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全余 《西南军医》2009,11(4):695-696
目的评价X线平片、CT扫描在诊断长骨非骨化纤维瘤中的作用,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症状轻微.好发于长管状骨的干骺或骨干;股骨10例,胫骨8例,腓骨2例;胫腓骨同时发病的2例。皮质型18例,表现为皮质内或紧贴皮质下的单房或多房透亮区,病变向骨内发展突入髓腔,周围有致密的硬化带环绕,以髓腔侧明显;髓质型4例,病灶在骨内呈中央性发展,显示为单房或多房透亮区,边缘有硬化,骨皮质变薄,轻微向周围膨隆。结论术前大部分能够正确诊断;典型病例X线平片即可明确诊断;不典型者需进一步检查,更好地显示病变内部结构及向髓腔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平片及CT诊断(附1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平片及CT表现 ,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14例中男 11例 ,女 3例 ,年龄 9~ 5 1岁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有完整的X线、CT资料。结果  10~ 2 0岁发病最多 (占 64.3% ) ,多发生于膝关节附近、股骨及胫骨干骺区。X线表现分为两型 :皮质型 6例 ,髓腔型 8例。CT特征表现为 :( 1)局部骨皮质破坏 ;( 2 )病灶内细而短的骨嵴 ;( 3)病灶近髓腔侧有细的硬化线。结论 X线平片结合CT检查可提高NOF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股骨头无菌坏死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MRI早期诊断股骨头无菌坏死(ANFH)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30例做过MRI、X线平片和CT检查的ANFH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X线平片发现早期ANFH24个部位,其中I期9个,表现为骨质疏松及骨硬化;Ⅱ期15个部位,表现为骨硬化和囊状透亮区。CT表现早期病变19个,其中Ⅰ期11个,表现为星芒状结构变形骨疏松和骨硬化;Ⅱ期8个,表现为骨硬化和透亮区。MRI发现32个早期病变,其中Ⅰ期20个,表现为斑点状T1WI低信号或高信号;Ⅱ期12个,表现为T1WI不规则低等高信号。经统计学卡方检验,MRI和X线平片的检诊敏感性有显差异。结论 MRI可早期发现ANFH,敏感性和诊断价值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  相似文献   

4.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与CT诊断价值。方法18例(21个病灶)均有平片资料,其中13例(14个病灶)有CT资料,8例(9个病灶)经随访观察1~3年,2例手术病理证实。重点分析X线、CT特点。结果18例共21个病灶,其中股骨远侧干骺部10个,胫骨近侧干骺部5个,胫骨骨干3个,股骨近侧干骺部2个,肱骨近侧干骺部1个;单发15例,多发3例。X线表现: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灶,切线位呈杯口状或碟状的骨皮质缺损区,病灶内缘可见硬化边,周围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14个病灶CT表现:缺损可位于骨皮质表层(11个)或骨皮质内(3个),位于骨皮质表层者缺损表面无骨壳,局限于骨皮质内者缺损表面骨壳可完整;7个病灶凹向髓腔并以硬化边与髓腔分隔,但无膨胀性改变或突入髓腔;灶内为均匀软组织密度,未见钙化灶。9个病灶经随访观察,其中4个病灶无改变,4个病灶稍有缩小,1个病灶发展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结论典型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单凭平片即可诊断,但CT比平片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9例长管状骨非潜水性骨梗死的X线、CT、MRI表现,探讨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骨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9例患者均拍摄了X线平片,7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2例手术活检。结果:9例长管状骨非潜水性骨梗死共累及13个部位,股骨下段7个,胫骨上段4个,胫骨下段2个。其中2个部位经手术活检病理证实。X线平片显示髓腔内不均匀性骨化;CT显示髓腔内呈地图样改变,周围环以硬化边;MRI在T1WI和T2WI上病变中心区出现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结论:X线平片可以满足中晚期骨梗死的诊断,CT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MRI检查对早期骨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骨梗死的影像学改变及病理表现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探讨骨梗死的病理演变及其影像学表现。方法6例骨梗死中5例行平片检查,4例行CT检查,3例行MR检查。