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甲双胍对高血压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降压作用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降压及调脂作用.方法:将129例高血压合并2型DM患者分为2组,二甲双胍治疗组98例,对照组31例.(1)二甲双胍治疗组:二甲双胍750~1 500 mg·d,缬沙坦80~160mg·d-1,阿司匹林100 mg·d-1,尼群地平10 mg·d-1,(2)对照组,缬沙坦80~160 mg·d-1,尼群地平1O mg·d-1,阿司匹林100 mg·d-1.(3)血压观测:受试患者早7:00及晚22:00,每日测量2次,记录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结果:①二甲双胍组治疗2周后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4,6周后血压降到正常范围,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②对照组治疗6周后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血压未降到正常范围.③两组治疗6周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二甲双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④二甲双胍治疗组治疗12周后复查TC、TG、LDL明显下降,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HDL治疗后升高为(2.76±0.17),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改善(P<0.05),二甲双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二甲双胍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及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性对左室肥厚(LVH)影响。方法:对确诊的60例EH患者行24h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EH伴LVH与无LVH两组24h平均收缩压(SBP)及昼间平均SBP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夜间平均SBP、平均舒张压(DBP)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两组24h收缩压负荷(SBP load)及舒张压负荷(DBP load)有显著性差异(P<0.05),昼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夜间SBP load及DBP loa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昼间收缩压标准差(ABPVs)有显著性差异(P<0.05),夜间ABPVs及舒张压标准差(ABPVd)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其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明显增大。夜间血压和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以泼尼松为主联合治疗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泼尼松联合疗法和单用治疗多发性肌炎 (PM) 和皮肌炎 (DM)的疗效。方法:PM和DM患者67例分为对照组(单用糖皮质激素)35例,给予泼尼松1 mg·kg 1·d 1,qd。治疗组 32例,给予泼尼松1 mg·kg 1·d 1, qd,加甲氨蝶呤片 7.5~10.0 mg,po,每周1次;加火把花根片3片,tid。疗程4周。主要观察指标有肌力变化,皮疹,血清 ALT、AST、LDH、CK的水平及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肌力改善幅度≥2级患者在对照组中占54.3%,在治疗组中占62.5%,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 ALT、AST、LDH、CK水平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患者的血清ALT、AST、LDH、CK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单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法相比,联合治疗方法能够使血清肌酶更快地下降,对PM和DM有更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郭佶伟  卢俊玲  沈海滨  甘爱武 《医药导报》2004,23(10):0751-0752
目的:评价甲氨蝶呤配伍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将5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0例,甲氨蝶呤按50 mg·(m2) 1剂量单次臀部肌内注射,同时给予米非司酮50 mg·d 1,po,连服3 d;对照组30例,仅用甲氨蝶呤50 mg·(m2) 1,im。两组用药后1周监测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 hCG)水平,直至降至正常,若血β hCG下降≤15%则重复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5.0%和83.3%,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1疗程治疗组治愈率为70%,对照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周,治疗组血β hC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β hCG转阴所需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氨蝶呤单次肌内注射配伍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异位妊娠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用药剂量及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方法:将135例伴LVH的老年EH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组和缬沙坦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设定血压达标值为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和舒张压(DBP)<90mmHg。2组患者分别口服起始剂量缬沙坦80mg/d和阿托伐他汀20mg/d加缬沙坦8Omg/d。随访周期为2周,若血压未能达标,则增加缬沙坦剂量至160mg/d。2组患者均口服氢氯噻嗪25mg/d。总疗程24周。检测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2组治疗后LVMI分别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均P<0.01)。缬沙坦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LVMI的降低幅度大于单独缬沙坦治疗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加缬沙坦联合治疗在逆转LVH和抑制心脏交感活性方面较缬沙坦单药治疗具有更加显著的作用,且这些作用独立于降压疗效之外。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二甲双胍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降压和调脂疗效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选取7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二甲双胍观察组47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使用二甲双胍750~1500 mg/d,缬沙坦80~160 mg/d,患者每日早晚共测量2次,对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进行记录。结果观察组47例,疗效显著,治疗后自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血压未降至正常范围,二甲双胍观察组在治疗12周后复查结果 TC、LDL、TG明显下降,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DM)的患者有良好的调脂降压疗效。  相似文献   

7.
