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aLVO)性脑卒中直接机械取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9例发病时间在4.5h内的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随机分至直接取栓组(29例)和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组(桥接治疗组,30例).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患者治疗后血管开通、术后90 d神经功能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机械取栓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机械取栓术后影响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中心自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行机械取栓治疗的AIS患者133例,通过术后90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来确定预后,mRS评分≤3分定义为预后良好,将mRS>3分定义为预后不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患者术前NIHSS评分低,术中取栓次数少,术后严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当然血管再通良好是患者预后良好的前提,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术前NIHSS评分和术后严重并发症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P<0.05),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年龄、术前NIHSS评分、和术后严重并发症均是影响大血管闭塞性AIS患者机械取栓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行机械取栓术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中, 通过术前CT血管造影(CTA)评估的脑静脉引流情况与首通效应(FPE)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机械取栓术治疗并完成术前CTA检查。使用皮质静脉显影评分(COVES)对基线CTA中脑静脉引流进行评估, 根据首次机械取栓后闭塞血管的再通情况将患者分为FPE组和非FPE组, 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和手术相关数据;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以明确COVES评分和FPE之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OVES评分对FPE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143例患者, 其中FPE组患者52例, 非FPE组患者91例。与非FPE组患者比较, FPE组患者的COVES评分较高、脑静脉引流良好(COVES评分≥3分)患者的比例较高、核心梗死体积较小、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较短,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桥接治疗和直接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应用桥接治疗48例(桥接组),直接取栓术治疗72例(取栓组)。结果 桥接组血管再通成功率明显高于取栓组(P<0.05)。出院时,桥接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取栓组(P<0.05)。术后90 d,桥接组预后良好率均明显高于取栓组(P<0.05)。桥接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取栓组(P<0.05)。结论 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桥接治疗可加快功能恢复,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脑卒中是危害我国人民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均很高,缺血性脑卒中是其最主要的类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treatment,EVT)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均被应用于临床。EVT指的是在颅内血管造影术下进行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术或联合治疗。本文综述目前国内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患者中脑白质疏松(LA)的严重程度是否与机械取栓(MT)治疗预后相关。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我院卒中中心接受静脉溶栓(IVT)桥接MT或单纯接受MT治疗的AIS-LVO患者75例。根据Fazekas评分量表将LA的严重程度分为无至轻度组(0~2分,n=44)和中至重度组(3~6分,n=31),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及MT术后结局;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术后90 d预后进行评分,将90 d预后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n=32)及预后不良组(3~6分,n=43),根据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LA是否与MT术后90d预后相关。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至轻度LA组相比,中至重度LA组的年龄更大(73.77±8.25 vs 63.00±10.50岁),女性比例更高(58.1%vs 22.7%),心房颤动比例更高(61.3%vs 36.4%),高脂血症比例更低(9.7%vs 29.5%),术后出血转化发生率更高(38.7%vs 13.6%),术后72 h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Trevo支架用于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江门市中心医院2018-01—12采用Trevo支架行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术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量表(mRS)等综合评估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经过1~3次取栓后,10例患者mTICI达到2b~3级再通。术后1例出现脑出血,另1例出现大面积脑梗死病情加重,其余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较前不同程度改善。12例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12.4±4.6)分,出院时为(7.6±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45,P=0.0314)。12例患者出院时Barthel指数(65.8±26.9)较入院时(42.1±17.2)增加(t=-2.8021,P=0.0172)。术后90 d随访mRS 0~2分8例(66.7%)。结论 Trevo支架取栓治疗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正>在中国,脑卒中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首位疾病。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卒中总人数接近3 000万,每5位死亡者中就有1人死于卒中,我国笫三次人口死亡原因普查显示死于脑卒中者占22.43%。脑卒中具有发病急、救治时间紧迫,以及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和花费高的特点,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据总数的70%,但因为认识不足,院前延误,大多数病人错过了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黄金救治期(发病后3~4小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脑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型中重度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风险。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内蒙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颅内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型中重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5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静脉溶栓组(27例)和支架取栓组(28例),比较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治疗后24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治疗后30d内死亡率及治疗后90d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差异。结果 2组发病时间(症状出现到准备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支架取栓组在治疗后即刻、治疗后24h时、治疗后7d时、治疗后2w时NIHS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静脉溶栓组相比,支架取栓组治疗后7d时NIHSS评分降低不明显(P0.05),治疗后2w时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2组24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30d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90d时支架取栓组良好预后率明显优于静脉溶栓组。结论 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脑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型中重度缺血性脑卒中比静脉溶栓治疗更有效,而治疗风险并未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抽吸取栓和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宁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血管内介入取栓术治疗的97例急性缺血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采取的取栓技术将患者分为抽吸组和支架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开通效果及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出院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本组纳入的97例急性缺血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中,抽吸组39例,支架组58例,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19例(48.7%)抽吸组患者恢复良好,15例(25.9%)支架组患者恢复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ASPECT评分和抽吸技术是出院时良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出院后90 d随访,结果显示抽吸组和支架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是60.0%和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ASPECT评分和抽吸技术是良好临床结果的独立预测因素。