;#176;,后伸〉25&;#176;,上举〉100&;#176;;无效,肩部剧痛,生活不能自理,肩关节外展〈40,后伸〈20&;#176;,上举〈15&;#176;。治疗后电话随访1年,每3个月1次。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215;100%。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152例均进人结果分析,神经阻滞结合针刀治疗组96例,单纯针刀治疗组56例。①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神经阻滞结合针刀治疗组高于单纯针刀治疗组[100%(96/96),86%(48/56),P〈0.05]。②两组1~5次治愈:神经阻滞结合针刀治疗组高于单纯针刀治疗组[56%(54/96),34%(19/56),P〈0.01]。结论相关周围神经通道的神经阻滞治疗结合针刀能显著提高肩周炎的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3.
眼眶内血管肉瘤1例陈新,魏霖(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福州350001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患者,男,44岁。左眼球突出伴视力下降八个月。眼球不能外展,其突出度为13117/100mm,左眼视力为0.5(不能矫正)。CT检查示左眼眶外侧部有一不规则团状...  相似文献   

14.
终末期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不仅要面对疾病的威胁,还要承受血液透析治疗带来的痛苦和不便,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当人们面对压力时。常会采取一些应对方式来缓解或减轻心理压力。一般来讲,有效的应对方式可以缓解患者的压力,而不良应对方式不但不能减轻心理压力,反而会损害身心健康。为了探明血液透析患者的应对方式,1999年3-10月对来我院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手术是治疗臀肌筋膜挛缩症的最佳方法,精心护理是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现将本病康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患者均为我院小儿外科于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儿,共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5~11岁,平均8.5岁。患者婴幼儿时期均反复多次臀部注射药物或苯甲醇青霉素。临床表现中,25例表现为:步态异常、行走时双下肢外展、外旋状,即所谓“外八字”步态。站立时:双下肢轻度外旋,不能完全靠拢。坐位时:双膝外展分开,不能靠拢,搭腿试验(又称“二郎腿试验”)阳性。下…  相似文献   

16.
新镇痛药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镇痛药可分为两大类;以吗啡为代表的麻醉性镇痛药和以阿斯匹林为代表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尽管这两类镇痛药在解除病人痛苦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还有不少疼痛不能得到有交的控制,同时这两类镇痛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目前,学术界和医药工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疼痛机制和发展新镇痛药。这些努力可能会导致新镇痛药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戴伟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101-3101
桡神经由C5~T1的神经根组成,是臂丛后束的主要神经。桡神经损伤是上肢周围神经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临床表现为腕下垂,各指近端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也不能伸直及外展,手背拇指与第一、二掌骨间隙局部感觉减退。近10年来采用电针治疗桡神经麻痹2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1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23岁。于1998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两侧臀部肌肉疼痛,并逐渐发展至双下肢及膝关节,行走困难。在当地多家医院诊断“风湿性关节炎”。间断用“泼尼松”、“布洛芬”及中药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且双下肢疼痛明显加重,不能行走。于1999年10月入院。查体:体温37.4℃,满月脸,浅表淋巴结不肿大,皮肤无出血点,无皮下结节。心肺无异常。肝脾不大。关节无红肿,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72岁,上腹部疼痛并反复呕吐,不能进食3天来诊。  相似文献   

20.
人事档案是职工个人信息的储存库,是人事部门为职工提供人事服务的基础性资料。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干部公开选拔、实绩考核、引咎辞职等新举措不断涌现,竞争择优和正常流动机制正在形成。原有人事档案包含的信息量、管理手段及附加功能等,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为适应这一发展,人事档案工作必须形成与之配套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