孙东臣  徐勇 《医药导报》2004,23(10):0747-0748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冠心病(CHD)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74例CH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给予硝酸异山梨醇15 mg·d 1,po,阿司匹林50 mg·d 1,po,治疗组37例加用比索洛尔5 mg·d 1,po,其他同对照组,疗程均28 d。对HRV各时域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反映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的HRV指标明显提高,而对反映迷走神经张力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比索洛尔改变HRV主要是抑制交感神经张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二甲双胍对155例肥胖高血压病病人血压及代谢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二甲双胍对肥胖高血压病病人血压和代谢的干预作用。方法:肥胖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155例, 予尼群地平( 32±s5 )mg·d-1 +氨酰心安(30±4)mg·d-1 +二甲双胍(745±26)mg·d-1, po;对照组147例,予尼群地平(32±5)mg·d-1 +氨酰心安(30±4)mg·d-1,po,随访1. 5~2a,观察2组用药前后肥胖度、血压、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效降低血压,并且2组间降压效应无明显差异[收缩压( 17. 3 ±2. 2 )kPavs( 17. 0 ±2. 4)kPa,舒张压( 11. 1±0. 8 ) kPavs( 11. 2±0. 8)kPa],P>0. 05,但治疗组体重指数、腰围、游离脂肪酸明显低于对照组[ (26. 2±1. 1)kg·m-2 vs(28. 3±1. 5 ) kg·m-2,P<0. 05; ( 92±7 ) cmvs(95±6)cm,P<0. 05; ( 547±183 ) μmol·L-1 vs(619±197)μmol·L-1,P<0. 05 ],并且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改善(51±12vs46±3,P<0. 05)。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都与体重指数密切相关(P<0. 05 )。结论: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可能是通过降低三酰甘油、游离脂肪酸发挥作用。二甲双胍具有减重效应,但未发现它有明显协同降压效应。建议扩大二甲双胍的应用范围,尤其是伴有糖脂代谢异常如高三酰甘油血症、糖耐量异常的腹型肥胖心血管病病人。  相似文献   

9.
奋乃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建龙  傅正闯  孙轻骑 《医药导报》2004,23(3):0152-0153
目的: 观察奋乃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奋乃静片,6 mg·d 1开始,每天增加2 mg,到症状缓解停止加量,最大剂量20 mg·d 1,po;治疗组同时加用尼莫地平片20 mg,tid,po。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2,4,8周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结果:在治疗第1,2,4,8周时,治疗组BPRS总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或<0.01),疗效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或<0.01)。结论: 奋乃静合用尼莫地平治疗老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较单用奋乃静的疗效好,且起效快。  相似文献   

10.
缬沙坦胶囊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兰  孟翠娟 《河北医药》2006,28(6):449-450
目的探讨缬沙坦(valsarta)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以及对老年高血压(EH)的疗效.方法 64例EH患者(EH组),给予缬沙坦治疗4周,剂量80~160 mg/d,6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测量2组治疗前后血压及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内皮素(endothelin,ET-1)水平.结果治疗前,EH组血浆NO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浆ET-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H组血压变化与血浆NO浓度呈负相关而与ET-1浓度呈正相关.经缬沙坦治疗4周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但心率变化不显著(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87.5%.治疗4周后血浆NO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分级越高,血浆NO及ET-1浓度变化越显著.结论缬沙坦有显著的降压疗效,可以显著修复和改善EH不良的血管内皮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11.