结果 6例骨梗死共累及10个部位,股骨下段4个,胫骨上段4个,胫骨下段1个,股骨颈及粗隆部1个。其中2个部位经手术病理证实,平片均显示髓腔内不均匀性骨化。CT显示髓腔内呈地图样改变,周围环以硬化边。MRI显示病变的组成分为3部分,中心是完全坏死的骨髓和骨组织,外围是部分坏死的骨髓和骨组织,再外边是充血区及正常骨组织。1例于骺早闭的上方发现骨梗死,根据骨折愈合动物实验研究,认为是静脉窦栓塞所致。结论 MRI是检查诊断早期骨梗死最为有效的方法,可以发现早期病变。X线平片对于中晚期病变有帮助,CT较平片敏感,骨梗死的诊断最好采用MRI、CT以及平片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经临床追踪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患者的影像资料。28例均行X线正侧位片检查,其中12例加行病变处切线位片检查,16例行CT检查,分析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检查的诊断特点。结果:28例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病灶均位于长管状骨,其中股骨远侧干骺端16例,1例累及双股骨远侧干骺端;胫骨近侧干骺端6例;腓骨近侧干骺端2例;胫骨远侧干骺端2例;肱骨干2例。病灶位于病骨侧后缘20例;位于后缘8例。其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病灶X线正位片呈椭圆形或圆形低密度透亮区,边缘多清晰、锐利,见硬化边;X线切线位片和CT图像示局部骨皮质凹陷缺损、病灶表浅、不深入髓腔、病灶表面未见骨壳。结论:纤维性骨皮质缺损通过X线正侧位片、切线位片和CT图像分析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与CT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提高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CD)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搜集经临床追踪诊断或手术病理确诊的有X线和/或CT检查资料的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病例,21例均有X线资料,其中6例有CT资料。重点进行影像诊断分析。结果:21例共28个病灶,其中股骨远端18个,胫骨近端5个,股骨近端2个,腓骨近端2个,尺骨1个;单发16例,多发5例;长骨干骺部25个,骨骺边缘3个。X线表现:大小为0.5-3.2cm,平均1.25cm。圆形7个,椭圆形15个,长径均与长骨一致,不规则6个;边界清晰24个,模糊4个;22个可见硬化边,边厚约1mm,6个未见硬化边。病灶内为均匀的低密度,周围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7个病灶CT表现:位于骨皮质内,轻度向外膨胀1个,3个皮质凹陷,3个膨入髓腔;周围硬化环均完整连续;环内为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均未见钙化灶,2个病灶内可见很细的纵向间隔,2个病灶邻近有轻微软组织肿胀,5个邻近无软组织肿胀。10个病灶经随访观察,无1例发现病灶扩大或出现新病灶,2个病灶无改变,8个病灶可见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典型的FCD单凭X线即可诊断,否则应结合发病年龄、临床表现、X线表现及随访改变等综合考虑,CT检查对病变的定位非常明确,对骨皮质的连续性、膨胀性及周围软组织的肿胀、骨膜反应、病灶内部的均匀性;病灶边缘的硬化等的显示较平片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儿童骨骼尤文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儿童骨骼尤文肉瘤在X线平片、CT和MRI上的影像学征象,以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儿童骨骼尤文肉瘤11例,其中X线平片检查7例,单行MRI扫描2例,单行CT扫描4例,同时行MRI及CT扫描者4例。结果 11例尤文肉瘤中发生于骨盆4例,股骨3例,胫骨、肋骨、趾骨和脊柱各1例,其中胫骨和髂骨各1例术后出现颅骨转移。X线平片上6例表现为虫蚀状或溶骨性破坏,2例病灶略呈膨胀性改变,骨皮质破坏伴单层、多层或放射状骨膜反应,邻近软组织层次欠清;发生于肋骨的1例以硬化为主,CT像上髓腔密度增高,骨质鼠咬状或斑片状破坏伴骨皮质裂隙状或不规则破坏;2例骨皮质呈膨胀、变薄、中断,周围见不完整的层状骨膜反应及较大软组织肿块;MRI上表现为大片长T1长T2信号的骨质破坏和巨大的软组织肿块;1例肿块呈跨关节生长。结论 X线平片、CT和MPI在骨尤文肉瘤的评估方面有重要作用。X线平片可有助于肿瘤的定性和定位;MRI平扫T1WI像及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技术(STIR)能清晰显示肿瘤的范围,在显示肿瘤对骨骺及邻近软组织的侵犯方面尤为敏感;CT在显示骨及骨皮质破坏等方面优于MRI。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各种影像表现,评价X线、CT、MRI对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追踪或手术证实21例患者,其中15例摄X线平片;10例行CT扫描,5例行MRI扫描,分析X线、CT、MRI影像特点。结果:21例共22个病灶,其中股骨远侧干骺端13个,胫骨近侧干骺端6个,股骨近侧干骺端2个,肱骨下干骺端1个。