相比支架取栓,抽吸取栓能获得更好的影像学和远期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不良或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的176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6分为死亡。结果 176例中,预后不良79例,预后良好97例;死亡41例,存活13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高血压病史、颈内动脉闭塞、取栓次数>3次、再通不良、术后再闭塞及术后症状性脑出血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血压病史、侧支不良、取栓次数>3次、发病至成功再通时间长、术后症状性脑出血及术后系统性并发症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Solitaire支架取栓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很多,强调尽早进行取栓术并减少取栓次数和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此外,应重视血压对于病人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机械取栓(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治疗伴机械瓣置换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Large vessel occlusion,LVO)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6月连续18例行MT治疗伴机械瓣置换的前循环LVO-AIS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数据、血管危险因素、手术方式、血管再通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及临床预后。结果 18例患者中位年龄52.00(41.00,63.25)岁,11例(61.11%)为女性; 18例患者的中位穿刺到首次再通时间(Procedural time,PT)为90.00(65.00,138.25)min; 18例(100%)患者均达到了有效再通[改良的脑梗死溶栓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为2b/3级]; 8例(44.44%)患者功能结局良好[随访术后第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0~2分]; 4例(22.22%)患者术后发生症状性出血(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sICH)转化。结论 在合并机械瓣置换的前循环LVO-AIS患者中行MT有助于恢复血流再灌注,能够给患者带来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内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东莞人民医院卒中中心2017-06—2019-12收治的18例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临床资料,术后90 d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并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0~2分)及预后不良组(mRS 3~6分),进行单因素分析影响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取栓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8例患者取得成功再通15例(83.3%),获得良好预后10例(55.5%)。取得良好预后组患者其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更短(t=-2.192,P=0.044),术前NIHSS评分(Z=-2.408,P=0.016)及术后24 h NIHSS评分(Z=-3.560,P=0.000)更低,ASTIN/SIR评分(Z=-2.253,P=0.024)及BATMAN评分(Z=-3.319,P=0.001)更高。结论血管内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术前NIHSS评分及侧支循环评分(ASTIN/SIR评分及BATMAN评分)与良好功能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其中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33例(观察组),静脉溶栓治疗22例(对照组)。脑梗死溶栓(TICI)分级≥2b级认为血管再通;术后24 h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术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预后。结果 观察组血管再通率(84.8%,28/33)明显高于对照组(54.5%,12/22;P<0.05)。术后24 h,观察组NIHSS评分[(11.6±0.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3.8±0.5)分;P<0.0]。术后90 d,观察组mRS评分[(1.22±0.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60±0.33)分;P<0.05]。结论 应用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再通率高,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使用Solitaire支架取栓或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治疗后再通情况,比较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及随访3个月时mRS情况。结果 18例机械取栓患者均获得再通,17例完全再通,其中1例患者取栓术后局部狭窄行支架成形术;1例取栓后大脑前动脉A2段不显影。术后复查头颅CT平扫,1例为术区少量出血;1例患者出现大面积脑出血,出血后死亡;1例患者出现大面积脑梗死伴出血后死亡。患者术前NIHSS评分18.0(10.8,20.2)分,术后1周NIHSS评分9.0(5.0,14.2);3个月后随访mRS评分2分9例。16例静脉溶栓患者术前NIHSS评分16.0(10.0,20.0),术后1周NIHSS评分10.0(8.0,14.0),3个月后随访mRS评分2分5例。术前(Z=-0.434,P=0.664)和术后(Z=-0.313,P=0.754)的NIHSS评分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机械取栓组的NIHSS评分降低值大于静脉溶栓组(6.5 vs 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0,P=0.037);机械取栓组患者治疗后出院3个月mRS评分1.5(1.0,2.3)低于静脉溶栓组mRS评分4.5(1.0,4.8),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5,P=0.044)。结论 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再通率高,可以改善预后,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可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机械取栓治疗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管再通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01—2022-4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156例,术后根据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评分标准评估所有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统计术后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情况。所有血管再通患者术后均进行90 d随访,根据改良的Rankin(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再通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156例前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经机械取栓治疗后有142例TICI评分≥2b,血管再通率为91.03%,14例发生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8.97%。142例血管再通患者90 d时预后良好68例,预后不良74例,预后不良率为52.11%。预后不良组的年龄[(61.12±12.65)岁vs(56.89±10.98)岁]明显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9.65±5.12)分vs(16.82±4.83)分]、发病至入院时间[(243....  相似文献   

17.
18.
机械取栓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的重要方法,通过血管内操作把血管内血栓取出体外,恢复大脑血运重建,减少致残率,甚至挽救更多生命.大量随机对照试验证明前循环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治疗效果是显著的,根据影像学证实脑组织存在缺血半暗带而超时间窗的患者进行机械取栓仍然合理的[1].在本文中,我们将对AIS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15例进行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观察组),15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发病90 d预后。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NIHSS评分[(18.5±4.3)分]与对照组[(18.1±4.7)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 h,观察组NIHSS评分[(13.8±3.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7.2±3.8)分;P<0.05]。治疗后3 d内,观察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13.3%,2/15)与对照组(20.0%,3/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90 d,观察组预后良好率(66.7%,10/15)明显高于对照组(26.7%,4/15;P<0.05)。结论 与静脉溶栓治疗相比,动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介入取栓后出血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AIS患者22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取栓治疗,比较2组年龄、性别、既往史、吸烟史、饮酒史、溶栓治疗情况、闭塞血管等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AIS患者取栓术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26例AIS患者均成功完成介入取栓手术,其中发生HT 44例(HT组),未发生HT182例(非HT组),HT组房颤史占比、闭塞血管为前循环占比、取栓次数、术中替罗非班应用率、术后收缩压均高于非HT组(P<0.05或P<0.01),术前NIHSS评分低于非HT组(P<0.01)。以是否发生HT为因变量,以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房颤史、闭塞血管位于前循环、取栓次数和术后收缩压为AIS患者介入取栓后H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房颤史、闭塞血管位于前循环、取栓次数增加和术后收缩压升高是AIS患者取栓术后HT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具有上述因素的AIS患者要综合评估介入取栓的利弊,实施介入取栓后要密切监护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