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2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本芳  郑曦  孙彩龙  汪天林 《医药导报》2004,23(10):0752-0753
目的:探索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作用。方法:将50例川崎病按家属意愿分为两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的为治疗组,仅用阿司匹林的为对照组。治疗组25例给予人血丙种球蛋白400 mg·kg 1·d 1,静脉滴注用4 d,加服阿司匹林50 mg·kg 1·d 1,热退及血沉(ESR)明显下降后,减为30 mg·kg 1·d 1,至CRP阴性及ESR正常后,减至5 mg·kg 1·d 1,有冠状动脉瘤(CAA)者,同时服用双嘧达莫5 mg·kg 1·d 1,至CAA消失。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可明显缩短疗程,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原发性高血压(EH)伴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83例EH伴IGT患者分尼群地平治疗(对照组)和尼群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胰岛素敏感性、脂质代谢和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组患者IGT、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性(P〈0.05);血脂水平、BMI较对照组也有所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较好地用于EH伴IGT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李国屏 《医药导报》2004,23(10):0742-0744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复方醋酸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34例患者于月经或撤退性出血的第1天开始餐中或餐后口服二甲双胍,开始250 mg,bid,连用7 d,随后250 mg,tid,连续12周;于月经或撤退性出血的第3天开始每晚给予复方醋酸环丙孕酮1片,连用21 d,间隔7 d后,进行第2个周期治疗,连续治疗3个周期。观察治疗前后血睾酮及空腹胰岛素水平和卵巢形态学变化。结果:患者治疗12周后,治疗前后血睾酮水平分别为(2.3±1.3),(1.2±0.8) nmol·L 1,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空腹血胰岛素水平分别为(18.4±8.7),(10.4±7.0) mU·L 1,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后双侧卵巢体积缩小,小卵泡数下降为3~0个,其中26例卵巢形态达到正常。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复方醋酸环丙孕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观察来氟米特(LEF)和甲氨蝶呤(MTX)治疗幼年大鼠关节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皮内注射Ⅱ型胶原,复制胶原关节炎大鼠模型。将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LEF组,每只给予LEF 0.4 mg·d 1,泼尼松(Pred) 1 mg·d 1,ig,疗程4周;MTX组,每只给予MTX 0.1 mg·d 1,Pred l mg·d 1,ig,疗程4周;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ig,qd,共4周。观察指标为关节炎指数评分、足掌体积、运动平衡能力、踝关节的X线改变、滑膜及肝脏病理改变、血清IgG、C 反应蛋白。结果:治疗第1周后,LEF组与MTX组比较,大鼠脚掌肿胀减轻、平衡能力增强,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4周后,LEF与MTX组大鼠脚掌肿胀均完全消失;处死动物,IgG、C 反应蛋白、肾、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LEF组与MTX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组织病理检查,MTX组部分大鼠肝脏组织切片苏木精 伊红(HE)染色可见肝细胞玻璃样变性、点状坏死,LEF组与MTX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治疗幼年大鼠关节炎模型均有明显疗效,但LEF起效快,毒性低。  相似文献   

15.