单发20例,对称发生1例。X线表现:病灶呈类圆形、椭圆形、泪滴状或不规则形,骨质缺损区,病灶长轴与骨干平行,边缘可见硬化边,病灶切线位上可见杯口状或碟状的骨皮质缺损,局部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CT表现:位于骨皮质表层或骨皮质内的不规则骨质破坏区:CT值40-69HU,病灶局部可见骨皮质缺损,内缘可见硬化环。病变均无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未见肿胀及钙化。MRI表现:4个病灶在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1个病灶呈T1WI上低信号,T2WI上高信号,边缘皆有更低信号线环绕。19例(20个病灶)经随访观察,11个病灶缩小,8个病灶未见明显变化,1个病灶消失。结论:FCD通过影像检查可以确诊。X线平片是检查的首选方法,但CT、MRI比平片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Jaffe-Campanucci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Jaffe-Campanucci综合征患者的影像学资料。5例均行数字成像系统(DR)检查,4例行CT,1例行磁共振(MR)检查。根据病灶分布及数目分为单骨多灶型、多骨单灶型及混合型。结果 5例均有皮肤咖啡色样斑,1例身材矮小伴发智力发育迟缓。多骨单灶型3例,混合型2例。多见于股骨下干骺端(3骨、4灶)及胫骨上干骺端(4骨、6灶)。病灶位于皮质内偏心性、膨胀性生长,内缘见连续的致密骨性间隔,外缘可见骨壳不完整、骨壳完整或无骨壳3种类型表现。结论 Jaffe-Campanucci综合征以多发非骨化性纤维瘤和皮肤咖啡色素斑为主要特征,其骨病灶影像特点与非骨化性纤维瘤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2.
愈合期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愈合期非骨化性纤维瘤影像学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经随访观察和手术病理(2例)确认的愈合期或愈合型非骨化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所有病例经X线摄影,4例经CT检查,1例行MRI。结果10例均发生在下肢长骨,胫骨8例,股骨2例。5例表现为均匀的硬化灶,5例在硬化灶中心存有透光区。5例分别经随访观察1~4年无变化。结论非骨化性纤维瘤可于青春期演变为硬化性的静止性病变而达到自愈。愈合期或愈合型非骨化性纤维瘤不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和评价X线平片与CT扫描 2种检查方法对股骨颈区囊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X线平片与CT扫描并经临床与手术病理证实的 49例股骨上段囊样病变 ,其中骨脓肿 7例 ,骨结核 2例 ,软骨瘤 4例 ,成骨细胞瘤 1例 ,成软骨细胞瘤 6例 ,骨巨细胞瘤 8例 (Ⅰ级 5例 ,Ⅱ级 3例 ) ,非骨化性纤维瘤 3例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2例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6例 ,骨嗜酸性肉芽肿 3例 ,骨囊肿 5例 ,软骨肉瘤 2例。结果  49例进行平片检查 ,显示软组织肿胀 3例 ,无软组织肿块 ;骨膜反应 11例 ;病灶呈单囊 2 1例 ,呈多囊 2 8例 ;显示囊内钙化 3例。 3 8例进行CT扫描 ,显示软组织肿胀 5例 ,软组织肿块 7例 ;骨膜反应 2例 ;病灶呈单囊 13例 ,呈多囊 2 5例 ;显示囊内钙化 11例。结论 CT扩展和加深了对囊样病变征象的认识 ,可为临床提供较平片更为准确、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但X线平片仍是股骨上段囊样病变影像学诊断的最基本的和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胰腺囊性病变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CT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析54例胰腺囊性病变的CT表现,其中假性囊肿41例,真性囊肿2例,浆液性囊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瘤2例,囊腺癌3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例。结果 41例假性囊肿CT共检出44个囊性病灶,其中41个病灶为单房囊肿,3个病灶囊内见分隔。40个病灶为低密度,4个病灶为略高密度,增强后均无强化。另见。肾前筋膜增厚(32例)、胰周脂肪层模糊(14例)和胰管扩张(6例)。真性囊肿表现为单发或多发无强化囊性病灶,确诊主要依赖特殊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检查。5例囊腺瘤表现为多房分隔囊性肿块,3例浆液囊腺瘤中2例中央见星芒状钙化,增强后分隔有强化。3例囊腺癌表现为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其中2例有肝内多发转移。3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2例表现为单房囊性病灶,1例表现为多房分隔及囊内出血。