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大多分化程度较高,预后较好,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90%[1].DTC包括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及滤泡性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FTC约占DTC的10%[2],主要经血循环转移,较少经颈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
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式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以分化型甲状腺癌最为多见,约占90%。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较高,文献报道高达50%~75%。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式的选择是外科医师常常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中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 术前或术中病理确诊为分化型甲状腺癌125例,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或患侧全切+峡部+对侧近全切除术,同时加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如术前、术中怀疑或明确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时,则进一步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结果 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57.6% (72/125),5例发生跳跃性转移.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与性别(P =0.705)、单双侧(P =0.504)及有无周围组织侵犯(P=0.086)无明显相关;而年龄<45岁患者、非微小癌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年龄≥45岁的患者(70.8% vs 43.3%,P=0.002)、微小癌患者(68.8% vs 25%,P=0.000).cN0患者中仍有43.8%(25/57)术后证实中央区淋巴结有转移.甲状腺全切组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并发症发生率(29.1%)与患侧全切+峡部+对侧近全切组(10%)相比有明显升高(P=0.008).结论 中央区淋巴结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有较高的转移率,中央区淋巴结的清扫可以清除隐匿性淋巴结转移,进行准确的病理分期以指导手术后治疗,故应常规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4.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多为低度恶性的甲状腺肿瘤,经过手术及术后辅助治疗后预后较好,可获得长期生存。有淋巴结转移者需要行颈淋巴结清扫是基本的外科治疗原则,但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的特殊性以及颈部解剖复杂,手术危险性相对较大,易发生意外损伤和并发症,目前国内外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清扫原则的认识仍未完全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出现早,但预后好。甲状腺切除手术和彻底合理的淋巴结清扫是公认治疗甲状腺癌的最佳选择。cN1 病人需要行颈淋巴结清扫术,但cN0 病人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中央区或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仍有很多的争议。  相似文献   

6.
手术是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甲状腺癌预后良好,因而在肿瘤根治的基础上对原有功能的保护愈发重要。颈淋巴结清扫术中易造成舌下神经、下颌缘支、副神经、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颈丛、臂丛等重要神经的损伤而引起术后相应症状,而正确的解剖认知、丰富的手术经验以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预防分化型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神经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甲状腺癌的最佳手术方式和最佳切口,本文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7月我科收治的6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双侧颈清扫术)应用低领状切口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适应证及手术要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滨 《临床外科杂志》2006,14(3):139-140
已具有60年历史的颈淋巴结清扫术目前仍然是治疗甲状腺癌非常重要的、不能替代的外科手段。但近年来,随着对甲状腺癌的病理学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深入,颈淋巴结清扫术也相应有了很大的改进,现在主要有三种术式应用于临床:(1)经典式全颈淋巴结清扫术;(2)改良式颈淋巴结清扫术;(3)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但目前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有些争议。哪种情况的甲状腺癌需要做颈淋巴结清扫术,做哪种颈淋巴结清扫术,是许多学者所争论的焦点。现就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适应证、手术要点做一粗浅的讨论。一、颈淋巴结清扫术的适应证不做预防性颈…  相似文献   

9.
<正>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中行颈淋巴结清扫可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和病死率,但术后可能发生淋巴漏[1-2]。本研究总结笔者医院2008-2014年行甲状腺全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术病例,对术后淋巴漏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纳入行甲状腺全切除+颈淋巴结清扫术病人234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152例,年龄46.8(16~79)岁。淋巴漏的发生界定为术后第2天引流量明显术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功能保留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至2009年12月因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切除加Ⅱ~Ⅵ区多功能保留颈淋巴结清扫术61例,4例行双侧颈淋巴结清扫,共65例次。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54例,甲状腺滤泡状癌3例,甲状腺髓样癌4例。结果 61例中保留耳大神经60例次,枕小神经50例次,锁骨上皮神经59例次,颈横动、静脉48例次。术后患者随访0.5~4年,1例术后18个月复发,1例3年复发,59例无复发,术后患者均于3个月内耳廓感觉恢复,下颈部及肩部无麻木感,颈部外观无改变。结论多功能保留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既可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又能有效保留耳廓区、颈部、锁骨上区的感觉,具合理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分化型甲状腺癌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及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意义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428例(506侧),其中在标准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基础上简化操作过程(简称简化术式)完成手术349例侧。术后分组检测各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比较不同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中行中央区淋巴结(Ⅵ区)清扫者441例侧,转移发生率为52.83%(233/441);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Ⅱa、Ⅲ、Ⅳ、Ⅴb区)者385例侧,转移发生率为44.42%(171/385),其中Ⅱa区23.98%、Ⅲ区67.84%、Ⅳ区53.80%、Ⅴb区4.68%。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即便是微小癌也有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对于临床颈侧区淋巴结阴性(cN0)病人也应常规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以消除病变遗漏及复发隐患,全面准确评价颈部淋巴结状态。简化甲状腺癌改良根治术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创伤,更加符合功能性根治的原则,适应证广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用前哨淋巴结活检结果指导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淋巴结清扫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9月51例临床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1.5~8h在超声引导下向甲状腺原发肿瘤内注入99m锝-右旋糖酐,体积0.4 ml(74 MBq),术中在肿瘤周围注射1%亚甲蓝0.2~0.8 ml.采用联合法(核素法和染料法)定位前哨淋巴结,并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与术后颈清扫标本常规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51例患者中48例颈侧检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94.1%,其中核素法和染料法检出率分别为90.2%和66.7%.