两种AT1拮抗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缬沙坦和氯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5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4例,口服缬沙坦80~160mg.d-1,疗程半年;对照组71例,口服氯沙坦50~100mg·d~,疗程半年.治疗前后测偶测血压、动态血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ET)等,观察心脑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1%(56/74),降压幅度26.4/15.2mmHg,谷/峰(T/P)比值收缩压(SBP)0.82、舒张压(DBP)0.80;对照组总有效率75.7%(54/71),降压幅度26.1/15.6mmHg,T/P比值SBP0.81、DBP0.80,均与对照组相似(P>0.05).两组治疗后PRA、AngⅡ均升高(P<0.05);ALD、ET均降低(P<0.05),但组间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尿酸也明显下降(P<0.05),且基础值越高,降幅越大,对于治疗前高尿酸血症患者,对照组降低大于治疗组(P<0.05).半年随访,两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相似(P>0.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缬沙坦是一种安全、作用持久、稳定、耐受性好、用药方便的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新型AngⅡⅠ型受体(AT1)拮抗药物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单纯胰岛素(InS)治疗、胰岛素加二甲双胍、胰岛素加罗格列酮三种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DM)的疗效。方法将60例2型DM患者分成三组,每组各20例,A组单纯采用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B组用胰岛素(诺和灵30R)加二甲双胍治疗,C组胰岛素(诺和灵30R)加罗格列酮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3个月后观察各组糖基化血红蛋白(Hb A1c)血糖(FBS、PBS)、血脂(TC、TG、HDL)、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FBS、PBS、Hb 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B、C两组TG、TC、HDL、SBP、DBP均有显著性改变(P<0.01),B组BMI较治疗前下降(P<0.05),而A组BMI、TG、TC、HDL、SBP、DBP无显著改变。结论运用二甲双胍或罗格列酮加胰岛素治疗2型DM比单纯用胰岛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甲氰咪胍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4例临床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即甲氰咪胍组)用甲氰咪胍20~25mg·(kg·d)-1分2次静脉滴注,症状及体征好转后改为口服,量为15mg·(kg·d)-1分2~3次口服,对照组(即肾上腺皮质激素组)用氟美松0.5~1mg·(kg·d)-11次静脉滴注,症状及体征好转后减量至改口服泼尼松,剂量为1mg·(kg·d)-1分2次或1次早晨顿服,随病情恢复逐渐减量到停药。两组用抗组胺类药物、维生素、抗生素对症处理完全相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94.12%,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氰咪胍治疗过敏性紫癜,药源丰富,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甲泼尼龙联合环孢素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吉如  洪小飞  戴美芳 《医药导报》2004,23(1):0034-0034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泼尼龙(HDMP)联合环孢素(CsA)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2例采用HDMP 30 mg·kg 1·d 1,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连用3 d;继之口服CsA 4 mg·kg 1·d 1,分2次口服,疗程3个月;显效后逐渐减量维持2~3个月。对照组12例采用HDMP 30 mg·kg 1·d 1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连用3次;继之泼尼松1 mg·kg 1·d 1治疗。按第二届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标准评定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6.7%,对照组总有效率16.7%,经χ2检验(P<0.01)提示,两组疗效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HDMP联合CsA治疗难治性ITP是较理想的方法,但因病例少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胡安义  刘莉 《医药导报》2010,29(4):495-497
目的 观察双丹滴丸对原发性高血压(EH) 瘀血阻络证患者血压及血清血管紧张肽Ⅱ(AngⅡ)表达的影响,并评价其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方法,选用EH瘀血阻络证患者80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试验所用药物及其包装盒编号进行双级设盲并作盲底保存,于试验结束后揭盲. 治疗组给予双丹滴丸20粒+空白模拟颗粒1包(5 g),tid,po;对照组给予双丹颗粒(阳性对照药)1包(5 g)+空白模拟滴丸20粒,tid,po. 疗程28 d. 于治疗前后分别行24 h动态血压(ABPM)检查与血清AngⅡ及安全性指标(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 结果 ①24 h血压均值、日间血压均值、夜间血压均值: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两组组间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 ②治疗前后两组血压节律性均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 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③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AngⅡ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④治疗前后两组各项安全性指标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双丹滴丸具有较良好的平稳降压作用,且与双丹颗粒作用相当;并能有效降低EH(瘀血阻络证)患者血清AngⅡ水平,且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国产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设计 ,将5 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成试验组 (厄贝沙坦组 ) 2 7例和对照组 (缬沙坦组 ) 30例 ,起始剂量分别为 75mg·d-1和80mg·d-1,2周后如DBP仍≥ 90mmHg ,则加量至 15 0mg·d-1和 16 0mg·d-1,疗程 4周。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血压均明显下降。试验组总有效率 86 .6 % ,不良反应发生率 7.4 %。对照组总有效率 93.3% ,不良反应发生率 10 .0 %。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国产厄贝沙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 ,其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均与缬沙坦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