结合病变本身及胰腺和胰周改变(包括肝脏),CT对假性囊肿诊断的准确性为98.1%,对囊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为90.7%。结论 CT能显示病变本身和胰腺及胰周(包括肝脏)形态学改变,有助于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成软骨细胞瘤15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作X线平片检查,9例同时行CT扫描。结果 肱骨5例,股骨6例,胫骨、锁骨、髂骨和腰椎各1例;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部分呈膨胀、偏心性生长,管状骨病变多起源于骨骺,可累及干骺端;病灶内常有钙化,周围见硬化带,骨皮质破裂,软组织肿块,少数有骨膜反应。X线平片正确诊断8例,未定性3例,误诊4例,诊断准确率53.3%;CT正确诊断6例,误诊3例,诊断准确率66,7%。结论 多数成软骨细胞瘤有典型的影像特征,影像学检查对其具有重要诊断价值;X线平片仍是基本检查方法,CT可提供更多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非骨化性纤维瘤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本质,提高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诊治准确率。方法对15例曾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青少年是疾病高发人群,以男性、四肢长骨多见;(2)影像学检查有特征性改变,特别是X线结合CT检查可明显提高非骨化性纤维瘤的检出率;(3)病理检查是最终确诊的方法。结论提高对可疑病例重视,合理应用影像学检查手段,早期病理检查可对非骨化性纤维瘤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平片与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X线平片和CT扫描在诊断长骨非骨化性纤维瘤中的作用,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平片和CT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部位为胫骨9例,股骨6例,腓骨1例。肿瘤形态为卵圆形,肿瘤的长径2.0~8.0cm,肿瘤边缘均有硬化边。根据X线平片及CT所见分为2型:皮质型或偏心型(12例)和骨髓型或中心型(4例)。讨论: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平片和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提高对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9例行CT检查,5例行MR I检查。结果男?女1?1,平均年龄29.6岁。临床以局部疼痛为主,2例可触到软组织肿物。14例共22处病灶。发病部位以四肢长骨居多,共17处病灶。9处病灶位于松质骨,8处位于骨干皮质。单发病变12例,多发病变2例。X线表现为偏心或中央型溶骨性破坏,单房或多房状,边界清楚,周围可有硬化边缘,部分病灶膨胀,皮质断裂,极少数病灶周围可见软组织肿物。少数破坏区内可有点片状钙化。CT对病灶内的钙化、囊性变、皮质断裂及周围软组织肿物显示比X线平片清楚。在MR I上一般表现为均匀的等T1W I长T2W I信号,有时信号不均匀,其内夹杂斑点状低信号影及无信号影。少数病灶在T1W I、T2W I上呈混杂信号。结论综合各种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特点,多数典型病例可明确诊断此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硬纤维瘤和纤维肉瘤的影像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3例骨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硬纤维瘤、纤维肉瘤患者的影像表现。结果:X线和CT检查显示,14例非骨化性纤维瘤,可见骨囊状膨胀破坏,8例可见纤细骨嵴;12例硬纤维瘤,4例囊状膨胀破坏,8例溶骨破坏,2例可见纤细骨嵴,6例可见粗大骨嵴;16例纤维肉瘤,5例囊状破坏,边缘不规则,11例溶骨破坏。MRI检查显示,9例非骨化性纤维瘤,9例硬纤维瘤,11例纤维肉瘤,T1WI均呈等信号和低信号,T2WI均呈较高信号和低混杂信号;T1WI和T2WI低信号的非骨化性纤维瘤和纤维肉瘤呈局灶状,硬纤维瘤呈大片状。3例纤维肉瘤T2WI可见高信号。结论:影像学能反映骨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硬纤维瘤和纤维肉瘤的特征,对其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骨样骨瘤的CT表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骨样骨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 :3 8例中股骨 2 1例 ,胫骨 5例 ,肱骨 3例 ,其他部位 9例。 3 8例中 3 7例有瘤巢中心钙化 ,形成“牛眼征” ;瘤巢周围见骨质硬化者 3 3例 ;骨膜反应 13例 ,内骨膜增生 8例 ,外骨膜增生 2例 ,内外骨膜均增生 3例。 9例骨髓腔内出现骨质吸收的改变。结论 :骨样骨瘤的CT表现典型 ,CT是目前诊断骨样骨瘤的常用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