颈侧淋巴转移30例,其中3例前哨淋巴结中未发现转移癌灶.颈侧隐匿性淋巴转移率58.8%,Ⅱ区、Ⅲ区、Ⅳ区、Ⅴ区淋巴转移率分别为17.6%、52.9%、29.4%、0%.前哨淋巴结活检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100%、94.1%、100%和87.5%.结论 前哨淋巴结活检安全、可行,对预测临床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侧淋巴转移和指导颈侧淋巴结清扫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7月收治的89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病例,按是否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分为2组,未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共40例(A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共49例(B组)。对89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对比分析2组cN0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术后并发症、5年随访复发及转移情况。结果:A、B 2组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后,2组均无死亡,无对侧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但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方面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0期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除术是必要、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的原因和再手术时肿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1998-2005年收治的54例行颈淋巴结清扫高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39例不规范手术后的甲状腺残癌率和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高于15例根治后的患者(P<0.05).再手术时患者年龄<45岁、首次手术前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同侧癌灶残留或复发、原发癌的多中心性和再手术时B超提示淋巴结皮髓质分界不清等是再手术时同侧肿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原发癌的多中心性和对侧癌灶的出现,是再手术时对侧肿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首次手术的个体化的规范根治和必要的颈部淋巴结清扫是避免高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再手术的关键.再手术时应行全甲状腺切除,对有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行改良性或选择性区域颈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模式以及全甲状腺切除+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期全甲状腺切除+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17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172例患者的219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结果提示颈淋巴结转移率依次为Ⅵ区(96.3%)、Ⅳ区(78.5%)、Ⅲ区(62.1%).肿瘤浸润甲状腺被膜者颈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P<0.05).124例术后1 d血清甲状旁腺素(15.87±8.03)pg/ml较术前(37.68±15.0)pg/ml显著降低(P<0.01).患者5年、10年和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8.83±0.82)%、(98.23±1.02)%和(96.42±1.43)%.结论 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是确定Ⅵ区淋巴结病理状态的可靠方法.准确掌握全甲状腺切除+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适应证,术后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部分分化型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癌转移的患者实施保留副神经、颈内静脉和胸锁乳突肌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因为分化型甲状腺癌较少侵犯上述组织,术后生存时间长,改善生活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中心大部分患者术前已行细针穿刺诊断右甲状腺乳头状癌,所以术中先将单侧腺叶切除,送术中冰冻,等待期间清扫中央区淋巴结。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后,进一步实施功能性的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改良淋巴结清扫术在甲状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1年6月至2015年5月接受医治的9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医治方法的不同分成腹腔镜组(35例)和传统手术组(55例)。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总住院时间用(x珋±s)表示,使用t检验;并发症比较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P值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在手术用时较传统组要长,但术中出血量却较传统组少[(30.13±11.25)ml比(49.49±12.13)ml(t=7.589,P0.05)];术后腹腔镜组引流量较传统组多[(92.38±21.35)ml比(42.85±18.73)ml(t=11.579,P0.05)];住院时间腹腔镜组短于传统组[(4.47±0.53)d比(7.32±1.52)d(t=10.669,P0.05)];腹腔镜组与传统组在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上没有明显差别[(5.32±1.21)个比(4.95±1.72)个(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腹腔镜组8.57%(3/35)少于传统组25.45%(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9,P=0.046)。结论腹腔镜下改良淋巴结清扫术医治PTC安全可行,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Delphian淋巴结与各临床、病理学因素的相关性,为评估手术范围和判断预后提供临床资料,进一步明确其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调研针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首次手术的经术中冰冻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69例患者.根据其Delphian淋巴结是否检出及是否转移分别分为两组,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别对其临床病理学因素进行x2检验或t检验.结果 在已检出Delphian淋巴结的病例中,根据Delphian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未转移组和转移组,结果示在性别、年龄、肿块大小、桥本氏甲状腺炎及中央区其他淋巴结(COLN,不包括Delphian淋巴结)清扫数目等方面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多灶性病例为21.05% vs 57.14%,P=0.047;脉管浸润病例为10.53% vs71.43%,P<0.001;COLN转移率为65.79% vs 14.29%,P=0.011;COLN转移数为(0.84±1.48)vs(3.86±3.08),P<0.001.由此说明两组在多灶性、脉管浸润及COLN转移概率及转移数目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对PTC患者行CD43和D2-40免疫组化标记,可以清晰识别脉管轮廓,脉管侵犯的检出率为17.39%.根据是否存在脉管侵犯,将其分为两组,对比分析其TCLN检出数目(包括Delphian淋巴结)、TCLN转移数目及TCLN转移率,结果示两组清扫的TCLN检出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CLN转移数目[(0.74±1.83)vs(4.50±2.20),P<0.001]和转移比率(29.82%vs 100.00%,P<0.001)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 Delphian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其发生远处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更大.故建议行甲状腺全切+双侧中央区清扫术,并结合病史及术前影像学检查仔细评估,选择性行颈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另CD34和D2-40可作为评估PTC患者脉管侵犯的重要指标.而出现脉管侵犯的患者,其中央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及比率及发生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均相应增加,故应根据病史及术前影像学检查适度扩大手术范围,加强术后随访,以尽可能降低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预后良好.但颈部淋巴结转移却很常见,其中最常见的转移区域是颈部中央区(即Ⅵ区).目前对于临床可疑或确定有颈淋巴结转移者,需行治疗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国内外观点基本一致,然而对于cN0 PTC患者是否应该常规行预防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仍存较大争议.本文就PTC行预防性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